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顾斐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
本思维导图是对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顾斐大师归来视频课程归纳总结,主要包括: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十五大技法等内容。
编辑于2021-10-09 22:12:23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题
辨别
这段话主要讲述...
这段文字的主旨...
对这段文字概括...
做题原则
找题眼,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
通常为对策或者核心观点
优选忠于原文的选项
解题技巧
宏观(行文脉络)
总-分-总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观点-解释说明-重申观点
总-分
提出观点-解释说明
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分-总-分
现状/背景-观点对策-举例/解释/反面论证
分-总
微观(关联词语)
转折复句
虽然,尽管,虽说,固然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重点在转折后,转折前只是会话策略
结论复句
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导致,造成,总之...
重点在结论,但特殊情况“之所以...是因为...”强调的是后半部分的原因
递进复句
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 而且,并,并且,也,还 甚至,更,重要的是...
重点在递进后
必要条件复句
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除非,如何,怎样 才
重点在前半句
必要条件用来引导对策,常为文段的主题句
省略显性关联词时,从隐性关联词入手
并列复句
既...又... 不是...而是...,有的...有的...
没有重点,主旨题应做到概括全文
难度提升
无关键词,需归纳概括
重现关键词
整体概括法
提问方式变化,方法依旧
看重复词语
找主体
意图判断题
辨别标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这段话告诉我们
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
做题原则
通读找重点
优选作者的目的,意图,出发点
次选主旨类型
排除原则
引申过度,表意肤浅的选项
过于绝对
不符合客观事实
载体分类
社会现象类
故事寓意类
态度观点题
辨别标志
作者支持的观点是
作者认为...是否正确
作者对...的态度是
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的是
做题原则
明确观点:提炼+抓关键词
隐含观点:提炼倾向性
没有观点
杂糅观点的特殊句式
笔者认为A,至于B就见仁见智了
无论A怎样,B都怎样
细节理解题
辨别标志
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
下列表述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下列理解正确/有误的一项
题目类型
典型的细节理解题
曲解文意—偷换类型
偷换时态
已然性
未然性
进行式
偷换数量
偷换逻辑关系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搭
因果倒置
并列混淆为条件或因果
偷换概念/话题
偷换确定性表述与不确定性表述(预言、可能)
主旨化的细节理解题
变型的细节理解题
原因考察类
属于原因/不属于原因
了解文段陈述状况,根据“因为,由于,之所以...是因为...”等词去判断
目的考察类
特点考查类
信息推断类
做题原则
一一对应
无中生有
曲解文意
概念混搭
词句理解题
辨别标志
文中XXX如何理解
XXX指的是
题目类型
词语理解题
语句理解题
名言警句类
画线语句类
做题原则
定位原文,有效利用冒号、破折号及关联词语
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小语境推测词语含义
排除字面意思
词语指代题
代词指代题
辨别标志
文中XXX指代的是
做题原则
定位原文,确定代词在文中的位置
就近原则,提炼前后句中主宾语
区分类型,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
有效利用提问中的提示性信息(这一切,这两者,后者,这个概念)
词语指代题
题目特征
实则是代词指代
做题原则
快速定位考查词语
观察本句中是否有代词出现,若是有,则是对代词指代的考查
例:“这恐怕是藏书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事情”这句话中,“这”和“最值得称道的事情”的关系
标题填入题
辨别标志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做题原则
实则是变型的主旨概括题+文体风格
新闻类
导语
说明类
说明对象
议论文
论点
故事、散文、游记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
辨别标志
将以上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关联性验证
关联词搭配
重复词语
逻辑关系
做题原则
选项有两个开头一样,其余两个开头不同:寻头不断尾+差异句判断+紧密度验证
选项中两两开头一样:判断发语词+紧密度验证
援引观点、背景铺垫、设问等常为发语词
反面论证(否则、不然...)
补充类表述(也、又...)
结论类(因此、所以...)
指代类表述(这、此...)
不做发语词
四个选项开头都不一样:语义理解+紧密度判断
语句衔接题
辨别标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做题原则
对前文进行概括总结或原因解释、补充说明
主体、话题、倾向性与前文一致
关注横线处前的标点符号
横线位置
居首
居中
居末
下文推断题
辨别标志
接下来最有可能讲什么
做题原则
重点阅读后半段
正确答案应与后半段主题保持连贯一致
读者视角,做合理预判
逻辑填空
题型分类
实词辨析
关联词辨析
并列关系(无语序)
并存的分句
相反相对的分句
承接关系(有语序)
递进关系
一级递进
二级递进
因果关系
转折关系(已然性时态)
弱转折(其实...,实际上...)
强转折
条件关系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周遍条件(无论...都...)
假设条件
让步关系(未然性时态)
取舍关系
取前舍后(宁可...也不...)
舍前取后(与其...不如...)
成语辨析
了解常考成语的基本含义和引申意思
做题原则
排除选项
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
倾向性积极/消极
语义轻重
表达风格
语体风格
文体风格
确认答案
搭配范围
寻找文中提示性信息,从确定性选项入手
语素差异
近义词辨析,提炼不同汉字,找到基本含义和词语强调的重点
词性功能
主语
谓语
宾语
十五大技法
分步解题法
先看题目,再读题干
替换压缩法
同义替换
精简压缩
成分分析法
提炼句子主谓宾
背景铺垫法
背景一般出现在段首,用来引出下文重点,因此背景不重要
背景类型
时间/地点状语
分析形势
主体排除法
选项的主体要与题干的主体一致
指代引导法
文中出现了宏观指代,则该句比较重要,往往承担文段的主要观点
宏观指代“这”指代上文的宏观内容
援引观点法
作用
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重点阅读援引之后的语句
类型
正向援引
反向援引
表达倾向法
注意把握文中的表达倾向性
类型
积极
消极
例:从表面上看;看上去;似乎好像;所谓;遗憾的是
举例论证法
作用
为了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例子本身不重要,可以略读或者快速浏览
围绕例子的选项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类型
显性(比如)
隐性(数据、年份等)
反面论证法
作用
为了说明正面观点的权威性和合理性
类型
正+反
不看反面论证,直接看正面
(正)+反
通过反面论证推出正面论证
原因推断法
解释原因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结论或观点的正确性,可通过原因的位置来寻找前后主题句
原因本身不重要,可快速浏览
围绕原因进行表述的选项属于干扰选项
标点符号法
冒号、破折号
解释说明,聚焦之后的句子
分号、顿号
引导并列关系
双引号
援引观点
强调
反讽
括号
补充说明
问号
设问引出话题
反问表达态度倾向
疑问表达不确定性,可能带有倾向性
选项差异法
提炼动()宾
排同求异法
排同法
四个选项中有几个选项表述意思一致,均排除
求异法
在讨论话题和原文一致的情况下,答案可能在一对相互矛盾的选项中
相对绝对法
过于绝对化的选项一般不是正确答案
相对不确定的表述一般是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