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徐涛公众号马原部分带背
根据徐涛的公众号整理出来的马原部分带背思维导图!我们一起冲呀背书呀!
编辑于2021-11-09 11:39:50徐涛公众号马原部分带背
D1: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自觉性
意识反应世界具有自觉性
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的作用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D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关系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下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实际出发是前提
实践是基本途径
依赖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条件
D1: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原理
两前提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两基础
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实践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两个方面
自然规律制约人类的实践活动
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下,合理改造自然,同时改造自己
D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
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对立面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
斗争形式可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
关系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反之成立)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D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普遍性
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特殊性
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特点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贡献
矛盾的特性即矛盾的个性
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
量变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质变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联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D4: 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
主要矛盾
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关系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5: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在人们实践基础上,由感官直接感觉到的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方面的认识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关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统一基础是实践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条件
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D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一个人的知识,不外乎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就知识本源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
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实践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实践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不是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判定认识/理论是否为真理,不是主观的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判定真理需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
D6:认识的影响因素
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是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
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等
非理性因素
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
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
联想、想象、顿悟、灵感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激活、驱动作用和控制作用
D6:认识的两大规律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过程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
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D7: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真理尺度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
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真理尺度
价值尺度
人们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价值尺度创造和实现价值
关系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必须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D7: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指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主体能动选择指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关系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规定了人的活动要受规律的制约,但与此同时,又不能否定人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社会历史趋向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又不是一个自发的、盲目的、不需要努力就能实现的过程,需要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将目标变成现实
D8:历史的创造者问题
决定性作用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个力量
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愿望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历史方向和结局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8: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相互区别
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取决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真理与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相互联系
真理与谬误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就没有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
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或因素
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