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花生老师的判断推理之逻辑判断
跟着花生老师的课听了两遍整理的逻辑判断部分,梳理了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的各类题型和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这张思维导图系统地总结了言语中心理解题在文段分析和选项分析方面的要点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此类题型的解题能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判断推理之逻辑判断
论证类
归因论证 (题干有实验或既成事实,从原因质疑)
一般支持质疑的是解释原因 非支持质疑结果、既成事实
对比实验归因 (横向对比)
质疑方式 从实验本身找问题 一般不另作一个实验质疑
另有他因(80%的题目)
继发关联的另有他因:并非A→B,而是C→A和B
回归实验,把水搅浑
错误选项
注意伪他因,未回归实验,其他也会造成该结果
实验瑕疵一般不选 没谈原因一般不选 “有些”换成“一个”一般不选
因果倒置
果在前,因在后(时间先后)
否定此因等
不谈原因是什么,不是这个原因
支持方式 可以另作一个实验支持
排除他因
控制其他变量
解释说明等
时间对比归因 (纵向对比)
用变化解释变化
题干的不同,选项重复不同 即也是回归实验 找过去与现在的新不同
一般归因(省略了对比实验过程)
直接根本原因
题干:原观点,反对者 问:质疑反对者 答案:原观点导致反对者 问:支持反对者 答案:反对者导致原观点
补充或构成对比实验,题干缺少对照组 (题干和选项,可以是附近的差异不大的主体)
用实验支持或质疑
纵向比较选项横向比较
三圈质疑(同因异果、异因同果)
四圈支持(异因异果)
一般质疑 (论据+一定的逻辑推论+结论)
有结论无论据
有理由的质疑结论(A与非A矛盾)
有论据有结论
质疑推理过程(90%)
范围不一致 以偏概全
增加反向论据,如珠峰和喜马拉雅地区
话题不一致 存在断点
断点拆桥,结论有新词要增加敏感性
虽然但是所以不 虽然论据是这样,但是选项你没考虑到,所以结论有误或推不出这个结论(A→B和A且非B矛盾)
质疑论据(5%)
论据是个人观点
质疑结论(5%)
结论中有新内容
严谨逻辑关系 (有些力度很强!)
定义:用逻辑关联词表示一种绝对化的结论
质疑A→B
A且非B
A→非B
A只有xx才能B,即不这样的A不能B(某种A,也非B)
只有才→不不或后推前
比例类论证
题干只分析了分子 解题方法:选项中找带“数字”的分母部分(总人数、整体数)
支持类 用变化解释变化,比较要说两边 (一般不选重复题干的、类比支持的)
解释说明
断点搭桥
题干的结论有论据没有的新内容
选项有新内容并与论据关键信息搭桥
选项A→B搭论据A和结论B
增加正向论据
补充漏洞
用数据、事实说话,如探地雷达
必要条件
是没他不行,非有他更好
举例
特殊支持(前提假设)
选项有新内容并与论据关键信息搭桥,如麦角硫因与认知障碍
必要条件(能与不能)
推出类
等价推出
题干命题 选项命题
题干是A→B→C,A→C或非C→非A
正确选项 A或非C开头 错误选项 非A或C开头
坑:成功→细节(成功开头) 成功并不代表所有细节处理好了 等价于成功推不出细节
正推/逆推
题干命题事实 选项事实
A→B→C→D
A成立,推D成立 非D成立,推非A成立
若要D成立,需要A成立
A或B,否一推一
两难推理
题干命题 选项事实
无论A不A,都B
A→B,非A→B,则B一定成立
范畴类推出
所有有些
两词互换,后面加不
非(所有)=有些不 非(有些)=所有不
不都=不所有=有些不
所有,可以推有些,可以推特例 特例推有些 有些什么也推不了
有些推不出有些不 有些A是B→有些B是A
集合关系
一分为二画图法:所有都是B,所有都不是B
骑墙上 画虚线
分析类
真假话分析
矛盾法
A且B(联言命题) A或B(选言命题)
A与非A A且B与非A或非B A或B与非A且非B
没有论据只有结论
A→B与A且非B(假言命题)
所有有些(直言命题) 可能必然(模态命题)
所有和有些不 有些和所有不 可能和必然不 必然和可能不
假设法
A和A或B
A和非A→B
B和A→B
A→B和非B必有一真
代入法
信息杂乱无法正面推出
两真两假
先找矛盾再带入
日常分析
常用方法
画图法
不同分类 如图书馆书籍分类中文、英文
画表法
包含模型
赋值法
极限思维
其他模型
数独模型
信息最大入手
冠军模型
甲或乙
甲或乙或丙
解题入手点
一般从确定信息、最大信息入手
推理方式
完全归纳
不完全归纳
逆、否
分割谬误
三段论
逻辑基础知识介绍 12345
一个箭头两种符号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基础、前提、关键、必须、需要、依赖、离不开、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等
“当且仅当”,互为充分必要条件,同是同不是
二是命题形式和真假判断
命题形式
原命题可以推逆否命题,二者等价
真假判断
A→B,等价于非A或B,当且仅当A且非B时,命题为假 并非(A→B)推出A且非B
前件为假,命题为真(钱建伟) 后件为真,命题为真(侯建真)
三种推理形式
演绎推理
从一般推特殊
所有+有些=有些 是+是=是、是+否=否 三种概念各出现两次
归纳推理
从特殊到一般
不完全归纳,如生活经验归纳、谚语
类比推理
从特殊到特殊
一般不会是正确答案
四种相对关系
或且关系
A且B,全真为真,一假则假
和、也、还、“,”、“、”
A或B,一真则真,全假为假
所有的否定,非(所有)=有些不 有些的否定,非(有些)=所有不
可能必然
可能的否定,非(可能)=必然不
必然的否定,非(必然)=可能不
活学活用A与非A 甲并不必然考上=甲可能考不上 并非是甲可能没考上=非是甲可能没考上=非(甲可能考不上)
矛盾关系
五种命题
如果那么;只要就;一就;一则;若则;所有都是
前推后
(只有)…才/方
后推前或不不
(除非/必须)否则
否A则B,非A→B
或者或者(相容)
AB至少一个即A或B
否一推一,非A→B
AB至多一个即非A或非B
要么要么(不相容) 有且只有一个
A真B真为假,A假B假为假
A真B假为真,A假B真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