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汉语——文字
系统概括古代汉语中的文字,包括造字法、演变史、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异读字、多音字等内容。
古代汉语常用的18个虚词,例如“而、何、乎、乃、其、且、也、若、所”,包含例句。
系统介绍古代汉语中的虚词,包括代词、叹词、拟声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系统介绍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包括单音词、双音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情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文字
造字法
六书
象形(都是独体字)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日、月、人、手、口、足、耳、目、山
指事(都是独体字)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纯象形符号:一、二、三、四、上、下
象形字加提示性符号:刃
会意(都是合体字)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同体会意:炎、森、林、淼
异体会意:明、取、射、休、采
形声(用得最多的造字法)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左形右声:唱、梅、湖
右形左声:攻、歌、故
上形下声:草、空、室
下形上声:姿、态、璧
外形内声:圆、阁、衷
内形外声:问、闻、辫
转注(有音无字,借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考老、少小
假借(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令长
演变史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古今字
古字一个字形兼有多个义项
辟——避、闢、僻、嬖、譬 责——债
女—汝 内—纳 厌—餍 华—花 卒—猝 知—智 说—悦 受—授 奉—捧 莫—暮 孰—熟 贾—价
异体字
字形不同,意义完全相同
表意字与形声字
泪—淚 岳—嶽
同为形声字而声旁不同
勋—勳 昵—暱
同为形声字而形旁不同
雞—鷄 杯—盃
字的组成部件位置不同
崖—崕 裡—裏
通假字
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胡—何 繆—穆 亡—无
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韵母相同):邪—耶 属—嘱 说—脱 信—伸 还—旋 识—志 见—现 生—性 从—纵 景—影 沈—沉 于—吁
同音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韵母完全相同):有—又 冯—凭 距—拒 要—邀 倍—背 蚤—早 匪—非 直—只 颁—斑 涂—途 得—德 与—欤 已—矣 支—肢 反—返 郤—隙 取—娶 具—俱 已—以 阙—缺 適—谪
异读字
字形相同而古今读音不同
通假异读字:罢—疲 罢—疲 被—披 伯—霸 不—否 陈—阵 太—泰 盖—盍 县—悬
破音异读字:语(yù)、衣(yì)、遗(wèi)、恶(wù)、王(wàng)、食(sì)、将(jiàng)、冠(guàn)、雨(yù)、女(nǜ)
古音异读字:墨翟(mò dí)、郦食其(lì yì jī)、樊於期(fán wū jī)、佛狸祠(bì lí cí)、会稽(kuài jī)、伍员(wǔ yún)、商於(wū)之地、可汗(kè hán)、单于(chán yú)
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