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工智能通识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这是一篇关于实践教学重点工作——人工智能通识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四、支持与保障,三、预期效果,二、推进措施,一、列为重点工作的必要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
IMX6UL(A7)
考试学情分析系统
实践教学重点工作——人工智能通识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一、列为重点工作的必要性
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纳入“人工智能+”行动,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动力
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调查,95.4%的高校认为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具有必要性
目前,山东省内仅有少数头部高校开展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建设,而我省在数智化赋能方面相对滞后
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新型人才,我校亟需将人工智能通识实训课程列为重点工作,并在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纳入该课程
二、推进措施
课程设计与实施
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部分依托教育部推荐的优质慕课资源,实践部分设计阶梯式难度案例,涵盖零代码、低代码和全代码应用
围绕农业、经管、医学、智能制造等学科打造特色实践案例,配套操作手册和视频,降低师资压力
引入机器人交互应用体验,结合云端实训平台,部署农业、医学等场景模型,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师资培训与资源建设
联合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组织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和教学能力
编制《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基本要求》白皮书,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学方式优化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实验室,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根据工科、理科、文科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三、预期效果
学生能力提升
拓宽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激发创新思维,为后续“学科+AI”学习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教学成果与影响力
形成以实践应用为特色的校级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打造潍坊科技学院的课程品牌
通过课程建设,推动学校数智化赋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
四、支持与保障
政策与资金支持
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纳入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并作为通识实训类课程重点建设
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课程建设,包括师资培训、平台搭建和教学资源开发
硬件与平台保障
加快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将人工智能平台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搭建云端实训平台,部署多学科场景模型,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组织与管理保障
成立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课程规划、实施和评估
建立课程反馈机制,定期听取师生意见,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