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计算机文化学习笔记
山东专升本计算机第一章计算机文化讲述了信息与技术、计算机技术概论、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计算机系统、新一代信息技术。
编辑于2021-09-14 20:27:03第一章:计算机文化
1.1-信息与技术
1.1.1-信息与数据
信息
属性
数据
信息的符号化
符号
文字、字母、数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1.1.2-信息技术
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1.1.3-信息社会
信息高速公路
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
文化
人类社会特有现象
1.1.4-计算机文化内涵
计算机文化
20世纪80年代
1.2-计算机技术概论
1.2.1-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巴贝奇-通用数字计算机
首台电子计算机-ENIAC(1946年、十进制)
奠基人-艾兰·图灵(图灵机、可计算性理论)和冯·诺依曼(存储程序、冯·诺依曼结构)
首台采用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EDVAC
发展
计算机更新换代的标志-电子器件
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2.2-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
特点
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工作自动化、通用性强
分类
处理对象
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混合计算机
用途
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规模
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
巨型机
又称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主要用于国家安全的尖端科技,特点是都有名字
微型机
又称个人计算机(PC),发展标志是CPU(1971)
分类:单片机、单板机、PC(个人计算机)、便携式微机
性能指标:主频、字长、内核数、内存容量、运算速度、其他性能指标(兼容性、系统可靠性、系统可维护性)
总线结构:只有内存与CPU通过总线直接连接,其他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与CPU连接
1.2.3-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
又称数值计算,是计算机应用最早的领域,主要应用在尖端科学领域
信息管理
又称数值处理或事务处理,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事务处理...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过程控制
又称实时控制或自动控制,指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控制,应用于冶金、石油等工业领域
计算机辅助系统
CAD、CAM、CAL、CAI、CBE、CMI、CAT、CIMS
人工智能
模拟人脑
机器人、专家系统、模式识别...
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音像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结合
嵌入式系统
数码相机、自动洗衣机...
1.2.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3-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1.3.1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
1.物理器件易于实现 2.运算规则简单 3.便于实现逻辑运算 4.使用器件少
1.3.2数制及其转换
数制
数制(进位计数制)数码(表示数制的符号)基数(数码的个数)位权(不同位置上的权值)
常见进位计数制:
转换
非十转十
1.写上标 2.按权展开 3.求和
十转非十
整数部分:转几除几,倒取余 小数部分:转几乘几,正取整
二八转换(421法)
1.分组:3位一组,不足3位补0 2.写上标:421 3.组内求和
二十六转换(8421法)
1.分组:4位一组,不足3位补0 2.写上标:8421 3.组内求和
二进制的运算
算术运算
加减乘除
逻辑运算(0不可省)
非运算(优先级)
取反
与运算
与0得0
或运算
或1得1
异或运算
同0不同1
1.3.3字符与汉字编码
数值的表示
二进制形式表示
一个数的最高位为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
机器数:二进制表示,最高位是符号位的数
真值:机器数代表的实际数值/原码代表的十进制数
数值的编码方式
原码、反码、补码
八位二进制,包含符号位(0为正,1为负)
计算规则:正数原码、反码、补码都相同,负数反码=原码的数值位取反、补码=反码+1
范围:原码(-127~+127)反码(-127~127)补码(-128~+127)无符号数(0~255)
BCD码:十进制数的每一位用二进制代码表示(8421法),但不是二进制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字符编码方式,西文字符,7位ASCII码
ASCII码组成:
字符的编码方式
国标码:GB2313-80/汉字交换码
机内码:也称内码,计算机内部存储和处理汉字信息
区位码:区号和位号各用2位十进制数组成
运算:
汉字字形
汉字字形库:记录汉字字形通常有两种方法(点阵法、矢量法)
点阵法存储一个汉字字形所占的存储空间字节数的计算方法:行点数*列点数/8 注意:存储汉字字形所占存储空间字节数取决于点阵数大小,与什么汉字无关,例:16*16点阵下“一”和“美”两个字所占的存储空间字节数一样大
汉字输入码:流水码(电报码、区位码)音码(全拼、双拼、微软拼音)形码(五笔码)音形结合码(自然码)
1.4-计算机系统
1.4.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指令
控制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和运算的二进制代码
指令的集合称为计算机指令系统
完成一定功能的有序的指令(指令序列)称为程序
组成:操作码(执行什么操作)地址码(操作对象存放地址)
分类:单地址指令、双地址指令、三地址指令
“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存储程序、程序控制
工作过程
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1.4.2计算机硬件系统
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
控制器
控制、协调
运算器
加工、运算
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CPU性能指标
字长
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主频
CPU的时钟频率(Hz)
摩尔定律
内存储器
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与数据
采用半导体技术
CPU可直接访问内存
组成
ROM(只读存储器)
只读不改、断电不丢、存放BIOS
RAM(随机存储器)
可读可写、断电丢失、微机主存、动态DRAM、静态SRAM
Cache(高速缓存存储器)
协调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差
性质上属于RAM
可读可写、断电丢失
速度关系
CPU>Cache>内存>外存
I/O设备
外存储器
不能和CPU直接交换数据,必须将其信息调入内存
特点:容量大、可靠性高、价格低、数据可长期保存
分类
软盘
磁性物质、容量1.44MB、写保护、(0-79)80个磁道
硬盘
磁性材料、存取速度最快的外存
U盘
半导体材料、USB接口连接、即插即用
光盘
激光技术、分为只读光盘(CD-ROM)可擦写式光盘(CD-RW)追记型光盘
I/O设备
计算机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
输入设备
鼠标、键盘、扫描仪、数字化仪、数模转换器(A/D)...
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数模转换器(D/A)...
输入设备and输出设备
触摸屏、磁盘驱动器、RW光驱、硬盘、U盘
1.4.3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运行所需要的程序、数据和有关文档的总和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OS)
语言处理程序
系统支撑和服务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
解决应用问题编写的软件
语言与程序
低级语言
机器语言
优点:二进制、计算机系统唯一直接识别的语言、速度快
缺点:难度大、直观性差、易出错、难调试、通用性和移植性差
汇编语言
符号化(助记符)的机器语言
高级语言
面向过程
面向对象
解释程序
对源程序的每条语句逐句进行解释并执行
编译程序
将源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用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
1.5-新一代信息技术
物联网
其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被称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云计算
虚拟化资源,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特点:超大规模、效用计算、高可扩展性、虚拟化、按需服务、极其廉价、通用性强
大数据
特点(IBM提出):大量、高速、多样、低价值密度、真实性
人工智能(AI)
模拟人脑
机器人、专家系统、机器翻译...
区块链
起源于比特币,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本质是共享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
特点:去中心化、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
裸机
只有硬件没有软件
存储容量的单位
二进制位
最小单位二进制位,又称比特(bit),简写b
只能表示0或1两种状态,n个二进制位表示2^n种状态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1B=8b
单位换算:B、KB、MB、GB、TB,相差2^10
字:CPU一次存取、加工、传送的数据称为一个字
显示系统
显示器
CRT(阴极射线管)
LCD(液晶显示器)
等离子显示器
性能指标
显示分辨率
屏幕每行每列的像素数,像素数越大,像素直径越小,画面越清楚
颜色质量
每个像素点可以有多少种颜色来表示,n位=2^n种
刷新速率
显示适配器(显卡)
打印机
针式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
热敏打印机
总线和主板
总线
数据总线
传送CPU与内存或外设之间的数据信息
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字长
地址总线
传送内存和外设的地址信息
决定了可寻址的内存容量
内存容量计算公式:2^nB,n是地址总线的根数、位数
控制总线
传送各种控制信息(指令)
常见总线标准
PCI、AGP、USB、IEEE
主板
计算机系统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有各种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