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通信网业务(网络层)
交换技术,通信网业务中的网络层,作为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承担着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由选择以及拥塞控制等核心功能。
这是一篇关于2.The cellular Concept的思维导图,包含Frequecy Reuse、Channel Assignmet and Handoff、Interference and System Capacity、Interference and System Capacity等。
这是一篇关于1.Introduction to wriless commun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当前系统类型、相关定义和公式,适合用于学习和复习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5.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ocations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无线通信中的多址接入技术,从基本概念、类型、相关协议到蜂窝系统容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电费水费思维导图
D服务费结算
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平面图知识合集
软件项目流程
一级闭合导线
建筑学建筑材料思维导图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人工智能的运用与历史发展
电池拆解
通信网业务(网络层)
虚拟专用网概念
VPN定义:是指利用密码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在公共网络中建立专用通信网络
VPN特点
有别于传统网路,VPN是利用公共网络,通过资源配置形成的一种逻辑上的网络
只为特定的企业或用户群体服务
不是简单的高层业务
VPN的安全技术
隧道技术:为了在公网上传输私有数据而发展出来的“信息封装”方式;隧道是将一种协议A封装在另一个协议B里,实现协议A对公用网络的透明性
加密技术
密钥管理技术
VPN的隧道协议
SSL安全套层字层:基于Web应用的安全协议,包括服务器认证、客户认证、SSL链路上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高层隧道协议(校园网)(传输层)(TCP层)
IPSec协议:在IP层提供通信安全而制定的一套协议族,包括安全协议部分和密钥协商部分;三层网络协议(网路层)
基于MPLS的虚拟专用网
概念:基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主干网路所提供的一种高性能虚拟网络技术,通过MPLS隧道连接多个处于不同网段的用户内网;提供一种动态建立的隧道技术(MPLS),解决不同VPN共享相同地址空间
相关设备
CE用户网络边缘设备
PE服务提供商网络的边缘设备
P服务提供商网路的边缘设备
VPN共享遇到的问题
本地路由冲突(同一个PE上有不同的CE,接收时不好区分)
在PE上建立一张全局路由表;再为每个VPN建立一个独立的路由表VRF
引入RT,每个路由表VRF表达自己的属性
export target:代表发出路由的属性
import target:表示愿意接收什么路由
使用BGP协议实现PE之间传输VRF的路由及RT(传送层协议联系)
路由传播的地址冲突问题(PE之间的传输有俩条相同的VPN地址)
RT只能解决是否接收的问题,不能解决传输时问题
在信息地址前加了唯一的RD,形成VPN-IPv4地址
数据包转发冲突问题(同一个PE上有不同的CE,转发时不知道给谁)
使用两级标签(MPLS),将标签加在RD标签里面,从PE到CE转发时去掉PD显示出来
对BGP提出新的要求:支持VPN-IPv4地址;包含私网MPLS标签(MP-BGP)
MPLS VPN的工作流程
私网标签分发过程
CE1与PE1通过BGP协议实现路由信息交换
PE1将VPN信息注入到MP-IBGP上
加上RD属性
更改下一跳(路由表里)
加上私网标签MPLS(自动)
加上PT(手动)
使用MP-IBGP在PE之间传输信息
MP-IBGP将信息给到PE2中
去掉RD,变回IPv4地址
根据RT加入到对应的路由表中
私网标签保存,留作转发时使用
PE2根据路由协议实现与CE2的路由交换
公网标签分发:使用标签转发协议(LDP)得出标签转发路径(LSP),通过BGP协议实现(传送层协议联系)
报文转发
入口PE收到CE的普通IP报文(本身就有标签)后,根据转发表查找下一跳和PD标签,加上PD标签就变成了俩层标签
PE之间传输时,PD标签一直在变化
出口PE接收到信息后,将PD标签剔除,根据内部标签找到对应的CE转发
内容分发网络CDN
是一种智能虚拟网络;当用户访问一个IP网站时,本地服务器会将内容分发到靠近用户的边缘服务器上,这样可以防止网路堵塞
是为全球内提供内容服务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网络架构与技术
VoLTE业务与技术(网络层)
LTE话音业务:VoLTE采用纯粹的PS域实现服务(IMS联系)
VoLTE(双方都是VoLTE用户)
架构
业务流程
VoLTE用户接入LTE网络,进行附着(默认QCI=9)
从PGW得到IP地址,并建立到IMS的信令承载
注册到IMS网络中
VoLTE用户对另一个VoLTE用户发起寻址呼叫
穿过LTE网和IMS网,在IMS寻址完成呼叫
关键技术
QoS保障
目的:为了在LTE网络的数据域上提供具有与传统网相似甚至更好的用户体验
原理:配置不同的QoS参数来区分业务登记;LTE的每个承载都分配着一个QoS类别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