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工程宪法学 第二版导论
暂无相关模板推荐
导论1
习近平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以宪法和宪法现象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宪法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 亦占居基础性地位
第一节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
一、宪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
宪法学
宪法学是指以宪法及宪法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
宪法学除了阐明宪法的一般原理即宪法的概念、产生发展和基本原则等之外,还着重研究和论述宪法规范及其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基本国策、国家机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宪法典(宪法文本)
(二)宪法理论
宪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实际运作以及修改完善都须依据一定的理论指导,建立在一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之上,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形成了宪法学理论体系。
(三)宪法规范
宪法是由一定数量的规范组成的,宪法规范隐含在宪法条文之中。宪法规范主要调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以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
(四)宪法现象及宪法运行过程
宪法学作为研究宪法现象的一门学科,不仅要研究宪法的产生、发展和实践过程,还要研究不同宪法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宪法运行的具体过程
二、宪法学的研究方法3
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论,是研究宪法学的根本方法
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阶级分析法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
(二)历史分析法:是把研究对象置千它所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加以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三)比较分析法:法是按照特定的指标系统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求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评价的方法
(四)规范分析法:是对宪法文本所包含的法律规范的结构、体系、目的等进行分析并确定其内涵的方法
(五)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联系经济社会和国际国内实际去观察和分析宪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第二节 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5
一、近现代中国宪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5
产生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变法维新、仿行立宪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宪法学传入中国,中国宪法学开始孕育和形成
发展
辛亥革命之前,伴随着西方宪法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宪法学主要表现为对西方宪法的介绍以及仿照西方模式对中国宪法发展提出一些初步构想。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创立的“五权宪法”学说开始产生重大影响,大量学术论著相继问世 特点:提出了宪法概念、宪法功能等基本范畴,宪法学开始进入法学教育体系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进行比较宪法学研究,编纂出版了大量宪法汇编等
进入 20 世纪 30 年代后,新民主主义宪法理论的成果开始出现,大大丰富了中国宪法学的内容 特点:比较宪法学研究得以体系化,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大学宪法学教育初具规模;同时,随着宪法学知识的普及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宪法学专题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表现
宪法学研究未能从整体和理念上把握立宪主义实质;未能完全结合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宪法学的学术价值与理论风格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宪法学知识的体系化有待进一步凝练等。
二、新中国宪法学的创立和发展7
进入 21 世纪,中国宪法学研究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学术脉络与主题,强调宪法学研究要树立历史意识、中国意识、问题意识和学术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宪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依宪执政、实行依宪依法治国、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重人权的宪法保障、加强宪法实施、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间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
第三节 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 9
b-一、宪法学的分类9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与资产阶级宪法学 根据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体现的意识形态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即无产阶级宪法学,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建立并形成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深刻揭示了宪法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指出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宪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反过来为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服务;揭示了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宪法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揭示了宪法的阶级本质,
资产阶级宪法学: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并对被统治阶级施行专政的法律武器。而资产阶级 宪法学不承认经济基础对宪法的决定作用和宪法对经济基础的能动反作用,宣扬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理念的永恒性和普世性,局限于阐述宪法的表现形式;主张社会契约论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掩盖资产阶级国家权力的阶级属性。资产阶级宪法学虽然建立了专业化的知识体系,在同封建主义作斗争过程中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有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近代宪法学、现代宪法学和当代宪法学 以宪法发展的历史阶段为标准
近代宪法学
在政治上,近代宪法学以反封建为目标,着重关注人民主权、权力分立、人权保障等资产阶级革命目标在宪法中的规定以及在政治体制上的落实
在经济上,近代宪法学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维护最低限度的社会安全与秩序,避免对社会经济生活过多干预。
在公民权利上,近代宪法学强调保障与自由放任经济相适应的经济自由、精神自由和人身自由,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私人生活。
现代宪法学
在宪法理论中引入了“福利国家”的理念,主张国家应 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介入社会经济生活
主张经济活动的秩序必须以保障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为前提
反对财产权的绝对保护,主张财产权也负有社会义务
主张在保障自由权的同时要保障社会权,即对社会中的弱者给予积极的帮助
随着合宪性审查制度在世界范围的扩张,现代宪法学更加重视宪法在实践中的解释与适用,不再仅关注国家的政治运作
当代宪法学
始于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其在理念上更加注重人的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现代科技对人权的影响,强调宪法的多元价值和宪法文化的多元化。
二、宪法学的基本特征10
(一)宪法学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性
(二)宪法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性
(三)宪法学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和实践性
第四节 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12
一、学习宪法学的意义12
(一)有助于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和运用宪法的自觉意识
(二)有助于科学分析各种宪法现象,正确认识和评价各种宪法理论
(三)有助于正确把握宪法学同其他部门法学的关系,切实学好法学专业的其他学科
(四)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二、学习宪法学的基本要求 14
(一)要注重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基本原理
在社会实践中,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基本原理同依宪治国的实践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基本原理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另一方面又要对依宪治国的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
(二)要注重掌握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三)要深入学习研究《宪法》
(四)要注重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
思考题
1. 什么是宪法学?如何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P1.P2
2. 如何理解宪法学的研究方法?P3
3. 如何理解宪法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P10
4. 如何理解宪法学的规范性和实践性?P11
5. 如何理解宪法学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意义)P12
6. 在学习宪法学时,如何将中国宪法文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原理与 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 P15
7. 习近平关于宪法的系列重要论述中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