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思维导图,包括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征、欧洲中世纪文化四大板块、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等内容。
编辑于2021-10-28 17:58:00中世纪文学
概 述
中世纪文学的文化 历史背景与基本特征
文化历史背景
从公元476年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欧洲进入中世纪即封建 社会时期。本书把中世纪文学只限定在5~13世纪末这段时期出现 的文学,即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的文学。
基本特征
这样的现实导致欧洲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政治上的诸侯国(大公国),经济上的采邑制(农奴对封建主依附关系)、文化上的基督教化,等等。可以说,欧洲中世纪的文明是在蛮族入侵西欧造成古代文化和中世纪文化的严重断裂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很多已有文化要素的融合和在基督教基础上新创的特征。
欧洲中世纪 文化四大板块
以罗马城为中心并以拉丁语为载体的 西欧基督教(天主教)文化板块。
罗马教廷在宗教活动中使用拉丁语以及由神父阐释宗教思想的独特方法,并推崇以古代希腊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来解释宗教教义,逐渐形成了西派基督教会的风格。
以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代表的 正教文化板块。
罗马帝国在分裂前,由于地理的差异,已经显示出基督教世界的文化差异的迹象。罗马帝国东部地区的教会因其所在的地理方位,保留了较多的希腊文化传统,在宗教活动中使用希腊语,故习惯上称之为希腊教会或东派教会。东派教会神学家以希腊哲学的观点和论证方法探讨神学问题,对基督教的神性和人性问题显得非常敏感,而对于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却远远比不上西派教会那么关注;教会也长期处于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控制之下。
北欧的文化板块
主要是指挪威、冰岛、芬兰等地区的文化。在欧洲大陆的封 建化急骤发展的时候,北欧地区仍然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北欧流 传下来的各种文献,主要体现了氏族社会解体前后的社会现实。
西班牙和意大利南部及 西西里地区文化板块。
这几个地方曾经属于欧洲古代文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地域。但 是,自从公元711年之后,阿拉伯人统治西班牙等地有700多年的时 间,因此这些地区阿拉伯文化高度繁荣。
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的 主要思想特点
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
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当代的, 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了文学 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 范围。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中世纪文学特有 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比较起来, 已有的艺术形式更为成熟,新的艺术形式得以出现。
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 开拓。寓意、象征、梦幻、哲理、现实描写、浪漫抒情乃至运用 动物故事等都流行一时,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写成的成功作品比比 皆是。这充分反映了中世纪欧洲作家对古代和各民族、各种文学 艺术形式的吸收能力,也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艺术思维的发展并逐 渐走向复杂化的现实。
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人的内心情 感的挖掘是当时出现的爱情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
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教会文学
主要形式:史传类著作、宗教诗歌、宗教戏剧、宗教故事等。
史传类
①“基督教教会史之父”尤西比乌斯《基督教会史》不写战争过程和将军们的业绩,而写“为了灵魂安宁而进行的最平静的战争”;《君士坦丁大帝传》细致描写了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的过程;
②普罗柯皮乌斯《战争记事》(550年)记叙了查士丁尼时代的波斯战争、汪达尔战争、哥特战争、摩尔人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③都尔主教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表现了“黑暗时代”的社会混乱状况和基督教徒们力图稳定社会秩序的现实,是这个历史时期法兰克人留下的最有价值的文化史料。
宗教诗歌
①盎格鲁-撒克逊诗人凯德蒙编有《凯德蒙组诗》(包括《但 以理书》《出埃及记》和《创世纪》甲、乙编等)。这部组诗其 实是英国修道士们诗歌作品的汇集,表现的是修道士们对基督教 的坚定信仰。
②封建社会盛期的宗教诗歌体现了两大主题: a.表达对基督的爱, b.通过对上帝天国的歌颂,表现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衷心期盼。 代表作是圣·方济各在1225年初夏写成的《万物颂》。
宗教戏剧
类型
a.神秘剧——主要叙述《圣经》和教会史中发生的故事;
b.神迹剧——表现的是圣徒行传中真实的或想象的事迹;
c.道德剧——是给人以宗教道德上的教训。
代表作家作品
罗丝维萨(约935~1000)的《加里卡纳》写的是:加里卡纳 作为一位异教的军事统领,爱上了已经献身上帝的贞女、君土坦 丁皇帝的女儿康丝坦提亚。门徒约翰和保罗劝他皈依,加里卡纳 皈依后独身禁欲,最后殉教而死。在临死之前,他还为行刑者的 儿子祈祷,最后行刑者的儿子也信奉了基督教。
世俗文学
世俗文学包括神话传说、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等
神话传说
北欧的神话传说较为发达。 “埃达”是北欧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的汇集,分为《韵文埃达》和《散文埃达》。 传说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萨迦”,主要是指保存在冰岛手稿中的几十部散文故事。 “萨迦”在日耳曼语中的意思就是“故事”,也称“历史”。
史诗和谣曲
英雄史诗
a.盎格鲁-撤克逊人的《贝奥武甫》;
b.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c.芬兰人的《卡勒瓦拉》;
d.法国的《罗兰之歌》;
《罗兰之歌》用罗曼语写成,全诗4002行。史诗记叙法兰克国王查理出兵西班牙,征讨异教徒阿拉伯人。罗兰的爱国精神是同忠君观念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中世纪中期爱国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
e.拜占庭的《瓦西里·狄吉尼斯·阿克里特》;
f.古代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谣曲
定义
谣曲是一种短小的故事诗,它是从民间口头文学发展而来的。 15世纪在英国出现了民谣繁荣时期,曾有一千多首被记录下来。 谣曲的题材宽泛,有的咏唱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有的传唱文学 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大多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代表作
《罗宾汉谣曲》,作品塑造了不满封建主压迫,聚众起义,成为绿林好汉的英雄罗宾汉和他的伙伴们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劫富济贫、仗义疏财的侠义行为,赞美了他们的反抗斗争。这组谣曲曾在民间广为流传,罗宾汉的名字在英国家喻户晓。
骑士文学
定义
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制度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是在大小封建主之间分为不同的等级,小封建主受封于大封建主而成为各级“封臣”。骑士是各级封建主豢养的封建武装,由于征战频繁和骑士阶层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骑士制度,秉承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视个人荣誉为生命,在为封建主和“心爱的贵妇人”的冒险和效劳中去获得功名。骑士虽然也效忠宗教,但并不奉行禁欲主义。
骑士抒情诗
最早产生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法国是骑士制度比较发达的地方,所以骑士文学也最兴旺。普罗旺斯的诗歌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形式多半借助民歌形式演化而成,其中有短歌、感兴诗、牧歌、小夜曲、破晓歌等,尤以“破晓歌”最为著名。“破晓歌”描写的是骑士与贵妇夜晚幽会之后在黎明前分离时依依惜别的情景和感情,有反宗教禁欲主义束缚的作用。恩格斯称破晓歌是“普罗旺斯爱情诗的精华”。大量骑士抒情诗的出现,成为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发端。
骑士传奇
兴旺于法国北方
内容
写骑士为获得荣誉、保护宗教,或为了赢得贵妇人的爱情而到处冒险,同妖魔鬼怪或异教徒斗争,其中超自然的荒诞故事没有历史依据。
依据骑士传奇的题 材来源可分为三个系统
a.不列颠故事系统,以古代凯尔特人的亚瑟王与圆桌骑士为中心的故事诗;
b.拜占庭系统,指在拜占庭流传的以希腊晚期传说为题材的拜占庭故事诗;
c.古代系统,即模仿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作品的叙事诗。
市民文学
含义
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城市文学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
内容
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 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
在艺术上
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因受教会文学影响也采用隐喻、寓意 和象征等手法
主要形式
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在中世纪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城市最为发达,其城市文学的成就也最高。
代表作 《列那狐传奇》
《列那狐传奇》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对上层市民的丑行也有一定揭露,艺术风格明快、朴实、诙谐、风趣。《列那狐传奇》的成就,显示了努力摆脱教会势力束缚的新兴市民的艺术创造力。
但 丁
生平和创作
但丁·阿利盖里(1265~1321)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 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
1290年,贝娅特丽丝(初恋)染病去世,但丁悲痛万分,又写了一些诗寄托哀思,而后将这31首诗用散文加以连缀,结集为《新生》。《新生》体现了“温柔的新体”诗派的最高成就,开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
流放初期, 但丁写了3部理论著作。
《论俗语》(1304~1305) 是一部关于语言和诗律的专著,用拉丁文写成,为意大利民族语 言和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飨宴》(1304~1307), 是意大利第一部用俗语写成的学术论著,打破了中世纪学术著作 必须使用拉丁文的清规戒律。但丁借诠释自己的诗歌,向读者介 绍古今科学文化知识,提供精神食粮,故名《飨宴》。
《帝制论》 (1310~1312)》是一部政治论著,它的重大意义在于,但丁第 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政治和宗教平等,政教分离,反对教会干涉 政治的观点,向神权说提出了英勇的挑战。
《神曲》
含义: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假 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进行了一次游历。全诗分《地狱》《炼 狱》《天堂》三部,每部33篇,加上序言共100篇。
《地狱》 在基督教里,地狱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按《圣经》的说法,上帝在创造天堂之前,先造了地狱。西方人承认,如果没有地狱的预设,人不知道要坏到什么程度。地狱对于人具有极大的威慑性和规范性,使人不敢堕落。《圣经》说,世界有末日审判,每个人都是逃不掉的。
《炼狱》 炼狱主要是关一些虽有过失,但较轻,他们可以通过痛苦的修炼,洗去自己的罪恶,从而获得升上天堂的资格,它共分成七层。
《天堂》 但丁关于天堂的描述,是根据托勒密的天文体系,将天分为九层。第一层叫月球天,住着正人君子;第二层是水星天,住着力行善事的人;第三层是金星天,住着博爱者;第四层是太阳天,住的是先知;第五层是火星天,住的是一些殉道者;第六层是木星天,住的是一些英明君主;第七层是土星天,住的是修道士;第八层是恒星天,住的是耶稣和他的众弟子;第九层是水晶天,住的是众天使。贝娅特丽丝带领但丁走到了水晶天后,她本人归到幸福者的玫瑰丛中。此时,天上电光一闪,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显示了自己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是不能言说的,《神曲》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