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学-消化道出血
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出血,按照出血部位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小肠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粪或血便等,轻者可无症状,重者伴有贫血及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编辑于2024-12-01 13:05:18六级作文写作思路 素材,包含思路、individual、example、society、country等,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进阶学习者,都能从中受益,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结构和 / 或功能异常,使心脏出现收缩和 / 或充盈障碍,在静息或运动时心排血量下降或心腔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和液体潴留。
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出血,按照出血部位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小肠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粪或血便等,轻者可无症状,重者伴有贫血及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六级作文写作思路 素材,包含思路、individual、example、society、country等,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进阶学习者,都能从中受益,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结构和 / 或功能异常,使心脏出现收缩和 / 或充盈障碍,在静息或运动时心排血量下降或心腔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和液体潴留。
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出血,按照出血部位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小肠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粪或血便等,轻者可无症状,重者伴有贫血及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内科学-消化道出血
定义
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出血
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UGIB
十二指肠悬韧带以近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最常见的病因——消化道溃疡
①食管疾病,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Mallory-Weiss tear)、食管损伤(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强酸、强碱等化学剂所致损伤)、食管憩室炎、主动脉瘤破入食管等。
②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息肉、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 病)、胃间质瘤、血管瘤、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吻合口溃疡、十二指肠憩室、胃泌素瘤等。
③静脉曲张性出血,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十二指肠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④胆道出血,如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胆道术后损伤、肝癌或肝血管瘤破入胆道等
⑤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胰腺癌或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等。
小肠出血
十二指肠悬韧带至回盲部之间的出血
不同年龄出血的病因不尽相同
年轻病人(16~40 岁)——克罗恩病、小肠腺瘤、梅克尔憩室、Dieulafoy 病、血管病变、乳糜泻、非特异性肠炎(如免疫性、感染性)等
中年病人(41~65 岁)——血管病变、小肠肿瘤、非特异性肠炎、肠道溃疡、药物相关性出血等
老年病人(>65 岁)——血管病变、NSAIDs 相关性溃疡、小肠肿瘤、非特异性炎症和溃疡、乳糜泻等
其他:异位曲张静脉破裂、腹主动脉 - 小肠瘘、子宫内膜异位症、转移性癌、异物
下消化道出血LGIB
回盲部以远的结直肠、肛管出血
痔、肛裂、肠息肉、结肠癌、肠道憩室、静脉曲张、炎症性病变(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炎、感染性肠炎等)、放射性肠炎、神经内分泌肿瘤、血管病变及肠套叠
全身性疾病
①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动脉粥样硬化、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纤维假黄瘤及恶性萎缩性丘疹病(Degos 病)等
②血液病: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③其他: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或钩端螺旋体病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
呕血
出血速度慢,多呈棕褐色或咖啡色
短期出血量大,血液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或有血块
黑便
柏油样,黏稠而发亮
便血
小肠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
UGIB 出血量>1 000ml,可有便血,大便呈暗红色血便,甚至鲜血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大量失血由于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
头晕、心慌、乏力,突然起立发生晕厥、肢体冷感、心率加快、血压偏低
贫血和血象变化
失血性贫血
出血早期无明显变化,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一般须经 3~4小时及 以上才出现贫血,出血后 24~72 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限度
急性出血病人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在出血后骨髓有明显代偿性增生,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
慢性失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发热与氮质血症
24 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 1 周后降至正常
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 24~48 小时达高峰,大多不高于 14.3mmol/L(40mg/dl),出血停止 3~4日后降至正常
诊断
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呕血、黑粪、血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粪便隐血试验强阳性+实验学证据(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下降)——消化道出血
排除
①需鉴别咯血与呕血
②口、鼻、咽喉部出血
③食物及药物引起的黑粪,如动物血、炭粉、铁剂或铋剂
出血程度
每日消化道出血>5ml,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每日出血量超过50ml,可出现黑便
胃内积血量>250ml 可引起呕血
一次出血量<400ml 时,多不引起全身症状(由组织液、脾脏贮血所补充)
出血量>400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
短时间内出血量>1 000ml,可有休克表现
周围循环状态
早期循环血容量不足——直立性低血压,由平卧位改为坐位时,血压下降幅度>15~20mmHg、心率增快>10 次 / 分
严重大出血及休克——收缩压<90mmHg、心率>120 次 / 分,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
出血是否停止
肠道内积血需经约 3 日才能排尽
活动性出血
①反复呕血,或黑粪(血便)次数增多,肠鸣音活跃
②周围循环状态经充分补液及输血后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
③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
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升高
⑤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出血部位
病史、体检
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心肺查体、腹部查体、肛门指诊
UGIB——胃镜 LGIB——结肠镜 小肠——小肠镜、胶囊内镜
急诊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 12~24 小时内进行内镜检查
急诊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前,需先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改善贫血及使用止血药物。
影像学
X线钡剂、腹部CT、小肠CT造影、超声、MRI
手术探查
预后估计
死亡率较高的情况:
①高龄病人,>65 岁
②合并严重疾病,如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
③本次出血量大或短期内反复出血
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伴肝衰竭
⑤消化性溃疡基底血管裸露
治疗
首位——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
一般急救措施
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观察呕血与黑粪、血便情况
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与血尿素氮
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
对老年及病情严重病人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
积极补充血容量
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和补充血容量
避免因输液过快、过多而引起肺水肿
以尿量为输液量参考指标
血容量改善征象
意识恢复; 四肢末端由湿冷、青紫转为温暖、红润,肛温与皮温差减少(<1℃); 脉搏及血压正常; 尿量>0.5ml/(kg·h); 中心静脉压改善
输浓缩红细胞指证
①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幅度>30mmHg
②心率增快(>120 次 / 分)
③血红蛋白<70g/L
止血措施
UGIB
静脉曲张性出血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抑制胃酸分泌——PPI
内镜治疗
注射药物、热凝止血、机械止血
药物注射—— 1∶10 000 肾上腺素盐水、高渗钠 - 肾上腺素溶液
介入治疗
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
手术治疗
药物、内镜及介入治疗仍不能止血、持续出血将危及病人生命时,及时进行手术
小肠出血
缩血管药物——生长抑素
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
内镜治疗
血管介入
动脉性出血,药物及内镜不能止血时,可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栓塞
小肠出血栓塞易导致肠缺血、坏死——微导管超选择至出血灶责任动脉,选用弹簧圈栓塞止血
弥漫出血、血管造影检查无明显异常征象者或无法超选择性插管——经导管动脉内注入止血药物,使小动脉收缩
手术指证
①梅克尔(Meckel)憩室
②肿瘤
③经内科、内镜及介入治疗仍出血不止,危及生命
LGIB
痔疮——直肠栓剂、注射硬化剂\结扎疗法
息肉——内镜下切除
血管病变——内镜下止血、血管介入栓塞
过敏性紫癜——糖皮质激素
各种肿瘤——手术或内镜切除
经药物、内镜及介入治疗仍出血不止,危及生命,无论出血病变是否确诊,均有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