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章 古代文学的思维导图,内容有古希腊文学概述、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古罗马文学、古代西方文学知识结构图。
编辑于2023-04-02 23:24:54 广东第一章 古代文学
古希腊文学概述
框架
1.社会:氏族→奴隶
2.题材
神
神的故事
英雄传说
史诗
悲喜
3.主题
a.人本位
b.命运
4.民间口头文学
5.风格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希腊时代:
第一阶段
时间: 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 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文学成就:神话、史诗
代表作家: 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
古希腊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长诗《神谱》
希腊文学史上对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最早的系统描绘
第二阶段
时间: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古风时代
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形成时期,历史上称大移民时代
文学成就&代表作家作品
抒情诗(哀歌、讽刺诗、琴歌)
萨福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
诗国中的女荷马 :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阿那克里翁
歌颂生活、爱情和大自然,清新、优美、形式完整
被后人称为”阿那克里翁体“
品达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
职业诗人
三位诗人
或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或表达对美好爱情与生活的向往
或吟咏自然之美
对后世欧洲抒情诗人影响久远
寓言 《伊索寓言》(散文体)
古希腊民间流传的以动物生活为题材的寓言故事,相传作者是一个叫伊索的奴隶。
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农夫和蛇》)
第三阶段
时间: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中期 古典时代
文学成就
戏剧
戏剧成就最大
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456)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406)
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0—406)
喜剧诗人
阿里斯托芬
散文
哲学、历史著作和演说辞
代表作家
希罗多德
修昔底德
苏格拉底
文艺理论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理想国》
1.社会:氏族→奴隶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诗学》
第四阶段
时间:
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2世纪中期 马其顿统治时代
史称”希腊化“时期
奴隶制衰落,希腊被马其顿征服,希腊文化向外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汇
希腊文化中心,移至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文化成就
新喜剧
指希腊化时期,继阿里斯托芬之后描写家庭日常生活的喜剧,又称”世态喜剧“。
它迎合富人口味、回避社会问题,以描写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
代表作家
米兰德(前342-前292)
《公断》
《恨世者》
《萨摩斯女子》
意义
古希腊文学事整个欧洲文学乃至西方文学的开端。
神话
史诗
抒情诗
悲剧
喜剧
散文
文艺理论
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
它始终洋溢着一种创造性、充满着一种人本精神和现实精神。
古希腊神话
来源&释义:
希腊神话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希腊各种文献中,它反映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形式,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历史的认识。
主要内容
(1)神的故事
讲述的是诸如创世、诸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诞生、神与人的关系等等以神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故事。
包括神的产生、谱系、活动与创造
分为
前奥林匹斯神系
宙斯为王之前,反映杂婚制、母系氏族
盖娅&乌拉诺斯
①12提坦
②库克洛普斯
③赫卡同刻莱斯
④巨灵
克罗诺斯&莱亚
宙斯
奥林匹斯神系(十二主神)
反映父系氏族社会
天神宙斯
天后赫拉
海神——波塞冬
冥神——哈得斯
农神——得墨忒耳
灶神——赫斯提亚
青春与智慧女神——雅典娜
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忒
太阳神——阿波罗
火神——赫菲斯托斯
战神——阿瑞斯
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
酒神——狄俄尼索斯
神使——赫尔墨斯
克罗诺斯
哈得斯 波塞冬 宙斯
宙斯&赫拉
:赫柏 赫菲斯托斯 阿瑞斯
&勒托
阿尔忒弥斯 阿波罗
&得墨忒耳
珀耳塞福涅
&墨提斯
雅典娜
&狄俄涅
阿弗洛狄忒(维纳斯)
&迈亚
赫尔墨斯
&欧律诺墨
美惠三女神
阿弗洛狄忒&赫菲斯托斯
&阿瑞斯
丘比特 得摩斯 厄洛斯
宙斯、赫拉、潘多拉的匣子、西绪福斯
普罗米修斯
(2)英雄传说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都是人神结合所生的后代,“半人半神”
他们实际上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是对现实和历史中的氏族英雄的神化
赫拉克勒斯;珀耳修斯杀蛇怪美杜萨;七降攻特拜;忒修斯为民除害等
特点
1.神人同形同性,众神的高度人格化,“神人合一”
2.希腊神话形象生动、意境优美,表现了古希腊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力
3.宿命论。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相信命运的轮回,又充分尊重人的个性意志和自由
4.多神系统。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神话系统
价值&影响
1.希腊神话是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基础,是欧洲文学艺术的源泉。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2.是宝贵的历史文献,具有很高的的认识价值。
反映了初民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界的斗争
反映了原始氏族社会的婚姻关系与部族制度
3.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抗争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西方文学确定了人本意识的文化价值观念。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比较
希腊诸神
世俗
力量
系统
本色
中国神祗
道德
教化
零散
历史化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古希腊流传最久远的史诗
①口头流传性
②不确定性(剧情曲折)
人本位
①源于古希腊神话
②表现:追求美学
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口语化
程序化
浪漫主义色彩
分析阿基琉斯形象
1.身份
2.性格
3.象征意义:人本位思想
4.升华
古代希腊两大史诗
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
叙事诗的方式进行描写
相信命运但依然抗争、追求现实生活、荣誉。“人是神的牵线傀儡”
《奥德赛》又译(《奥德修纪》)
“荷马问题”——荷马史诗的形成
历史上究竟有无荷马这个人?
爽文写手
这两部史诗真的是他写的吗?
这些问题在西方学术界争论已久
“荷马”——“人质”?“组合”?“假名”?
荷马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行吟诗人
它的功绩不在于首创史诗,而在于广征博采,巧制精编,荟前人之长,避众家之短整理创作了《伊利亚特》《奥德赛》这两部瑰美的诗篇。
气势恢宏、内容丰富
史诗的形成经过了两个时期
口头流传时期
文字流传时期
①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就有许多歌颂战争英雄的短歌流传
②经过荷马的整理,至公元前8世纪和7世纪,逐渐定型成为一部宏大的战争传说
③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雅典城邦的统治者又组织学者删改编订,正式写成文字
到公元前3世纪和2世纪,又经亚历山大学者编订。各部为24卷。这就是后人看到的最古的本子
史诗的情节梗概
《伊利亚特》
叙述希腊人如何攻打特洛伊人的故事
没有叙述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只集中描写了战争的第十个年头中最后几十天发生的事情。希腊联军司令阿伽门农抢了大将阿基琉斯的女俘,阿基琉斯一怒之下退出了战斗,致使联军节节败退。后来阿基琉斯的好朋友帕特洛克罗斯借了阿基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亚大将赫克托尔杀死。好朋友的死,激起了阿基琉斯第二次愤怒,他重新参战,杀死了赫克托尔。西方古代习俗规定,战争中死亡的人要准予安葬,以表明敬畏神明和对死者的尊重。阿基琉斯拖尸泄恨,违背了古代战争的规定与习俗,激起天怨人怨。特洛亚老王亲临阿基琉斯帐下,要求归还儿子尸体。阿基琉斯同意。最后全体特洛亚人为赫克托尔举哀下葬,史诗到此结束。全诗共15693行。
史诗集中写特洛亚战争第十年中的最关键的51天中发生的事情,51天中又重点描写了4天的作战场面
开端引出情节主线:“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主帅阿伽门农抢夺阿基琉斯的女俘)
几个主要的情节与大战场面:
阿基琉斯和阿伽门农争执,阿基琉斯一怒罢战
帕里斯与墨涅拉奥斯单独对阵
狄奥墨得斯刺伤爱神、战神
赫克托耳决战大埃阿斯
希腊人的大溃败
帕特洛克罗斯之死,阿基琉斯二怒出战
赫克托耳之死
普里阿摩斯去见阿基琉斯
赫克托耳的葬礼
《伊利亚特》解析
1.情节(细节描写)
为什么细节描写?——与时代相告后,西方这个时代主要培养男子汉的血性和践力值
2.语言
a.口语化
b.程式化
c.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
3.人物形象
a.阿基琉斯(怒、蹱)
倾注了荷马本人
死于脚踝中了箭
temper(坏脾气、暴躁脾气)
将西方文学的个人主义演绎到极致
性格很极端(极端的爱和极端的恨)
忘我、残忍的战斗精神、天真
体现“人本位”(人本位思想的代表人物)
人本位思想(个人荣誉、个人财产)
代表人本位的弱点:脾气火爆、求助母亲
b.赫克托耳(集体主义精神)
典型的集体主义者
c.奥德修斯
狡猾
残忍
机智
诡计多端
4.人与神
5.命运观
追求现世生活、现世荣誉
《奥德赛》
叙述战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从海上漂流回家的传说
漂流历险史诗
浓缩再浓缩、倒叙、插叙
《奥德赛》24卷,12110行,着重描写了奥德修斯10年海上漂泊中最后42天的事情:作品从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的第10年开始写起。
特勒马科斯寻父(辅线)1-4卷
两条线索互相映衬,突出情势紧急、扣人心弦
双线叙事的模式于当时是非常超前的社会制度
奥德修斯返乡(主线)5-24卷:
两条线索互相映衬,突出情势紧急、扣人心弦
5-12卷:离开卡吕普索,抵达斯开里亚岛
13-24卷:返回伊塔卡向求婚者复仇
具体
第1卷-第4卷:奥德修斯的家庭状况及其子特勒马科斯离家寻父(皮洛斯:涅斯托尔 斯巴达:墨涅拉奥斯)
上帝视角、全知视角(读者>剧中人)
家庭状况 寻父:侧面描写烘托、营造紧张的氛围
第5卷-第8卷:奥德修斯离开女神卡吕普索的岛屿,在海上漂流到一个岛上,被瑙西卡娅公主所救
第一人称、内视角(读者=剧中人)
第9卷-第12卷:奥德修斯在阿尔基诺奥斯的宫中追忆特洛伊战争后自己在海上漂流的经过
外视角(读者<剧中人)
第13卷-第23卷:奥德修斯回家复仇,父子夫妻终于团聚
夫妻:体现一夫一妻制
第24卷:奥德修斯同求婚者家属的斗争与和解
《奥德赛》解析
1.人物形象
奥德修斯
机智、敏感、狡猾多疑、勤劳的奴隶主(光辉形象)
个人本位(个人荣誉)、担当领袖形象
特勒马科斯
体现了荷马史诗的并不常见的“成长形式”
具有很强的武力值
佩涅洛佩
女性楷模、机智、有脑子
2.人与神、命运
《伊利亚特》VS《奥德赛》
相同点:
①有很强的“人本位”思想
②命运观相似。(不屈不挠和命运抗争,但最后都没有办法逃脱)
不同点:
风格上:
《伊利亚特》刚硬、坚硬(主打战争剧情)
《奥德赛》柔婉、轻柔、温柔
艺术手段:
《奥德赛》比《伊利亚特》更强
风俗:
《奥德赛》与读者距离更近,更加贴近生活。(一夫一妻制)
主题:
《伊利亚特》战争
《奥德赛》贴近生活、代入感强、风土人情的描写更贴近生活
艺术成就
1.结构宏伟,剪裁得当,布局巧妙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
都采用戏剧式的集中浓缩手法,将10年故事集中在一个人、一件事、或一段时间内,把众多的人物、丰富的情节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伊利亚特》《奥德赛》
《伊利亚特》
从阿基琉斯的愤怒写起,到赫克托尔的葬礼结束,10年战争集中于51天,重点写4天的战况,全篇又紧密围绕阿基琉斯的愤怒展开。
《奥德赛》
两条线索:家中和海上,但重点写奥德修斯的返乡。
10年漂流压缩到42天,具体只写了5天,采用从故事中间开始的叙事方法。
2.人物性格刻画鲜明
《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些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理想。
在英雄们的身上,即集中了部落集体所要求的优良品德,又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征。
阿基琉斯:
追求现世幸福
英勇善战、重视荣誉
傲慢任性,残忍固执
珍爱友谊,同情弱者
赫克托尔:
像阿基琉斯一样勇猛善战,重视荣誉,比阿喀琉斯更成熟持重,有更多的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他敬重父母,挚爱妻儿
性格的主题特征是其酷爱荣誉和宽厚仁爱
奥德修斯:
机智、敏感、狡猾多疑、勤劳的奴隶主(光辉形象)
个人本位(个人荣誉)、担当领袖形象
智慧过人、战斗不息、英勇顽强的英雄形象
同时,也有狡诈、多疑、残忍的一面
这部史诗肯定了奥德修斯为了维护私有财产和一夫一妻制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所做的斗争。
奥德修斯是奴隶制萌芽时期理想化的奴隶主典型
特勒马科斯
体现了荷马史诗的并不常见的“成长形式”
具有很强的武力值
佩涅洛佩
女性楷模、机智、有脑子
《奥德赛》
3.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
⑴侧面烘托:海伦之美
⑵荷马式比喻
荷马善于用人们身体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事物,如动作、自然景观、生活现象作比喻,构成准确生动、富有情趣的“荷马式比喻”。
暗喻
“战斗的屏障”(喻善战的壮勇)
“羊群的母亲”(喻山地)
明喻
结构特征是A像B
⑶惯用词语的重复
口诵史诗的一个共同和显著的特点是
采用一整套固定或相对固定的饰语、短语和段落
“军队的统帅”或“兵众的首领”——阿伽门农
“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
“头盔闪亮的”“光荣的”“强有力的”——赫克托耳
程式化用语的作用
点出了被修神者(名词,人或物)的某个或某些特点和属性
有助于诗人的记忆、吟诵,减轻诗人的劳动强度
有助于喧染和墨饰史诗凝重、宏伟和肃穆的诗品特征,深化听众对某些内容的印象
认识价值&思想价值
人与神、命运
人的力量强大;神的力量比较小。人与神之间的距离更远。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史诗的规模反映了古希腊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念。
答题模板
⑴社会生活
a.军事战争
b.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
c.农业、商业
d.文化生活
e.阶级、民主
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初步形成
以男权为中心,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
⑵价值观念
a.肯定生产劳动
b.热爱生活,追求现世幸福
c.歌颂英雄、崇尚荣誉
d.命运观、人生观:
神秘强大命运的存在
明知命运险恶,却不向它屈服
积极进取、勇于抗争
古希腊戏剧
起源
酒神祭祀
希腊悲剧起源——祭祀活动中的“酒神祭祀”
希腊喜剧起源——祭祀活动后的“狂欢游行”(民间的祭神歌舞和滑稽戏)
特点
一般采用“三联剧”形式
《诗学》中指出:“希腊悲剧不着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它通过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情感,导致道德的净化。“
起源与发展、艺术形式
1.繁荣背景
古希腊戏剧的主要成就
悲剧
喜剧
繁荣于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前6-前4世纪)
雅典的民主政治全盛期
民主制的领袖大力提倡:
露天剧场
戏剧
比赛
看剧津贴...
1.民主政治的推广
①内容宣传民主政治、时事热点
②公民意识的培养
2.文化
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3.推动哲学的发展
2.起源与发展(来自于神话和荷马史诗)
酒神——狄奥尼索斯
民间歌舞
宗教仪式:可信仰多神
⑴悲剧
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酒神颂歌(悲剧—”三羊之歌“)
主要取材于神话和传说。《荷马史诗》
高雅肃穆,崇高悲壮的风格
前534年,忒斯庇斯加入第一个演员
埃斯库罗斯增加第二个演员,悲剧形成
前5世纪是古希腊悲剧繁荣时期,前4世纪随着民主政治的衰落而衰落
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德斯
⑵喜剧(旧喜剧)
古希腊喜剧
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
内核:用夸张讽刺的手法对看似神圣庄严的现实进行解构
起源与发展
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
产生于悲剧之后(前5世纪下半叶),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转衰的时代
喜剧
①旧喜剧(前5世纪)
代表人:阿里斯托芬
②中喜剧(前400-前323)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政治讽刺-市民生活
③新喜剧(前323-前263)
始于亚历山大,止于新喜剧诗人菲勒蒙
代表人物:米南德。
喜剧(旧喜剧)主要取材于现实生活,多为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
表现形式轻松而意图是严肃的
三大喜剧诗人
克拉提诺斯
欧波利斯
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流传下一些完整的作品)
新喜剧诗人:米南德
悲剧与喜剧的区别
题材
喜剧:
家庭、爱情、现实、战争
悲剧:
战争
风格
喜剧:
夸张、讽刺、俚语、粗语
悲剧:
庄严、神圣
3.艺术形式
古希腊戏剧的基本艺术形式
①戏剧节
勒奈亚节:1、2月,喜剧,3-5人
酒神大节:3、4月,悲剧,3人
乡村酒神节:旧剧本
戏剧比赛
②剧场
最初不是为演剧而建的,只是举行公共仪式的场所,后转化为剧场
歌舞场、看台、换装处建筑
③面具、服装
面具通常以亚麻或软布制成。依照人物类型有不同表情
高底靴等
④戏剧结构
悲剧
开场;进场歌(歌队入场);
3-7场,每场后由歌队表演合唱歌;退场
喜剧
开场;进场;对驳场;歌队发表意见;退场
歌队作用:
随着演员数量增加,歌队作用逐渐削弱
充当帷幕,时空转换
戏剧对话,解释剧情
烘托气氛,陈述剧情
4.希腊悲剧
亚里士多德曾定义悲剧:(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模仿;
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造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
古希腊悲剧来源:
神话故事
英雄传说
《荷马史诗》
什么叫做希腊悲剧?
古希腊悲剧永恒的主题:对命运的理解
1.取材:神话、英雄传说、《荷马史诗》
2.风格:庄严
3.伦理指向
4.主题:
①命运冲突
民主、政治
代表人物
三大悲剧诗人
1.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
相信命运发生
思想:民主、法治、和平思想、不主张打仗
思想主题:命运、民主政治
1.风格:a.采用三联剧形式;b.庄严、神圣;c.拖沓、累赘、结构平铺直叙
2.思想:积极宣传民主和法治思想
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创始人→在流传为数不多的悲剧中算是最早→通过作品判断
1.生平创作及其《俄瑞斯忒斯》三部曲简介
埃斯库罗斯(前525-456)是雅典奴隶民主制初期的悲剧诗人
一共创作了90部创作(包括山羊剧),他的悲剧有7部完整地流传今天
《俄瑞斯忒斯》三部曲,是诗人作品中的翘楚,也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连剧。
《阿伽门农》
阿伽门农(女儿:伊菲革涅亚)
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情人:埃吉斯托斯
叙述阿伽门农在特洛伊战后回到家中被其妻子和奸夫谋害的经过
分析
1.结构:A→B→C (线性式的平铺直叙的叙事技巧,没有突转发现
2.主题:
①命运
②民主
③对与对(哲理)
3.艺术手段:太过于平铺直叙,语言很硬朗,有时也会使用比喻
《奠酒人》
儿子:俄瑞斯忒斯
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
作者写女人:突出女人刚硬的品质
《报仇神》
俄瑞斯忒斯
复仇女神
三部曲的主题
描写父权制对母权制的胜利,进步的法治精神对血族复仇观念的胜利。
代表作品
《波斯人》
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俄瑞斯忒斯》
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联剧
《阿伽门农》
《奠酒人》
《报仇神》
《普罗米修斯》
是埃斯库罗斯最重要的悲剧之一,由三部悲剧组成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侧面描写(即宣扬民主)→宙斯:暴君形象
1.风格
硬朗。语言风格:喜欢词语的堆砌
平铺直叙、线性式
剧情进展拖沓
2.思想
积极宣传民主和法治思想
《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
《带火的普罗米修斯》
组成三部曲
2.戏剧贡献
人物形象单纯,戏剧结构简单(局限),但抒情气氛浓郁。
主要贡献体现在戏剧形式方面:
他使剧中演员由一个增加到两个,从而开始了真正的戏剧对话,歌队作用相对削弱;
首先采用三联剧形式;
首先采用高底靴、定型面具和鲜明艳丽的服装,使悲剧有了较为完备的形式。
3.命运观念
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但又强调人的意志。
2.“戏剧艺术中的荷马”——索福克勒斯
特别之处:技巧回溯法的运用
相信命运但可反抗
相比埃斯库罗斯:人开始怀疑命运的不公正
雅典十大将军之一
1.生平与创作概况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前406)
阿里斯托芬称赞他”生前圆满,身后无憾“。
索福克勒斯是雅典奴隶民主制由全盛开始走向衰亡时期的诗人。悲剧艺术在他的创作中臻于完善,标志着希腊悲剧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
①命运主题悲剧
技巧运用好(回溯法:追忆)
一生共写过 120多部剧本,得过24次奖,现存完整的剧本7部。成就最高的是《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其中《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2.对戏剧艺术的贡献
a.结构完美,布局巧妙,使悲剧艺术走向成熟。 “戏剧艺术的荷马”。
b.戏剧形式:加入了第三个演员,加强了戏剧动作和对话。
c.人物不再是神而是人
d.首创回顾式戏剧范例、“命运悲剧”
e.戏剧情节张弛有度
f.打破三部曲的传统,在一部剧中展开描写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3.命运观念
索福克勒斯向命运提出怀疑和挑战,把命运视为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具有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和坚强的意志;命运观与人本思想最突出。
4.《俄狄浦斯王》
多角度解读
“斯芬克斯之谜”
——形而上命题“认识你自己”
两代人生存竞争的隐喻 ;
人类为走向文明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沉重代价的一种艺术写照 (道德伦理意义);
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节”,仇父恋母情节的艺术体现。(唯心主义泛性论)
A.主要人物和情节:
B.主题:
①社会意义
不回避错误,勇于承担责任。
②命运主题
表现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命运悲剧”。
命运的巨大威力;
古希腊的命运观:
命运的不公正
顽强抗争
C.俄狄浦斯
与邪恶命运(杀父娶母)抗争的悲剧英雄
努力抗争
敢于面对现实
勇于自我惩处
伪正直、诚实、大公无私、对国家/臣民高度负责;
为遵循高度的道德原则而反抗命运;
具有独立的意志和坚强的能力。
D.结构艺术
亚里斯多德《诗学》: “最完美的悲剧” “悲剧的典范“ 。
①追查凶手为主线,回顾式(追溯)结构。
功能:悬念强,时空集中。 但要使剧情紧凑集中,还需其他方法,与发现、突转结合。
“发现”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 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中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
“突转”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返回。
“发现”“突转”功能:
“发现”“突转”“苦难”
“苦难”:没有直接描写,而是从其他人口中说出苦难的原因。
剧中人物的回顾,立即引起一个新的发现,新的发现又立即使悲剧主人公命运发生突转。环环相扣将主人公一步步地推向悲剧的结局。过去推动当前。
运用
“发现”与“突转”:
预言家说“你就是凶手”揭出总悬念;
王后说出老王之死,让俄想起他打死一个老人的经历;
报信人说出弃婴之事,接近俄身世之谜;
牧羊人说出全部真相,俄惩罚自己。
弃婴-杀父-娶母-追凶-自惩。
②善于刻画人物性格,用剧情的发展推动人物性格,让角色的个性历史服务于创作意图的实现。
4.《安提戈涅》
体现民主思想
城邦秩序和城邦伦理的对立
(1) 情节
安提戈涅 (兄妹)
安提戈涅
俄狄浦斯的女儿:坚毅
厄忒俄克勒斯、波吕涅克斯(兄弟)
克瑞翁、海蒙(父子)
(2)主题
该剧反映了国法与神律、人情之间的冲突。后来黑格尔等人将其归结为不同类型正义准则的冲突。
(3)人物形象
安提戈涅
坚毅
(4)民主
3.舞台上的哲学家——欧里庇德斯
作品多数描写女性
最多使用三联剧形式
人的悲剧是人的劣根性造成的,而不是命运
风格
1.描写女性
2.神、人、命运
3.哲学思想
4.苦难
5.心理描写(女性)
1.生平及创作概述
欧里庇得斯(前485-前406年)是奴隶主民主制衰落时期的悲剧诗人。
醉心于诗和哲学,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神性与人性、战争与和平、民主、妇女问题等等。
他一生共创作了80余部悲剧,有18部传世
其中最优秀的包括《美狄亚》《特洛伊妇女》等。
《美狄亚》
是欧里庇得斯创作中最杰出的一部,是欧洲最早的“社会问题剧”之一。
2.代表作品
《美狄亚》
取材于希腊的神话传说,体现“事在人为”的思想
分析
伊阿宋意图另娶科林斯公主,美狄亚先用有毒的袍子害杀公主和国王,并杀子来报复伊阿宋,然后逃走,投奔雅典国王埃勾斯
批判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痛责男子的不道德和自私自利
美狄亚的遭遇是当时妇女的共同命运,诗人对她们寄予无限的同情。在后来的女权主义者看来是最早提出了妇女问题
《特洛伊妇女》
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遗孀)——阿基琉斯之子
赫卡伯(王后)——奥德修斯
卡珊德拉(公主)——阿伽门农
《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
3.戏剧贡献
写实手法。伊阿宋的形象
心理描写为人称道。“心理戏剧的鼻祖”
戏剧形式:歌队失去重要作用,对白散文化,更接近口语
用口语化的方式表现人的心理
4.命运观念
欧里庇德斯不相信命运,强调事在人为,命运靠自己掌握
总结
埃斯库罗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阿伽门农》
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
《安提戈涅》
欧里庇德斯
《美狄亚》
《特洛伊妇女》
两大喜剧诗人
古希腊喜剧略晚于悲剧,主要有两种形式:西西里喜剧和阿提卡喜剧,发展经历了旧喜剧、中期喜剧、新喜剧三个阶段
古希腊喜剧
阿里斯托芬(前446?—前385)
简介
柏拉图《会饮篇》:“健谈的有识之士”
写过44出喜剧,传世的只有11出。代表作有《鸟》《阿卡奈人》《云神》等。
作品触及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度危机时期的许多重大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恩格斯:“强烈倾向的诗人”。
作品
《阿卡奈人》
反对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
狄凯奥波利斯(农民)
拉马科斯(军官)
《云》
讽刺诡辩学派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鸟》
表达乌托邦思想,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
“云中鹁鸪国”。讨厌煽动战争的政治家
是欧洲文学中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
完整剧本11部;旧喜剧、政治讽刺
战争
哲学
《云》思想所
政治
(旧)喜剧的价值
新喜剧
米南德
简介
阿提卡喜剧诗人中最著名
是古希腊雅典城邦新喜剧诗人,出生于雅典,贵族出身
是亚里士多德的吕刻昂学院的继承人泰奥弗拉斯托斯的弟子
写了105部剧本,得过8次奖
代表作(古希腊新喜剧只流传下来:)
两部完整的剧本:
《恨世者》
《萨摩斯女子》
残剧
《公断》
《割发》
《赫罗斯》
《农夫》
古希腊戏剧
悲剧与喜剧
悲剧:
起源
酒神颂歌
发展
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
繁荣于公元前五世纪
忒斯庇斯是第一个将颂歌转化为悲剧的诗人
特点
取材于神话和传说
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丰富的内容
喜剧:
起源
狂欢歌舞
滑稽戏
发展
兴起稍晚于悲剧
是在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繁荣起来的
特点
取材于现实
寓严肃于荒诞之中
古希腊文学的总体特征
1.古希腊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3.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
悲剧
喜剧
寓言
故事
教谕诗
抒情诗
散文
小说等
希腊文学繁荣的几大要素
1.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和政府的提倡
2.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对外战争的胜利,对民族自信心的鼓舞
4.便利的地理优势位置利于吸收外来文化
古希腊文学
1.人本位
神话
英雄传说
荷马史诗:
东西方英雄主义差异
2.三大悲剧作家及代表作、创作风格
古罗马文学
连续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发展状况
早期共和时期
前4-前2世纪:戏剧首先繁荣
代表作家
普劳图斯
《双生子》
《一坛黄金》
莫里哀戏剧《吝啬鬼》取材于此
泰伦斯
《婆母》
埃纽斯
罗马文学之父:《编年史》
利维乌斯
罗马第一位诗人
罗马文学的奠基人
黄金时代
代表作家
奥维德
《变形记》
是希腊罗马神话及英雄传说的汇编,以变形的神话主题作为串联,赋予古老的神话新内容
贺拉斯
《歌集》
《诗艺》
用诗简形式写成,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
维吉尔
《牧歌》《农事诗》
主要写农事活动
模仿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属“教谕诗”
《埃涅阿斯纪》
学习荷马史诗,充满悲天悯人的忧郁基调,是第一部“文人史诗”
史诗中的主人公除勇猛坚韧的性格外,更具有敬神/爱国的精神
白银时代
罗马先后经历了
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末)
共和时代(公元前510—前27)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公元476)
1.概述
古罗马文化主要是继承古希腊文化而逐步发展而来的。
全盘接受希腊神话
古罗马的文学主要集中在
共和后期
帝国前期
包括喜剧、散文和诗歌。
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文学与近代欧洲文学的桥梁。
2.罗马文学史发展分期
早期罗马文学(共和时期)(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
罗马文学形成、初步发展时期
主要文学成就:
戏剧(喜剧为主,是在古希腊新喜剧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米南德式的喜剧)
普劳图斯:
《 孪生兄弟》:失散的兄弟被人误认,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本此。
《一坛黄金》 莫里哀的《吝啬鬼》受它的影响。
中期罗马文学(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初)
(共和末期、奥古斯都即屋大维统治时期)前1初-1世纪初,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期”。
散文
西塞罗演说辞和书信
诗歌
文艺理论
古罗马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
三大诗人:
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
贺拉斯(前65-前8年)
讽刺诗人、抒情诗人、文艺批评家。
早期《讽刺诗集》《长短句集》
后期《歌集》(颂歌集)抒情诗集;
《诗简》诗体书信集,卷2第3封致皮索父子的信,即《诗艺》。
《诗艺》:模仿说、寓教于乐、学习古典、讲究形式完美等。
上承亚里斯多德,下开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16-18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产生过巨大影响。
奥维德(前43-18年)
神话诗《变形记》
15卷,250多个故事
集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故事之大成,有“神话词典”之称。
且采用故事套故事、人物轮换讲故事、描写织物器皿上的故事画、写完一个故事又写一个相反的故事等方式,250多个故事串联成有机整体。这种结构技巧为后世的框架故事集《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开了先河。
后期罗马文学(公元1世纪—5世纪中叶)
“白银时代”
1-2世纪
悲剧家塞内加
(前4-公元65年)
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
精于修辞和哲学。9部悲剧和1部讽刺剧。
代表作《特洛伊妇女》
充满了悲怆绝望的情绪、令人恐怖的场面,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的痛苦,常采用鬼魂、巫术等超自然的东西渲染悲剧气氛。
公认的“小说之父”阿普列尤斯
《金驴记》(《变形记》)
欧洲最早的长篇小说
用自叙形式写成
概要
《金驴记》以主人公的遭遇为纽带,忠实而广泛的描写了罗马外省的生活:
地主强占土地
军官抢夺人民财产
富人豢养野兽举办斗兽会
穷人或奴隶受奴役受虐待的处境等
3.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
意大利北部的富农
国家级、科班出身的严肃的同人文作者
喜欢田园、擅长写严肃文学、对战争有自己的见解
作品中透露出反战思想
是整个古罗马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罗马共和国末期和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的过度阶段
代表作
①《牧歌》
情诗、哲理诗,成名作。
(10章,表达热爱大自然、热爱和平、肯定劳动的思想。散发田园气息。)
②《农事诗》
(4卷 ,每卷500多行,分别写农业、园艺、畜牧、养蜂。模仿赫希俄德《工作与时日》)
③史诗《埃涅阿斯纪》(又译《伊尼德》)
11年心血结晶,代表作。
《埃涅阿斯纪》
是一部能够自己慢慢琢磨的文人史诗,通过回忆的方式去回溯过去的经历
具有政治宣传的目的性
对战争具有怀疑、反思的态度
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史诗
普里阿姆斯:赫克托尔、帕里斯
堂兄安奇塞斯 & 维纳斯 → 埃涅阿斯
12卷,约1万行
是诗人生命最后11年的心血,遵照奥古斯都的旨意创作出来的“遵命文学”
概要
前6卷写埃涅阿斯为寻找诸神指定的建立新王朝的地点7年的海上漂泊
模仿《奥德赛》
后6卷写到达意大利后,同当地异族展开斗争的战争场面
模仿《伊利亚特》
概要
12卷:埃涅阿斯 父:安奇塞斯
第一卷:迦太基(女王狄多)
第二卷:回忆失陷的一夜之间
第三卷:回忆漂流七年的经历
第四卷:埃涅阿斯与狄多的爱情(迦太基)
第五卷:西西里(赛会)
第六卷:意大利(女先知西比尔)
第七——十二卷:埃涅阿斯征服意大利的经过
拉丁人:国王拉提努斯 王后
女儿:拉维尼亚 未婚夫:图尔努斯
埃涅阿斯结交盟友:
阿尔卡狄亚人(王子帕拉斯)
厄特鲁利亚人
建城:拉维尼乌姆
4.《荷马史诗》VS《埃涅阿斯纪》
前半段:漂泊;后半段:战争
相似:
①情节
②叙事结构
采用回忆的方法来回溯、从故事的中间切入
③神的帮助与谋害
不同:
①语言
《荷马史诗》
口语化
《埃涅阿斯纪》
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形象会随着环境而改变。(严肃)
②主角
《荷马史诗》
英雄
《埃涅阿斯纪》
领袖(建国领袖)
埃涅阿斯
理想的政治领袖的形象
虔诚敬神、忠诚爱国、克制私情、敢担大任
与奥德修斯相比:
用是流浪者
奥:归乡;埃:为建国使命执行神旨
与阿基琉斯相比:
同为大将英雄
阿:为争夺女奴放弃责任;埃:为民族责任克制爱情
在埃涅阿斯身上,表现出
更多的理性精神、集体精神、责任观念和自我牺牲精神(爱情与责任相冲突的主题)
颂扬了罗马祖先的建国功绩和罗马的光荣,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意识
③风格
《荷马史诗》
口语化、简单、刺激
《埃涅阿斯纪》
严肃
《荷马史诗》VS《埃涅阿斯纪》
活泼明快VS严肃文学
火爆激动VS安详稳重
自然VS人工
自然:口头流传;人工:词汇积累、修改
④思想层次
《荷马史诗》
战争
《埃涅阿斯纪》
战争、沉重(个人经历、思想)
a.歌颂英雄行为、流浪冒险
b.遵命/建设/废墟文学
⑤宗教
《荷马史诗》
《埃涅阿斯纪》
很强的宗教感
有意模仿荷马史诗
更多的从政治要求出发,采用了本民族的历史和学成就,充分发挥了个人风格和特长。
A.思想倾向:有鲜明的创作主旨,“遵命文学”。
B.人物塑造:突出的是国家使命感、责任意识。
C.风格情调:哀婉、忧郁。
D.语言运用:诗句华丽,句法整饰,细腻传情。
E.描写技巧:精于爱情心理的刻画,梦幻、象征、暗示。
F.创作方式:文人史诗,具有高度艺术品质的个人创作。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解放思想、解放人性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古典主义
形成并繁盛于17世纪的法国
从古希腊罗马文化里面吸取艺术形式和题材,主张拥护中央集权,尊崇王权,歌颂君主
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有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对比:
古罗马文学具有更强的理性精神、集体意识、庄严崇高的气质,少了古希腊文学生活活泼的精神灵气、无拘无束的儿童似的天真烂漫。
古罗马文学艺术上更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手法,技巧上偏于雕琢矫饰,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自然质朴。
古代西方文学知识结构图
古代欧洲文学
古希腊文学
荷马时期(英雄时代)
希腊神话
神的故事
英雄传说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
《奥德赛》
叙事诗
奴隶主城邦形成时期(大移民时代)
抒情诗
寓言
古典时期
戏剧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德斯
散文
文艺理论
希腊化时期
新喜剧
米兰德
田园诗
古罗马文学
共和时期
普劳图斯
泰伦斯
黄金时期
三大诗人
维吉尔
贺拉斯
奥维德
白银时期
阿普列尤斯
塞内加
第一章上古文学小结
1.古希腊神话包括两大部分
神的故事
英雄传说
2.荷马两部史诗代表作
《伊利亚特》
《奥德赛》
3.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及代表作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德斯《美狄亚》
4.(旧)喜剧作家
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
5.(新)喜剧作家
米兰德《云》
6.奥古斯都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及代表作
维吉尔《牧歌》《农事诗》《埃涅阿斯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