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计算机网络核心设备思维导图大纲
这是一篇关于计算机网络核心设备思维导图大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六、ACL(访问控制列表),五、设备特点对比,四、路由器(Router),三、交换机(Switch),二、中继器(Repeater),一、集线器(Hub)。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
IMX6UL(A7)
考试学情分析系统
计算机网络核心设备思维导图大纲
一、集线器(Hub)
转发方式:广播(所有端口转发)。
冲突域/广播域:不分割冲突域和广播域(所有设备共享同一域)。
功能:物理层设备,放大电信号,实现多设备连接,但易导致冲突。
二、中继器(Repeater)
转发方式:复制并放大信号后转发。
冲突域/广播域:不分割冲突域和广播域。
功能:物理层设备,延长信号传输距离,仅用于同一网段。
三、交换机(Switch)
转发方式:
直通式:接收到帧头即转发,速度快但不检错。
存储转发:接收完整帧后检错再转发,可靠性高。
碎片丢弃:过滤小于64字节的碎片帧。
分割域:分割冲突域(每个端口独立冲突域),不分割广播域(默认同属一个广播域)。
MAC地址功能:学习并维护MAC地址表,基于目标MAC地址转发。
层次与体系结构:
三层交换机:兼具二层功能和路由功能(网络层)。
二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设备,基于MAC地址转发。
配置与VLAN:
VLAN划分:通过端口、MAC地址、IP子网等划分虚拟局域网。
VLAN类型:Access(接入型,单VLAN)、Trunk(干道型,允许多VLAN传输)。
VLAN端口:Access端口绑定单一VLAN,Trunk端口通过VLAN ID标记数据。
VLAN ID:范围1-4094,用于标识不同虚拟局域网。
四、路由器(Router)
功能:
网络层设备,基于IP地址转发数据包,分割广播域。
实现不同网络间的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
路由协议:
静态路由:手动配置,稳定、安全,但缺乏自动更新能力(适合小型网络)。
动态路由:
距离矢量协议(如RIP):基于跳数计算路由,易产生环路,收敛慢。
链路状态协议(如OSPF):基于链路状态数据库计算最短路径,收敛快,适合大型网络。
优缺点:
优点:分割广播域,支持复杂路由策略,安全性高。
缺点:转发速度低于交换机,配置较复杂,成本较高。
内存与结构:
ROM:存储启动程序和固件。
RAM:运行配置和路由表。
NVRAM:存储启动配置文件。
Flash:存储操作系统(IOS)。
配置方法:命令行(CLI)、Web界面、网络管理工具。
五、设备特点对比
集线器:共享带宽,广播转发,无智能转发能力。
路由器:基于IP地址转发,分割广播域,实现跨网络通信。
交换机:基于MAC地址转发,分割冲突域,提升网络效率。
六、ACL(访问控制列表)
类型:
标准ACL:基于源IP地址过滤。
扩展ACL:基于源/目标IP、端口、协议等过滤。
命名ACL好处:使用名称而非编号标识,便于理解和维护,支持更灵活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