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47年底调到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任职,做事务科科长。他的母亲华静早年在江苏镇江教会学校读的高中,知书达理、贤惠慈爱,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袁隆平就生在这样一个家道殷实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连英语也是母亲启蒙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的奋斗与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有资料显示当时为他接生的医生是林巧稚,林巧稚当时接生这个“袁小孩”时还是个二十七八岁的新医生,后来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是全国妇产科第一大权威。几十年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提起此事,说:“我很感谢林大夫,感谢协和医院”。
6岁的袁隆平心中就特别向往那种田园之美、农艺之乐。从那时起,他就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学农。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省运会,袁隆平毛遂自荐参加了这项运动,并在预选赛中获得第一名。
1952年西南区第一届运动会的川东区选拔赛上,他也轻松拿下了第一名。
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学毕业,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服从国家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
1960年7月,他在安江农校试验田里,30岁的袁隆平意外地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它株型优异,穗大粒多。经过研究试验发现,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
1967年开始,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的安江农校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夏天,他们从云南引进野生稻,在湖南靖县做杂交;秋天,他们到海南岛崖县南红农场进行三季水稻试验。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入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
1976年到1989年,国家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袁隆平终于实现了“农民不再挨饿”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