导图社区 2025年CPA《审计》第四章 审计抽样方法
《审计》知识体系庞杂,建立框架体系并善于深入思考是克服困难的核心方法。本图根据金鑫松老师最新网课整理,感谢您的支持,下一站:上岸!
编辑于2024-10-15 08:00:23审计抽样方法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含义
选取项目的三种方法
全查
特定项目检查
抽样检查
审计抽样的含义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评价相关账户余额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而不需要确定其初始金额
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
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低于100%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¹有均等机会)
可以由样本结果推断出总体结论
同时具备
样本代表性
定义
是指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类似
有关因素
整个样本
错报发生率
如何选取样本(无偏向的样本才有代表性
无关因素
单个项目
错报的特定性质
样本规模
适用性
适用
有运行轨迹的人工控制
细节测试
不适用
风险评估(包括穿行测试)
无运行轨迹的人工控制测试
自动控制测试
实质性分析程序
类型
统计学角度
主要考虑成本效益,并运用职业判断
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
审计角度
属性抽样
变量抽样
选样方法
简单随机选样
相同数量的抽样单元组成的每种组合被选取的概率都相等
可以使用计算机或随机数表
系统选样
确定选样间隔:选样间隔=总体数量/ 样本规模
确定随机起点,按照选样间隔,顺序选取样本
总体中的每一个抽样单元被选取的机会都相等
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的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都适用
随意选样
要避免任何有意识的偏向或可预见性,保证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有被选中的机会
无法量化选取样本的概率
只适用于非统计抽样
整群选样
从总体中选取一群或多群连续的项目
不能在审计抽样中使用
风险
抽样风险
概念
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来源
由抽样引起
样本规模
抽样方法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信赖过度风险
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与审计效果有关,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不适当地减少从实质性程序中获取的证据,因此审计有效性下降
它更容易导致 CPAer 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更应予以关注
信赖不足风险
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与审计效率有关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高于实际水平,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增加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导致审计效率降低
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误受风险
推断的某一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
影响审计效果,容易导致 CPAer 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更应予以关注
误拒风险
指推断的某一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影响审计效率。注册会计师可能会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导致审计效率降低
风险控制
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完善抽样方法降低抽样风险,但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总是存在
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实施检查,则不存在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
概念
指注册会计师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来源
由人为因素造成
选择了不适合的审计程序
选择的总体不合适
未能适当定义偏差
未能适当评价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风险控制
可以降低或防范
采取适当的质量管理政策和程序
对审计工作 适当监督、复核,仔细设计审计程序
辨析
第二节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设计样本阶段
确定测试目标
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定义总体
适当性
总体应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
完整性
应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同质性
总体中的所有项目应该具有同样的特征
评价不同的控制情况,定义不同的独立主体
在本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内部控制,应针对变化前后分别定义总体
定义抽样单元
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每个抽样单元构成了总体中的一个项目
定义控制偏差构成条件
在控制测试中,偏差是偏离对设定控制的预期执行
在评估控制运行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其认为必要的所有环节
定义测试期间
在期中实施控制测试,要考虑如何获取剩余期间的审计证据
将测试扩展至剩余期间
高估了剩余项目的数量,导致部分被选取的编号对应的交易没有发生,可以用其他交易替代
低估了剩余项目的数据,导致一些交易没被选取。可以重新定义总体,并针对未包含在总体的项目实施替代程序
不扩展至剩余期间
总体只包括年初到期中测试日为止的交易,测试结果也只针对这个期间进行推断,然后注册会计师使用替代方法测试剩余期间的控制有效性
选取样本阶段
怎么抽:确定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
简单随机选样
系统选样
非统计抽样
简单随机选样
系统选样
随意选样
运用职业判断,考虑成本效益
抽多少:确定样本规模
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主要关注信赖过度风险
对所有控制测试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反向变动
可容忍偏差率
能接受的最大偏差数量,如果偏差超过这一数量则减少或取消对内控的信赖
预期的控制有效性越低,对其依赖就会越低,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通常越高,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小;
反向变动
预计总体偏差率
不应超过可容忍偏差率
如果预期总体偏差率高得无法接受,意味着控制有效性很低,通常决定不实施控制测试
同向变动
总体规模
大规模(超过2000个)
影响很小
小规模
抽样比其他方法效率低
影响小
预期控制有效性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关系
高:3%-7%
中:6%-12%
低:11%-20%(上限)
最低:不进行控制测试
确定样本量
统计抽样
必须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量化,利用计算机程序或样本量表确定样本规模
非统计抽样
可以只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定性估计,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
运行频率较低的内部控制
1 次/季度:2 个样本
1 次/月:2~5 个样本
1 次半月:3~8 个样本
1 次/周:5~15 个样本
一般情况,采用下限样本量即可; 控制发生变化或发现有缺陷,使用上限样本量; 若是某一认定的唯一控制,考虑使用更多样本
怎么审:选择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
无效单据
某一随机数对应的项目无效,如空白单据。如果是正常情况,则考虑用另外的样本代替
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检查
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或适当的替代程序,则考虑将样本视为控制偏差,并考虑造成该限制的原因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计算偏差率
样本偏差率=偏差数量÷样本规模
样本偏差率也是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无须加外推断总体偏差率
考虑抽样风险
统计抽样
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
比较
可以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 < 可容忍偏差率
不可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 > 可容忍偏差率
考虑是否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 £ 可容忍偏差率
非统计抽样
比较
可以接受
总体偏差率 << 可容忍偏差率
不可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 ³ 或 @ 可容忍偏差率
考虑是否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 (小于但相差不大 ) 可容忍偏差率
考虑偏差的性质和原因
考虑因素
注册会计师应调查识别出的所有偏差的性质和原因,并评价其对审计程序的目的和审计其他方面的影响
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均需要对样本结果进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应考虑存在重大舞弊的可能性
控制偏差不一定导致财报的金额错报,如果某项控制偏差更容易导致金额错报,该项控制偏差就更加重要
处理偏差
扩大样本规模,以进一步收集证据(如果是系统性偏差或舞弊导致,则扩大无效)
认为控制无效,需要提高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增加对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得出总体结论
如果样本不支持计划的控制运行有效性
进一步测试其他控制(如补偿性控制),以支持计划的控制运行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提高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并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第三节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设计样本阶段
确定测试目标
测试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的合理性
定义总体
适当性
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通常与细节测试的方向相关)
可以对不同性质的交易导致的借方余额、贷方余额和零余额多种并存情况进行不同的考虑
审计抽样时,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常被视为两个独立的总体
完整性
代表总体的实物包括整个总体
逐一进行检查的单个重大项目不构成总体
定义抽样单元
抽样单元可以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个记录,甚至是每个货币单元
定义抽样单元时应考虑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的难易程度或替代程序的难易程度
界定错报
根据审计目标界定错报
事实错报
推断错报
判断错报
选取样本阶段
怎么抽: 确定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
传统变量抽样
含义
一种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额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方法
均值法
样本审定金额平均值=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估计总体金额=样本审定金额平均值×总体规模
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总体金额
未对总体进行分层不能用
差额法
样本平均错报=( 样本账面金额- 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推断的总体错报=样本平均错报×总体规模
错报金额与项目数量相关
比率法
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估计的总体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
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总体金额
错报金额与项目金额相关
优点
如果账面金额与审定金额差异较多,只需较小的样本规模就能满足审计目标
更适合用于关注低估风险
易于扩大样本规模
对零余额或负余额无需特别考虑
缺点
更复杂,通常需要借助计算机
需要估计总体的标准差
如果存在非常大的项目,或者总体的账面金额与审定金额差异很大,且样本规模比较小,正态分布理论可能不适用
如果几乎不存在错报,差额法和比例法无法使用
货币单元抽样
含义
一种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额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方法
每个货币单元被选中的机会相同
每个项目被选中的概率等于该项目的金额与总体金额的比率,项目金额越大,被选中的概率越大,有助于将审计重点放在较大的账户余额或交易上
不是对货币单元实施检查,而是对包含被选取货币单元的账户余额实施检查 ,即逻辑单元
优点
比传统变量抽样容易使用
无需考虑总体的特征(变异性)
无需通过分层减少变异性
预计不存在错报时,样本更小
可自动识别单个金额重大项目
可在获取完整总体前开始选样
缺点
不适用于测试总体的低估
对零余额或负余额需特别考虑
会高估错报的影响
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
当预计错报金额增加时,所需样本规模也会增加
非统计抽样
抽多少:确定样本规模
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主要关注误受风险
关注审计效果 > 审计效率
关注细节测试的审计效率 > 控制测试的审计效率
反向变动
可容忍偏差率
是注册会计师能够接受的最大金额的错报
可能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反向变动
预计总体偏差率
预计总体错报不应超过可容忍错报
在既定的可容忍错报下,预计总体错报的金额和频率越小,所需的样本规模也越小
同向变动
总体规模
影响小
总体的变异性
衡量指标是标准差
非统计抽样中不需要量化总体标准差,但需要定性估计总体的变异性
总体变异性越低,样本规模越小
分层后每一子总体为一层,每层分别独立选样。每一层样本项目实施审计的结果,只能用于推断构成该层的项目
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少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确定样本量
统计抽样
传统变量抽样
运用计算机程序确定样本规模
货币单元抽样
查表法
非统计抽样
职业判断和经验公式
怎么审:选择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推断总体的错报
主要针对统计抽样
传统变量抽样
每层分别推断错报,各层推断错报加总,估计总体错报,最后再将百分百检查项目中的错报与推断错报汇总
货币单元抽样
大单元
推断错报=逻辑单元的实际错报
小单元
错报百分比=( 样本账面金额- 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推断错报=错报百分比 x 选样间隔
考虑抽样风险
非统计抽样
比较
可以接受
总体偏差率 << 可容忍偏差率
不可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 ³ 或 @ 可容忍偏差率
考虑是否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 (小于但相差不大 ) 可容忍偏差率
统计抽样(货币抽样)
可以接受
总体错报上限 < 可容忍偏差率
不可接受
总体错报上限 ³ 可容忍偏差率
考虑偏差的性质和原因
得出总体结论
如果样本结果不支持总体账面金额,CPAer 应建议被审计单位对错报进行调查,并在必要时调整账面金额
注册会计师应将更正后剩余的推断错报与其他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错报总额累计起来,以评价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无论错报总额是否超过可容忍错报,都应要求管理层记录已发现的事实错报(除非明显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