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水体运动的影响
江苏用,新教材,高中选择性必修1地理,第4单元知识点整理,包含陆地水体及相互关系、洋流及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水体运动的影响
陆地水体及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的组成
陆地水(占全球总水量的3%)
陆地咸水
湖泊咸水
地下咸水
陆地淡水
地下淡水30%,
冰川68%
其他淡水1%(包括土壤水,沼泽,水,河水,生物水,湖泊淡水)
生活主要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水体之间的联系
河流的补给
雨水补给
降水量
冰雪融水补给
气温
湖泊水补给
河流与湖泊的相互补给
汛期湖泊吸收河流的洪水
枯水期湖泊水补充河流水
地下水补给
比较稳定
洋流及影响
洋流的成因及类型
风海流
盛行风吹拂表层海水,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密度流
相邻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存在差异,引起海水流动
因为地中海的海水密度高于大西洋,在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密度低的大西洋流向密度高的地中海
补偿流
水平补偿流
竖直补偿流
上升流
下降流
因为风海流或密度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其他海域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因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流向地中海,所以地中海的底层海水作为补偿流流入大西洋。
暖流寒流
一般来说,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即北顺南逆。
同时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逆时针)因此北半球的环流总体形状可以形象地比作一个“8”字形。
赤道南北两侧的海域分别在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向西运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大陆轮廓的阻挡,一部分向东折回,形成赤道逆流。
另一部分到达中纬度海域时,受西风作用,向东流动,形成西风漂流。
洋流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对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北海渔场
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纽芬兰渔场
拉布拉多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上升流显著
秘鲁渔场
对航运的影响
海轮顺洋流强行航行较快,反之较慢
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产生海雾
水汽和低温
要求寒流到达低纬或暖流到达高纬,寒暖交汇
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对大气的作用
通过长波辐射和蒸发潜热向大气提供热能。
对气温有调节作用。
对温室效应有调节作用。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大气运动能够推动海水运动。
大气因参加海陆水循环而影响海水性质。
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促进水平衡
促进热量平衡
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能高于高纬度地区,地球上高低纬度能量的传输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环流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持续异常增温的情况
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增加,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减少
东南信风减弱
秘鲁表层海水增温,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
大约每2~7年发生一次,每次持续1~2年
拉尼娜现象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持续异常降温的情况
东太平洋沿岸地区降雨减少,西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增多
建设海绵城市
原因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影响,暴雨天气时有发生,加之许多城市排水系统脆弱,城市内涝灾害频发。
城市的不合理建设引起生态环境破坏,部分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行动方案
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装置
作用
有利于增加下渗,增加雨水存量。
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实现雨水的储存与再利用,缓解水资源紧张。
美化环境,增加空气湿度,增加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