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76:哲人为什么当不了国王?
王安石这个人,评价特别极端。有人捧他是“千古第一完人”,有人骂他是“祸国大奸臣”。同一个朝代的皇帝,对他的态度都能从“师父”变成“罪人”。为什么同一个人,能被历史推上神坛,又被打到谷底?很多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皇帝最后收回了支持。但要是反过来想,如果给他更大的、更绝对的权力,他真能成功吗?还是说,哲学家当宰相,本来就没戏?
编辑于2025-09-18 13:27:55王安石这个人,评价特别极端。有人捧他是“千古第一完人”,有人骂他是“祸国大奸臣”。同一个朝代的皇帝,对他的态度都能从“师父”变成“罪人”。为什么同一个人,能被历史推上神坛,又被打到谷底?很多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皇帝最后收回了支持。但要是反过来想,如果给他更大的、更绝对的权力,他真能成功吗?还是说,哲学家当宰相,本来就没戏?
"人类文明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开疆拓土!《文明之旅》第76期探讨边疆被低估的价值:司马迁用'凿空'评价张骞,他让中华文明看见外部世界,虽短期不划算却带来深远机运从钱穆到陈寅恪,揭示文明需要'塞外精悍之血'激活中原文化那些凿开铜墙铁壁、带回新消息的人,正是文明新机的希望所在。"
1074年,一场大旱让王安石变法陷入争议。这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王安石一辞职,神宗皇帝立即批准,还温柔地说"让你去离开都城好好休息"。要知道,此前每次王安石闹辞职,神宗都像哄女朋友的小男孩,好话说尽就是不分手。为什么这次神宗态度大变,王安石一提辞职就放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王安石这个人,评价特别极端。有人捧他是“千古第一完人”,有人骂他是“祸国大奸臣”。同一个朝代的皇帝,对他的态度都能从“师父”变成“罪人”。为什么同一个人,能被历史推上神坛,又被打到谷底?很多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皇帝最后收回了支持。但要是反过来想,如果给他更大的、更绝对的权力,他真能成功吗?还是说,哲学家当宰相,本来就没戏?
"人类文明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开疆拓土!《文明之旅》第76期探讨边疆被低估的价值:司马迁用'凿空'评价张骞,他让中华文明看见外部世界,虽短期不划算却带来深远机运从钱穆到陈寅恪,揭示文明需要'塞外精悍之血'激活中原文化那些凿开铜墙铁壁、带回新消息的人,正是文明新机的希望所在。"
1074年,一场大旱让王安石变法陷入争议。这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王安石一辞职,神宗皇帝立即批准,还温柔地说"让你去离开都城好好休息"。要知道,此前每次王安石闹辞职,神宗都像哄女朋友的小男孩,好话说尽就是不分手。为什么这次神宗态度大变,王安石一提辞职就放人?
王安石的巨大声望带来捷径
你的声望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皇上都不好意思不请你出山。其他人也会在旁边跟着喊:“先生不出,奈苍生何!”你不出来干活,天下的老百姓可怎么办啊?
真实的逻辑是:王安石用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漫长的时间堆出了一座巨塔,虽然官位不高,但是江湖声望把他推到宋神宗面前。
到这个时候,宋神宗如果想搞变法大业,想用一个有能力、也能让官僚集团服气的人来当宰相,除了王安石,事实上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了。
王安石的学术思想的生命长于政治生命
王安石当宰相之前的状态
有一个更显赫的身份,那就是儒家的大思想家,大经师。
只要做过儒家经典的阐释和研究工作的人,都可以叫经师。
宋仁宗后期,王安石是一个著作等身的大思想家。
他写了一本《淮南杂说》之后,被看成是孟子那样的人物。
他在江宁讲学的地方,已经门庭若市,大量年轻学生从各地赶来听他讲学。
他罢相之后,影响力又持续了上百年
从熙宁年间到后来的南宋初年,王安石的“荆公新学”,作为朝廷的官方意识形态的,风行天下60多年。
科举考试,王安石的学说就是标准答案。
宋代思想但不提王安石,是一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偏见
黄宗羲编的学术史著作《宋元学案》,,从宋代到元代,一共收了2000多个学者,将近100个学派的资料在这里面。
黄宗羲最早编这书的时候,压根都没提过他。
全祖望,作为后继者编这套书,才把王安石补进去。
把王安石看成一个政治家
对后世来说,王安石是一个搞改革的符号
但凡一个时代要强调自己继承传统的那一面,王安石就会成为大逆不道的象征。
如果一个时代要强调变革、创新的时候,王安石又会被推出来,作为改革家的符号。
后人也不会照搬既有的评价,后人会根据时代的需要,重新调整给古人打的分数。所以,王安石就会这么忽上忽下
政治家这个角度,把王安石看小了
有人说他是祸国殃民大奸臣
宋高宗建立南宋,开始贬低王安石。
配享神宗,停了,追封的王爵,也撤回了。
宋理宗时代,淳祐元年(1241 年)
称王安石为“万世罪人”:北宋灭亡,都赖他。
此后几百年,王安石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奸臣形象。
直到清末,梁启超给他翻案,他才重新成了正面人物。
有人说他是千古第一完人
神宗时期
神宗对为退休后的王安石还做了两个特别的安排
一是派了王安石亲信的吕嘉问去做了江宁知府,还把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调到江宁任职,两大地方官护着你一个人。
到了宋哲宗时期
他配享宋神宗的宗庙;
到了徽宗时期
他又升一格儿,配享孔子,仅次于颜渊和孟子,而且还被追封了一个王爵。
新身份
大宋
王安石罢相
主要原因是他的儿子王雱死了,王安石彻底心灰意冷
王安石对王雱的感情很深
王安石曾说:“如果有一天我死了,谁能继承我的位置,继续当宰相呢?”“还得是我儿子。”
王安石因罢相得了解脱
在离开开封之前,写下了一首诗:“江上悠悠不见人,十年尘垢梦中身。殷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间自在春。”
世界
越南李仁宗设立国子监
穆拉比特王朝征服加纳帝国
格里高利七世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
亨利四世宣布废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
大宋熙宁九年,大辽大康二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新身份
《文明之旅》第77期
文明1076:哲人为什么当不了国王?
楔子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两个错误的估计
第一,他高估了所谓的贤士、思想家的价值。打败秦国、君临天下这样的事,靠一个贤士、一个哲学家就能做成吗?
另一方面,他也严重地低估了鸡鸣狗盗之徒。在泥泞的现实世界里,能为我所用的每一分力量,都无比宝贵。
如果是一个哲人当了政治家呢?
他们脑子里的正义、原则,往往是绝对的,至少是不肯在现实的泥泞中摸爬滚打曲折前进的。
王安石去世之后,司马光对他有一句评价,王安石这个人没什么毛病,就是执拗。
一个思想家可以执拗,人生只为一个大道理而来;
可是一个政治家,如果手里只有一个单一的原则,用一种执拗的态度,怎么对付得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哲学家和政治家,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哲学家思考世界
思考的是世界的本质。他们会用精准的概念、严密的逻辑、直达事物的核心,要简洁、要纯粹、要优美。
政治家思考世界
就没那么在乎世界的本质,他们思考的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要解决问题,那就要左右权衡、让步妥协、规避风险。
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的态度
哲学家要优美,要简洁,要剥离掉现实世界的全部复杂性
而政治家在丛林中小心翼翼地前进,一着不慎就满盘皆输,他追求的是要能纤毫毕现地看到现实世界的全部复杂性。
政治家的典型行为方式,为了目标,为了解决问题,用什么手段都好说。
王安石主持变法为什么失败
中国历史上,以大经师的声望被捧上宰相位置,以思想家的高度主持一场变革的,王安石还真是独一份。
他的观念、行动、偏好,对变法同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王安石当年一见神宗
他们君臣二人是有默契的:这场改革之所以用王安石,不是因为别的,因为你有思想高度。
柏拉图哲学里面的著名结论:“哲人王”,哲学家要当国王,这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但如果一个思想家、哲人真的成了治理天下的王,那也许才是灾难的开始。
王安石的作风会导致牵强附会
王安石解字如痴如狂
他有一个另辟蹊径地做学问的方式,就是从汉字的字形来理解义理。
他觉得,别以为字是人造的,那也是自然的,一定符合天道,背后一定有道理。
王安石非要每个字都作解释,还有前后贯通,这不就牵强了吗?
例
佛家的《心经》,最后有这么几句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王安石说这揭谛两个字,这就是揭示了做皇帝的道理。
他为了解决他那个时代的问题,急了,什么招儿都用,也可以理解。
但这也正是王安石的可爱之处
我沉浸在自己的问题里,对一切学术和思想资源都采取开放的态度,我倒是要看看,在我这一代人的手里,用了这么多新东西,能不能为儒家闯出一个新局面?
王安石学术在思想史上的功劳
唐朝的时候,儒家经学已经衰落了。
一方面儒家在几本经文里打转,儒家思想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生命活力的东西。
另一方面,是佛家和道教的竞争和冲击
唐朝后期开始,韩愈、李翱,欧阳修,都想着振兴儒学。
那他们采取的办法是骂佛家和道家
某种思想之所以能出现,能够站稳,能够有市场,一定是因为它解决了某些问题,适应了某些人的需求,靠打击、排挤和否定这些思想,是消灭不了它的。
而王安石开创了一套策略救儒家
王安石干脆把对方的地盘也占过来
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资源,拿来就用。谁把问题解决了,谁就是胜利者
王安石:有思想有学问,是为了干具体的事儿
王安石不仅给儒家经典做注,还写过大量的佛家道家经典的注解。
儒家的老冤家,比如法家,王安石也是照样拿来就用。
邓广铭先生“王安石这就是看着儒家掉井里快淹死了,就像看见嫂子掉井里一样,用别的思想资源拉他一把,这是救儒家呢,有什么不可以的?”
王安石思想成就很难说清楚
一方面要想理解王安石的思想,得回到儒家经学的传统中,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我们今天的人非常隔膜。
另一方面,王安石注解经典的主要著作失传了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哲人王
《文明之旅》第77期
文明1076:哲人为什么当不了国王?
大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