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工程宪法学 第二版目录
这是一篇关于马工程宪法学 第二版目录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11-17 11:48:54宪法学 第二版
导论 1
第一节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
一、宪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
二、宪法学的研究方法3
第二节 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5
一、近现代中国宪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5
二、新中国宪法学的创立和发展7
第三节 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 9
b-一、宪法学的分类9
二、宪法学的基本特征10
第四节 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12
一、学习宪法学的意义12
二、学习宪法学的基本要求 14
第一章 宪法总论17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17
一、宪法的概念17
二、宪法的本质20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23
一、宪法的分类23
二、宪法的渊源25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 29
一、宪法的制定29
二、宪法的解释31
三、宪法的修改35
X第四节 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38
一、宪法关系38
二、宪法规范41
第五节 宪法的效力和作用44
b+一、宪法的效力44
二、宪法的作用48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53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53
一、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53
b+二、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6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63
一、清末预备立宪63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4
三、北洋军阁和国民政府的宪法65
四、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6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70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70
二、1954年宪法 71
三、1975年宪法 74
四、1978年宪法 75
五、1982年宪法 76
b+六、1982年宪法的五次修改 78
第三章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84
第一节 宪法指导思想84
一、宪法指导思想概述84
B二、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85
三、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88
第二节 宪法基本原则89
一、宪法基本原则概述89
b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91
b第四章 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108
第一节 国家性质108
一、国家性质概述109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110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 113
第二节 国家形式116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16
二、国家结构形式 122
三、国家标志128
第五章 国家基本制度135
b第一节 经济制度135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136
二、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13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1
b第二节 政治制度142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3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54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2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66
b第三节 文化制度169
一、我国宪法关于文化制度的规定 170
二、文化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73
b第四节 社会制度175
一、我国宪法关于社会制度的规定176
二、社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79
X第五节 生态文明制度180
一、我国宪法规定的生态文明制度 181
二、生态文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183
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85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185
X一、人权185
二、权利概述186
三、基本权利的概念 189
四、基本权利的主体193
五、基本权利的效力195
六、基本权利的保障和限制196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199
一、平等权199
二、政治权利200
三、宗教信仰自由205
四、人身自由207
五、社会经济权利 212
六、文化教育权利216
七、监督权与请求权218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 219
一、基本义务概述219
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20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221
四、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22
五、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223
六、依法纳税的义务 224
七、宪法规定的公民其他义务 225
第七章 国家机构228
B第一节 国家机构基本原理 228
b一、宪法中的国家机构 228
b+二、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232
b+三、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236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39
b+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39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4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49
一、国家主席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49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250
三、国家主席的职权 251
第四节 国务院251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251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领导体制、会议制度 252
三、国务院的职权253
四、国务院机构设置254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255
一、我国的军事制度 255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设立 256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257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 258
第六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59
一、地方国家机构概述 259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61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63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65
第七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268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概念268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268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268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269
X第八节 监察委员会271
一、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能 271
二、监察委员会的产生、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 272
三、监察委员会的职责和监察范围 273
四、监察工作的原则和方针275
第九节 人民法院277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277
B二、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和基本职权 279
B+三、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 283
第十节 人民检察院 284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 284
B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和基本职权 285
b+三、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工作原则 288
X第八章“一国两制” 与特别行政区制度291
B第一节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291
B一、“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概念291
X二、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解决 293
X三、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 295
X第二节 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296
一、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297
二、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直接行使的权力298
三、特别行政区行使的高度自治权 309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312
b-、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性质和特点 312
二、行政长官313
三、行政机关 314
四、立法机关314
五、司法机关316
X六、非政权性的区域组织和市政机构 317
第九章 宪法实施和监督 318
B+第一节 宪法实施 318
一、宪法实施概述318
二、宪法实施的功能和基本方式 321
三、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325
第二节 宪法监督制度326
一、宪法监督概述326
二、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329
三、宪法监督制度的类型331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336
一、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336
二、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 337
X三、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340
b+四、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特点 345
b+五、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346
主要阅读文献350
人名译名对照表354
后记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