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4、方法工具篇 学习之美2
这是一篇关于方法工具篇 学习之美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观 点,第20课 分析问题的第一步,观点,第19课 联系实际的三条路,观点,第18课 通过总结来学习,观点,第17课 如何学习运气(2),观点,第16课 如何学习运气(1),观点,第15课 最重要的学习力问题,观点,第14课 问最重要的元问题,观点。
编辑于2024-11-21 19:52:51这是一篇关于方法工具篇 学习之美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观 点,第20课 分析问题的第一步,观点,第19课 联系实际的三条路,观点,第18课 通过总结来学习,观点,第17课 如何学习运气(2),观点,第16课 如何学习运气(1),观点,第15课 最重要的学习力问题,观点,第14课 问最重要的元问题,观点。
关于学习的18个公式的归纳与解释,这些公式为我们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状态以及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是一篇关于改变人生的5个提问来源于《领导力就是说对10句话》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问五个问题,领导力让他人成长的四个维度,领导与提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方法工具篇 学习之美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观 点,第20课 分析问题的第一步,观点,第19课 联系实际的三条路,观点,第18课 通过总结来学习,观点,第17课 如何学习运气(2),观点,第16课 如何学习运气(1),观点,第15课 最重要的学习力问题,观点,第14课 问最重要的元问题,观点。
关于学习的18个公式的归纳与解释,这些公式为我们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状态以及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是一篇关于改变人生的5个提问来源于《领导力就是说对10句话》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问五个问题,领导力让他人成长的四个维度,领导与提问。
刘澜《学习之美2》 | 学习之美 提高版 实战版 延伸版
《学习之美》操作系统强大 《学习之美2》用户界面更友好
观点
前言
主要是点评30位同学 学习案例
实战版
与《学习之美》联系不同
有情景、有操作、更精细
提高版
突出四问学习法的想,升级为找
收获的3个层次,2个起点,3种境界
SAP模型升级
延伸版
提问的3大特点
基于学习体温的思考
元认知概念
学习导向模型
3H模型
系统沟通的四种模式
核心是授人以渔 | 具体案例有感
姿势更加生动活泼
第1课 什么是好书
对自己有收获的书是好书
学习=我知道+我不知道
好老师的标准
可运用于学习
1/3要开眼界
1/3似懂非懂
1/3完全不懂
第2课 学习他人经验要当心
好书讲的都是规律
警惕基于个人经验的书
读个人传记
内容背后的模式是什么
作者总结的是不是真模式
用四问学习法找模式
找出要求问的问题
第3课 学习他人经验要当心
学成功人士成功企业的误区
幸存者偏差
难分成功与运气要素
成功=才能+运气
不一定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成功往往夸大能力,难以真正学习
第4课 怎样读人如读书
以小见大看模式
偶然性与模式体现
从学习过程中观察
上级有明确要求的要照着做
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与使用
第5课 乔布斯的衣服
感 悟
不要把注意力吸引在小事上
在学习上要形成学习惯例
学习工具
互动学习形式
分享模式等
注意 = 熟悉 + 意外
第6课 通过解释来学习
观 点
建构式学习+互动式学习
分享也是学习的好途径
SAP的四种形式
被动式
主动式
建构式
互动式
解释就是建构,用自己的语言+思考
第7课 通过迁移来学习
迁 移
迁移也是一种模式
如:参考机器学习方式思考人学习的方式
如:A与B背后的共同模式
发现模式
近距离很近 不一定有模式
远距离是共享一个模式
《学习之美》四种迁移模式
第8课 通过用来学习
学以致用
用是试金石 也是脚手架
听想变用
所想变用
学习 = 学 × 习
第9课 通过参加模式来学习
模式
ACCP模式与四问学习法对应
吸收
创造
建构
表现
两个维度发生个体外还是个体间, 是无意识还是有意识
想和变是发生在个体之内的
创造对应变,一定要有意识的
组织间与组织内的学习
听 想 变 用四步可能都是无意识的
学习 = 模式 + 碎片
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看家模式
第10课 不要同时学习太多本领
观 点
通过练建立自己的看家功夫,选择一门
聚焦,学少学精
第11课 提问的第一大特点
观 点
成功 = 能力 + 运气
提问是促进互动的好方法
提问三大特点之一:期待回答
第12课 提问的第二大特点
观 点
特点之二:用提问把想变为思考
思考要发挥大量的认知资源
四问学习法想:指的是模式化思考
第13课 提问的第三大特点
观 点
特点之三:听到一个提问不要急于回答
提问的前提,假设等
不要提出误导性问题
我一定要回答这个提问吗?这个提问预设的方向是什么,有别的提问吗?这个提问有哪些前提,成立吗?
第14课 问最重要的元问题
观 点
针对一个提问:问自己更好的问题是什么?
第15课 最重要的学习力问题
观 点
更好的问题:这对我有什么用?
判断更好问题的标准,一切学习场合可用
使用的机会更多,偏实践
第16课 如何学习运气(1)
观 点
成功= 才能 + 运气
该知识可以识人,也可以认识自己
使用的机会更多,偏实践
第17课 如何学习运气(2)
观 点
有些运气是能力带来的
巨大的成功中运气占的比例是不同的
高手比拼能力就越大,运气成分多
第18课 通过总结来学习
观 点
总结能力是学习力的重要体现
学习不同的参考答案形成自己的参考答案
总结同时体现人际能力和概念能力
总结是一种高级学习能力
第19课 联系实际的三条路
观 点
《学习之美》适合职场人士
通过书中的例子找到自己的应用场景
需要有迁移能力
要有实际与理论的融汇过程
路1:从理论出发来联系实际
路2:每天问自己如何改进 目标 行动 心智模式
路3:每次举一个与自己有关的例子
第20课 分析问题的第一步
观 点
第一步不是分析问题而是 界定问题
是否受到了每一个遇到的人的尊敬与尊重
是否获得了一段共性所具体的知识:教育、训练、鼓励和支持
人们注意到你所做的事情了吗
检验 组织 的3点
管理在于循序渐进 锲而不舍 | 创客学习记
刘澜《学习之美2》 | 学习之美 提高版 实战版 延伸版
《学习之美》操作系统强大 《学习之美2》用户界面更友好
第21课 分析问题的第二步
观 点
第二步:发现模式
在模式的指导下找原因 找答案
当老师的“五教”模型
发现模式的前提是要储备一些模式进行试验
第22课 掌握一些“10点钟”的模式
观 点
理论的三要点:一般性 准确性 简单性
读《刘澜极简管理学》
第23课 分析问题的后两步
观 点
听 想 变 用也适用于问题分析和解决
提出方案对应 变
执行方案对应 用
第24课 给予式分享
观 点
分享在很大程度上是 给予
给予的人应当感恩
给予的人得到好处的原因
一是生命力的体现
二是建立关系的举动
三是身份的验证
告诉大家最近我学到了什么东西?
这个东西为什么这么好?
他能帮助我把某个问题想清楚?
我应该如何行动?
我把收获和困惑分享给大家, 并看能不能消除困惑
第25课 带着两种体温式学习
观 点
用身体辅助学习 用身体落实学习
不好的分享方式是没有体温的
有体温知识是储存在身体里,表现在行动中
身体的参与调动了大脑里活动的神经元
第26课 举自己的例子
观 点
举自己的例子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低水平留言坚持一年变为高水平
从用以致学中找到收获
怎么用的例子和打算怎么用的例子
互动式学习最有效,包括了其他模式
用的知识应该是最高级的
第27课 三种顿悟时刻
观 点
顿悟时刻就是觉得豁然开朗的时刻
以前认为A是对的,后来认为是错的
以前认为A是对的,不知道怎么做,后来明白
三环模型:热爱 擅长 机会
以前没思考,后来思考了,就是顿悟
自己能用的,才是真正的顿悟
第28课 用榜样鼓舞自己
观 点
榜样是情感上的鼓舞
情感是认知和行动之间的桥梁
认同一个榜样, 和自己越接近的榜样更能激励自己
第29课 从生搬硬套开始
观 点
灵活应用开始就是生搬硬套
学习模式也需要从生搬硬套开始
学习一个模式也是学习一个思考工具
应用模式也需要从生搬硬套开始
第30课 生搬硬套多个模式
观 点
面对一个问题生般硬套多个模式
应用模式也需要从生搬硬套开始
把一些模式组合在一起解决复杂问题
面对一个问题,调要多个学科思考模式
第31课 学习以利用为主
观 点
在利用和探索之间把握一个平衡
避免利用不足:
利用不足 探索不足
利用不足 探索过度
把与自己相关的少数模式学习好, 形成自己的看家模式
聚焦少数模式 学会真正应用
举自己的例子
学习从 生搬硬套开始
两课结合
第32课 成年人学习更要做习题
观 点
通过做习题推动自己做到:听想变用
做习题与从生搬硬套开始有相关
做习题是建构式、互动式、主动式学习过程
第33课 5个问题练习听课能力
观 点
第一:我学到了哪些要点?
第二:如果我向没有上过这门课的人解释,我自己应该怎样解释?
自己相似的人解释
和熟人解释
第三:这门课的要点和其他要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这些要点和我在其他课学习的要点能怎么联系起来?
第五:我可以怎么用?
也可以结合起来问具体的问题
第34课 刻意练习思考
观 点
用是基本要求,想是高要求
提升想的能力:针对想刻意练习
深入思考,做练习题
自己给自己出用的题,作者的题则是思考
第35课 学习收获的3个层次
观 点
能有启发的学生是好学生
3个层次
第一:ABC三点
第二:三点都要有启发
第三:发现三点的关系,并由此推导出来D
第36课 笨学生才是好学生
观 点
两种笨
第一:愚笨
第二:下笨功夫
聪明人不愿下笨功夫
笨功夫是更持久的优势
第37课 请教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观 点
提问的一种是:请教
原则一:不要问对比自己无用的问题
第38课 请教的第二个基本原则
观 点
原则二:不要问自己没有深入钻研的问题
目的一:让对方知道自己做了很多努力
目的二:告诉对方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在哪个层面,方便对方根据自己理解程度 回答
目的三:避免让对方提供自己已尝试过的答案
请教 = 我知道 + 我不知道
第39课 聚焦一个样本学习
观 点
聚焦丰富样本,掌握背后模式
样本选择要有丰富性,并且蕴含了足够的 样本模式
不要太相信高手的个人经验
如果一个人足够认真读一本书,他将会成为一个圣人
聚焦一个样本把他学:精 ,做到少而精
第40课 只相信有利的结论
观 点
纸上谈兵也是重要的
纸上谈兵一般不具有准确性,要根据 实际情况应用
从失败中才是学习,才是成功人的模式
所有科学研究都是参考答案,但也有例外
管理在于循序渐进 锲而不舍 | 创客学习记
刘澜《学习之美2》 | 学习之美 提高版 实战版 延伸版
《学习之美》操作系统强大 《学习之美2》用户界面更友好
第41课 一定要读书
观 点
不能用听和看来替代 “读”
音频和视频不适合构建模式 只适合呈现碎片
读书是构建模式的最佳方式 看和听只是娱乐
作者只有用书的模式才能把方方面面讲清楚
受众用读的模式充分让学习参与到大脑之中
第42课 做小偷的前提是当大盗
观 点
小偷式读书法: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就可
大盗式读书法:把本书所有知识、体系及 模式弄清楚
小偷式判断标准:对自己已经或正在整理的模式有用
做小偷的前提是当大盗,单纯的小偷不可能成器;也只是偷点树叶或树枝;大盗是建立模式,小偷是补充碎片
第43课 围绕一个主题读100本书
观 点
围绕自己的模式先建立 看家模式
围绕一个主题做研究:读100本书
读100本后,读相同主题的书只要1个小时,只找不同的内容就可有收获
100本书要求高,至少精读10本
第44课 通过输出来学习
观 点
两种输出方式
写书
讲课
通过讲课得到反馈,并能得到真实反馈是否有用
写作:以选定的主题写一本书
写书的过程就是构建模式的过程
先写文章进行积累
第45课 通过假设检验来学习
观 点
假设验证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有意识的通过假设来学习
假设没有通过检验,不一定是假设出现问题
实际不能推翻理论,只有理论才能推翻理论
用新的假设推翻旧的假设
第46课 交流有四种模式
观 点
聊天模式:情感输出
交易模式:商务谈判
辩论模式:辩论赛,也是说服模式
讨论模式:多讨论,少辩论
第47课 如何提出“讨论型”问题
观 点
向别人提问前先问自己3个问题
一、我提的这个问题是否 有助于我的学习?
二、我提的这个问题是否 有助于对方的学习?
三、我是否确定这个问题不会损害我和对方的关系?
3个问题的答案都成立,就是一个好的讨论型问题
第48课 变质疑为请教(1)
观 点
把对方对你的质疑,变成你向对方的请教
请教既建立了关系又和到了收获,至少没有感情的伤害。例:你觉得呢?
第49课 如何面对负面反馈
观 点
把负面评价变成正面反馈
负面反馈也可以变成财富
如何面对
一、发现负面反馈内容中的积极性因素
二、发现负面反馈行为中的积极因素
三、询问自己可以采取的后续行动
第50课 变质疑为请教(2)
观 点
参考答案的思维方式:你确定吗?
你能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帮我解释一下吗?
请教 = 我知道 + 我不知道
第51课 如何面对正面反馈
观 点
通过询问,把赞扬变成请教
我那方面做得不错,如果想做得更好, 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第52课 读好一本书
观 点
如果从中对自己有收获,就是好书
没有形成模式树,称不上好知识、好体系
读一本本好书的误区
好书是大家都说好的书
一本本,关键是读好一本
如何用这一本书,吸收其他多本书
第53课 学习是自己跟自己比
观 点
学习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
跟以前的自己比,让自己有信心; 跟未来的自己比,让自己更有希望
第54课 保持“尚未”的心态
观 点
“尚未”可以用到负面反馈上
“尚未”是暂时的思维方式
第55课 向自己的成功学习
观 点
成功 = 才能 + 运气
要看别人是怎么做对的
要善于总自己的成功
第56课 你要有两种“我知道”
观 点
既要我知道 我知道 ,还要我知道 我不知道
学习=我知道+我不知道 (顺序不能改变)
学习就是在我知道和我不知道之间建立联系
两种我知道
第一:我知道 我知道
第二:我知道 我不知道
第57课 有两种“我知道我不知道”
观 点
第一种:我知道我不知道是更高级的思考
对知识和管理者三大模型的思考
第二种:是来源于对实践的思考
用模式比较模式可以把模式理解到更清楚
第58课 不要问“我该怎么办”
观 点
要问我该怎么思考
发现问题和界定模式是交叉的
听和想也是交叉的
其他人很难给你一个准确性很强的答案;其他人给你的答案都是基于某个模式的,这种准确性很小,如果不掌握这种模式,很难以理解,不会应用
第59课 对同一现象进行多种解释
观 点
用多种解释丰富自己对复杂现象的理解
第60课 如何对待“装睡”的学习者
观 点
假装学习的学习者
装睡学习者
等待他自己醒过来
用大棒子打或 泼一桶冷水
主动式学习到建构式学习是一个跨越
互动式学习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我知道我知道
管理在于循序渐进 锲而不舍 | 创客学习记
刘澜《学习之美2》 | 学习之美 提高版 实战版 延伸版
《学习之美》操作系统强大 《学习之美2》用户界面更友好
第61课 用模式来输出
观 点
表面上有结构,实质上有模式
有中心指的是用一句话来概括学到了什么
有结构指的是能不能讲三点,而且三点之间有逻辑关系
掌握一些必备模式和看家模式
过于通用的模式,准确性会差一些
写作 分享 讲话都是输出,输出应当在模式下进行,用模式输出才是一个环绕的整体
第62课 一视同仁对待正负反馈
观 点
把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都变成反馈
学习应当把好的不好的都作为参考
正反都可以问,我可以怎么做得更好?
第63课 运用自如不是高境界
观 点
我知道越多,我不知道才会越多
不能只知道你知道的部分,还应知道你不知道的部分
低层次的我知道我知道的阶段和高层次的我知道我知道的阶段
第64课 保持第四种谦虚
观 点
区分谦卑 谦逊 谦和 谦虚
三种谦虚
因为对方身分尊高而谦虚
因为对方成就更大而谦虚
因为依赖他人而产生谦虚
第四种谦虚: 今天的自己面对未来的自己的谦虚
保持愚蠢更关键
第65课 保持第四种骄傲
观 点
如果骄傲让你进步就保持骄傲
三种谦虚分别对应三种骄傲
第四种骄傲: 今天的自己面对未来的自己的骄傲
我们应当同时保持第四种谦虚和第四种骄傲
第66课 事前建模
观 点
事前建模是非常好的建构式学习
动手校验则有较强的误导性
怎么进行事前建模。如领导讲话讲三点,事前想领导讲哪三点
事前建模也是进入了互动式学习,用你的学习模型和别人的模型互动
第67课 事前测验
观 点
事前测验可以保持学习的好奇心
领导力课程从提问开始,也是事前测验
第68课 学习力第一公式
观 点
学习六要素:目标 挑战 方法 练习 反馈 动力
第69课 不要“贪官式”学习
观 点
不要将用来教别人的东西不会用到自己身上
如果觉得没有用,就不要拿来教
第70课 再学一遍
观 点
觉得有收获和用处大的东西应当再学一遍
学到的看家功夫可以一抵十
第71课 读专家
观 点
向专家学习才能成为专家
讲课类型的老师可以把你引向专家,但不能替代专家
你读谁的书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72课 读论文
观 点
论文是专家写给专家看的,是知识的顶点
读专家意味着读论文
读论文的理由
1. 论文是该领域最新的成果
2. 有些论文的知识作者没有打算写成书,有个人兴趣原因,也有学术界考核原因
3. 论文是原创性的思想 (综述性除外)
4. 论文是开头讲一讲这个领域的发展,可以看到原创思想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5. 论文可以帮你了解这个领域内所有的成果
6. 论文更聚焦
7. 论文针对的读者是高思考人群,思考更缜密,推理更精细
8. 论文的干货更多
9. 判断一篇论文是否值得读,引用率是可参考的重要指标
10. 可以很方便地查到一篇论文引用之前的论文,可以延伸阅读
第73课 读引用论文的书
观 点
自己的思考更靠谱
要读写论文作者写的书
读畅销书并不是判断这本书值得读的原因
引用什么论文更重要
德鲁克写书基本上不引用文献
第74课 另外两种学习体温
观 点
跟自己已有知识的联系和跟自己行动的联系
用身体辅助学习和用身体落实学习两种体温
学到的与自己已有的知识是怎么发生联系的
学到的知识与自已行动是怎么发生联系的
也是思考的体温与行动的体温,是另一种 参考答案
第75课 学习的3H模型
观 点
3H: 认知 情感 行为
积极的情感调动创新性学习,消极的情感促进反思性学习
第76课 用情感来学习
观 点
执行不一的关键是不能在情感上转变
情感是学习的起点
学习力第一公式动力就是情感
转变学习需要在认知和情感上都做出转变
第77课 带着三种体温学习
观 点
学习的体温都体现在互动中
第78课 升级你的困惑
观 点
学习的3H模型与4问学习法之间的关系
学习3H模型能否与领导力责任感的模型对应
困惑的升级也是认知的升级
第79课 不要通过小视频学习
观 点
小视频不适合通过模式学习
小视频的形式决定了不能传递知识,可以传递信息
第80课 思而不学则殆
观 点
想之前要有足够的 听
思 要有学的坚实基础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自我教育
管理在于循序渐进 锲而不舍 | 创客学习记
刘澜《学习之美2》 | 学习之美 提高版 实战版 延伸版
《学习之美》操作系统强大 《学习之美2》用户界面更友好
第81课 老师只是提供参考答案
观 点
一定要参考老师的答案,只是参考而已
即便是标准答案,而也要当做参考答案
第82课 老师只是提出参考问题
观 点
有些老师只是提出错误的问题
很多管理问题都问错了问题
第83课 反过来想
观 点
一个道理的反面往往也是对的
很多管理问题都问错了问题
反过来想强调的是参考答案的思维方式
第84课 正 反 合
观 点
把两个相反的道理合成一个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操作道理)再行动
第85课 区分学习的两种起点
观 点
学习的 两种起点
一是从知识开始:我怎么吸收这个知识
二是从实际问题开始: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不理解模式与关系并不是真正的学习
从知识开始的学习也需要结合实际问题才能对知识理解到位,也是用以致学
两种学习,在刻意练习时,分开是必要的
第86课 听老师的话
观 点
成年人的学习,往往把老师的话不当回事
幼儿园小朋友不把自己放在老师之上,而是盲目服从
好老的标准
1/3让我拍案叫绝
1/3让我似懂非懂
1/3让我完全不懂
第87课 老师把你推出舒适区
观 点
把两个相反的道理合成一个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操作道理)再行动
第88课 如何倾听言外之意
观 点
听到碎片,想到模式
结构化倾听模型:事实 + 情绪 + 期望
听:要想到模式
第89课 学习迁移就是照镜子
观 点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做到别人吃一堑,自己长一智
优秀的学习者都擅长学习迁移
第90课 沟通的管道模式
观 点
一个领域的新知识往往是有限的
四维沟通模型:事实 自我表达 对行为的诉求 对关系的表达,四维其实是五维
对关系的表达又有两个维度
我对你是怎么看的
我对我们的关系是 怎么看的
目的是为了帮助你体会到掌握模式的重要性
第91课 知识是“体会”出来的
观 点
知识是用身体去互动
体就是身体,会就是会合
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互动
第92课 “切已”的两个方面
观 点
用别人的知识“切”,联系自己的 实际“已”
联系要在认知、情感、行为上建立
自己对三环模型的认知是什么?存在的困惑是什么?这段话是怎么解开这个困惑的。
第93课 一个月顿悟一次
观 点
不要问自己没有深入钻研的问题
百度不是钻研知识的好方法, 维基百科会好一些
不要分享自己没有深入钻研的知识
四问学习法应带来一个知识上的领悟,一段时间有一个,就很了不起了
顿悟发生在“我知道”之上
利用与探索的模型可以和改善连接在一起
第94课 举例的局限性
观 点
举例子是对理论的检验
举自己的例子很重要
举例的局限性在于理论成立,例子也成立;但如果例子成立,理论不一定成立
举例可以用来说明,但不能用来论证
第95课 不要跟着我读书
观 点
关注形式而非模型
读《学习之美》就够了,认真读,反复读
当你产生了比较高级的困惑时,读注释;高级困惑就是你看懂了我在说什么,你想和我讨论
不要关注我读什么书,要学习我怎么读书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关注形式而非内容
第96课 不是“想”而是“找”
观 点
不要随便想,而要仔细找
四问学习法第二步想有很大误导性,要深入的想;用“找”来代替较好,可以变成我找到了什么,模式是藏在表面之下的,要找出来
第97课 从三个方向找模式
观 点
找模式和找东西不一样
怎么找
从原文的逻辑中找
从脑子里已有的模式中找
从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中找
找几个例子,从三个方向进行多次找的练习
第98课 好模式的两个标准
观 点
找模式和找东西不一样
标准
看有没有很好地帮助你理解了一类事物的标准或本质
能不能很好地指导你在一个情景中的行动
五教模型提供丰富的行动指导
第99课 只看教材是不行的
观 点
把教材当作向导之书来读
不能只读教材
教育的几个问题
一流的学者往往不写教材
写教材要花很多功夫,但写教材的人往往没有花太多 功夫
就算教材质量高,但不适合作为模式化学习的主要来源
对某个理论感兴趣,应深入去学习
专注学会一派,再融合其他派
第100课 垒基学习
观 点
四类学习
垒基学习
同化学习
顺应学习
转变学习
垒基学习指的是第一次学习某知识
学习好少数模型的重要性
管理在于循序渐进 锲而不舍 | 创客学习记
刘澜《学习之美2》 | 学习之美 提高版 实战版 延伸版
《学习之美》操作系统强大 《学习之美2》用户界面更友好
第101课 学习风格不重要
观 点
视角型 听觉性 触觉型 学习风格
VARK模型: 视角型 听觉性 读写型 触觉型
结论一:学术界研究 VARK不成立;结论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结合使用多种认知手段。第一个结论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也可以同时信或同时不信
第102课 听书是低效学习
观 点
读书可以画线,做批注与作者讨论
听书很难做到:SAP模型;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 建构式学习 互动式学习
听书的形式可以影响内容,书的逻辑严密、信息量更大
听书可以作为学习的补充
第103课 阅读是需要学习的能力
观 点
高效的工具需要花时间去学习
阅读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
会识字并不等于会阅读
阅读调用了多种更高级的认知手段
读书要画线、要批注;阅读是可以教的
一对一辅导是更高级的学习方式
先从读一句开始,然后读一段,然后读一小节后,问自己可以总结出来什么经验?再读下一小节,再问自己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
第104课 学习要有聚焦的目标
观 点
要聚焦在对自己生活和工作产生困惑的地方
在日常目标之外还要设置聚焦的目标
把刘澜的模式和其他的模式进行比较
第105课 聚焦一位老师
观 点
聚焦一位老师,循序渐进,读他所有的书
刘澜公开出版的书是读小学 读学习之美就是上初中。《管理十律》《刘澜极简管理学》
第106课 老师解决两种困惑
观 点
表达出来的困惑与表现出来的困惑
第107课 聚焦一个问题
观 点
聚焦一个问题,以习带学
知识与行动之间要建立足够的联系
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往往涉及到很多知识
可以把很多知识围绕一个问题组织起来
不要聚焦3个以上的问题
80%的知识要当下可用,20%当下可无用
第108课 让“干”成为“干中学”
观 点
有目标 有反馈 有修正
培训的“721”法则
干中学是有方法论的
实践式学习:目标导向的行动,有意义的 反馈及修正
实践式学习与三环式学习大部分重合
PDCA与PDSA
第109课 学习方式等级模型
观 点
有目标 有反馈 有修正
被动式—主动式—建构式
讨论式
实践式
协作式
协作式学习是最有效的方式
行动式学习也是协作式学习,是最高级的 学习方式
第110课 知识的三层境界
观 点
抽象的知识与具体情境的结合是最高级知识
协作式学习是最有效的方式
困惑是变革和成长的方式
三层境界
某个具体情境中的经验知识
脱离情境的抽象模式
把这个抽象模式与具体情境 联系起来
听 想 变 用是知识的四层境界
第111课 两个问题提升学习体温
观 点
你问的这个问题对你有什么用?
你能举自己的例子说明一下吗?
两个问题需要经常问一问自己,像是水龙头问题
第112课 学习的四大支柱
观 点
求知 做事 共同生活 成为自己是四大支柱
你能举自己的例子说明一下吗?
两个问题需要经常问一问自己,像是水龙头问题
工作 人际关系 个人成长是三大课题
第113课 七种学习导向
观 点
适合大学生
七种
学术导向(内在动机型)
事实导向(外在动机型)
职业导向(内在动机型)
职业导向(外在动机型)
个人导向(内在动机型)
个人导向(外在动机型)
社交导向
学习导向可以包括很多导向
第114课 博物馆式学习
观 点
学习的知识像博物馆的展品一样,彼此之间没有联系
关注思考过程,获得价值最大
第115课 困惑有体温 答案才准确
观 点
有困惑有体温,答案才准确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第116课 职场学习者的8种导向
观 点
七种学习导向有两个维度,一是内外部动机;二是学术、个人、职业、社交四分法
求知 工作 自我 关系四分法, 增加一种求知导向
第117课 不要空谈实际
观 点
要理论联系实际
有些人大脑是思想的毛坯房,讲究的人是不会住进去的
要精装修变成高级的理论
空谈理论是天文学家,空谈实际则是农民
第118课 负面情绪是学习信号
观 点
正面情绪对学习有积极影响,负面一般有消极影响或者影响更复杂一些
跟学习有关的情绪
成就情绪
认知情绪
主题情绪
社会情绪
看情况
负面情绪告诉我们需要改变现状
建议
捕捉负面情况,明确学习方向
把负面情绪正面化
应用三环反思:行动 目标 心智模式
第119课 聚焦三环的学习
观 点
三环学习模型:行动 目标 心智模式
制定愿景三环模型:热爱 擅长 机会
三环交叉地带找专题
第120课 挑战性学习必用元认知
观 点
算法心智 反思心智 自动心智
反思心智归到系统三
对认知的认知是元认知
用三环学习模型训练元认知
第121课 好老师是阶段性的+后记
观 点
不同阶段要有适合你的好老师
读漫画不是好的学习方式
3个月完成一本书;31个读者对《学习之美》有贡献;两个方面更友好:一是信息更容易传递;二是传递的信息更切合用户当前的需求,书的内容来源于学习圈的点评。
管理在于循序渐进 锲而不舍 | 创客学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