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读书笔记(1)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竖屏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这本书的大纲内容,包括阅读对象,研究动机,本书结构,使用方法等。
编辑于2025-10-16 16:20:30要想行业不会被替代,要向行业不进入衰退期,就必须构建宽广的护城河。本篇思维导图主要介绍了护城河的几种形式,以及如何构建企业的护城河。
本篇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是手把手教会你如何测算市场规模,遵循一个大原则,掌握三种方法测算,分别有具体案例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中心主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2章 可行性:既然知道会输,那为何要“下注”,第3节 可行性评估:“卖出去”只是第一步,“赚到钱”才是硬道理,作者:肖璟 思维导图制图:聆微,销售可行性评估,利润可行性评估,无法收费的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层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要想行业不会被替代,要向行业不进入衰退期,就必须构建宽广的护城河。本篇思维导图主要介绍了护城河的几种形式,以及如何构建企业的护城河。
本篇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是手把手教会你如何测算市场规模,遵循一个大原则,掌握三种方法测算,分别有具体案例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中心主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2章 可行性:既然知道会输,那为何要“下注”,第3节 可行性评估:“卖出去”只是第一步,“赚到钱”才是硬道理,作者:肖璟 思维导图制图:聆微,销售可行性评估,利润可行性评估,无法收费的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层级。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迅速掌握行业分析方法论
详细介绍行业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实战技巧
内容涵盖行业分析的全过程,包括行业生命周期、商业模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关键维度
本书专门用一个章节讲述如何运用生成式AI做研究
本书适合投资者、金融从业者、创业者、咨询顾问以及问题解决爱好者阅读,帮助他们在投资和职业发展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作者:肖璟(麦肯锡前分析师)
思维导图制作:聆微
阅读对象
基金股票投资者
想要把握行业基本面与估值的分析方法、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投资者
金融行业从业者
就职于券商、投资银行、咨询公司,或资产管理、VC(风险投资基金)、PE(私募股权基金)、企业战略投资与商业分析等部门的人,或者以行业研究(简称“行研”)为本职工作的分析师或研究员
计划从业人士
打算进入或转行到金融机构从事分析工作,但此前无行业研究基础的人
问题解决爱好者
本书涉及大量研究方法论和工具,对于热衷于解决问题的读者而言,应用它们能提升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研究动机
为什么要系统学习行业研究
是什么促使你翻开这本书
赚钱
投资
行业研究是研究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行业研究为行业配置的指导性创造极大的价值
一整套逻辑自洽、推演严密、结果可观测、体系可修正的研究框架,正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工作
行业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前景光明的路径
对很多分析类岗位来说,行业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金融领域(一级市场的PE和VC、二级市场的券商研究所、投资银行、基金公司),行业研究都是必修课
创业者需要掌握三大技能:找方向、找资金、找人才
本书结构
行研框架篇
第1章 主框架: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重点
第2章 可行性:既然知道会输,那为何要“下注”
第3章 规模性:为什么有些公司上不了市
第4章 防守性:这个行业会被替代吗
第5章 盈利性:行业的头部公司能分到多少钱
第6章 估值:行业不同阶段的估值特征
第7章 外部因素:引爆行业还缺哪根导火线
第8章 景气度:如何预判业绩增速
通 用 且 系 统 的 行 业 分 析 框 架
行研实战篇
第9章 案例:新能源汽车研究框架
实操
研究方法篇
第10章 研究基础:关于研究本质的思考
第11章 研究进阶:麦肯锡分析师的“资讯料理法”
探讨研究的本质,并深度介绍麦肯锡的分析师惯用的问题分析方法,包括如何输入、处理与输出资讯等
如果你的研究基础并不牢固,强烈建议你先从本部分开始阅读
研究工具篇
第12章 研究工具箱:常用的研究资讯源
第13章 研究的新时代:如何借助生成式AI进行研究
本部分将分享大量的实操技巧,介绍行业研究的主要资讯来源
介绍如何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简称“生成式AI”)进行研究
使用方法
用法1:作为模板
可直接参考本书的行研框架
用法2:作为地图
本书相当于一张地图,跟着它按图索骥,找到需要的资讯 可以很快地把握所分析行业的关键信息
用法3:作为培训材料
本书适合无研究基础的新人 也适合有经验人士系统地梳理分析框架
用法4:作为案例集
本书包含不少分析案例,当你后续需要论证某些观点时 这些案例可以成为很好的论据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迅速掌握行业分析方法论
详细介绍行业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实战技巧
内容涵盖行业分析的全过程,包括行业生命周期、商业模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关键维度
本书专门用一个章节讲述如何运用生成式AI做研究
本书适合投资者、金融从业者、创业者、咨询顾问以及问题解决爱好者阅读,帮助他们在投资和职业发展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作者:肖璟(麦肯锡前分析师)
思维导图制作:聆微
阅读对象
基金股票投资者
想要把握行业基本面与估值的分析方法、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投资者
金融行业从业者
就职于券商、投资银行、咨询公司,或资产管理、VC(风险投资基金)、PE(私募股权基金)、企业战略投资与商业分析等部门的人,或者以行业研究(简称“行研”)为本职工作的分析师或研究员
计划从业人士
打算进入或转行到金融机构从事分析工作,但此前无行业研究基础的人
问题解决爱好者
本书涉及大量研究方法论和工具,对于热衷于解决问题的读者而言,应用它们能提升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研究动机
为什么要系统学习行业研究
是什么促使你翻开这本书
赚钱
投资
行业研究是研究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行业研究为行业配置的指导性创造极大的价值
一整套逻辑自洽、推演严密、结果可观测、体系可修正的研究框架,正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工作
行业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前景光明的路径
对很多分析类岗位来说,行业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金融领域(一级市场的PE和VC、二级市场的券商研究所、投资银行、基金公司),行业研究都是必修课
创业者需要掌握三大技能:找方向、找资金、找人才
本书结构
行研框架篇
第1章 主框架: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重点
第2章 可行性:既然知道会输,那为何要“下注”
第3章 规模性:为什么有些公司上不了市
第4章 防守性:这个行业会被替代吗
第5章 盈利性:行业的头部公司能分到多少钱
第6章 估值:行业不同阶段的估值特征
第7章 外部因素:引爆行业还缺哪根导火线
第8章 景气度:如何预判业绩增速
通 用 且 系 统 的 行 业 分 析 框 架
行研实战篇
第9章 案例:新能源汽车研究框架
实操
研究方法篇
第10章 研究基础:关于研究本质的思考
第11章 研究进阶:麦肯锡分析师的“资讯料理法”
探讨研究的本质,并深度介绍麦肯锡的分析师惯用的问题分析方法,包括如何输入、处理与输出资讯等
如果你的研究基础并不牢固,强烈建议你先从本部分开始阅读
研究工具篇
第12章 研究工具箱:常用的研究资讯源
第13章 研究的新时代:如何借助生成式AI进行研究
本部分将分享大量的实操技巧,介绍行业研究的主要资讯来源
介绍如何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简称“生成式AI”)进行研究
使用方法
用法1:作为模板
可直接参考本书的行研框架
用法2:作为地图
本书相当于一张地图,跟着它按图索骥,找到需要的资讯 可以很快地把握所分析行业的关键信息
用法3:作为培训材料
本书适合无研究基础的新人 也适合有经验人士系统地梳理分析框架
用法4:作为案例集
本书包含不少分析案例,当你后续需要论证某些观点时 这些案例可以成为很好的论据
第1章 主框架: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重点
第1节 研究对象:行业研究到底研究的是什么
行业
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
相同性质 不好界定
《南方周末》
纸媒
今日头条
新兴平台
传媒行业
横向
同一个大类行业中,各个平行细分行业之间的关系
传媒行业
电视台
电视媒体行业
报纸
纸媒行业
门户网站
互联网行业
快速消费品行业
汽水薯片
食品饮料行业
狗粮猫粮
宠物行业
洗护用品
日用化学产品制品行业
纵向
同一个大类行业中具有产业链联系的上下游关系
半导体行业
无晶圆厂
半导体设计行业(AMD、高通等)
晶圆代工厂
半导体制造行业(台积电等)
封装测试厂
半导体封测行业(长电科技等)
在谈论“行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颗粒度”的问题,这样才能很好地界定自己要研究的对象。否则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口径不一致的问题
行业分类标准
国家标准
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
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
第三产业
其他都属于第三产业
中国证监会制定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与国家标准高度重叠
申万行业分类
把行业按照颗粒度大小分成三级,级数越高覆盖面越窄
传媒(一级)
电视广播Ⅱ
电视广播Ⅲ
游戏Ⅱ
游戏Ⅲ
广告营销
营销代理
广告媒体
影视院线
影视动漫制作院线
...............
海外分类标准
全球行业分类系统(GICS)
标准普尔和MSCI一起制定
第2节 基本框架:如何系统全面地研究行业
引入
以产业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行业研究框架
传统产业生命周期
根据营收情况划分成4个阶段
客户群体的变化
导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产 业 生 命 周 期 不 同 阶 段 特 征
截至2024年
导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新增用户
创新者
早期采用者早期大众
后期大众
落后者
产品
不成熟
迭代中
成熟,更加标准化
高度标准化
供求关系
产能很小, 需求很小
供不应求
供求基本平衡
供过于求
毛利率
较高,可能打价格战
较高
下降
很低
示例行业
人形机器人
新能源汽车
白色家电
实体唱片
到底该用什么来划分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时间
一个月?一年?甚至十年?
不同行业的同意阶段,所经历的时间可能相差很大
曲线斜率
行业发展很少和传统的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完全贴合
很难判断增速变动是一时的供需错配而出现的波动,还是行业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的新阶段
实际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不是一条光滑的S型曲线
纯粹的线型外推很容易产生误判
渗透率
渗透率=存量用户÷潜在客户群
反映的是用户的接受程度
智能手机行业
2007年6月
初代iphone发布
2008年7月
App Store问世,生态系统开始发展
2010年6月
iphone4发布,当年智能手机渗透率一举突破20%
2011-2012年
渗透率从22%飙升到40%
2014年
智能手机渗透率已经超过65%,进入成熟期
注意
在现实世界里,行业发展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可能性
一个行业未必能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发展壮大,可能商业模式跑不通,最后消亡
行业发展到成熟期,不一定在预见的时间内走向衰亡、被替代
有些行业可以稳定发展相当长的时间。比如股份制银行、酿酒业
有些行业开发出新的品类、新技术,发展出第二增长曲线。家电行业的扫地机器人、洗地机
研究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构建差异化的投资框架和估值逻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 同 阶 段 的 研 究 重 点
导入期
商业模式可行性
需求是否真实存在,盈利是否可持续,商业模式能否大规模复制
成长期
市场规模
估计潜在市场空间,预测3-5年的市场规模
成熟期
行业护城河
一旦出现可替代性,行业投资逻辑会发生变化
分情况而定
行业具备走出第二增长曲线的潜力
将它看做新行业,重新分析
行业进入“稳定市场周期化”阶段
分析行业竞争格局,注重盈利性
衰退期
研究重心转移到替代品上,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不 同 阶 段 的 估 值 方 法
市盈率市 = 公司市值 ÷ 净利润(重要的股票估值指标)
可以将市盈率理解为“在净利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回本周期”
导入期
一般会用VC的评估方式来估值
成长期
倾向于应用成长股的估值逻辑
成熟期
如果已经进入周期轮动阶段,则使用周期股的评估风格
衰退期
此时估值一般会很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因为估值低而值得买入”
动态追踪
行业的变化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且行业的外部因素也会持续变化
外部因素
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景气度
对行业景气度的判断不仅依赖于对主导因素的跟踪,还离不开对该行业的深刻理解,否则很容易被数据表象误导
第2章 可行性:既然知道会输,那为何要“下注”
第1节 商业模式:从巴菲特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第2节 验证方法:如何找到那条跑得通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