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结合小明、山香、粉笔,超全教育学笔记,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后续会全更新!关注我,可持续获得优质且含金量高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5-01-16 18:18:03教育的概述
1. 教育的日常用法
1、作为过程的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
Eg: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2、作为方法的教育→Eg: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3、作为社会制度的教育→一般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Eg: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建国军民,教学为鲜
2. 教育一词的起源
最早使用→孟子《孟子·尽心上》最早将教育连在一起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最早解释→许慎《说文解字》最早将“教和育”分开解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 教育的概念
广义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Eg:生活的磨难教育了我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形式
版本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版本二:家、校、社、自我、自然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核心、主体地位
社会教育→教育最早独立形态(社会教育 社区教育)
自我教育→随社会发展自我教育将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
自然形态的教育 →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口授身传、生活经验的现象
狭义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更狭义
思想品德教育
区分考点:“有目的"广义和狭义的共同点 ; “有计划”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4.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考点
①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③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考点区分
本质属性(特征)→育人性
根本属性→社会性
人与动物本质区别→社会性、意识性(目的性)
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根本区别→目的性
5. 教育的本质学说
1. 上层建筑说→传统派观点,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
2. 生产力说→现代派观点,教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和必要条件
3. 双重属性说→ 教育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生产力
4. 复合属性:多质说,有上层建筑性质、生产力、为阶级斗争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等功能
5. 社会实践说→教育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6. 教育的要素
版本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 教育者:
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起关键作用
教育者主体性体现
1. 社会文化价值取向传播者
2. 科学知识、社会文明传授者
3. 教育活动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
4. 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者
5. 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学习者
2. 受教育者
地位:学生是主体,是根本因素
教育的对象→由其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的
学习的主体→由其能动性和主动性性决定
3. 教育影响
版本一:
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手段 →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育活动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版本二: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媒体、教育活动方式、教育环境
版本三:
内容上→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
手段上→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版本二: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版本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物质
区分考点
最基本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 最主要的矛盾→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决定性矛盾,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7.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的类型
①作用对象划分
个体功能(本体、固有、基本功能)
个体个性化:促进人①主体意识;②独特性;③创造性 个体社会化:培养人①思想意识;②行为;③职业角色
社会功能(派生/工具/衍生功能)
政治(最直接)、经济(最基础)、文化(最深远)、人口、科技、生态、环境
考点区分
最基本—个体功能
最基础—经济功能
最直接—政治功能
②作用方向划分
正向功能→积极的
负向功能 →消极的;克服负向功能的关键“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③呈现形式划分
显性功能:计划内
隐性功能:计划外
区别:有无计划性 联系:可以相互转换
考点区分——区别:有无计划性 联系:可以相互转换
④性质划分
保守功能:
教育自我保存的功能性和继承性,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身的逻辑性,不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Eg::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重复把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知识传给下一代
超越功能
通过教育的自我、更新和变革,促进和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育功能的特征
1. 客观性→教育的功能不是主观臆想的,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系统的结构决定的
2. 社会性→古今不同
3. 多样性→当代教育呈现出全方位的作用、既有对个体发展作用,也有对社会发展作用
4. 整体性→教育多样的功能之间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一个有序的组合体、整合体
5. 条件性→教育功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功能,不会自动实现是有条件的
6. 教育结构决定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决定永恒性
8.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Eg: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杨贤江
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功能
2、历史性→古今不同;Eg: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相对独立性
质的规定性→ 培养人的活动
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
不平衡性→受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可超前可滞后发展
教育的发展历程
起源
神话起源说 不老神话朱熹
人物:所有宗教、朱熹
观点:由上天或神创造的
地位:最古老的;非科学的错误的;唯心论的观点
生物起源说 本能生利息
人物:(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美)桑代克
观点
①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
③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和改善
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学说,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评价
①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②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与动物养育之间质的差别
心理起源说(模仿起源说) 心理仿孟禄
人物:(美)孟禄
观点: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米凯爱劳动
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前苏联
观点
①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②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④教育产生是以人类语言和艺术的发展为条件
⑤教育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
⑥教育范畴是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古今不同
需要起源说→杨贤江 贤江有需要
交往起源说→叶澜 叶澜想交往
考点区分
①为了使年青一代在大自然的斗争中不牺牲 便产生进行教育的必要性
②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奴隶、封建)→近代社会→ 20世纪以后
原始社会特征 口决:简单、劳教结合、无阶级
①全民性、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
②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
③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与原始的宗教礼仪紧密联系在一起
④教育内容:生产经验、制造生产工具经验、生活习俗等
⑤教育方式:动作示范、观察模仿、口耳相传、耳濡目染
古代社会特征
1、产生了学校教育
最早的学校
世界最早的学校→古埃及宫廷学校
我国最早的学校→夏朝“庠”、奴隶社会初期;
学校的地位
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第一次分离的标志→学校的出现 ②教育相对独立形态开始的标志→学校的出现
学校产生的条件
①基本条件→剩余劳动力、社会需要
生产力
②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国家的产生
③客观条件→体脑分离+专职教师的出现
老师的出现
④重要标志→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经验的积累
文字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Eg: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万般皆下屏,唯有读书高
结合—分离—结合
考点区分
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开始走向结合在:资本主义社会
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在:社会主义社会
3、教育具有阶级性与等级性
阶级性 →阶级与阶级之间;Eg: 学在官府;古印度种姓制度
等级性 →阶级内部;Eg:六学二馆;九品中正制
4、教育具有
专制性:(管理专制)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
象征性:(地位象征)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道统性:(内容道统)教育内容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
刻板性:(方法刻板)教育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5、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近代教育特征 口决:公 义 世 法 双制
①加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的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是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
③教育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依法治校
⑤形成了较系统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出现的双轨制
20世纪以后 口决:全 民 多 现 身
全民化→面向所有人
民主化→①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②教育机会(起点)、过程、结果均等→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多元化→①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②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
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①人的现代化;
②教师素质现代化
③教育内容现代化;
④教育观念现代化
终身化
①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的总和
②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
③适应科学知识和加速增长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逐渐形成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终生教育
1、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英国教育家耶克斯利《终身教育》
2、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的标志:法国教育家保罗·朗阁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之父
3、终身教育体系的最终形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提出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求知、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合作)
学会生存→最高层次
其他考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基本特征和原则(终、全、广、灵)
1、终身性→最大特点
2、全民性→所有人都接受终身教育
3、广泛性→终身教育包括家、社会、学校教育等
4、灵活性 →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中国教育发展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有六艺 春秋自由私学起)
夏商
夏商: 我国最早的学校“庠”;
商/ 殷周: 周天子建立我国最早的“小学”
西周
教育场所:国学、乡学(都是官学)
教育内容:《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 (中心:礼 乐)
教育特征: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①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②有阶级性历史性
③老师不是独立的职业
Eg:唯官有书、有器、有学 ;而民无书、无器,无学
春秋
私学兴起(学在四夷)创始人:孔子
封建社会
战国(战国儒墨显学盛)
稷下学宫(官学)→战国后期
教育内容:以儒、墨为主显学盛行
特点:学术自由
地位: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
两汉(汉代仲舒独尊儒)
教育特点:官学+私学
官学
1、太学
地位
①中央官学,全国最高学府
②中国第一所完备规制的学校
③中国最早的大学
④以经学教育为基本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设立标识:为《五经》博士招收弟子
2、鸿都门学(官学,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
教育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选士制度
征辟制:(上征)自上而下
察举制:(下察)自下而上→以德取人; Eg:量材耐授官,录德而定位
魏晋(魏晋国子九中正)
国子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与太学并立;四馆(儒. 玄. 文. 史)
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等级性)以门弟取人
隋唐(隋唐六学重科举)
六学二馆
六学(国子四太算律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崇弘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选士制度
科举制(等级性)以考试取人
隋炀帝创立科举制 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1905年废除科举制;使得社会流动更为合理
元宋(宋代书院四五集)
书院(私学→非官非私);始于唐,兴于宋
明清(明朝八股文改立)
国子监(官学)始于隋唐
教育内容:《四书五经》→四书:大学.孟子.论语.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选士制度:科举制
格式:八股取士→明代以后,固定格式为八股文
清朝(清末终将废科举)
区分考点
官学:西周→国学、乡学;西汉→文翁兴学(西汉最早兴办地方官学之举);唐→六学二馆、 私学:私塾、家学、蒙学、乡学、村学
西方教育的发展
奴隶社会
古印度(印度宗教为经义)
种姓制度(体现了阶级性);宗教教育:婆罗门 →《吠陀》家庭教育
古埃及(埃及有僧又有吏)
宫廷学校→世界最早的学校
僧侣学校→作为学术中心的学校,培养科技人才
职官学校→以史为师,以法为教,肩负文化训练的任务
文士学校→最低级设置数量最多,培养文字、书写、执政能力
以僧为师 以史为师
古希腊(巴达重军重体育、雅典德智体美齐)
斯巴达(尚武):军事教育(培养军人和武士)重视女子教育和教师地位
雅典(崇文):德、智、体和谐教育(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轻视女子教育
古罗马
重视雄辩术→家庭教育
西欧中世纪
教会学校(教会三四共七艺)
教会学校:学习科目主要是“三科四学”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苏格拉底(智者学派)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柏拉图
世俗学校:反对教会垄断教育而开办的城市学校所进行的教育
宫廷学校: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学习科目主要是“七艺”
骑士教育(骑士学校重七技):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学习科目主要是“七技”→ 击剑、吟诗、下棋、游泳、投枪、打猎、骑马(基因下有投烈马)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概述
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源”(教育实践)与“流”(教育理论)的关系
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问题的提出→是教育学萌芽的标志
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现象和问题
②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
③指导教育实践
④探讨教育价值和教育艺术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特征
①教育问题的提出是教育学萌芽的标志
②萌芽时期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政治中划分出来
③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上;多以论文形式
④只对教育经验描述或猜测,缺乏科学理论分析,没有完整体系
⑤以类比、比喻、言语等方式为主
创立时期特征
教育学逐步独立并走向科学
发展时期特征
萌芽时期
中国萌芽
学记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①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育与个体功能
③ 玉不琢,不成器…,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关系
教育原则 口诀:教师抚育启长
教学相长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尊师重教
当其为师 则弗臣也
藏息相辅
课内外结合
①教时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②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藏息相辅)
豫时逊摩
预防性原则
豫_预防;时-及时;逊-循序渐进;摩-观摩
①禁未发之谓时
②发然后禁,则扦(han)格而不胜
启发诱导
启发性原则
①君子之教,喻也→教师的言语要有感染性
②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③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长善救失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循序渐进原则
①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②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③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及时施教原则
①当其可之谓时 ②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相互观摩
①相观而善之谓摩
②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量力性原则
语之而不语,虽舍之可也
孔子 口决:孔子启发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弟子和言论专注《论语》中
教育方针(对象)
有教无类→教育起点机会的公平;Eg: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海焉
教育目的
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材兼备的人)
核心
“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
纲领
博我以文 约之以礼
教育内容
四书:孟中论大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文行忠信
重视人事和文事
轻视科技和生产劳动
教育功能
个体功能:性相近,习相远→外所论(环境)
社会功能:庶、富、教→最早论述教育和经济的关系
人性说
外烁论(环境)→性相近,习相远
人性三等“唯上智下愚”→内发论(遗传)
教学过程
“学.思.行”Eg: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方法
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
②因材施教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闻斯行诸;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
③巩固性原则→温故而知新
④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
⑤知行统一→力行而近乎仁
⑥学思结合原则
教师观
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关爱学生、教学相长
孟子 口决:孟子性善盈科专深
人性说
性善论→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Eg: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Eg:仁义礼智,非由外说我也,我固有之;Eg:万物皆备于我 Eg: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教育目的
明人伦→Eg: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理想人格
大丈夫→Eg: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育作用
扩充善行,存心养性
教学方法
①深造自得→Eg:尽信书,不如无书;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②盈科而进→循序渐进 Eg: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③教亦多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Eg: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
④专心致志→Eg: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社会分工与教育:
教育与劳动相分离→Eg: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荀子 口决:荀子性恶闻见之行
《劝学篇》最早将“道和德”连用
人性说:性恶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Eg: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故争夺生而辟让亡焉
教育目的:培养大儒之人(俗人、俗雅、雅儒、大儒)
教育作用: 化性起伪
教育内容: 诗、书、礼、乐、春秋 →重视儒家经典
学习过程
闻见知行
Eg: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Eg: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直观性原则 Eg: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观:最早提出“尊师重道”天地君亲师 →重视教师的地位
墨子
人性说:人性素丝说→外铄论、环境决定论;Eg: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教育目的:“兼爱非攻” (培养贤士有道德有口才的人)Eg:厚乎德行、辨护言谈…
学习过程
亲知(直接知识)
闻知(间接知识)
说知(最早推理思维)
教育内容
政治和道德教育→兼爱、非攻、尚贤、尚用、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科学和技术教育→小孔成像(最大特色)
文史教育
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三表法、类推法
教学方法
①主动→不扣必鸣
②创造→述而又作
③实践→言多一致,知行统一;Eg: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言必信,行必果强烈而行
④量力→最早提出“量力”Eg: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道子
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朱熹
气质论:存天理,
朱子读书法
①循序渐进;②居敬持之;③虑心涵泳
④熟读精思;⑤着紧用力;⑥切已体察
西方萌芽
古希腊 智者学派(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苏格拉底
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社会本位论)
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提出“美德是可教的”→美德即知识
产婆术
版本一: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口决:记 住 规 定)
版本二:讽刺、定义、助产术
Eg:认识你自己;教育是把我们内心勾引出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柏拉图
著作
《理想国》
三大里程碑:《民主主义与教育》《爱弥儿》《理想国》——口诀:民主爱理想
目的
培养“哲学王”(重视哲学) →三等级:哲学王(金)、军人(银)、劳动者(铜)
内容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观点
重视学前教育,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
两个世界观:①理想世界 ②现实世界→学习即回忆(内发论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高目的:追求理性(追求美德)
著作:《政治学》、《论灵魂》
养→体育(0—7岁)
觉→德育(7—14岁)
性→智育(14—21岁)
首次提出“全面和谐教育” →“音乐”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儿童年龄分阶段
提出文雅教育(自由教育):闲暇时间+自由学科
名言: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古罗马
昆体良
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世界第一部研究教育法的书③古代欧洲教育理论的最高成就
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劳逸结合)
最早提出“双语教育”(拉丁文、希腊文)
创立时期
培根 口诀:培根首提出
首次提出“教育学” →著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地位:科学/实验归纳法第一人,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
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康德 口诀:康德首讲授
著作:《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课程
教育万能论(个人本位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卢梭 口诀:卢梭自然爱弥儿
著作:《爱弥儿》→主张(性善论、内发论)→第一个“发现儿童”的教育家
提出“自然主义思想”
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倡导
消极教育”→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防范外界的不良影响
“自然后果法” →儿童自己承担后果,不干涉,不强迫,过利用自然后果进行惩戒
名言
•教育应当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能力
•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完全变坏了
洛克 口诀:洛克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
著作:《教育漫画》→倡导“绅士教育” →第一次将教育分划德、智、体三部分
提出“白板说” →外铄论(教育万能论)
斯宾塞 口诀:斯宾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著作:《教育论》→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课程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
教育目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佩斯泰洛奇 口诀:佩斯两首次
箸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地位:慈爱的儿童之父/初等教育之父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倡导“要素教育”→德育(儿童对母亲的爱)智育(数形词)体育(关节活动)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用日记描述法、记录儿童的成长 →(最早裴斯泰洛齐)(中国陈鹤琴)
夸美纽斯 口诀:夸父循大直子班泛
地位: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学支之父;Eg: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著作
《大教学论》
①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资本主义社会
②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独立学科的萌芽
③ 运用自然、类比的方法进行研究
《母育教学》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欧洲第一部儿童看图识字的课本→直观性原则
教育目的
宗教目的:今生为永生做准备
现时目的:学问,德行、虔信
教育作用
《大教学论》中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教育的作用
Eg: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边必须有教育去形成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
普及教育
主张“泛智教育”(教育理论的核心) →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
内容: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教育对象:所有人都应该受到教育
教育教学原则
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根本指导性原则
①适应大自然;②你的身心发展
秩序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
2、直观性原则→金科玉律《世界图解》
Eg: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观开始,让学生去看看、闻闻、摸摸、听听…
3、激发学生求知欲:把儿童的心理比作“种子”或“谷米”
4、巩固性原则→把教学比作“漏水筛子”
5、量力性原则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
6、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
主张统一学制,编写全国统一使用教科书;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 口诀:赫巴现代科学很普通 ,12345
地位:现代教育学之文/传统教育代表人/科学教育学之父/“教师中心论”
著作:《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正式诞生
一个原则
教育性教学原则(德育)Eg: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我不承认有任……
二个理论基础
伦理学(实践哲学)→指明方向
心理学(统觉观念)→新旧知识联系
三个传统中心
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四个阶段
明了(注意)→让学生清楚、明了的感知教材
联想(期待)→新旧观念联系起来
系统(探究)→学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括、结论
方法(行动)→运用到实际中
标志着教学过程 的理论正式形成
杜威 口诀:杜威民主很实用 12345
地位: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现代教育代表人/“儿童中心论”
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思想:德育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
1个方法:做中学
2个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适应生活
3个中心: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
4个即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一切教育教学适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兴趣、需要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杜威思想基础和核心
学校即社会
五步教学法 口诀:杜威请问假段艳
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暗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假设—推断—验证
发展时期
中国发展时期
蔡元培 口诀:元培五育改革很独立
称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五育教育
军国民教育(体育)→根本任务:增强学生体质
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受到杜威影响
公民道德教育(德育)→核心、重点
世界观教育→最高境界
美感教育
①我国最早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
②我国最旱提出“美育教育目标”
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为教育方针”
北大改革实践 口决:改校风、爱自由、找教授、改体制
抱定宗旨,改变校风→Eg: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指导思想 Eg: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教育独立:经费、行政、内容,脱离宗教独立
晏阳初 口诀:晏平民
地位:世界平民之父
核心思想
四大教育:文艺→愚;生计→穷;卫生→弱;公民→私
三大方式:学校、社会、家庭教育
平民教育:欲“化农民”,先“农民化
梁漱溟 口诀:梁乡村
地位:乡材教育
核心思想:社会文化失衡,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
陈鹤琴 口诀:鹤琴活教育
称号:中国幼教之父/我国最早“日记描述”教育家
教育实践:创办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
活教育思想
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 开设“五指活动”( 发展儿童身心整体性: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 )
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进步→重视学生主体
陶行知 口诀:陶生活
称号: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乡村幼教之父/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布尔什维克
教育活动
创办晓庄师范,提出“艺友制” →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创办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判
创办社会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理论核心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具体化/“做”的
名言:•人像树木一样,要是他们尽量涨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因材施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专业素养/道德素养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关爱学生/因材施教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黄炎培
地位:职业教育之父
核心思想
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方针:社会化、科学化
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职业道德:敬业乐群
西方发展阶段
口决:高度赞发展 纳来发现结构 姆有掌握目标 瓦根找范例 全面和谐好斯基 巴班斯基最优化 人类灵魂加里宁
布鲁姆
掌握目标→教育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布鲁纳
《教育过程》发现教学法→基本结构
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法
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
高难度(核心)、高速度、理论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四、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一般发展:智力为核心
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
霍姆林斯基
提出全面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 Eg:教师除了做好教学计划之外不做其他任何计划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题海战术,违背了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加里宁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现代教育学派
实验教育学
人物
(德国)梅伊曼《实验数育学纲要》→实验教学之父,最早提出实验教育学 (德国)拉伊《实验教育学》
观点
①反对赫尔巴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②采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
文化教育学
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观点
①反对实验教育学,走上“唯科学主义”
②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方法→理解+解释
③培养完整人格途径→陶治与唤醒
实用主义教育学
人物:杜威、克伯屈→反对赫巴特传统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观点:①学校是雏形社会 ②课程组织与学生经验为中心③师生关系儿童为中心
批评教育学
人物: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
观点
①反对实用主之教育学,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潮进行批评
②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
③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④教育目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启蒙”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
⑤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人物
马卡连科 口诀:马卡集体很平行
教育诗》→关注流浪犯罪和少年违法者的改造
体教育/平行教育/前景教育→集体教育个人,个人教育集体
克鲁普斯卡亚 口诀:克鲁第一谈教育
最早以马克思为基础,探究教育问题
凯洛夫 口诀:洛夫第一马教育
《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对我国教育学影响最大
杨贤江 口诀:我国贤江新大纲
《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Eg: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加里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一方面要贡献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
观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旦实现人唯一的发展途径
现代教育根本目的→ 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学萌芽时期
中国萌芽
学记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教育与政治及个体的关系
①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②玉不琢,不成器…,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关系
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育与个体功能
教育原则 口诀:学记教师辅育启长 循序观摩量力及时
教学相长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尊师重教
当其为师 则弗臣也
考点区分:荀子→ 最早提出“尊师重道”天地君亲师 →重视教师的地位
藏息相辅:课内外结合
①教时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②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藏息相辅)
豫时逊摩:预防性原则
豫_预防;时-及时;逊-循序渐进;摩-观摩
①禁未发之谓时
②发然后禁,则扦(han)格而不胜
启发诱导:启发性原则
①君子之教,喻也→教师的言语要有感染性
②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③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长善救失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循序渐进原则
①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②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③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相互观摩
①相观而善之谓摩
②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量力性原则
语之而不语,虽舍之可也
及时施教原则
①当其可之谓时 ②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孔子 口决:孔子启发因材施教 学思温故欲乎仁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弟子和言论专著《论语》中
教育方针(对象)
有教无类→教育起点机会的公平;Eg: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海焉
教育目的
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材兼备的人)
核心
“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
纲领
博我以文 约之以礼
教育内容(466)
四书:孟中论大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文行忠信
重视人事和文事
轻视科技和生产劳动
教育功能
个体功能:性相近,习相远→外所论(环境)
社会功能:庶、富、教→最早论述教育和经济的关系
人性说
外烁论(环境)→性相近,习相远
人性三等“唯上智下愚”→内发论(遗传)
教学过程
“学.思.行”Eg: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方法口决:孔子启发因材施教 学思温故欲乎仁
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
②因材施教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闻斯行诸;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
③学思结合原则
④巩固性原则→温故而知新
⑤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
⑥知行统一→力行而近乎仁
教师观
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关爱学生、教学相长
孟子 口决:孟子性善盈科多专深 明人伦大丈夫
人性说
性善论→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Eg: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Eg:仁义礼智,非由外说我也,我固有之;Eg:万物皆备于我 Eg: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教育目的
明人伦→Eg: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理想人格
大丈夫→Eg: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育作用
扩充善行,存心养性
教学方法
①盈科而进→循序渐进 Eg: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②教亦多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Eg: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
③专心致志→Eg: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④深造自得→Eg:尽信书,不如无书;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社会分工与教育:
教育与劳动相分离→Eg: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荀子 口决:荀子性恶闻见知行
《劝学篇》最早将“道和德”连用
人性说:性恶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Eg: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故争夺生而辟让亡焉
教育目的:培养大儒之人(俗人、俗雅、雅儒、大儒)
教育作用: 化性起伪
教育内容(5经): 诗、书、礼、乐、春秋 →重视儒家经典
学习过程
闻见知行
Eg: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Eg: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直观性原则 Eg: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观:最早提出“尊师重道”天地君亲师 →重视教师的地位
墨子 口诀:墨子素丝兼爱亲闻说
人性说:人性素丝说→外铄论、环境决定论;Eg: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教育目的:“兼爱非攻” →培养贤士,有道德有口才的人;Eg:厚乎德行、辨护言谈…
学习过程
亲知(直接知识)
闻知(间接知识)
说知(最早推理思维)
教育内容(重视科学技术和思维能力的培训)
科学和技术教育→小孔成像(最大特色)
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三表法、类推法
政治和道德教育→兼爱、非攻、尚贤、尚用、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文史教育
教学方法
①主动→不扣必鸣
②创造→述而又作
③实践→言多一致,知行统一;Eg: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言必信,行必果强烈而行
④量力→最早提出“量力”Eg: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道子
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朱熹
气质论:存天理灭人欲
朱子读书法
①循序渐进;②居敬持之;③虑心涵泳
④熟读精思;⑤着紧用力;⑥切已体察
西方萌芽
古希腊 智者学派(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苏格拉底
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社会本位论)
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提出“美德是可教的”→美德即知识
产婆术(口决:用刺定住 记住规定)
版本一:讽刺、定义、助产术
版本二: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Eg:认识你自己;教育是把我们内心勾引出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柏拉图
著作:《理想国》
三大里程碑(口诀:民主爱理想):《民主主义与教育》《爱弥儿》《理想国》
目的
培养“哲学王”(重视哲学) →三等级:哲学王(金)、军人(银)、劳动者(铜)
内容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观点
重视学前教育,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
两个世界观:①理想世界 ②现实世界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高目的:追求理性(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著作:《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论灵魂》
养→体育(0—7岁)
觉→德育(7—14岁)
性→智育(14—21岁)
两个首次
首次提出“全面和谐教育” →“音乐”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儿童年龄分阶段
文雅教育(自由教育):闲暇时间+自由学科
名言: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古罗马
昆体良
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世界第一部研究教育法的书
古代欧洲教育理论的最高成就
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 (萌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奠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定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完善:凯洛夫《教育学》)
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
最早提出“双语教育”(拉丁文、希腊文)
教育学创立时期
培根 口诀:培根首提出
首次提出“教育学” →著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第一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地位:科学/实验归纳法第一人,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
康德 口诀:康德首讲授
著作:《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课程
教育万能论(个人本位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卢梭 口诀:卢梭自然爱弥儿
著作:《爱弥儿》→主张(性善论、内发论)
提出“自然主义思想”
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地位:第一个“发现儿童”的教育家
倡导
消极教育→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防范外界的不良影响
自然后果法 →儿童自己承担后果,不干涉,不强迫,利用自然后果进行惩戒
名言
•教育应当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能力
•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完全变坏了
洛克 口诀:洛克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
著作:《教育漫画》→倡导“绅士教育”
课程论:第一次将教育分划德、智、体三部分
提出“白板说” →外铄论(教育万能论)
斯宾塞 口诀:斯宾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著作:《教育论》→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课程论: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
考点区分:①洛克《教育漫画》→首次分划德、智、体三部分 ②斯宾塞《教育论》→首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
教育目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裴斯泰洛奇 口诀:裴斯两首次
箸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地位:慈爱的儿童之父/初等教育之父
三首次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即将教育提高到科学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之上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最早用“日记描述法”记录儿童的成长 →(世界最早裴斯泰洛齐)(中国陈鹤琴)
倡导“要素教育”→德育(儿童对母亲的爱)智育(数形词)体育(关节活动)
夸美纽斯 口诀:夸父循大直子班泛 量力巩固激发求知欲
地位: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学之父;Eg: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著作
《大教学论》
①世界上/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②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独立学科的萌芽
③ 运用自然、类比的方法进行研究
《母育教学》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欧洲第一部儿童看图识字的课本→直观性原则
教育目的
宗教目的:今生为永生做准备
现时目的:学问,德行、虔信
教育作用
《大教学论》中首先面对的问题→教育的作用
Eg: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边必须有教育去形成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
普及教育
主张“泛智教育”(教育理论的核心) →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
教育对象:所有人都应该受到教育
内容: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教育教学原则
1、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
2、直观性原则→金科玉律《世界图解》
Eg: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观开始,让学生去看看、闻闻、摸摸、听听…
3、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根本指导性原则
①适应大自然;②你的身心发展
秩序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
4、量力性原则 →首次提出量力性原则,主张根据学生情况来进行教学→夸美纽斯
5、巩固性原则→把教学比作“漏水筛子”
6、激发求知欲:把儿童的心理比作“种子”或“谷米”
措施
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奠基者
主张统一学制,编写全国统一使用教科书;
赫尔巴特 口诀:赫巴现代科学很普通 ,12345
地位:现代教育学之文/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教师中心论”
著作:《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正式诞生
一个原则
教育性教学原则(德育) Eg: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我不承认有任……
二个理论基础
伦理学(实践哲学)→指明方向
心理学(统觉观念)→新旧知识联系
三个传统中心(两教一课)
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四个阶段(口诀:清联系方)
地位:四段教学法 标志着教学过程的理论正式形成
明了(注意)→让学生清楚、明了的感知教材
联想(期待)→新旧观念联系起来
系统(探究)→学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括、结论
方法(行动)→运用到实际中
考点区分
①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作者→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②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③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独立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杜威 口诀:杜威民主很实用 12345
地位: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现代教育代表人/“儿童中心论”
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思想:德育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
1个方法:做中学
2个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适应生活
3个中心: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
4个即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一切教育教学适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兴趣、需要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杜威思想基础和核心
学校即社会
五步教学法 口诀:杜威请问假段艳
情境—问题—假设—推断—验证
情境—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暗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教育学发展时期
中国发展时期
蔡元培 口诀:元培五育改革很独立
称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五育教育
军国民教育(体育)→根本任务:增强学生体质
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受到杜威影响
公民道德教育(德育)→核心、重点
世界观教育→最高境界
美感教育
①我国最早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
②我国最旱提出“美育教育目标”
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为教育方针”
考点区分:我国第一次提出美育的→王国维
北大改革实践 口决:改校风、爱自由、找教授、改体制
抱定宗旨,改变校风→Eg: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指导思想 Eg: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教育独立(4个):经费、行政、内容,脱离宗教独立
晏阳初 口诀:晏平民
地位:世界平民之父
核心思想
四大教育(愚穷弱私):文艺→愚;生计→穷;卫生→弱;公民→私
三大方式(家校社):学校、社会、家庭教育
平民教育(化农民 农民化):欲“化农民”,先“农民化
梁漱溟 口诀:梁乡村
地位:乡材教育
核心思想:社会文化失衡,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
陈鹤琴 口诀:鹤琴活教育
称号:中国幼教之父/我国最早“日记描述”教育家
考点区分:①我国最早“日记描述”教育家→陈鹤琴 ②世界最早“日记描述”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教育实践:创办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
活教育思想
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 开设“五指活动”( 发展儿童身心整体性: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 )
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进步→重视学生主体
陶行知 口诀:陶生活
称号: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乡村幼教之父/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布尔什维克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理论核心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具体化
教育活动
创办晓庄师范,提出“艺友制”
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创办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判
创办社会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名言:•人像树木一样,要是他们尽量涨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因材施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专业素养/道德素养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关爱学生/因材施教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黄炎培
地位:职业教育之父
核心思想
教育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办学方针:社会化、科学化
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职业道德:敬业乐群
西方发展阶段
口决: 姆有掌握目标 纳来发现结构 瓦根找范例 高度赞发展 全面和谐好斯基 巴班斯基最优化 人类灵魂加里宁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强调目标掌握
《教育目标 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
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
强调学科基本结构学习
《教育过程》发现教学法
掌握结构的原则
1.动机原则
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
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
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
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2.结构原则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呈现
3.程序原则
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程序,陈述一个问题或者大量知识的结构
教学应按照的是从动作性表象模式经映象性表象模式到符号性表象模式三个阶段
4.强化原则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需要获得一定的反馈。合适的强化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法
著有《范例教学原理》
总结为教学内容的"三个特性"、教学要求的"四个统一"和教学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三个特性
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四个统一
(1)教学与教育相统一
(2)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
(4)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四个阶段
1、(个)个的阶段
2、(类)类的阶段
3、(规律)解明“个”与“类”相关联的法则的“的阶段
4、(经验)解明范例与自己、世界、生活相关联的“自己理解”的阶段
赞可夫
赞可夫师从维果斯基,其教育思想受到“最近发展区”的影响,提出了“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著作:《教学与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
任务: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模式: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整体性教学模式
教学的原则
1、高难度(核心)
在发展性教学原则中起决定性作用,主张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的进程要有一定的难度
2、高速度
是指在难度的基础上维持一定的速度,从而节约时间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技能技巧和规律性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4、理解学习过程
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5、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一般发展
一般发展理论的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考点区分:现代教学的三大流派(结构发范例)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
霍姆林斯基
提出全面和谐教育
《帕夫雷什中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著作(口诀:教师心灵给雷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
Eg:教师除了做好教学计划之外不做其他任何计划
巴班斯基
最优化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题海战术,违背了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加里宁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