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朱熹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中朱熹教育思想包括教育实践、论明天理灭人欲、论小学和大学教育、朱子读书法等,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下图梳理了教育调查研究的知识内容,包括教育调查研究概述、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教育学考研必备!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之德国近现代教育家笔记,主要介绍了18世纪和19世纪康德论教育、费希特论教育、洪堡论教育等的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朱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白鹿洞书院揭示》
简介
他作为书院的学规和教育宗旨,明确了在目底,阐明了教育过程,提出了修身,处世,街舞等基本要求,并且作为实际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准绳,把世界观和政治要求,教育方向以及学习修养的途径结合起来
内容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教育目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治学顺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治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
意义
明确了书院的教育目的,过程,提出了修身处世接物的要求,是学院有了纲领性的学规
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学规标志书院制度化
《四书章句集注》
《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影响
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学校必读的教材,其地位甚至高于五斤,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长达数百年
论【明天理,灭人欲】
教育思想的理学思想基础
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朱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种因素构成的
朱熹认为,人和万物一样,是理和气结合而成
教育作用
变化气质,发挥气质之性中的善性
教育目的
明人伦
论小学和大学教育
小学教育
入学年龄
八岁入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必须抓紧抓好
教育政务
圣贤坯璞
教育内容
以学事为主,知识力求前进和具体,从具体的行为训练着手,能使学生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教育与生长发育融为一体,在实际中得到锻炼
教育方法
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要求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首创《须知》《学则》的形式,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编写《小学》一书,内容包括名儒的格言和前人的典范事例,对儿童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蒙童须知》对儿童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礼仪行为一一作了具体规范
还强调读书要心到,口到,眼到,其中心到最重要
大学教育
15岁入大学,是在小学基础上的深造
教育任务
在“坯璞”的基础上,“加光饰”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
以“教理”为主,极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注重自学
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交流
用四书和五经教育学生
评价
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某些客观规律,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增添了新鲜内容
朱子读书法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着紧用力
居敬持志
历史影响
是朱熹自己长期读书经验,以及他对前人读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对读书方法研究的成果
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局限性
朱熹提倡读的书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圣贤书
他的读书法主要强调如何学习书本知识,未曾注意到与实际知识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