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徵”简化字为“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鼓城村附近)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贞观三年(629年)起,魏徵奉命总撰了唐初八史中的五史,即《周书》《梁书》《陈书》《北齐书》《隋书》。
他认为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
若能鉴彼所以亡,念我所以得,焚宝衣,毁广殿,安处卑宫,德之上 也。若成功不废,即仍其旧,除其不急,德之次也。不惟王业之艰难,谓天命可恃, 因基增旧,甘心侈靡,使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
如果能借鉴那些政权灭亡的原因,并时常思考我们政权得以成功的经验,无惧危险,居住在低矮的宫室之中,这就是最高的德行。如果成功之后不废除原先的成功做法,保留那些合宜的做法,去除急功近利的措施,这便是次一等的德行。如果不考虑建国的艰难,认为天命可以依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沉迷于奢侈的生活享受,使得人们看不到德行,而只是听说劳役之事,这便是下等的德行了。
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
除了仁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广泛地施行(恩德),除了义之外没有什么可以使自己的身心正直。
“察其名,观其行。”
评价一个人或事物时,不仅要听其言、察其名,更要观其行、看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