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韩国君主顺序关系图一览【战国时期】
这是一篇关于韩国君主顺序关系图一览【战国时期】的思维导图,详细列出了从韩康子韩虎到韩王安等各位君主的在位时间、登基背景、关键事件以及历史定位和评价等信息。
介绍历史王朝、朝代演进、君主皇帝顺序、关键事件和相关历史定位
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北周皇帝皇帝关系顺序图一览,Main content: 静帝·宇文阐(573年-581年),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明帝·宇文毓(534年-560年),孝闵帝·宇文觉(542年-557年)。
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郑国君主顺序关系图一览【春秋时期】,梳理了从郑桓公到郑献公(姬趸)等各位君主的在位时间、继位背景以及关键历史事件等信息。通过这一图表,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郑国在春秋阶段的政治传承脉络。
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曹操的一生,Main content: 七、人物历史地位评价,六、对后世的影响,五、相关典故,四、性格画像,三、文学作品,二、军事与政治主要成就及关键事件,一、个人生平简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韩国君主顺序关系图一览【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中,韩国于公元前 403 年正式立国,曾灭郑迁都新郑扩张领土,经申不害变法短暂强盛,后因地处列强夹缝、国力较弱,领土不断被秦国蚕食,最终在公元前 230 年成为被秦灭亡的首个诸侯国。
韩康子韩虎
登基背景:韩国第一位君主,韩庄子之子, 晋阳之战后瓜分智伯土地,奠定韩国基础
关键事件:
公元前453年,与赵、魏灭智伯瑶,三分智地;
公元前433年,与赵襄子、魏桓子瓜分晋国全部土地
历史定位和评价:
韩国实际奠基者,虽未被周天子承认,但为韩国建国奠定基础
韩武子韩启章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09年
在位时长:约16年
登基背景:韩康子之子
公元前422年,出兵征伐郑国,杀死郑幽公
进一步拓展韩国势力,为韩国正式建国做准备
韩景侯韩虔
在位时间: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
在位时长:9年
登基背景:韩武子之子,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
建立韩国,定都阳翟,多次与郑国互相攻伐
韩国第一位被周天子承认的正统君主,标志着韩国正式成为诸侯国
韩烈侯韩取
在位时间: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
在位时长:13年
登基背景:韩景侯之子
关键事件:伐宋,到彭城,执宋君
继续维护韩国的稳定和发展
韩文侯韩猷
在位时间: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77年
在位时长:10年
登基背景:韩烈侯之子
公元前385年,伐齐至桑丘
历史定位和评价:巩固了韩国在战国初期的地位
韩哀侯韩屯蒙
在位时间:公元前376年—公元前374年
在位时长:3年
登基背景:韩文侯之子
参与三家分晋后对晋国公室土地的最后瓜分
在位时间较短,韩国发展相对平稳
韩懿侯韩若山
在位时间: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63年
在位时长:12年
登基背景:韩哀侯之子,韩哀侯被韩严所杀后继位
关键事件:公元前369年,与赵分周为东、西周
在复杂的战国局势中努力维持韩国的利益
韩昭侯韩武
在位时间:公元前362年—公元前333年
在位时长:30年
登基背景:韩懿侯之子
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使韩国政治清明,国力强大
韩国历史上的有为君主,申不害变法使韩国一度强盛
韩宣惠王韩康
在位时间: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12年
在位时长:21年
登基背景:韩昭侯之子
公元前325年,与魏、赵等诸侯相继称王
公元前323年,参与“五国相王”
历史定位和评价:韩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标志着韩国在战国政治舞台上地位的提升,但也开启了韩国的衰落进程
韩襄王韩仓
在位时间:公元前311年—公元前296年
在位时长:16年
登基背景:韩宣惠王之子
公元前307年,秦夺宜阳,斩首六万
在位期间韩国面临秦国的强大压力,领土不断被侵
韩厘王韩咎
在位时间:公元前295年—公元前273年
在位时长:23年
登基背景:韩襄王之子
公元前293年,派将领公孙喜率领周朝、魏国军队攻打秦国,战败
韩国在其统治下逐渐衰落,难以抵挡秦国的扩张
韩桓惠王韩然
在位时间: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39年
在位时长:34年
登基背景:韩厘王之子
韩非多次要求推行变法,未被采纳
韩国在其统治期间更加衰落,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韩王安韩安
在位时间:公元前238年—公元前230年
登基背景:韩桓惠王之子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进攻韩国,韩国灭亡
韩国末代君主,见证了韩国的灭亡
版图变更
建国初期
公元前 403 年,韩国正式建立,定都阳翟(今河南禹州)。立国初期,韩国疆域涵盖今河南中部、山西东南部。
灭郑后疆域扩张
公元前 375 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这使韩国领土扩大近一倍,人口突破 300 万,韩国还设立了三川郡、颍川郡和南阳郡,大致全据今天山西省的东南部、河南省的中西部,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申不害变法时期
韩昭侯时期(公元前 362 年 — 前 333 年)任用申不害为相进行变法,韩国国力短暂提升
公元前 353 年,韩国伐东周,取其陵观、邢丘(在今河南温县东),疆域有所扩展
后期领土被蚕食
随着秦国东进,韩国领土不断被蚕食。公元前 307 年,韩国陪都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被秦国夺取
公元前 231 年,韩国被迫献南阳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于秦。公元前 230 年,秦国攻克韩都新郑,韩国灭亡,秦国在韩地设颍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