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历史八下知识点
这是一篇关于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思维导图。能有效记住该知识点,内容挺全,主要描述了我国近百年来的大事件,了解我国近代化的发展。
编辑于2021-08-19 12:26:55八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内容
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决定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
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开国大典
时间
1949年10月1日
意义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杯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西藏和平解放
背景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故土
时间和经过
时间
1951年
人物
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
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背景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主要经过
时间
1950年
人物
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结果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黄继光
战役
上甘岭战役
事迹
在夺取被敌人占领的高地时,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
邱少云
为保证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纹丝不动,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背景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时间
1950
内容
规定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
到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我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时间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经济建设
重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轻工业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景
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经济建设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标志
时间
1954年9月
意义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内容
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意义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
原因
缺乏资金,生产工具
水利问题
农产品也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途径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影响
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途径
领导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合作社
公私合营
改造的对象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两面性
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户为牟取暴利,不择手段,严重干扰经济秩序
改造时间
1954年起
政策措施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历史评价
完成时间
1956年底
历史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验教训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背景
20世纪到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我国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面临新课题
主要内容
正确分析了当时园内矛盾的变化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背景
时间
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好快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调整国民经济
概况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时间
1961-1965
“文化大革命”
背景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概况
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实际指挥部
形成了反革命集团(林彪),被毛,周机智粉碎
被华国锋,叶剑英等粉碎
评价
带来了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茫然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
建设成就
工业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
交通
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医药
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模范人物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国防
1967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农业
1973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灿型杂交水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积累了很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解决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时间和地点
时间
1978年12月
地点
北京
内容
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拨乱反正
平凡冤假错案
未受到诬陷和迫害的人平反
1980
刘少奇平反,恢复名誉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
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概况
时间
1978年
地点
安徽凤阳小岗村
得到中央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广
意义
激发了农民劳动热情
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的提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政策引导
时间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主要内容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提供优质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过程
时间
199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
1993
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建立
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概况
1980年,国家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取得明显成就
作用
经济特区的创办,对推动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概况
1984
开放了广州,伤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
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
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1990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1992
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一批沿江城市,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城市等相继开放
格局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概况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
影响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形成过程
1982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1987
为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
南方谈话
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指导地位的建立
1992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2002
提出的奋斗目标
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2007年
大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2012
大会主题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2017
大会主题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宏伟蓝图
提出
时间
2012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深刻阐述
时间
2013年
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含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国
概况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依法治国
2014年习近平江苏调研
全面从严治党
意义
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新发展理念
提出
时间
2015年10月
提出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意义
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回答了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
关系我国发展全国和未来前景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表现
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政策调整
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我国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
保障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1949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制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五个自治区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西藏
意义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共同发展繁荣
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政策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的构想
提出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含义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
1984
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1997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
1987
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1999
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海峡两岸的交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1950
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
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987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政策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990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
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95
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5
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2015
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日益密切的交往
2008
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随后两岸启动“三通”,两岸关系取得重大发展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钢铁长城
陆,海,空军的建设
陆军
不断发展,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海军
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空军
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导弹部队的发展
1966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2015
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新时代强军之路
2014
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016
五大军种
陆军
海军
空军
火箭军
战略支援部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提出
1953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中印,中缅分别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
时间
1955年
只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外交事业的发展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
由于美国等国家的操纵,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
恢复
时间
1971年10月25日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1971年
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2
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日建交
1972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全方位建交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能够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科技文化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
1964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
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67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漫步太空
2003
神州五号飞船载人升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空,航天员完成出仓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长行杂交水稻
青蒿素
1970年
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文化事业的发展
背景
1956
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表现
2012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社会生活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
质量的提高
消费结构优化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交通
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