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家庭分析脑图
本导图总结了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的内容,包含家庭动力、家庭团体发挥作用的方式、结构性分裂家庭、分裂和投射、潜意识认同等。
编辑于2021-09-05 11:32:32第八章 家庭
家庭团体发挥作用的方式
团体如何促进或阻碍其个别成员的成长
家庭的宽泛范围
滋养团体或团群体
家庭形态的特征
如何促进或者阻碍其成员的情绪成长
关切的问题
团体的组成是否能涵容与支持
是否压抑了发展的潜能以及孩子朝向分离的努力
外在环境的启发或压抑
种族
阶层
经济
健康
居住环境
孤立
工作
朋友
学校
......
决定性作用:家庭内部功能运作方式
偏执于痛苦与逆境
专注于愉快感、希望及幸福的提升
家庭关系质量的内部动力来源:担任亲职责任的个人的情绪功能
产生爱
散播恨
提升希望
种下绝望
涵容压抑的痛苦
散发被迫害的焦虑
思考
制造谎言与困惑
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思考模式,涵盖了广泛的家庭文化,家庭文化又是每个孩子都需要面对的
关键议题
成人与婴儿心智状态之间的关系
可获得涵容的程度
从早年就已经开始的认同过程的种类
变迁是一个恒常存在的因子
家庭动力
为情绪功能与学习模式提供特定的联结
孩子的诞生标志着一种动力的开始
为家庭的未来带来持续且稳定的关系模式
从受孕开始,三角关系既已存在
某个内在三角关系
或者夫妻间共有的潜意识幻想的一部分
诞生后,变成可见的三角关系
初尝为人父母的喜悦与联结,也带来诸多问题
排挤
边缘化
嫉妒与竞争
无限收获同时的失落感
启动父母互动之间不曾经验过的在关系联结上的竞争方面
诞生引发父母心中有关照顾、奉献、保护和深爱的种种感觉
也会激发相当童稚,可能是敌意与依赖的感觉
母亲早期复杂的反应可能因而被激起,这些反应深植她与自己母亲的关系
母亲可能有相当强烈的感受,以至于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像个无助的婴儿
随着时间的进展,父母之间亲子之间的互动,都有可能有特别的影响
面对婴儿的情绪与行为,父母唤起的焦虑程度并不相同
母亲涵容焦虑与压力的能力
父亲涵容焦虑与压力的能力
父亲对强烈的母婴关系的接受能力也将首次受到检验
愤恨
被排挤的感觉
早年关系中未解决的问难,可能在日后受到某种压力显现出来
安德鲁案例
安德鲁暴力行为,对妈妈过度攻击,父子特别亲密
出生时母亲自我形象和自信极度的低落
母婴关系不断受到破坏
破坏可能源于母亲对自己“坏”与“嫌恶”部分的恐惧
母亲无法将恐惧与对小孩的感觉分开来
源自母亲焦虑与婚姻问题的分裂状态,在安德鲁的人格和行为上表现出来
指派角色
一个家庭成员如何体验自己,有何行为举止,与其他家庭成员、双亲或整个家庭的内在状态息息相关
一个人所表现出的特定的人格特质,从很早开始就多少经由潜意识过程,与团体(家庭)勾结,并被其所指派和决定。
个体的困难面如何在家庭团体中找到表达方式,以及家庭团体的困难如何在个体成员上找到想先的方式。
通过将家庭本身视为某种精神整体,则潜藏于这些角色扮演与归因的复杂纠结下的潜意识过程,可能变得较为清楚。
家庭中分裂、投射和投射性认同
分裂和投射
个体
生命早期的焦虑心智状态,以分裂的极端方式体验自己和他人
保有自我和他人的统整感
若是无法接受的必须放置于意识可觉察的范围之外
家庭
将好的品质归诸一位家庭成员,将坏品质归因于另一位成员
投射
便可以维持个体的、婚姻关系的或整个团体的统整感
如果在治疗情境中看到这些分裂
看到分裂
分离
失败
敌意
恐惧
疯狂
使潜在的焦虑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得到表达和理解
个体识别了自己的投射并自己为之负责
这些投射被个体安放于适当的位置,而不再被寄宿于其他团体或个体中
潜意识认同
良性或恶性的归因,总会不断在家庭中产生
父母的投射越持续与强烈,孩子越有接受这些投射的危险,内摄性认同父母眼中的她,而牺牲了自己真正的自我认同
父母蒙受孩子持续不间断的指控,如“忽视”或“不称职”,则会开始认同这些指控,对自己做父母的能力丧失了信心,甚至开始表现无知与无能的言行
这些过程可以用相当短暂的方式运作,以暂时性的焦虑、挑战、试验和其他各种方式来呈现。也会以长期且具破坏性的方式运作,相关个体受限于他们被指称的人格特质,严重影响并扭曲他们的发展
跨代的分裂和投射-案例
同代间的运作-案例
潜意识中维系家庭紧张的平衡状态的是分裂和投射大的机制,机制失效时,问题就出现了
具破坏性的感觉与冲动
正向的夸大的好特质
家庭的内在问题如何成为个人内在问题,个人内在问题如何在家庭表现出来
玛丽和克里斯多夫的家庭案例
命运从生命开始的片刻便左右着人生,挫折、生气、攻击、虐待和害怕的感觉,在某种程度上,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每个孩子的养育过程
如果父母或其中的一方,既不能忍受焦虑与恐惧的精神痛苦,也无法忍受这些情绪的表达方式(也就是生气),那么小婴儿或者小孩可能得自己与他的情绪苦斗
更早糟的是,假使父母的愤怒与不胜任感又被推回受惊的孩子心里,这些情绪还会被得到强化
困境中
涵容孩子心智状态、消化其痛苦、缓和其难受的能力
分裂和投射也可以通过其他过程来平衡
具有早期心智状态中会思考的母亲的特点
潜意识以及仪式上的容受能力
父母需要对自己的婴儿期感觉有所节制和认识的能力
依照个别孩子的生命脉络来与他建立关系的能力
功能
帮助孩子发展处同样的涵容的力量
孩子通过内化成人父母的功能,孩子们也能找到成为自己的自由,不会过度遭到他人的期望与焦虑的侵犯
拥有自己的经验,从中学习,而不是成为他人投射出来的思想与感觉的接受者,因为投射 出来的思想与感觉会干扰成长的过程
父母的涵容与节制能力,将可使心智与情绪状态通过具有沟通功能的投射呈现出来,避免过度危害的投射,而造成如上述家庭所面临的困境。
需要注意的
单亲家庭的涵容
单亲家庭同样可以具有运营良好的双亲家庭所具有的家庭氛围
支撑与帮助家庭成员情绪成长与发展的家庭能力、特质和功能,单亲家庭同样可以提供
根源于单亲所提供的的产生爱、给与希望、涵容痛苦,和能够思考的家庭文化
娃娃屋家庭
和促进孩子发展的家庭的区分
过度重视尊重、安全与顺从的目标
过度关心社会地位、成就等外在压力
不能容忍孩子在事实上预期殷切切盼的模样
对孩子的性格相当盲目
不能容忍孩子与殷切期盼的模样有某种程度的差异
对孩子的需求与期望保持敏锐的基础,在于承担失落与分离的成熟能力,而不在于幼稚地模仿当父母的模样
过度重视社会地位与成就的家庭,通常在经济与社会方面获得成功,但小孩会因此付出无形的个人代价
面对适应家庭风气的强大压力
做得好,表现好、有成就感、不要惹麻烦
将挫折视为灾难,把小失败视为大不幸
适当的活在客观世界,对孩子来说并非一项容易的选择,除非找到外在的支持来帮助他们突破束缚,获得自由,尝试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以父母的方式是做事
结构性分裂家庭
文化基础:种下沮丧、传播仇恨、扩散焦虑、制造谎言与困惑
种类
刻板的性别角色分裂
导致一家庭由父权或者母权主导,父母各自鼓励孩子在不离另一方的状态下,与父权或者母权结盟,或者对其屈服
分类发生在两代之间,比如教养孩子的基础建立在批评与排斥自己的父母为人父母的座位上
发生于家庭与外在世界之间
家庭中弥漫掠夺的、拾人残秽,占便宜及耀武扬威的气氛
对他人的动机深深的怀疑
思考、计划、教养及韩荣痛苦等内摄性功能,往往只有最低限度
家庭的运作特征是以投射模式挑拨愤恨、播下绝望的种子,在思考前就先行动
这种行动主要发生在家庭与外在世界之间,成为家庭生活中难以驾驭的问题,处在社会等级下方的人便会受到他上面之人的迫害
这类家庭的其他议题
对邻居会说什么的关切远胜于原则问题
表里不一,被孩子看在眼里
以明显固执且坚不可摧的优越感,自以为是的态度,掩饰弥漫于家中对无能的恐惧感
无法从经济或生理的上的挫折复原,长期处于被打击与被欺凌的状态
这类家庭的共通困境
整合好与坏的各种不同经验,
以及在忍受与消化这些方面
使诚实与整合的能力能在过程中充实团体内外的关系时
都会遇到困境
困难的家庭情境在某种程度上会压抑但未必会决定孩子的发展
在环境的支持下,孩子自身的韧性与资质有时可以找到一种方式来保护存在于自我中的能力,度过家庭的逆境
能在必要时让自己从恶劣的家庭影响中脱离,而不需强烈地排斥困境
根源在于父母潜意识中的内在容受力的脆弱性
子女不是重演父母自己的历史或者隐藏的自我
就是通过种种神秘但又可辨认的方式,与自己父母的经验模式连接,因而受苦
总结
比较幸运的人,其家庭中的父母有能力承认并且平衡家中所存在的建设性和破坏性力量,借此延续希望,使孩子能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受苦,并了解某种程度的焦虑对于成长是必要的
孩子们将可因此而发展出勇气,自信以及对自己与父母的尊重,并从这些能力中衍生出“活力”,以及对知识、真理与理解的渴望
内在生命 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 丁小泽 整理于2021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