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孩童早起:断奶与分离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 孩童早起:断奶与分离的思维导图,在孩童早期,一个可能对孩子心智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议题就是“断奶与分离”。 断奶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断奶可以说是所有分离与失落的原型。
编辑于2021-08-13 03:07:29第五章 孩童早起:断奶与分离
精神分析实践和成长过程的共同性
都是以整合与了解自我为共同目标
父母想要帮助发展中的孩子,有赖于他们的反省能力
能思索洞察力如何为阻碍或助长
洞察力的议题很关键就是断奶与分离
如何促进理解力与思考力
断奶与分离
个体不断与内在重复经理的课题
断奶激起的感受与反应,会回头触及生命的最早期,并向后延伸到日后的一生
呈现的是生的真相,也是死的真相
断奶是所有分离与失落的原型
唤起的第一个也是主要的分离经验,可能就是出生
对婴儿而言,在他最单纯的想法中,生命存在一个救生的临在,缺乏这种临在会被婴儿感知为痛苦,甚至是创伤经验,并激起他不愿承受的感觉。这些感觉若施加在他身上,他会回以愤怒和破坏,其程度可能与他感受到的受害程度相当
婴儿的防御机制
婴幼儿从很早起开始,就会运用广泛而多样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免受失落的痛苦
原始形态的防御机制
否认
全能
投射
分裂
弗洛伊德孙子的案例
棉线轴游戏中体现全能感
新的防御机制的产生
一旦意识到妈妈是独立的个体,爱恨交织的现实感就进入了人生经验里
疾羡
妒忌
这种疾羡和妒忌的感知能力,大约在生理断奶期开始发生,有特别的中心感和沉痛感
探索的喜悦,新冲动的兴奋之际,被剥夺的经验,失落与悲伤的经验,家不再是过去熟悉的家时的怀旧愁情,同时发生着,旧有的防御机制不在满足当前的需要了
克莱因认为断奶和俄狄浦斯经验的开始有紧密的关系
以前不连贯的妈妈的各种功能可以整合为一体
妈妈是个完整的个体,会时而在时而不在
必须依靠新的防御机制,保护他不受焦虑之苦
强烈的失落感
对所爱的母亲发怒
正在对自己深爱的人做出严重的伤害
婴儿从偏执分裂心理位置移开——转有抑郁心理位置体验这个世界
放弃——拥有可任其取用的一个单纯、独特和全然喜乐的经验
哀悼——一段他曾经真心感觉到是唾手可得的美好经验的时光
在喂食和挨饿等口腔议题上认同三人关系而不是二人关系,是困难的
个体必须不断地在此三角关系中,克服爱、恨、占有与分离的课题
父母认知并涵容自身焦虑的能力
对子女的发展相当重要
俄狄浦斯悲剧不仅是乱伦与弑父的故事
雷厄斯和裘卡丝塔由于无法涵容自己的焦虑而想杀害亲生小孩
父亲害怕被凌驾而终至被替代(神话中以被谋杀来呈现)
母亲害怕爱儿子超过对丈夫的爱(以和儿子结婚来呈现)
这些恐惧似乎源自于他们自己内在所感受到的俄狄浦斯,这种俄狄浦斯也存在每个孩子的内心
允许孩子成长、前进,对父母来说,即是喜悦也是挣扎,就像神话里的象征事件一样
永远和孩子自己的性情交互影响
父母对于自己内在这部分的无知
父母的无知给孩子带来的牵连
以上两者之间的关联
父母与子女的内在世界交互作用,因此而强有力从呈现出来
父母了解自己的必要性
哀悼
比利的案例
生动的传达内在心理三角关系的强度和复杂性
成功克服比例正在对抗的三角关系的关键
哀悼能力
对自己觉得该负责的部分负起责任
哀悼
面对自己和所爱的客体是分开的
甚至有时会短暂地失去对方
发展出辨别什么是属于他人、什么是属于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自足感(初期短暂的维持)
成长过程的重要方面
减少对外在人物实体存在的依赖
忍受退让放弃,体验至今从未尝试过的新经验,甚至改变自己
內摄:吸收并与内在保有这些人物的功能及能力
关系若要所有改变的关键
参与的个体必须真诚的放弃对他者的幻想或投射(不管是渴望或害怕)
并能够欣赏他真是的样子
了解真实的他可能和自己需要他去呈现的模样有所不同
这是个痛苦的过程
放弃理想化事物与自恋的欲望
母亲需要的哀悼
断奶对母亲来说也是困难的过程
失去了一段与全然热爱自己的婴儿的关系
母亲的自恋
认为自己对婴儿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当母亲认知到孩子不论多大年纪,都能通过自己以外的他人给予的滋养与照顾来生存时,会体验到复杂的得失感
婴儿的哀悼障碍
应对不适感、恐惧和焦虑每个婴儿都会发展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如果摄入的好的经验不多,发展的应对策略必然相当极端
策略的目的在于想要紧握或纠缠最初所爱
难以厘清各种情绪、感觉和冲动属于谁
其中最难琢磨的就是投射性认同
投射
婴儿以不同的方式不同强度进行投射
投射强度适中——同理心的基础
焦虑程度太高——被迫以更强烈的投射,来排除内心翻搅难耐的焦虑和不安
无论哪个年纪,能够面对失落的现实,走过哀悼历程,这对于要从他人身上收回投射并将之归还给自我,也就是有机会真正的成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投射与內摄的平衡
哀悼能力和情绪发展能力之间的紧密连接
尼克的案例
分离和失落的焦虑以及形成象征的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
焦虑激发能力
发展出一个与父母分离的自我
强烈的焦虑需要成人的救援
早年焦虑更严重的3岁的萨米的案例
潜意识幻想很容易被当成真实
假扮和幻想经常以更持续和令人担忧的方式呈现
总结
要能忍受失落、冒险改变、拓展经验与发展你关系,这些能力奠基于生命最初期的母婴关系中,婴幼儿所惊艳到的涵容与安全感的程度
安全感源于涵容临在的可即性
涵容临在自身要有能力承受好与坏的经验,从中学习,并能在此以后,随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改变
子主题这些经验将在日后成为生命的资源,让仍然脆弱的自我通过充满挑战的全新努力,得到支持并延续下去。
这种涵容临在的内在经验,便可以成为持续发展的自我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