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制定设计规范和编写设计报告,处理流程图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代码设计,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
IMX6UL(A7)
考试学情分析系统
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
总体设计
系统架构
信息系统流程图
功能结构
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制定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数据存储设计
人机交互设计
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
原则
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系统性
代码设计
代码功能
数据存储和检索
提高效率和精度
数据的全局一致性
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
注意事项
逻辑上满足用户需要, 结构上应当与处理方法一致
代码要系统化,一个代码应唯一标识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
预留足够位置
不要使用易混淆的字符
采用不易出错的编码结构
代码长于4个字母或5个数字字符时,应分成小段
代码种类
顺序码(系列码)
优点:短而简单
缺点:没有逻辑基础,不易记忆
区间码
典例:邮政编码
优点:信息处理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
缺点:维护困难
细分:多面码、上下关联区码、十进位码
助忆码
特点:联想帮助记忆
适用情况:数据项数较少的情况(一般少于50个)
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错误
抄写错误:1写成7
易位错误:1234成1324
双易错误:26913写成21963
随机错误:出现2种或3种以上错误
方法
算术级数法、几何级数法、质数法
系统架构设计
地位
系统最高层的设计
分层架构
表示层(界面层):负责用户和信息系统之间的交互
业务逻辑层( 领域应用层):负责信息系统所有和领域相关的工作
数据访问层(持久层):一般指数据库的交互,主要负责存储持久数据
功能结构设计
任务
划分子系统
确定子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
确定系统之间、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及其调用关系
利用功能结构图表达设计结果
自上而下、由粗到精、逐层分解
功能结构图
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设计方法
以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为基础
思路
为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功能画出数据关系图
数据关系图的一般形式
把各个处理功能的数据关系图综合起来
使用统一符号
数据流程图和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差异
符号的转换
反映内容不同
信息系统流程图:计算机的处理流程
数据流程图:还反映了人工操作部分
信息系统流程图示例
设计依据
系统的吞吐量
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
吞吐量越大,处理能力越强
与系统硬、软件的选择有直接关系
系统的响应时间
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到给出应答结果之间的时间
系统的可靠性
以连续工作时间表示
系统的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为集中式
主机系统、网络系统
处理方式为分布式
计算机网络
地域范围
对于分布式系统,要根据系统覆盖的范围决定是广域网还是局域网
数据管理方式
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
计算机硬件选择
硬件的选择
数据处理方式
集中式:主机—终端系统,以大型机或中小型机作为主机
分布式:计算机网络
要运行的软件
计算机机型的选择
计算机主存
CPU时钟
输入、输出和通信的通道数目
显示方式
外接转储设备
计算机网络选择
网络拓扑结构
总线型、星形、环形、混合型
根据地域分布和信息流量进行综合考虑
网络的逻辑设计
按软件将系统从逻辑上分为各个分系统或子系统
按需要配备设备
网络操作系统
UNIX
历史悠久,丰富软件支持,一般用于大型网络中
Windows
应用于中小型网络中
Linux
新型网络操作系统,显著特点:开源(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上)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考虑因素
数据库性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平台
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能
数据类型
流行的管理系统
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Oracle
Sybase
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MySQL
FoxPro
Access
中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SQL Server
Informix
非关系型的no SQL数据库
Redis
Hbase
MongoDB
Neo4]
应用软件的选择
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是否有足够的灵活性
是否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
文件是系统中存放数据的基本方式
文件的分类
按文件用途分
主文件
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
处理文件
工作文件
周转文件
其他文件
按文件的组织方式
顺序文件
索引文件
直接存取文件
文件组织方式 指文件内部构造数据的方式
子主题
直接地址法
杂凑法
文件设计
依据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数据字典
设计过程
确定数据处理方式、文件存储介质、计算机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组织方式、存取方式和对存取时间、处理时间的要求等
设计共享文件
设计文件记录的格式
考虑文件的管理问题
数据库
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知识
概念模型
涉及概念
实体
属性
联系
实体集
码
常用表示方法
E-R方法(实体联系方法) 是各种数据的模型的共同基础
过程:依据收集到的材料抽象出实体并一一命名,再细化描述实体的各个属性,根据实体之间的关系描述联系
实体-矩形,实体之间的关系-菱形,实体属性-椭圆
数据模型
种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关系模型
逻辑结构用二维表表示
实体与实体中的联系用关系表示
主要术语
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域、分量、关系模式
特点
概念单一
关系是规范化的关系
易于理解,操作简单
关系的规范化
五种规范化模式(范式) 范式表示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程度即满足某种约束条件的关系模式,根据满足的约束条件的不同来确定范式
第一范式(1NF)
第二范式(2NF)
第三范式(3NF)
数据库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输出设计
内容
输出信息使用方面的内容
输出信息内容:输出项目、位数、数据形式
输出格式:表格、图形、文件
输出设备:打印机、显示器、磁带机、绘图仪
输出介质:磁盘or磁带,专用纸or普通白纸
预印表格、打印多层表格、周转文件
输出报告
定义了系统的输出,包含各常量、变量的信息,各种统计量及其计算公式和控制方法
尽量利用原系统的输出格式
考虑系统发展的需要
输出内容和格式的统一性
示例
输入设计
输入数据内容
输入数据格式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读卡机、扫码器、指纹识别
输入方式:手工/自动化、网络传输、磁盘传输、联机实时/脱机批处理
输入数据正确性校验方法
控制输入量
减少输入延迟
减少输入错误
过程简化
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
字符输入设备、光学阅读设备、图形输入设备、语音输入设备、模拟输入设备、生物特征识别设备、智能卡、终端文件输入
输入检验
输入错误种类
数据本身错误
数据多余或不足
数据延误(内容数据正确,是时间上的延误)
数据出错的校验方法
重复、视觉、校验位、控制总数、数据类型、格式、逻辑、界限、顺序、记录计数、平衡、对照
出错的改正方法
原始数据出错:将原始单据送交填写单据的原单位修改
计算机自动检错
出错表设计
原始单据的格式设计
原则:便于填写、便于归档、单据格式应能保证输入精度
输入屏幕设计
人机对话输入
菜单式、填表式、应答式
步骤
输入个人信息—显示源代码—显示数据库—帮助—保存—退出
处理流程图设计
是系统流程图的展开与具体化,内容更为详细
制定设计规范和编写设计报告
制定设计规范
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应包括:程序名、所属系统及子系统名、程序的功能、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据关系图、输入文件和输出文件的格式、程序处理说明
编写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代码设计方案、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文件设计方案、程序设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