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节组织结构与组织部门化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节组织结构与组织部门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考点一组织结构的概念,考点二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英国学者伯恩斯与斯托克认为大多数组织介于机械式和有机式之间)考点三:组织部门化。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节组织文化塑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文化塑造:是指组织有意识地发扬其积极、优良的文化,摒弃消极、劣性的文化的过程,塑造组织文化。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节组织文化的构成和功能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文化的构成,组织文化的正能量(导向调适凝聚不用说,激励约束辐射走一波),组织文化的反功能。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节组织文化概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考点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分类(组织文化是“管理之魂”),考点二:组织文化的特征(独系精可长相融),考点三: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二节组织结构与组织部门化
考点一组织结构的概念
含义: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结构。
内容
组织结构的本质:组织内部成员的分工协作关系;核心:权责利的划分;出发点和归宿:组织目标
工作任务的分解
任务组合
组织协调
特性
复杂性:指每一个组织内部在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层级、管理幅度以及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上存在着巨大差别性。
规范性:指组织需要靠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规范的引导员工的行为
集权性: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管理层集中分布与集中的程度
考点二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英国学者伯恩斯与斯托克认为大多数组织介于机械式和有机式之间)
机械式组织
是一种稳定的、僵硬的结构形式,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稳定运行中的效率
特点
1.基于职能的高度专门化
2.僵化的职务与权限
3.基于职位的权力
4.信息集中于高层
5.垂直的命令与信息传递
6.对组织的忠诚和对上级的服从
7.强调固有知识
适用条件
1.环境相对稳定
2.任务明确且持久,决策可以程序化
4.按常规活动,以效率为主要目标
5.企业规模较大
有机式组织
是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结构形式
1.基于知识与经验的专门化
2.柔性的职务与权限
3.基于专业知识的权力
4.信息的分散与共享
5.水平的沟通与信息传递
6.对工作和技术的忠诚
7.强调吸收外部智慧
1.环境不确定性强
2.任务多样且多变,无法进行程序化决策
3.技术复杂多变
4.有许多非常规活动,需要较强的创新能力
5.组织规模较小
考点三:组织部门化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1.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原则1.
2.分工与协作相结合原则
3.精简高效原则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1.职能部门化(最广泛采用的方法)适应品种单一、规模较小的企业
优点
1.有利于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
2.各部门及管理人员只需熟悉相对较窄的业务技能,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强化了专业权力的集中,有利于组织上层加强对组织整体活动的控制
缺点
1.部门可能出现本位主义
2.部门间横向沟通协调产生一定困难
3.决策及执行缓慢,容易产生官僚主义
4.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典型的结果划分法)适应有一定产品线和生产规模的企业
1.各部门会专注于产品的经营,提高专业化经营的效率水平;
2.有助于促进不同产品和服务项目间的合理竞争
3.有助于比较不同部门对企业的贡献;
4.有助于决策部门加强对产品与服务的指导和调整
5.有助于为“多面手式”的管理人才的培养
1.需要更多的人具有全面管理能力
2.各部门独立性强而整体性较差
3.机构重叠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
3.地域部门化(适用大型企业跨越地域开拓外部市场)
1.有利于各部门因地制宜制定政策,进行决策
2.提高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有利于培养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
1.需要更多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人
2.地区部门之间不易协调,控制起来相对较难
3.可能存在职能机构设置重叠而导致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
4.顾客部门化(适应多种顾客群的企业)
5.流程部门化
6.人数部门化(最原始、最简单的划分方法如:军队)
7.时间部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