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花生十三逻辑
这张思维导图系统地梳理了判断推理中逻辑论证和逻辑推理的相关知识点,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加强削弱题型以及逻辑推理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
编辑于2025-08-17 20:35:55判断推理
逻辑论证
归因论证
整体概述
对比实验归因
另有他因
继发关联的另有他因
利用分组正确找到另有他因选项
因果倒置质疑
因果倒置和另有他因
否定此因质疑
质疑
排除他因支持
时间对比归因
反常情况归因
直接根本原因
构成或补充对比实验
构成对比实验
四圈支持
三圈质疑
补充对比实验
归因论证有悖常识的质疑
归因论证的举反例质疑
一般质疑
无论据有结论的一般质疑
特点
无论据有结论:此类问题较简单,题干常由“背景、分析和结论”,常用提出反向论据 的方式反驳论点。
此类题目较简单,要注意话题一致,主体正确,贴合题干。
有论据有结论的一般质疑
质疑论据
增加反向论据
个例的认定
断点拆桥
质疑结论中的“无中生有”
严谨逻辑关系
严谨逻辑关系的一般质疑
“A 且非 B”质疑 A→B
“A→非 B”质疑 A→B
严谨逻辑关系的支持与前提假设
“A→B”搭桥 A 和 B
三段论的必要前提
数量论证
比例类论证
抽样类论证
盐水类论证
其他数学模型
容斥交集
人数人次
乘积模型
分数大小变化
支持、前提、解释
支持、前提假设、解释说明的整体概述
正确选项特征:主体一致,话题一致,贴合题干
提问方式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加强/支持上述论证?”
五种常见支持方式
解释说明
断点搭桥
增加正向论据
必要条件(反向代入)
举例支持
变化/比较的支持方式
三种常见的前提假设
断点搭桥
补充漏洞
必要条件/能与不能
解释说明类
逻辑论证(加强削弱)
归因论证
概念
由既成事实(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原因分析构成
借助选项:有原因类选项
对比实验和原因推论(对策建议)
既成事实和原因分析
有些题目会省略原因分析的过程,直接给出结论或建议
对比实验归因
提问方法
多数为“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少数为“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研究人员的解释?”
更简单,抓住“解释”即可
题干特征
完整叙述对比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原因分析、结论或建议,少数题目为不同时间段对比,也可看作对比实验
设两个/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比较结果&分析,探究因素和实验对象的关系
质疑方式
另有他因
可利用画图法确定分组,选项为两组间的另外不同,“把水搅浑”
引入他因削弱,排除他因支持
因果倒置
本质为原因在结果之后,不能是此原因导致了结果,难题需要注意时间先后顺序
因果倒置常用“只有才”表示时间关系,此时不考虑逻辑推出关系(充分必要),应该考虑因果关系
比较
因果倒置直接确定“不是此因”,另有他因一般知识“把水搅浑”
否定此因=因果倒置>另有他因
否定此因
不讨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只是有理由的否定此原因
加强
感觉之所以质疑的方式有这么多,但是加强的方式却一点是因为做对比实验本身就需要控制变量。要加强必须要把其他的变量都控制,要削弱,却能有很多种方法来破坏这个实验
选项特征
正确选项
分组正确
回归实验
谈原因
错误选项
实验瑕疵
有些、个别
支持/质疑事实
与实验无关
没谈原因
没有加强因果联系
一般归因
与对比实验归因的质疑方式完全相同,只是省略了对比实验过程
一般归因可通过排除他因支持
题型
没有研究/实验,直接归因
质疑
方式
否定此因
有理有据否定
因果倒置
让原因发生在结果后
他因
注意回归对象本身
他没考好是因为不努力
状态不好也会导致没考好(非他因)❌
他考前失眠了,考试状态不好(他因)✔️
补充反向研究结果
力度
因果倒置=否定此因大于他因
支持
排除他因
补充正向研究结果
常见错误项
不谈原因
“有些”“有的”,特例
实验瑕疵——样本数量不足,类型覆盖不全
削弱/支持对象偏离(强干扰)
直接根本原因
题干特征
题目中常包含原观点和反对者的观点,多数为质疑反对者
题目形式
原观点
A是c的原因
反对者
b是c的原因
质疑方式
质疑反对者
a-b-c
质疑原观点
b-a-c
两人吵架:原观点(a是因)+反对观点(b是因),削弱反对者(b是a导致的)
构成补充对比实验
题干特征
题干加选项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题目缺少对照组
质疑方式
补充对照组质疑
三圈质疑
同因同果
同果异因
补充对照组支持
四圈支持
异因异果
一般质疑
概念:归因类之外的质疑题目,均称为一般质疑,即非谈论因果关系,一般由论据、结论两部分组成,隐含有论证过程
提问方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结论?”等
选项特征
正确选项应主体一致,话题一致,贴合题干,“有些”类选项可替换成“一个”判断是否有质疑力度
“有些是”可质疑“所有不”
题型分类
无论据有结论
常见结构有“背景+结论”、“分析+总结”等,可直接有理由的反驳观点即可
底层逻辑
a和非a的矛盾
质疑方式
有理由的说非a,有理由的和题干反着说
有论据有结论
常见形式有大段论据和结论组成,少数为结论在首句;结论常用“有专家/媒体等据此认为”、“所以/因此/可见”等引出
底层逻辑
a-b且a与非b矛盾
极少数论据本身有误的可以质疑论据,一般没有只针对结论质疑的题目
常用方法
虽然论据,但是选项,所以不结论/结论错误
质疑方式
虽然题目由论据和结论组成,但绝大多数题目都是针对二者之间隐含的论证过程进行质疑,在肯定论据的前提下,才可质疑论据(此类质疑极少)
质疑论证过程
绝大多数质疑题,均是在论证 过程中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即逻辑漏洞)
论证方式有误
存在断点
范围不一致
考虑不全面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严谨逻辑关系
常见形式为题干或选项有逻辑关联词,翻译成逻辑推出关系,用矛盾关系解题
只有,才
除非,否则
如果,就
底层逻辑
矛盾关系:所有和有些不;有些和所有不
如果a那么b,只有a就b,所有a都b
A-b
A否则b,除非a否则b,必须a否则b
否a则b,非a-b
a是b的必要条件(必须、前提、离不开、关键)
谁是必要条件谁在后
后推前
b-a
只有a才b
不不,非a-非b,后推前,b-a
解题思路
看成翻译推理题即可
翻译题干
只要a就b
a-b
只有a才b
B-a(不a不b)
注意
该类题结论通常绝对化,“有些/可能/一般”不再作为错误选项排除,有一个反例即可反驳
质疑方式
a且非b
选项a-非b
质疑
a-b
结论
常见错误
质疑点偏离
支持和前提假设
支持论证类
正确选项特征:主体一致,话题一致,贴合题干
提问方式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加强/支持上述论证?”
支持方式
解释说明
解释了为什么得到此结论
增加论据
增加事实数据、补充其他论据加强力度、补充论据填补漏洞或排除其他可能
补充漏洞:题干+选项-结论
不要补充已有论述,用数据说话,用变化支持变化,有比较看两边
支持“重要/常见”用占比
狗镁离子焦虑症
缺钙颈椎病
断点搭桥
秒杀题
结论中出现新内容,一定要和论据“搭桥”,即使未读懂,也要选择包含“论据关键词、结论新内容”的选项。
只要有断点就选搭桥项
注意:此类支持题目与前提假设额断点搭桥无区别
题干
论据a-b,结论a-c
方式
搭桥b-c,选项含“论据关键词+结论新内容”
技巧
论据论点,去除同类项
必要条件
此类选项一般没有极大的力度让结论肯定正确,但“没他不行”,缺了这类选项,整个推理过程必然失败
注意:此类支持题目与前提假设“能与不能”类似,否定代入结论一定不成立
举例支持
相对来说,举例支持力度较弱,在没有更好选项情况下可选
类比选项
类比支持虽有支持但力度较弱,在最能支持、不能支持题目中是正确答案的概率极低
前提假设类(特殊支持)
缺东西时的支持
题型:上述论证基于什么假设前提
提问方式
“如果上述结论为真,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解题方式
选没他不行,不选它更好
支持方式
断点搭桥
等于支持类断点搭桥
补充漏洞
类似支持类的“增加论据”,多数为填补题干漏洞,少数为排除其他可能
能与不能
加入的是一句“看似无用”但又“没他不行”的“废话”,类似支持类的必要条件
错误项
直接从别的角度支持结论
比例论证类和解释说明
比例论证类
一种“数学+逻辑”的一般质疑题
此类问题常犯的逻辑错误是用”分子“代替”分子/分母’得出结论
秒杀思路
题干往往包含数字(分子部分)
我们要在选项中找到带“数字”的分母部分,识别题型,可以秒杀
一般模型
漏洞
解题思路
解释说明类
常见问法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解释这一情况?”
题干特征
此类问题题干中存在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此现象看似“不寻常”实则“正常”,需要我们为其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这个理由不能像借口
正确选项
往往非常合理,题干未想到的理由,故意未提及且容易忽略的合理事实,只要加上此事实,就可以让人疑虑顿消
用变化解释变化,有比看两边
逻辑推理
逻辑基础知识点
一种符号两种条件
a-b
谁是必要条件谁在后
a是b的充分条件
b是a的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必不可少
不可或缺
必须
前提
离不开
基础
互为充要条件
a当且仅当b(b-a,a-b)
两种命题
如果a那么b
前推后
a-b
只有a才b
后推前
B-a
不不
非a-非b
除非a否则b
否a则b
非a-b
或者a或者b
否一推一,a,b至少一个为真,一真则真,全假才假
三种情况为真,一种情况为假
要么a要么b
一真一假为真:a真b假,a假b真
同真同假为假:a真b真,a假b假
至少有一个
a,b至少有一个,或者a或者b
a、b至多有一个,非a或者非b
三种推理
演绎推理
从一般前提到特殊推理
三段论
所有a都有b属性
c属于a
所以c有b属性
错误类型
一个所有两个有些,三个对象都出现了两次,三段论才成立
逆了
否了
分割谬误
归纳推理
从特殊前提到一般推理
完全归纳
可靠的调查了每一个子集
不完全归纳
样本数决定可靠性
类比推理
特殊前提到特殊推理(猜想性推理,不靠谱)
做题原则
选项都要看
优先看一级辨析
语法关系
词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偏正(adj+中心词)
精打、细算、火红的太阳
主谓(n+v)
食物糜烂
主谓宾(n+v+n)
八仙过海
动宾(v+n)
安营
扎寨
欺上瞒下
并列
梅兰竹菊
语义关系
近义/反义
二级
褒贬(明显)
语法结构(工整)
程度
词性
引申/象征
用a指代b
注意区分
a指代b
a指代b的人(耳目:刺探)
同字不同意
一语双关
像
外形像
内在特质像
味道像
逻辑对应
理论性
自然科学、历史人文、诗词典故、作者
逻辑性
充要
没有a就没有b
因果
a是b的原因,a导致b,b是a引起的
(二级)结果好坏、因果数量、因果主体
目的
a是为了b
方式好坏,目的是否达成
日常性
圈圈关系
四种相对关系
五种命题
推出类
推出类题型
知识点:一、三、五
等价推出
问法
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题型
用逻辑关系,推逻辑关系
特征
A-b-c
非c-非b-非a
忠于箭头
错误开头
非a与c
正确开头
非c与a
正推逆推
正推
根据推理过程+确定事实-结果
逆推
根据推理过程+结果-前提
两难推理
a-b,非a-b,可以推出b成立
a-b,a-非b,可推出非a成立
推出方式
分析类
真假分析
知识点:二、四、五
二命题的形式与真假
命题的形式
命题的真假
前件假,后件真
四种相对关系
范畴关系
可能关系
矛盾关系
题型
真假分析
矛盾法
找到题中的矛盾关系
矛盾的一真一假
两真两假
先找矛盾再假设
假设法
假设条件,根据假设后是否有矛盾来解题
代入法
题干推不出选项时,从确定/最大信息代入选项
范畴分析
直言命题考察
范畴关系运用
范畴推理
一分为二画图法,按照“所有a都是b”的“b”与“非b”分类,所有画实圈,有些可不画实圈,不能确定的可以画在线上
了解二者区别和联系即可,做题过程中无需纠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