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薛睿逻辑
薛睿逻辑公考的思维导图,许多考生困于盲目刷题的循环,却未能捕捉题目背后固定的推理结构与考点本质。薛睿逻辑学习方法论,以结构化思维为基石,直击逻辑备考的核心痛点——通过提炼高频考点的结构特征、固化正确选项的推理模式,并引导学习者以考官视角拆解题目设计逻辑,实现从“表层理解”到“底层突破”的思维升级。为考生提供了一套系统破题法则。
编辑于2025-11-17 01:26:02该思维导图系统梳理了金融学中货币的核心概念,涵盖起源、定义、形式、职能及关键注意事项,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相关知识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战略举措,其内涵丰富、体系完整,需从多维度协同推进。
薛睿逻辑公考的思维导图,许多考生困于盲目刷题的循环,却未能捕捉题目背后固定的推理结构与考点本质。薛睿逻辑学习方法论,以结构化思维为基石,直击逻辑备考的核心痛点——通过提炼高频考点的结构特征、固化正确选项的推理模式,并引导学习者以考官视角拆解题目设计逻辑,实现从“表层理解”到“底层突破”的思维升级。为考生提供了一套系统破题法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该思维导图系统梳理了金融学中货币的核心概念,涵盖起源、定义、形式、职能及关键注意事项,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相关知识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战略举措,其内涵丰富、体系完整,需从多维度协同推进。
薛睿逻辑公考的思维导图,许多考生困于盲目刷题的循环,却未能捕捉题目背后固定的推理结构与考点本质。薛睿逻辑学习方法论,以结构化思维为基石,直击逻辑备考的核心痛点——通过提炼高频考点的结构特征、固化正确选项的推理模式,并引导学习者以考官视角拆解题目设计逻辑,实现从“表层理解”到“底层突破”的思维升级。为考生提供了一套系统破题法则。
公 考 逻 辑 — 论 证 推 理 分 类
二句式推理
结构特征
总结
论据和结论一般均包含推理并且有重复信息
论据要参与推理,正确选项需要包含论据中的关键信息, 而不能仅仅针对结论支持或者反驳
论据是实验数据,统计信息,背景介绍等等,跟结论没有明显的主语(前一半)或者影响效果(后一半)重复时。只需要关注结论的推理
正确答案
补全逻辑
建立联系
指出相同/不同
由 因 推 果
建立联系
1.A带来的一个因素、作用、影响、导致了 B
核心关注点: 主体A是什么。导致的效果B是什么
2.说A是B的重要因素,重要标准、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关注点 B的好坏,取决于A这个标准由果推因
直 接 引 入 他 因
正确选项
直接引入能让结论成立的正向(支持),或者反向他因(削弱)
特 点
1.这一类题目看似复杂灵活,反而相对简单,因为推理思维跟日常思维比较一致。
2..一定要看清楚“结论”的“主体范围”和“效果具体是什么”
3.熟悉“固定底层逻辑思维”和“正确选项的思维方式”,是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的关键
4.同学们错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常见思维误区,理解和纠正了思维误区,就可以大幅提高正确率
5.“建立联系”本质上就是固定且相对简单的引入他因的一种选项模式,不用区分,知道都是正确选项即可
举 例 方 法
A(给庄稼施肥) 会产生 B 的效果 (产量增加)
直接引入有助于让 B 成立的正向他因,或者让 B 不成立的反向他因
【直接说利弊】
A 施肥非常有营养,促进植物生长
【利弊相权】
【做了也白做】
【其他角度一致】
最近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庄稼生长。
【其他角度反向】
最近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
分 类
直接说利弊
两者对比
利弊相权
A虽然带来一个优点,但是同时有个更大的缺点
底层逻辑
因为A有优点,所以我们就要做A
A会带来一个好的结果
做了也白做 吃了也白吃
题干会引入一个原因,和一个正常情况,预期达到的效果
削弱
引入一个其他的原因,阻碍或者抵消了论据中原因的影响, 就说明做了也白做,无法达到结论预期的效果
量变不等于质变
要考虑质变的标准
吃的不够多
不要优先选择
直接引入他因 总结
1.关注主体范围,主体范围要一致。
2.关注结论产生的效果,效果的范围要明确(不是非常宽泛的好与坏)
3.做过一道题,就要深刻理解引入他因的底层逻辑关系,这样碰到一样的题目时就可以举一反三迅速秒杀。
前真后假
削弱:前真后假力度最大 后是前假后真
举 例
特征
并不从逻辑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或者因果关系
直接举出一个符合结论描述的事实情况,对题干的结论进行支持。
直接举例子的其他选项往往都比较离谱
直接反驳论据/结论
小众考点 题少
一句式推论
直接反驳论据
直接反驳结论
由 果 推 因
【1】由果推因和由因推果的区别,仅在削弱的时候有不同。支持和假设相同。
【2】由于由果推因是比较难的思维,所以考试频率并不高,但是对于建立生活中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非常重要。
【3】理解 他因削弱 有两种
由因推果
引入让结果不成立的其他原因(其他让结果成立的原因不能削弱)
由果推因
其他与“论据中的原因无关”的,能让结果成立的他因 (其他让结果成立的原因必须“存在于实验中”或者“是真实导致结果的原因”,不能只是理论上的影响因素)
秒 杀 思 路
通过第三者建立联系
1.因为是A直接导致的B,所以并不是C导致的B(B和C没有关系)
因为是小李打了人,所以小张跟这件打人事件没关系。
2.因为C不会直接影响B,所以B不会因为C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C不会直接影响B,所以B不会因为C的改变而改变
比较之前起点必须相同
一件事情有没有效果,不能用跟别人的终点比较来判断。 有没有效果要跟自己比,或者要看别人跟你的起点是否相同
如果没有会更好/更差
如果没有做这件事”,那么会/不会更好
小王买了防晒霜,旅游回来发现还是变黑了。说明这防晒霜没啥用。
因果倒置
题目特征
具备A特征的人,同时具备B特征(A与B同时存在), 所以A是B的原因。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有A就有B,对照组无A也无B, 所以A是B的原因。
正确选项特征
具备B特征的人,往往会选择A
B是A的原因
是C同时导致了A与B 所以(虽然A、B同时存在)A、B没有因果关系
幸存者偏差
我见者即是所有。
逻辑错误本质
本来是希望,通过统计中样本集合元素所具有的属性, 来推出所有集合元素所具有的属性。 但实际上,你看到的数据所具有的共性, 不一定能代表所有数据的共性。 (即看到的样本不具有随机性/代表性)
解 释 题 型
问解释的题,都可改为问削弱/支持,同理削弱/支持的题也可以问解释
问法
哪个选项能够解释上述现象/看似的矛盾?
答案
解释现象
(论据的信息和结论一致)
指出题干中蕴含的道理和影响,从而解释现象实际结果, 类似建立联系或者引入他因的支持。
解释 看似 的 矛盾
(论据的信息和结论不一致)
引入一个让实际结果合理的他因 (与论据“按理说”得到的情况相反) 解释论据和结论看似的矛盾
(1)部分增加了,总体按理要增加,实际结果反而减少。
(2)一个方面的收益增加了,总体应该要变好,实际结果反而变差。
(3)一个有利的因素出现了,总体应该要变好,实际结果反而变差。
选 非 题 型
问法
哪个选项最不能够支持上述论述?
削弱和无关均可以成为正确选项。
哪个选项最不能够削弱上述论述?
支持和无关均可以成为正确选项。
大部分选非的题目,会有一个非常离谱(相反或者明显无关)的选项,此时对于其他选项削弱/支持的严谨性不要太苛求。
常见无关选项
1.由因推果结构,其他导致结论成立的他因,往往是无关选项。
2.下定义的选项,只是说是什么,而不说带来了什么作用影响的
3.讨论内容与主语的主体无关,往往是无关选项。
4.讨论内容与宾语(作用效果)不同,往往是无关选项。
5.之前学过的迷惑选项,【不完美不是弊端】【没有任何副作用】【因人而异】
引 入 前 提
题目特征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假设是?
前提型假设实际上引入的是一个结论成立所需要的前提条件或必要条件
因为这个必要条件经常来自题干外的信息,所以这类题目对于考生来说往往难度会比较大
解题思路
取反代入验证法
把选项取反,代入题干来验证结论是否会明显不成立。 取反后能让结论明显不成立的选项,就是结论成立需要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正确答案。
政策、建议、措施类
建议某人去做某事,建议有效的前提
【1】建议/应该/能去做一件事情的前提是,这件事还没被做过。
请你重启路由器,检查电源线,看看灯亮不亮。密码输了没?
【2】建议某人去做某事的前提是,某人有能力完成此事。
何不食肉糜? 穷人灵活就业——开私家车去拉活,或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
【3】一个措施有效的前提是,大家会按照措施执行。
只要对每个初生儿进行亲子鉴定,贩卖人口的事儿就解决了
结 论 推 出
切记不要主观发挥,不要随意想象,更不能引个人专业知识或生活常识入解题中。
正确方法
严格根据题干论述,捕捉核心概念,进行简单推理,排除引入与题干无关概念的干扰选项,选择出最严格的答案
出现以下词汇 往往可以排除
选项讨论的主体词汇与题干讨论词汇不同,出现与题干逻辑无直接关系的词汇
题干未提及的比较,而选项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出现程度副词,比如说“过于高/低”、“急剧改变”、“最”等等
出现过于绝对的词“所有”、“一定”、“必然”、“不可能”等等
出现表情绪、倾向的词,比如“应该/不应该”“惊讶”“高兴”等等
评 价 题 型
评价结构
题干给出一段带有逻辑连词的文字。 需要通过逻辑连词提炼出文字的逻辑结构,寻找与之结构相同的选项。
两人对话
题干给出两个人的对话。 需要通过对话的逻辑结构,寻找与之结构相同的选项。
评价论证
需要理解文中的推理,找到文中推理论证的缺陷。
偷换概念
因果倒置
忽略他因
薛 睿 形 式 逻 辑 基 础 知 识
概念
只看形式和结构不看内容的逻辑
基 本 考 点
(1)什么叫做“逻辑连词”(逻辑中四个最基础的符号)
(2)什么叫做“等价命题 / 逻辑命题的等价转换”
(3)什么叫做“事实真 / 确定性条件”
(4)什么叫做“矛盾命题 / 逻辑命题为假”
四 种 基 本 符 号
非( ¬ )
并非;为假;不;没有
or(∨)
或者;或
至少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不
and(∧)
并且;且; 同时满足
即使,也;
取 非
A or B 取非:非(A or B)= 非 A and 非 B
小红想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她父亲同意或者她母亲同意都会给她购买, 可是小红没能说服家人给她买这件衣服,说明? A.她父亲不同意给她买。 B.她母亲不同意给她买。 C.她父母都不同意给她买。 D.她父母有一个人不同意给她买
非(父亲同意or母亲同意) =父亲不同意and母亲不同意
A and B 取非:非(A and B)= 非 A or 非 B
小红想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她父亲同意和她母亲都同意,就会给她购买, 可是小红没能说服家人给她购买这件衣服,说明? A.她父亲不同意给她买。 B.她母亲不同意给她买。 C.她父母都不同意给她买。 D.她父母至少有一个人不同意给她买。
非(父亲同意and母亲同意) =父亲不同意or母亲不同意
(推出)
如果,那么;只要,就
逻辑连词
逻辑的等价变换
区分逻辑真与事实真
代 入 事 实 真 进 行 推 理
题干特征
(1)题干通过逻辑连词,给出了数个逻辑条件
(2)题干同时给出了事实真的条件
(3)选项均是事实真
代入事实真进行推理
两个事实真 依次代入
(1)A→B or C;A and 非 B 能推出什么?
(2)非 C→非 A or 非 B;非 C and A 能推出什么?
(3)A and B→C;非 C and A 能推出什么?
问还需要补上什么条件
【问法 1】已知 A→B 为真,同时 A 为真,问能推出什么?
【问法 2】已知 A→B 为真,需要补上什么条件,可以得到出 B 为真?
逻辑不能逆推
已知 A→B 为真,现在已知非 A,能推出什么?
已知 A or B→C ,现在已知 C 为真,能推出什么?
什么都不能推出
判 断 逻 辑 的 真 假
题干 特征
题干
通过逻辑连词给出数个逻辑箭头
(条件是逻辑真)
选项
也是包含逻辑连词的逻辑箭头
(选项也是逻辑真)
方 法
【直接对比法】
如果题干逻辑比较简单,只有 1 句或者 2 句逻辑。 直接找逆否命题或者连逻辑。
【代入验证法】
例题区别
代入事实真推理
Ⅰ.如果 A,那么 B Ⅱ.只要 B,就非 C。 Ⅲ.A 为真。请问根据以上条件,能推出什么? A.C 为真。 B.B 为假。 C.A 为假。 D.B 为真。
代入验证逻辑真假
Ⅰ.如果 A,那么 B Ⅱ.只要 B,就非 C 请问根据以上条件,能推出什么? A.如果 A,那么 C B.如果非 A,那么 B C.如果 B,那么 A D.如果 A,那么非 C
文字复杂,条件较多。快速代入验证选项逻辑的前件,排除错误选项。(理解逻辑成立的本质)
把选项中逻辑的前件,代入到确定为真的题干条件中,看看是否能推出选项逻辑的后件。
如果可以确定推出选项逻辑的后件,那该选项逻辑成立,为正确选项。
如果不能确定推出选项逻辑的后件,那么该选项逻辑不必然为真,为错误选项
通 过 推 矛 盾 找 到 隐 藏 的 事 实 真
题干
通过逻辑连词给出数个逻辑箭头
条件是逻辑真
选项
均为事实真的论述
选项是事实真
原 理
推矛盾
通过推矛盾(归谬)得出隐藏的事实真
是过程和解题方法
最终的目的
找到隐藏的事实真
关键要素是深刻理解“逻辑真不等于事实真”的思维模型
逻 辑 公 式
A→B 成立,若(A真导致)B真的情况下,会与题干其他条件产生矛盾
逻辑前件A不能为真。(可以得到隐藏的事实真,非A)
举 例
如果他能听你的话,那么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如果这事儿像他说的一样,那么就见鬼了
如果他要是靠得住,猪都能上树
推矛盾与两难推理
殊途同归
(1)A→B (2)A→非B
事实真
非A
(1)非B→非A (2)B →非 A
事实真
非A
代 入 验 证 找 矛 盾
题 干 特 征
一定为假/不可能为真的选项是什么?
寻找同时满足前真后假的选项
可能为真,满足题干要求(与题干条件不矛盾)的选项是什么?
寻找并排除掉 3 个同时满足前真后假的选项,剩下的 1 个是正确选项
一定为真,但是选项给出了完整具体的情况
把选项的情况代入验证,排除掉前真后假(与题干条件矛盾)的选项
什么情况下 A→B为假
【从逻辑的定义理解逻辑为假】
前真 and 后假(A and 非 B)
【从逻辑的变形理解逻辑为假】
A→B等价于非AorB
所以当“非AorB”为假的情况下,“A→B”也为假
即“A and 非 B”为真的时候,A→B为假
范 例
小张说:如果我中了 500 万,我就送你套房子。 小李说:你说的是假话,在骗人。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表述小李的意思? A.小张没中 500 万,也没送小李房子。 B.小张中了 500 万,送了小李房子。 C.小张中了 500 万,但是没送小李房子。 D.小张没中 500 万,却送了小李房子。
思 考
(1)什么情况下A→B为假?
如果发奖金,我就请你吃饭
发奖金,没请吃饭
(2)若 A→B or C 为假,哪个论述一定为真?
如果宅在家里,那么能找到男朋友或者变胖
宅在家里,没有找到男朋友,也没变胖
(3)什么情况下 A→B and C 为假?
如果坚持锻炼身体,那么心情会变好,身体也会变好。
坚持锻炼身体 或者心情没变好,或者身体没变好
(4)若 A→B or 非 C 的逻辑为真,什么论述一定为假?
Aand 非BandC
(5)A or B→C and D 为真,说明哪个论述一定为假?
AorB,非C或非D
(6)什么情况下,A and C →B or E 为假?
AandC,非Band非E
真 话 假 话
题干特征
给出数个条件,然后指出上述条件中只有1句真话
需要具备的能力
通过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思考真话的名额数量
与代入事实真的区别
1
(1)如果小明获奖,那么他被评为优秀员工 (2)小明获奖了 (3)或者没被评为优秀员工,或者没有出席晚宴 根据上述条件(上述条件均为真),能够推出什么?
(1)如果小明获奖,那么他被评为优秀员工 (2)小明没获奖 (3)小明获奖了 上述三句话,只有一句为真。能够推出什么?
2
(1)或者小明获奖,或者小李获奖。 (2)小明没有获奖。 (3)如果小李获奖,那么小明参加晚宴。 根据上述条件(上述条件均为真),能够推出什么?
(1)或者小明获奖,或者小李获奖。 (2)小明获奖了。 (3)如果小李获奖,那么小明没获奖。 上述两句话,只有一句为真。能够推出什么?
矛 盾 关 系
一真一假
题干特征
(1)题干给出数个条件,并指出只有 1 句真话。
(2)题干的条件中,有 2 个条件相互矛盾。
解题原则
通过矛盾的两句话,判断其他的话的真假
常见矛盾论述
(1)A 与 非 A 矛盾
(2)A or B 和 非 A and 非 B 矛盾
(3)A→B(非AorB) Aand 非 B 矛盾
①、②是矛盾的两句话(1 真1 假)能推出?
A、B、C,两男一女。 若其中 A、B 是夫妻,能推出什么?
同 真 关 系
那么1为假话(第一个)
题干 特征
(1)题干给出数个条件,并指出只有 1 句真话
(2)题干条件中,一个条件为真,另一个条件必定同时为真。
解题原则
若第一句为真,第二句也为真,(与题干只有一句真话条件矛盾) 说明第一句为真会产生矛盾,一定为假。
常见 同真论述
(1)A 为真,A or B 为真。
(2)非A为真,则A→B(非AorB)为真;B为真,则B→A为真。
如果①是真话 那么②是真话( 2 真)能推出?
A、B、C,两男一女。 若 A 是女生的话,B 就是女生, 能推出什么?
同 假 关 系
剩下的为假话
解题原则
若两句话(比如说:①②)不能同时为假,说明一定占据 1 句真话名额 (若题干给出只有 1 句真话,那么这两句以外的话(③④…)为假)
常见论述
(1)如果只有一个冠军。“①A不夺冠”和“②B不夺冠”不能同时为假。(同时为假,两个人均夺冠)
(2)“①A→B(非AorB)” “②非B”不能同时为假
①为假,A and 非 B,此时②一定为真
②为假,B为真,此时①一定为真
①、②不能同时为假话 (至少有 1 句真话)能推出?
A、B、C,两男一女。 若其中 A、B 不能同时为男生, 能推出什么?
代入验证
代入选项验证真话、假话的数量。(选项给出具体完整情况)
一 一 对 应
题 干 特 征
【2017.江苏】黑茶、白茶、黄茶等 5 种茶叶装在 1~5号5个盒子中,每个盒子只装1种茶叶
【2022.国考】地理老师在五个柜子里放入了五种矿物,每个柜子只放一种矿物:赤铁矿、黑云母、绿泥石、黄铜矿、方铅矿。
【2017.国考】大学毕业的张、王、李、赵4人应聘到了同一家大型公司,每人负责一项工作,其中一人做行政管理,一人做销售,一人做研发,另一人做安保。
【2022.省联考】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正在商量小组作业的分工,他们当中一个人负责宣传资料,一个人负责收集素材,一个人负责写发言稿,一个人负责录制短视频。
内在 逻辑 考点
一山不容二虎
如果 A 元素被分配到第 1 个位置,那么第 1 个位置已被占据,其他元素均不能再分配到这个位置。
一人不能分饰两角
如果 A 元素被分配到第 1 个位置,那么 A 元素已有归宿,它不能再分配到其他的位置。
最后一个位置必须分给最后一个人
假设共有三个位置,如果 A 元素被分配到第 1 个位置,B 元素被分配到第 2个位置,那么剩下的最后的元素 C,必须分配到剩下的最后一个第 3 的位置
范 例
A、B、C 三个元素,分别对应 1、2、3 三个位置
(1)A 排在位置 1,意味着什么?
(2)A 排在位置 1 or 2 ,意味着什么?
(3)A、B 排在位置 1 or 3 ,意味着什么?
A、B、C 三个元素,分别对应 1、2、3 三个位置。
(1)若已知:A=2,B=1,请问能推出什么?
(2)若已知:A≠2,B≠2,请问能推出什么?
A、B、C、D 四个元素,分别对应 1、2、3、4 四个位置。
(1)A 排在位置 2 or 3
(2)C 排在位置 1 or 2
(3)B≠1 A=4
文 氏 图
题干特征
所有的A是D,有的A是B,问一定能推出什么。
解题技巧
(1)“所有的 A 是 B”为真,那么“有的 A 是 B 为真”
(2)“有的 A 是 B”为真,“有的 B 是 A”也为真
做题步骤
先把“所有的都是”类条件写出来
(1)A→B(所有的 A 都是 B)
(2)C→非B(所有的 C 都不是 B)
然后代入“有的是”条件
1.有的 D 是 B,能推出什么?
2.有的 D 是 C,能推出什么?
3.有的 D 是 A,能推出什么?
4.有的 A 是 D,能推出什么?
思 维 误 区
有些 A 不是 B,不能推出有些 B 不是 A
有些 A 是 B,不能推出有些 A 不是 B
这个“有些”有可能包含全集
薛 睿 逻 辑
逻 辑 考 什 么
思维模式的切换
1.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考点,对应不同的解题思维
2.不同底层逻辑结构,对应着不同的正确选项模式
3.日常中发散的思维,切换为收敛、严谨的逻辑思维
逻辑 解题 能力 提升 关键
理解考点和底层逻辑,而不是用阅读理解来刷题
考 点
注意
“削弱”“假设”“支持”,并不是题目考点,只是考官问题表现形式
一道逻辑题目,根据题干中的【论据】和【结论】的结构,正向说就是支持,反向说就是削弱,题目蕴含的考点不变
正确的题目分类方式应该是按照考点分类,而不是按照削弱、假设、支持分类
固定的思维套路和推理结构,以及固定的正确选项的模式
如何学好逻辑
不要盲目刷题,先听课再刷题,不要根据自己感觉做题
要思考和理解一道题考什么,而不是一道题选什么(不要把选项变成信仰)
最快的解题方法是直接去找正确选项,而不是去排除错误选项——做题不要着急看选项,盖住选项思考 10~20 秒,体会一下推理是什么。
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考官,可能会从哪个角度出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