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真需求》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关于真需求的思维导图,《真需求》围绕“真需求”这一概念,深入剖析了大量商业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商业世界中创造价值、取得共识、获得资源、强化竞争力,并构建生存的优势。书中,梁宁通过价值、共识、模式三个部分,搭建了一个极简的分析模型
编辑于2025-02-19 05:47:27这是一篇关于真需求的思维导图,《真需求》围绕“真需求”这一概念,深入剖析了大量商业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商业世界中创造价值、取得共识、获得资源、强化竞争力,并构建生存的优势。书中,梁宁通过价值、共识、模式三个部分,搭建了一个极简的分析模型
课程是金融犯罪与监管硕士的专业必修课,分为金融监管与合规管理两部分。金融监管部分主要讲授金融监管的概念与原则、金融监管体制、银行业监管、证券业监管、保险业监管、.
大学英语四级词群组: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单词和词组,为大家整理了 600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必考词组和固定搭配,利用平时快快背下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真需求的思维导图,《真需求》围绕“真需求”这一概念,深入剖析了大量商业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商业世界中创造价值、取得共识、获得资源、强化竞争力,并构建生存的优势。书中,梁宁通过价值、共识、模式三个部分,搭建了一个极简的分析模型
课程是金融犯罪与监管硕士的专业必修课,分为金融监管与合规管理两部分。金融监管部分主要讲授金融监管的概念与原则、金融监管体制、银行业监管、证券业监管、保险业监管、.
大学英语四级词群组: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单词和词组,为大家整理了 600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必考词组和固定搭配,利用平时快快背下来。
真需求
价值
第一章 功能价值与效率需求
第二章 情绪价值与情感需求
总论
情绪价值的3个付费点:保障感、愉悦感、彰显感
保障感解决担心
愉悦感解决枯燥
彰显感解决自卑
为效率付费是工业时代的共识,情感是生命感知的共振,不可能被工业化创造和标准化交付
商业中的商品、体验、关怀抵达用户之后,用户的真实情感反应是千人千面、各自幽微的
情绪价值=生理唤起+认知标记+心理账户
一、情绪的二因素理论
生理唤起
自己的生活如此平凡,就在别人的故事里,通过人类共情机制来感受强烈的爱与恨、挣扎和勇气,快乐和遗憾。
选秀节目不需要有故事,他们是多巴胺、催产素的制造机,粉丝一起分享被生理唤起、上头、痴迷的体验。
认知标记
每个人内心的认知标记不同,所以哪怕接收到的是同样的客观信息,被唤起的部分也大不相同,生理唤起的体验也判若云泥。
情绪,是被认知标记调节之后的生理唤起。
随着认知的不断提升与打开,一些曾经让我们愤怒、挫败、沮丧的事情,我们可以理解和消化,可以平静和冷静地处理。
二、情绪价值的付费点
1.心理账户
生理唤起+认知标记决定了情绪的发生,心理账户决定了用户是否付费和付费多少。
当社会情绪在网络弥漫,敏锐的人会及时识别并做出承接这种情绪的商品。人们会选择用钱购买,来释放与安置自己的情绪。
新市场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出现了新产品、新需求、而是因为开出了新的心理账户。
2.情绪价值的3个付费要素
酒的价格有5元、5万元、50万元,除去酒精的成本,多出来的钱,大部分是在为其他的情感诉求买单。
在水里,你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脸;在酒力,你看到的是内心的花园。
酒是一种链接工具,独酌是为了链接自己,邀人喝酒是为了链接对方。
买一瓶酒,除了水和酒精,都是在为自己的感受付费。
喝酒本分不是为了喝2%的物质造成的口感差,而是为了多个瞬间。拿出酒的瞬间,举杯的瞬间,干杯的瞬间,起哄的瞬间,打破边界的瞬间。就是工具,来推高这些瞬间里的气氛。
创造功能价值要有工具思维,创造情绪价值要有玩具思维。
愉悦感是一种暗爽,彰显性是一种名爽。
没有社交,就没有彰显性,奢侈就无从放置。
第三章 资产价值与投资需求
一、资产价值的定义
三年后,你是靠能力赚钱,还是靠资产赚钱?
可持续变现,就有资产价值
自由、理想、爱,是我们在求生道路上最先抛弃的,所以它们成了社会最稀缺的东西,如此珍贵之物也是大牌真正的内核。
有持续的交易,才能维持价值评估、鉴定、交易中介、监管与规范等环节生态的完整。也表示这类资产在稳定流通,可以持续变现,就有资产价值。
商业创新者最核心的能力只有2项:创造价值的能力和领导共识的能力。
能力的变现模式是
维护客户的能力
策划的能力
执行结案的能力
二、钻石故事:奢侈品的成与毁
从原材料到商业成品之间的加价,并让市场接受这个价格,就是钻石行业的价值创造。
企业的两次诞生
第一次:是物质意义上的诞生
第二次:是商业意义上的诞生
需求与价值是一体两面的。没有需求就没有价值。
男人买钻石是为了一个社会共识:一颗钻石能够表达对异性的某种承诺。
根目录级别的变化
没有稀缺性,就没有彰显的基础,随着共识的洼街道,二手市场将会走向没落。除非是收藏级的钻石,稀缺性和共识扔在,其他所有普通钻石,几乎都会失去资产价值。
中国是靠贩卖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加入世界分工的。
作为全球工业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我们骄傲的是,中国制造能把暴利干回白菜价,把一切回归到卖原材料。
我们低成本创造物质的能力,应该不存在争议。
对价值的自我感知、自我体察与培育,也许是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的集体功课。
孕育大牌所需要的创新生态,今天在中国还不成熟。
奢侈品的价值核心是无形之物,是理念、审美、原创性、专利这些非物质的东西。
需求就是缺,缺什么,才需要什么。
《黑神话:悟空》付出6年时间,做出的这个大家伙,就是“奢侈品”。
做一个标准品,执行标准,不做原创,可以避免失败。
人们为什么会付钱?就是今天的自己没有,但是想拥有的东西。
在商业社会,人们用付费来表达认同。
人们开始为了审美体验、精神共鸣而付费。
第四章 产品创新——价值组合
创新逻辑
当下世界最大的悬念,就是ChatGPT能否成为新一代的基础设施。
短剧、剧本杀、都是新情绪品类。
商业世界一直在创新——新材料、新专利、新IP、新供应链、新基础建设、新认知标记、新心理账户、新共识
过去10年谈的消费升级、体验升级,核心动作其实是功能价值上叠加情绪价值。
对于你,由于你的知晓、你曾花在它上面的时间,有着特俗意义。
迪士尼的电影是在为它的IP资产拍广告片。
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约为500亿元,还不如腾讯或者网易一家公司的游戏收入——网易游戏2023年的收入达到700亿元。
产品价值: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资产价值
品类进化
第五章 品牌价值
一、白牌:无需被记住的名字
你可以做一个新产品,但是没人能做一个新品牌,你只能注册一个新商标
商标、白牌、网红、老牌、大牌、头牌
产品不一样、故事不一样,形成的公共记忆不一样,和时间的关系不一样。
为什么品牌能窜月时间?因为唯有无形之物才能不朽。
唯有名字,唯有故事,唯有这个名字在这个故事里所呈现的精神主张,可以穿越时间,甚至代代放大。
每个品牌刚亮相的时候,都是产品加商标
他们提供的功能如此标准,到处都可以找到替代品。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
跨境电商的兴起是因为三个变量的合流:中国供应链能力外溢、全球电商渗透率的提升和社交媒体驱动。产品出海?品牌出海?渠道出海?
品牌的定价权,是留在人们心中的记忆和情感反应,已经可以货币化变现。
二、网红VS大牌
所有消费品的生死,如果只看一个指标,就是“复购率”
熟悉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信息包,里面可能包含着情感、思想、经验的记忆等身体真是感知但未能被语言化的东西。
网红依赖的话题度来自外部的声量,大牌能做到的情感唤起,来自一个人心中的低语。网红产品的核心只是操纵大众情绪,然后获利,而没有发自灵魂的真实情感。
网红是doing,不断做新东西,品牌是being,它是一种生命的姿态。
上一次时代变革中,城镇化与互联网化的搬山填海结束了,下一个时代,AI成为人类基础设施的时代,还尚在远方。
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到天上时,有更高的视野,有无限的可能,而一旦落地扎根,它就需要面对自己的有限性。
在自己的生命力川流,长成自己本然的样子。今天大量网红是表演式生存,隔离真实才能赢得关注。表演者的信心不是来自生命的扎实,而是来自观众的反馈。这是网红难以穿越时间的原因,因为观众太容易变化了。
静静地扎下跟来,接受自己的有限性,看到自己的边界,用自己的状态,找到自己的活法,并且真实地挨着脚下这片或大或小的土地。
生命与生活的自洽,是品牌萌生的开端。
合理的部分是理性,不合理的部分是人性。
共识
第六章 感知的分歧:特性与属性
一、KANO模型
产品有价值点,但是用户感受不到。
只交付了核心价值,而没有管理用户共识,用户共识的第一步是“用户感知设计”。
有时候体验差,并不是东西不好,只是不符合预期。
用户感知设计
魅力属性
没有这个属性,用户的满意度不会 降低,但是突然多了这个,用户会有惊喜感,满意度与好感度就会提升。
期望属性
用户最核心的诉求,能确定交付,用户就会满意,否则不满意。
必备属性
用户认为这些价值点是默认应该提供,是不言而喻的共识。
无差异属性
用户不在意的属性,不论是否提供这些特性,用户的满意度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反向属性
提供之后,用户的满意度会下降。
二、用KANO模型看分歧
三、用KANO模型看关系
最容易达成的共识是:你的长项或特征,正好是对方的期望属性。
好的关系是:一个人的特性正好是另外一个人的期望属性或魅力属性;而他所认为的自己的弱点,在另外一个人眼中则是无差别属性。
第七章 想象的分歧:用户人设
一、愿景的力量与撬动改变的公式
古代家庭首先是生产单位,需要的是功能价值。夫妻首先是同事,男耕女织,彼此协作生存,靠生孩子来为家族增加新的劳动力。
现代家庭很大部分是这个家庭的成员所共建的情绪价值和资产自驾。所以,两个人想走到一起更重要的是彼此真实的情绪共振和对未来的共识。
关系中最大的变量,其实是“想象”或者叫“愿景”。
改变的公式:不满情绪X愿景X第一步>改变的阻力,这三个数值只要有一个等于0,那么改变就不会发生。
关系里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依然是对未来的共同愿景。陪孩子高考完,是这个家庭最后的共同愿景。
看模特穿衣服是愿景,看自己穿衣服是现实。愿景让人产生冲动,现实往往劝退冲动。愿景的价值就是对抗现实,并引领人穿越现实。
二、用户人设:一个人的长相,就是他的需求
用户画像是刚需时代的工具;弹性需求时代需要的新工具是:用户人设
一个人持续没有什么,是这个人持续回避的结果。
在游戏中消费,是在建立自己的人设,在现实中消费也是一样。
要记住一个人太不容易,需要对自己的记忆点进行设计,制造差异,打造印象。
三、人设是认的自我设定和自我投资
微信朋友圈,就是一个人设场。常见的积累人设
有钱人设
有知识人设
有意志人设
有生活人设
有“宠女儿”人设的爸爸,就很容易接受给女儿买钻石的观念。
四、理解一个人的人设,才能进入他的故事
人生很长,长过大多数产品、公司、产业的寿命。人生是持续创造新现实的过程。穿越多个经济周期,漫长的岁月里,会有无数新基础设施诞生与退出。
家庭是一个微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在一个共同体里,一家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所有的好要与对方分享,也要在最坏的情况下去给对方兜底。生病时的照料、低落时的陪伴、危难时的不放弃。
看懂一类人的人设,你才能进入一类人的生活。
五、天猫时尚趋势中心——用户人设应用
六、用户画像和用户人设的不同
用户画像用于以功能价值为主的刚需产品,用户人设则用于以情绪价值、资产价值为主的弹性需求产品。
七:人设公式
立人设,其实是在社交空间里把自己简化、清晰化、,从而让自己被记住,就是想让别人怎么记住你,怎么想起你。他知道你在哪个固定任务分类里,并且可以唤起你的符号性特征:形象、性格、特长。如果做不到,你的人设就是模糊的。
如果每次公共曝光,都是一次对着观众的记忆挥锤的机会,那么所有的落点指向哪里?
假装你行,直到你成功。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社交网络,人设都是自己立的。
浅层关系里,大家是doing,因为有共同的事要做,才有交集;而长期关系则是being,大家要活在一起,长在一起。
第八章 场景的分歧:产品场景匹配
一、产品场景匹配
活了,死了,两者中间的状态就是“未生”——没死也没活。
你的产品如果没有一条飞起的用户曲线,那就是有的地方做错了。
第一次创业的人还没习惯“认输”和“接受损失”。
如果明明价值成立,市场却不动,那一定是感知、想象、场景、利益相关人这四个环节中,至少一个出现了卡顿,那么就需要对准用户,对准场景,继续打磨。
能把产品感知打磨好的人,都有难得的天份。
二、场景穷举与识别
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用户场景的理解,这是对用户的生活/工作的具体化认识。
一个产品,会在什么场景里用呢?管理者会在什么场景里用呢?能不能再找一个场景,再做一个小服务,让管理者每天看两次呢?
面对一个新产品,如果还没确定到哪里割场景去发力,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先进行“场景穷举”,再进行“场景识别”。
产品机会洞察: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进入这个场景?
选择与用户产生链接机会的频率
场景穷举
年龄
场景周期性
每周
每月
每季
每年
三、场景更具体,产品更有利
所有的功能价值都过度竞争
游泳馆拍摄大量的过程视频和照片,是这个家庭最美好的共同会议和愿意对外晒的社交货币。晒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消费能力,更是自家爸爸每周去带娃——这是更值得其他家庭羡慕的。
第九章 利益的分歧:利益驱动
一、利益相关人地图:把分歧摊开
二、内部共识:利益即态度
当你不明白一个人的态度时,是你没读懂对方的利益。
三:客户共识:阵营管理
大量企业向往数字化却又只能叶公好龙的原因——只想付出财务成本,不想付出组织成本。
四:市场共识:驱动利益链
生存是没被淘汰的结果
五:社会共识:危机公关、ESG、商业向善
汹涌的弱者聚集,就是要让强者低头,给弱者尊重,让巨兽表示自己接受束缚。
第十章 认知战:从新主张到共识
一、媒体认知战的五个要素
如何构建新共识,让市场接受一个新品类?
第一,信息操纵
第二,情绪操控
第三,认知引导
第四,舆论导向
第五,心理操作
一张照片,一段视频,鲜活、具体,是直接的视觉信息,不需要经过语言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而语言需要逐字逐句的编码和解码过程。
二、近距离认知战——说服的12个步骤
鬼谷子反复强调:“不要表态!不要表态!不要表态!”。最开始接触的目的是最大化地观察别人,一旦自己表态,对方就会以你表达的态度来对接你,让你从此失去看到其他立场和视角的机会。
给他时间确认自己内心的种子,一个重大决定的作出,只能依赖于对方是真的想做这件事。
如果你看不到对方的难处,或者你于对方的难处无能为力,那么也就到此为止了,大家算是“知音”,但不是合作伙伴。
再次给出肯定感,继续提供情绪价值,这时,彼此的关系才能升华。
所有的当下都在变化,所有的感受,所有的利益,包括对未来的想象和预期,都在变化。所以,基于当下,就没有共识的可能。
关系不会停留在原地:要么积极争取建立信任,那么就要积极去分享信息,让对方有参与感和掌控感;要么听任对方回避,自己也回避。建立好感之后,主动分享,才是通向更多信息披露的一步。只有对方袒露更多,才能抵达好的关系。
第十一章 关系:共识的成果
一、需要的四个次第:需要、喜欢、认同和归属
孩子用自身成长的全部时间,持续关注父母的情绪。持续地投入关注,就是爱。
一个人付出和投入了自己的爱,才会获得归属感;一个总是不肯全情投入的人,也是一个没有归属感的人。
高颜值、青春勃发的生命力就是荷尔蒙的味道,是直接的生理唤起。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高情绪价值。人喜欢明星,一个不属于自己真实生活的人,喜欢的是对他的想象。
没有比秘密更能激发想象的东西了。
编织一个信息茧房,让你把时间都耗在里面。
认同可能是因为看到了任何一点。或许是优点,或许是缺陷,或许是内在更深处的某种相似,是何等隐秘而熟悉——一片黑茫茫里,有人与你遥遥相应,那是何等欣喜。
二、网络社会新关系:饭圈
用户和粉丝的不同,不是喜欢的程度不同,是他们到底作为消费者还是参与者。
那段参与是自己生命某个阶段很具体的希望与陪伴,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同期塑造。
大多数创业失败的人,都是做着自己并不熟悉、不清楚深浅的事,一边干,一边交学费,走到半路,学费不够了。
脑白金不是直接卖原材料,卖功能价值,而是做了非常细致的多层次感知设计。交付的是一个配套方案。
现代广告的重复性,目的之一就是占住用户的内心时长。
人们往往分不清熟悉和正确,最后,最熟悉的观点往往成了共识。
人们为什么愿意相信谎言?因为谎言讲的是人内心的愿望。
一个人的内在生活是怎么样的,这就是他的模式。
什么是商业模式:模式包括三大板块:能力系统、变现逻辑、分配机制。能力不一样,所以面对同一个机会,可以做出的动作也不一样。
模式
第十二章 能力系统
一、瑞幸的故事
有功能价值打底,再叠加各种情绪价值要素,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咖啡饮品。
需求是外部性的,市场的问题是公共的,但是怎么回答是你自己的事。能力不一样,答法不一样。
做一件事,开始的原因有千千万,不做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就是不赚钱了、没钱了。
二、能力的顶和底
咖啡对用户有价值,而瑞幸的能力系统,对组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价值。该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系统?认知是顶,安全是底。
工业时代建立的秩序在火人节都不存在。
SpacceX 是结构性优势
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京东的物流、正新的供应链,都是护城河级别的能力系统。
今天 创业者可以踩在先行者的肩膀上,基于新的基础设施作出新的东西。
所有的认知系统都来自认知之下的经营。
产品看得到、模式看得到、能力系统大致也能看得到,但是安全边界往往是隐形的。安全边界被击穿了,只能关门了。
地球全面体检的9项指标:生物完整性、气候变化、土壤情况、淡水资源、重要化合物、气溶胶污染水平、海阳酸化、大气污染及臭氧消耗
用低价获得市场突围的时候,透支了未来的能力和未来的安全。
每一位女孩成为母亲,持续学习最后甚至成为专家,为什么?因为用心,因为爱。根本性的情愿,胜过一切天赋。
如果你今后做任何事情都愿意先尝试10次,要么你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要么你会得到一些你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得到的东西。
第十三章 变现逻辑
一、套利空间与持续变现
每个人的注意力和时间都是闲置资源,所以互联网产品就通过各种方式,把人们闲置的注意力和时间交换过来,收集起来,集中卖给广告商。
别针换不到别墅,但是影响力可以换到。
权力的核心是分配权。
你能链接的人,不是你的人脉。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人只能与对自己有需求的人建立联系。
有型之物有边界,无形之物没有边界——因为无界,所以它难。
规划思维VS演化思维。规划思维类似盖楼。盖楼有严格的计划,每一块砖、每一根钉子,都被清晰地规划在确切的位置。而演化思维的特点则是,没有计划,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和大概的原则,根据世界的真实反馈进行调整和迭代。
只有做出自己的第一个动作,世界才会开始产生反馈,后面的事情才会依次浮出水面。
当困扰于自己的资源、能力如何变现?想解决的是:如何用3步或5步把别针换成别墅。这是试图用规划思维解决需要演化的问题。
贝索斯曾经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回答: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二、博弈工具与交易控制
人是环境的产物。
对一个商人来说,他们都是赚钱的介质,是金钱转化过程的某个中间态。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赚钱效率的不同。
赚钱能力的差别,首先来自于信息差。
如果它没有流量,那么再吹嘘它的概念、意义、审美也没有价值,因为只要没人用,它就一定不够好。
在合影的博弈面前,吃过几顿饭、有点好感,这种感情实在不值一提。
广结善缘,包括连开三届中国站长大会,都在强化自己的位置感,同时增强自己的博弈能力。
然后四禀赋不同,生命能量的指向不同,内在的机制不同,吸纳能量、转化能量的模式不同,就会分化成迥然不同的样子。
第十四章 分配机制
一、工具性与人性,强管理与强激发
能成为生存优势的特性,几乎都是靠自己主动投入。
吉野家为用户交付的价值,对店长的依赖度不高。每个店长的微观管理,发挥空间很有限。店长自身的素质和积极性的投入,能撬动的店面收入的变化也很小。拥有这个能力模型的店长,在人才市场也很容易获得。企业与店长之间是明确的阶段性需要的关系。
商业关系和家庭关系的不同在哪里?责任边界不一样。
二、资源总是向变现更快的地方聚集
领导的优势在于产业事业、技术视野和公司内部的资源调动能力。
表达自己的难度大大下降,下降到一个转发、一个点赞就可以完成对重大事件的参与。
求真
第十五章 应然与实然
一、弱者道之用——李兴平的hao123
细节的累加成就独特的气质
二、用行动力识别一个人
以自己的凡人之躯去承担神的任务,把应然变成实然,让梦想在客观世界里成为现实。
第十六章 第一性原理
一、马斯克与第一性原理
二、用行动力识别一个人
如果只用一个点去看一个人,去看他的行动力。行动力是一个人的自我模式。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由自己的行动力塑造的。
人除了生物性,还有社会性。马斯克选人,是选择以“成就感”为食物的人。只有追求那种极致成就感的人,才能接受自己从智力到体力被如此机制地压榨。
提高行动力的关键在于提升掌控的精确度。马斯克控制一件事的方法就是具体具体再具体。怕的是过程不清晰,只要过程清晰,就可以优化。
人们在做一件事时,之所以会内耗、畏惧、拖延,很多时候都是由于对无效努力的恐惧。
三、用一个字概括一个好产品
后记
一个企业能长到多大,有时候并不是用户需求决定的,而是它在产业中的位置、在社会生态中的位置决定的。它的生态有什么天然优势与瓶颈,产业生态许可它长多大,社会生态是否许可它存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