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综合-经济
重庆事业单位《综合》思维导图 全详!包括市场经济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机制、对外经济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特社主经济思想等内容。
编辑于2021-11-08 13:06:26经济
市场经济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
商品交换的场所
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只有通过商品交换 才能实现按劳分配
含义
市场主体
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 有财产分配权的政府及其管理机关(军队不是)
市场客体
商品(具有价值):有形/无形
市场行为
买、卖、竞争
市场秩序
保证市场规范化、市场规则
进出/竞争/交易/仲裁P62
要素
市场经济
含义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
经济活动范畴: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
我国目前正处; 前提:存在交换(a社会分工/b生资和产品归属不同所有者)
资源配置范畴: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前提:社会化大生产
关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 两者归属不同范畴
基本特征
七化-“市场有完备的主体和商品,由法制间接规范”
资源配置市场化
企业行为主体化
企业产权商品化
市场体系完备化
交易过程规范化
市场管理法制化
宏观调控间接化
VS 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 VS 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促进专业化、社会化,加大社会分工
所有制结构
分配方式
运行目的(物质文化需要)
宏观调控作用(国、社、个利益一致)
3大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
商品交换的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波动
3个作用
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分配
刺激改进,提高劳动生产率
优胜劣汰
供求规律
供给与由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趋于平衡的内在必然性
竞争规律
市场主体争夺利益的必然性
4大运行机制
价格机制
价格是市场的核心要素,是“信号灯”
4个功能
竞争功能:优胜劣汰
信息功能:调整生产方向的信号
调节功能:资源配置
分配功能:调节需求
0 无弹性;0<x<1缺乏弹性;1单一弹性;>1富有弹性
核心机制
供求机制
a供求决定价格机制(该机制的核心);b价格调节供求机制
价格和竞争机制都离不开供求机制
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 在功能和作用上完全相同
竞争机制
部门(行业)内部竞争→价值;部门之间竞争→生产价格(成本价+平均利润)
延申点:卖价=成本价+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加班
相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
超额剩余价值:利用高技术提高个别生产率
竞争是构成市场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力的灵魂
扩展: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
如农产品——数量极多、产品同质、生产资源自由进退、信息完全掌握
完全垄断
如:军火、公共事业——卖方只有一个
寡头垄断
如:汽车、钢铁、石油——几家领头
垄断竞争
如:零售业、服务业——大量企业、产品是有差异的替代品、企业进出自由
风险机制
破产是最关键的条件
工资机制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与工资之间的关系
利率机制
资本市场,利率变动与信贷资金供求间的关系
5大基本功能
资源优化配置(首要)
促进技术创新
信息传递
利益分配
外向开拓
口诀:“外资促利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形成
列宁提出、斯大林实行
十二大:提主辅、十三大:建体系、十四大:立市场
社主市经体制的基本框架
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发展(非公:个体、私营、外资)
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主体
最重要:企业
主要:企业、个人、农户
微观:全选
企业为主体的基本条件
明确的产权(首要)
自主经营决策
地位平等
分类
无限责任:个人独资和合伙或企业 可变: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主市经的基础
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核心是法人产权制度
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十九五提出: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十八届三中: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3层次)
内部治理结构
外部治理市场
含:产品、资本和经理人市场
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
国企改革
2阶段
放权让利:1979-1992
建立现代,转换经营机制:1992至今
明晰产权、强化权责(突出盈利功能、弱化国有功能)
目标:以股份制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形式
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种,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
股份合作制:属于集体经济,是资本与劳动相结合,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者
股份制适用大中企业、股份合作适用中小企业
市场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宏观调控体系
间接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
多层次社保制度
4制度2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作用: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的基础,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条件
内容
(一般)商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不是最终产品
消费资料市场
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
4多特点:多样性、多变性、多层次、多交易
(生产)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运转的血液和中枢
按交易期限分为:货币市场(1年期以内,同业拆借) 资本市场(一年期以上,证券市场) 另:外汇、期货、黄金市场均属金融市场
货币
职能:价值、支付、流通、贮藏、世界货币
人对其有: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资本
剩余资本是资本累积的源泉, 资本累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循环:购买→货币资本;生产→生产资本;销售→商品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劳动力市场
三种失业类型
结构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土地市场
农村土地被征收后才可流转
信息市场
第四产业:交易多次性、间接性、强时效性
技术市场
许可证贸易:独占、排他、普通
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 合称“三大支柱”
市场秩序和规则
进出规则:针对主体资格和商品本身
竞争规则:针对行业、企业间是否地位平等、机会均等
交易规则
仲裁规则:公平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关机制
政府宏观调控
宏观运行
总供给与总需求是一对核心变量
总供给=国内供给+国外供给=GDP+进口总值
总供给问题可以归结为 就业问题
总需求=投资+消费+国外需求
总供求的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两增一稳保平衡”——促经济增长、曾家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①三种失业原因 ②充分就业:针对劳动能力并有工作意愿的劳动者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5%
影响供给: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经济体制
影响需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进步
通货膨胀与紧缩
有4种类型的通货膨胀→采取紧缩性政策,抑制经济→减少市面的钱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①市场弱点(自发 滞后 不确定 短期 盲目)、外部不经济→坏的影响且无补偿 等
②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③社主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政府的经济职能
5大经济职能:宏观调控、社会保障、提供公共产品、管国有资产、维护市场秩序
宏观调控
含义:主体→政府,对象→国民经济总体,中介→市场,体制→关键
基本任务:总供求平衡(5大指标)、经济结构优化、国民经济发展、公平收入分配P67
5大手段
计划手段:指令性计划(行政)/指导性计划(经济)
经济手段:财政、货币、汇率、价格政策
行政手段:强制性
法律手段
舆论手段: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宏观调控以物质利益激励为主要调控手段
调控政策
财政政策
主体是政府
财政构成
财政收入:税、费、利、债
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最主要收入)
费用-因提供服务或管理而收取
利润-国企利润
公债-政府债务
财政支出:
购买性支出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
转移性支出
无偿、单方面的转移
一般性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如三公经费
手段
国家预算
税收
财政投资
财政补贴
国债
货币政策
主体是央行
手段
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利率
汇率
两政策都是通过调节总需求 来实现宏观调控
产业政策
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而非指令性计划
产业组织政策
扶持有竞争力的产业:高新产业
产业结构政策
优化结构:一二三产业
调节总供给
收入政策
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最低工资、税收、转移支付等
类型
扩张型财政政策
紧缩型财政政策
涉及到“率”全部⬆
调控体系
调控体制是关键,解决三个问题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等基础制度
完善法制体系
概要
收入分配制度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NI: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不包括折旧)
初次
政府
企业
个人
财产性收入: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 此外还有 福利性分配收入
劳动报酬和非劳动收入(股息)
再分配
机关人员工资、个人所得税均属 再分配
国家预算
银行信贷
劳务费用
价格杠杆
兼顾公平与效率 再分配更重公平
三次分配
高收入群体,通过慈善公益方式的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内部(国有、集体)
原因
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
劳动存在重大差别→直接原因
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物质基础、根本
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于私企
形式
资本要素
参与利润分割:钱生钱
劳动力要素
私企和外企
智力要素
信息技术、管理、风险收入、机会收入
土地要素
级差和绝对
个人收入中的公平原则: 指权利和机会的平等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与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和劳动生产率 两个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
社会保障制度
社保制度属于再分配 特点→强制、公平、全民、最低 功能→保障基本生活→直接目的 维护社会安定→安全网 促进经济发展→减震器 保持社会公平→调节器 促进国民福利
社会救助
最后一道防线
社会保险
基本目标(是核心)
强制性
普遍性
互济性
储蓄性
补偿性
社会福利
最高目标
社会补贴
职业福利
社会服务
三层次
四领域
三层次+社会优抚
五框架
三层次+优抚安置、住房保障
深化社保制度改革
4大原则
经济发展水平
权力和义务
公平和效率
规范化和法制化
加强城乡社保体系建设
扩覆盖范围
定支付水平
充保障基金
对外经济关系
我国对外开发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第一层次:经济特区
特区: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喀什、霍尔果斯
国家级新区:共19个-浦东、滨海、两江
第二层次:沿海开放城市(14个) 和 沿海经济开发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
截止2021年7月 批复重庆6个保税区:寸滩、西永、江津、涪陵、万州、永川
经济全球化
本质→资源配置全球化
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
决定力量→市场机制,主导力量→跨国公司
涵盖了 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 各领域
习近平新时代中特社主经济思想
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精准脱贫攻坚战
污染防治攻坚战
高质量发展八项工作 (简答可用)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足够并举的住房制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社主市经的基本框架,由市场体系、现代企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构成(口诀:一体系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