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受力分析必考
广东公务员省考必考考点,包括科学推理、受力分析、受力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简单机械、杠杆、滑轮和滑轮组等内容。
广东省考的科学推理,必考物体的运动,其中公式和概念要熟记。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需要的可以自取,一起加油吧
广东省考科学推理知识点之摩擦力、重力浮力、压强总结,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受力分析 必考
受力平衡 与 受力分析
受力平衡,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的状态,此时物体合力为零,受力平衡
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是同一个物体,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
对于木块:受到重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都是木块收到的力,是平衡力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作用物是地面和木块,相互作用
两者都是 大小相同 方向相反 同一直线
受力分析:所有受到的力画出来, 按照重力,弹力(支持力,压力,拉力),摩擦力,已知力的顺序
弹力、摩擦力是接触力,先找接触面, 没有接触面没有弹力,没有挤压,或接触面完全光滑,则没有摩擦力
重力、浮力:任何物体包含空气都有重力,液体中有浮力
拓展:单杠引体向上,腾空状态时单杠对手的作用力有4个
手有拉力,单杠就有支持力 手有向下向中间的运动,摩擦力就向两边
多个物体受力分析:先整体分析,再隔离单个分析
分析外力,就是外面物体对物体本身的受力,如地面对接触物有无摩擦力,先把多个物体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再分析单个物体,最好是有拉力作用的物体,再分析其他物体,以相互作用力反向来确定摩擦力方向
物体A 放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 水平地面对物体B 是否有摩擦力, 分析A 受力个数,分析B 受力个数
地面对B:A+B有重力,地面支持力,平衡无摩擦力,则地面对B无摩擦力
A受力:重力,B的支持力,下滑的趋势则摩擦力斜面向上,3个力
B受力:重力,接触面:地面,地面支持力,接触面:A,A的压力,A对B摩擦力斜面向下,因为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4个力
注意:没有接触面则一定没有接触力,比如弹力摩擦力
1、地面对B有无摩擦力 2.小明拉时,A受力个数
地面对B:整体来看,有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摩擦力水平向左
小明拉,先分析B,因为B有拉力好分析,B有重力,地面支持力,地面摩擦力,拉力,A的压力,平衡,则无A对B的摩擦力(此时GB+FA=F支)A受重力,B的支持力,无摩擦力,但A匀速运动因为惯性,为何A没有摩擦力,因为F拉力作用在B,不与A接触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为邻边,对角线是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推荐平行四边形法则 重点关注力的方向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 按照运动趋势来分解
重要! 夹角为θ的斜边,重力G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G1和垂直于斜面的G2(压力) G1=G*sinθ,是θ的对边,G2=G*cosθ,是θ的邻边, tanθ=sinθ/cosθ=对/邻=G1/G2 记住,沿斜面向下,合力*sinθ,垂直斜面,合力*cosθ
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就越大, 比如短线提壶和长线提壶相比,短线用力更大, 因为夹角大,分力就要大
斜面模型:摩擦系数u一致,斜面夹角θ不变,运动速度则不变 下滑速度与重力,物体重量无关,改变重力仍匀速 若是垂直于斜面的压力增加,则G2增加,则先减速至静止
摩擦力与竖直木块的关系
水平时,无运动趋势,无f 倾斜时,有f,垂直时,因为无挤压则无摩擦力, 若有挤压,只能是对板子的挤压,板子有支持力,水平方向铅块飞出
滑动前,静摩擦力,重力G分解为平行斜面的G1和垂直斜面的G2 ,f与G1相互作用力,f=G1=G*sinθ,滑动后,f=uFn Fn=G2=G*cosθ 上拉则θ增大,sinθ增大,cosθ减小,静摩擦力增大,滑动摩擦力减少
0-90°,角度增大,sin增大,cos减小,tan增大
简单机械
杠杆
有固定点的硬棒就是杠杆,可以任意形状 力臂是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线,可延长非杆长
L1=L*cosθ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支点是不动的点,从支点做力的垂线,就是臂
省力杠杆:动力臂越长(长于阻力臂)越省力, 因为L1越大,F1越小
常见省力杠杆:钳子,指甲刀,撬棍
省力杠杆:手用力的臂长
常见费力杠杆:镊子,筷子,船桨
等臂杠杆:天平
结合题目画图
杠杆升降物体时,用力大小不变 F1*L1=F2*L2 F2=G, L1=OB*cosθ,L2=OC*cosθ,cosθ约掉, 各变量不变,则F1也不变
滑轮和滑轮组
滑轮
定滑轮:滑轮基本不动,不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不省力改方向
动滑轮:滑轮被拉动,省力不省功,费距离
省力费距离
省一半力,多一倍距离
拓展:
动滑轮不一定都省力,自由端为作用点,槽上省力,轴上费力
滑轮组
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图1有3段绳子拉 图2有2段绳子拉 动滑轮
F=n分之一G
若告知动滑轮重力不可忽略,则加上动滑轮重力
F=n分之一(G+G动)
省力就要费距离
S=n*h物
拉力是以前的⅓,距离是以前的三倍
滑轮组力,动滑轮的轴上最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