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的思维导图,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1-09-06 17:39:06
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导语
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本章主要论述第一个问题
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
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传播制度的定义
社会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评价:①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 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②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
宏观: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规定所有制形式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
中观: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微观: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支持: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度总体规划或实现国家援助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利益群体的控制
这些社会群体能够通过自己的媒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传播自己的主张,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作为能动的主体在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
1)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现垄断
2)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1、个人的信息反馈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3、诉诸法律手段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前四种是美国学者F. S. 席伯特和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一书中概括的,这些概括未必正确,而且其中充满了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偏见。
有关大众传播活动规范的观点大致都包含的内容:
①对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认识;
②对大众传播所应执行的社会功能的期待;
③基于这些认识和期待的对传播制度或传播体制的构想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理论
定义: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也称权威主义,现在也有人译成威权主义。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在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极权主义者主张社会事物必须一切以权力或权威为转移,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和上下之间的绝对支配与服从关系。
特点:极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体现了极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它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主要内容:
①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②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③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
④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警惕死灰复燃:近代极权主义传播制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崩溃,但在现代世界仍然存在着以改头换面的形式重新复活的条件,这是我们不能不警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意日法西斯的传播体制是一种现代极权主义,它的特点是并不满足于对传播媒介的消极控制,而是通过积极的强制改造使之成为国家宣传机器和战争宣传机器,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古典的极权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定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主要内容
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3)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4)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的权力”
形成过程
在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
英国弥尔顿于 1644 年出版的政治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产生过重要的影响。①在这部小册子中,他根据“主权在民”和“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对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的压制进行了犀利的揭露和批判,并提出出版自由是人的与生俱来的权利。②弥尔顿认为,限制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就等于压制真理,因为真理只有在“自由而公开的斗争”中,才能战胜谬误,证明自己的真理性。(正如中国老俗话“理不辨不明”)因此,实行许可制和查禁制,实际上等于伤害真理本身。③弥尔顿的思想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理论构成
美国学者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两个重要原则——“观点的公开市 场”和“自我修正过程”,就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两原则的基本假设
1、人是希望了解真理并愿意服从真理的;
2、为了接近真理,唯一的方法就是保证各种不同意见能够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
3、人们的意见不可能都是相同的,应该以承认他人的权利为前提,保障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4、在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和碰撞中,最终能够产生出一般人所能承认的最合理的意见。
评价
积极: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
负面:然而,自由主义理论是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制度所保障的并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是私有资本的利益。
社会责任理论
提出者: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 20 世纪 40 年代提出,其代表性著作是 1947 年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一书。
产生背景
①传播媒介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所谓“观点的公开市场”的理念与实际的社会现状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②自由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
③这个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自由,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作为私有企业营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问题
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媒介越来越被少数人所控制,而大多数人则越来越失去表达自己意见的手段和机会;
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有浅薄化、刺激化、煽情化的倾向,严重地危害了健康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带来了不少深刻的社会问题
主要内容
(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目的
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激化
防止由传播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
效果
目前已经采取一些制度化措施对于传媒内容做出规定,美国《1996年电信法》规定了限制暴力和色情内容的“V 芯片”制度和节目内容分级制度。
第一点中,于社会责任理论仅仅把希望寄托于“媒介自律”,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评价:社会责任传播制度是历史的进步,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并非否定而是改良,但仅仅寄托“媒介自律”未改变少数人垄断媒介的现状。传播业无法摆脱商业利润和社会责任的矛盾,只能尽力取得平衡。
民主参与理论
定义: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
背景:20世纪70年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民主参与理论正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
主要观点
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4)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评价:民主参与理论在公共性较强的媒介领域如广播、电视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民主参与理论是一种体制外的媒介规范理论,但它代表了公众的呼声,其力量不可忽视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民主参与理论起到了牵制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现在一般称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本书不全
马克斯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①党的报刊宣传活动是工人阶级政治行动的一部分,必须接受党的领导;
②党的政治纲领是党报进行宣传的最高准则,党的一切宣传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党的政治纲领;
③必须调节处理好党报和党的领导机关以及无产阶级群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④必须依靠人民并且由工人自己提供资金,坚持作为工人阶级群众性舆论工具的独立性等。
苏联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
建国前:列宁指出:报纸的作用并不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同盟军;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建国后:苏联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及媒介规范
(1)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的公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
(2)传播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
(3)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
(4)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该满足广大群众的愿望与需求;
(5)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
我国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
可联系新闻学概论的新闻事业部分
1、新闻传播事业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方面的社会职能。
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这种功能包括两个方面:(1)新闻传播事业通过沟通生产、流通和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服务作用(2)新闻传播事业本身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兴的信息和知识产业的骨干,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麦奎尔概括内容
1)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
2)媒介的自由伴随着相应的责任,这种自由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限制;
3)在传播内容上,要优先传播本国文化,优先使用本民族语言;
4)在新闻和信息的交流合作领域,应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5)在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乃至实行直接管制。
实践
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课题,这里不仅包括经济和政治上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包括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
在跨国传播和全球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正在像洪水一样涌入发展中国家,造成了这些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危机。
在这种状况下,为了抵御来自少数传播大国的“文化侵略”,不少发展中国家在维护“信息主权”的口号下,从制度上采取了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措施,并加强了对外来信息的自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