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台湾文学
台湾文学发展流变,时间线梳理,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包含20-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台湾文学
20-40年代
1920.7 新民会《台湾青年》月刊(蔡培火):研究台湾革新,谋求文化向上
1925-1931草创期,新旧文学论争
张我军:1925《乱都之恋》台湾第一个新诗集;短篇小说《买彩票》
赖和《斗热闹》《一杆“称仔”》
杨云萍《光临》
1931-1937繁荣期
聚焦殖民统治下的灾难,批判旧的传统习俗,呼唤不屈民族魂
赖和《善讼人的故事》
龙瑛宗《植有木瓜树的小镇》
王白渊《荆棘之道》
“盐分地带”诗人群
1937-1945凋零期
日本占领台湾,进行种族同化
吴浊流《先生妈》《亚细亚的孤儿》
杨逵《鹅妈妈出嫁》
1945.8日本投降-1949.12国民党迁台,光复期
战时紧急戒严令,粗糙的反共文学主导,70年代后解冻复苏
50年代
战斗文艺,反共文学、反共八股泛滥一时
怀乡文学作品,表现人情人性,现代派诗歌探索《创世纪》
60年代
现代派文学主流,表现自我,返理性,强调诗歌张力,小说多角度叙事多层次结构,富实验精神
意识形态专制减弱,大众轻松文学形式出现
琼瑶言情小说
情爱为主题,人物理想化色彩
情节模式“一见钟情-情爱曲折-有情人终成眷属”(“钟情-遇阻-冲突-回归-团圆”)
语言流畅典雅,古典诗词入小说,古色古香的诗意
弊端:模式化、理想化、表现生活肤浅化
古龙武侠小说
现代意识,重侠轻武
表现现代人理念感受
文体创新,注重小说悬念与推理
高阳历史小说
结构宏伟,历史事件真实具体、社会生活广阔、意识情感丰富,鲜明史诗风格
生活化、世俗化
深厚的历史和现代内涵
70年代
乡土文学
强烈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民族风格
代表作品
陈映真《将军族》《华盛顿大楼》
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
王拓《金水嫂》
李乔《寒夜三部曲》
80年代
多元化:多流派、多题材、多风格
政治小说
都市文学
新女性主义文学
探亲文学
杂文
李敖《千秋评论》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90年代
后现代主义成为潮流
情色文学解禁,女性写作受人欢迎
精致文学通俗化,通俗文学精致化:消费性,注重包装,明星商业炒作。“软、浅、甜”
带有浓厚乡国情怀
赖和,台湾新文学之父以现实社会批判和乡土寻根为本
吴浊流作品成为台湾社会历史的文学记录 “立此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