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珍大户《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一二章)
这是一篇关于珍大户《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一二章)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11-18 14:03:24《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五、六章总结,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市场如何运行等内容。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三、四章笔记,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三部分内容。
The 48 Laws of Power:LAW1 NEVER OUTSHINE THE MASTER;LAW2 NEVER PUT TOO MUCH TRUST IN FRIENDS, LEARN HOW TO USE ENEMIES;LAW3 CONCEAL YOUR INTENTIONS……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五、六章总结,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市场如何运行等内容。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三、四章笔记,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三部分内容。
The 48 Laws of Power:LAW1 NEVER OUTSHINE THE MASTER;LAW2 NEVER PUT TOO MUCH TRUST IN FRIENDS, LEARN HOW TO USE ENEMIES;LAW3 CONCEAL YOUR INTENTIONS……
珍大户《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模块一 经济学核心原理
经济学是什么
所有的高端的赚钱方法一定是写在经济学里的,只不过很少有人能看得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里各有一套高端的赚钱方法,微观经济学里:洗脑需求控制供给;宏观经济学里:经济危机暴涨暴跌。
经济学的世界观
所有的社会学科都在试图研究这个社会,也在研究社会里的人没只不过立足的角度不同。比如心理学家是从人的心理角度去研究人,经济学也是
经济学研究:个体的选择
经济学vs金融学:金融学也是选择,更针对钱的选择
经济学的前提假设:一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二人类是理性的(总会做出取舍)
综上: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及不同的选择方案的后果和影响
经济学的历史观
经济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同时代适应情况会不同
生产力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做出来的东西可以供多少人使用
现今经济学BUG: 贫富差距增大、就业减少
经济学的两个假设:一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人的衣食住行本质全都来源于能源,随着科技发展,我们会不会掌握一种很牛逼的技术,能源是无穷尽的?)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是,人们就总会有新的需求,促进新的供给,整个系统可以继续运作)
经济学的道德观
实证经济学: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没有立场只有对错;规范经济学:应该是怎样的,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概念——机会成本:你放弃的最高成本(“她那个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断头王后》茨威格)
案例:PUA 关键特征:限制你的选项和视野。(如恋爱中:你这么糟糕,只有我要你;如职场中:你这工作能力,出去根本就找不到另一个工作;如父母说:你这么笨你这么弱,你你离了家可怎么办;如商家的广告说辞:你想当职场女王吗?涂这只口红.....) 方式:不仅有批评一种方式,哪怕是通过夸奖鼓励等其他披上了美好外衣的言谈举止,只要把你的视野限缩或有这种倾向,需警惕。 原理:限制你的选项和视野,让你忘掉其他的选项,只集中到一个选项。这就会使你忽视成本,分不清代价高低。如消费者看到只有一个产品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失去成本意识冲动消费。 Remember: 我们的人生之中一定有很多种选择,好的恋人好的朋友好的父母好的领导一定会带着你看到人生之中的更多选项,更广阔视野。
概念——沉没成本:已经发生,无法再收回来的成本,俗话说——打水漂了
Remember:决策未来的时候,向前看。在做决策的过程中,用机会成本的方式去思考,是去考虑每一个选项背后将要失去什么,指未来,而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的,指过去,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没必要盯着不放。机会成本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只要不去忽视,去掌控,就可以不失去。 例子:吃撑后继续干完剩饭、为了票钱看完一场无法投入欣赏的电影、一段不好的关系由于觉得已经投入这么多便继续维持....
为什么人会更容易忽视机会成本,放不下沉默成本:人性的弱点之——我们喜欢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们可以利用沉没成本影响他人决策,让对方为你付出一些成本,进而“套牢”(如:商场购物,为了一件衣服欣赏、犹豫半小时,之后当你砍价时商家会觉得已经和你花费了这么长时间了,能卖出去就卖吧,给你点折扣得了)
概念——边际分析:比较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不考虑总数,只看增量),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值得一做
概念——存量和增量:好的商业模式,二者并存
例子:保险公司 保险销售员今年新拉到A亿元的客户,这是增量; 之前几年的客户这一年的保费B亿元,这是存量, 收入=存量+增量
方法: 1、个体选项优化 2、群体均衡 3、模型与数据检验
个体选项优化的思考
第一步,确认预算约束与可行选项
预算约束:所掌握的无法突破的资源约束(钱、时间、能够调用的人力、社会资源等等)。在这个阶段,列出自己预算约束下的所有可行选项
第二步,权衡选项:成本收益分析
想象有一个天平,左边考虑所有机会成本(不要受沉没成本影响),右边用存量和增量的方式考虑收益,两边折算为同一单位,如都是钱。 *一般,涉及多少和程度的时候,进行边际分析
关键点:给机会成本的估值,估值多少是由市场说了算,谁更精准的预期了市场的趋势,谁就可以买到价值被低估的东西。
例子:买房 城市选择:政治地位、GDP、人口、交通、产业... 具体细节:地铁、户型、朝向、物业、绿化、容积率、学区差异、楼层高度、有无储物间... 每一项因素,我们给出统一单位的特定的估值 计算加总后,在不同的几个有购买意向的房子中进行比较
第三步,激励
变化发生的时候,要看谁的成本和收益受到了影响
激励:影响到成本和收益,就统称存在着激励,激励会改变人们的选择 正面激励:成本降低,收益增多 负面激励: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例子:利率降低,存款的人或者钱减少,利好消费、股市、楼市 *影响股市或楼市的因素是很多的,利率降低房价就会涨的单线思维是错的,很多事物同理。
群体均衡
群体分析,考虑别人怎么选、怎么想
均衡,所有人一番互相影响之后形成的稳定的均衡状态
两种常见的群体均衡和个体优化相互抵触的情况
合成谬误:对一个人来说最好最正确的做法,推广到一群人的时候反而不好了。个体选项优化层面对自己有利,但是群体均衡时自己利益受损。(如,电影院里,一个人看不清于是站起来了,由于阻碍到他人视线,越来越多人站起来,大家都看得不怎么好)
搭便车:自己不做事儿,等着别人做,自己享受别人做事带来的好处。在个体选项优化的环节,个人做出了搭便车的决策,到了群体层面,这个决策导致了对群体有害的结果。此时可通过改变制度、改变分工的措施防止出现大家都不想要的均衡结果。
模型与数据检验
建立经济模型
第一步:设定一个假说,它是现实生活的简化版本,人为的剔除次要因素,留下主要因素
第二步:解释这个假说,找因果关系
归因谬误
常见的归因谬误: 1、把先后发生的两件事当成有因果关系 2、把同时发生的两类事当成有因果关系
会发生归因谬误的原因:有相关性无因果性 1、遗漏因素 2、反向因果关系 3、巧合
第三步:利用统计数据检验模型
第四步:看检验结果 (不符合,修正;符合,暂时接受)
经济学的核心逻辑
模块二 消费者如何选择
模块三 企业如何决策
模块五 金钱如何分配
模块四 市场如何运行
科学vs玄学 如风水 如果对你有利,就当它传统文化 如果对你不利,就当封建迷信,根据事实,找方法解决
分析选择时可考虑: 可变量是什么,不可变量是什么 不可变量的影响比重较大 比如谈恋爱时的内在和外在 选房子时的户型和周围待开发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