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珍大户《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三、四章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三、四章笔记,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三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2-04-26 13:52:35《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五、六章总结,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市场如何运行等内容。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三、四章笔记,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三部分内容。
The 48 Laws of Power:LAW1 NEVER OUTSHINE THE MASTER;LAW2 NEVER PUT TOO MUCH TRUST IN FRIENDS, LEARN HOW TO USE ENEMIES;LAW3 CONCEAL YOUR INTENTIONS……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五、六章总结,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市场如何运行等内容。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三、四章笔记,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三部分内容。
The 48 Laws of Power:LAW1 NEVER OUTSHINE THE MASTER;LAW2 NEVER PUT TOO MUCH TRUST IN FRIENDS, LEARN HOW TO USE ENEMIES;LAW3 CONCEAL YOUR INTENTIONS……
珍大户《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模块一 经济学核心原理
CH1经济学是什么
CH2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CH3经济学的核心逻辑
概念——需求量:在某个价格下,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被称作需求量
能够形成有效的需求,必须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二者兼备 购买意愿:“道”的层面:有同理心,考虑客户的需求;“术”的层面:营销技能; 购买能力:超出购买能力的需求,是无效需求(经济学里没有“刚需”一词,只有有效需求和无效需求之分)
需求变动
价格变化:在其他所有因素都相同的条件下,价格越便宜,需求量越大,价格上升,需求量就会减少
在需求曲线上移动
收入变化:收入越多,对于大部分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对于劣等品,收入上升,需求减少。劣等品并不是质量不好的产品,只是收入上升后减少需要的,如:没钱的时候买水果罐头,有钱了吃新鲜水果,罐头的需求变少)
替代品:A的价格上升,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多(小米手机和其他手机)
互补品:对A的需求增多,会将其互补品的需求带着增多(手机和手机壳)
人的变化: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等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消费者的喜好、偏好(关心健康,就会减少油腻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
需求曲线左右移动
概念——供给量:在某个价格下,卖家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被称作供给量
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缺一不可
供给变动
在其他所有因素都相同的条件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会增加,相反,价格下降,供给量就会减少。
在供给曲线上移动
投入资源的价格变化(成本下降,利润多了,供应增多)
技术因素
同意生产线或同一生产流程下的相关产品
行业内厂商数目
预期
其他(政策法规、税收、天气等)
供给曲线左右移动
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汇点,称为均衡点(这一均衡状态属于CH1中实证经济学的范畴,不存在规范经济学中的好或者不好的评价,不是均衡状态时就好,非均衡状态就不好) 短缺:人们手里拿着钱,买不到东西,需求量超过了供给量; 过剩:供给量大大超过需求量; 过剩和短缺最后都会走向一个均衡的状态
均衡变动:供需变动会对均衡有影响,如猪肉、水果、粮油米面的周期性变动。(如猪肉,价格高了,很多人养猪,然后就出现了过剩,一部分人就此出局,这时又紧缺了,价格再高起来....)
长期的经济低谷和长期的经济火热是不可能持续的,但是可以更多的注意到小周期的存在,甚至可以提前预判一下
帮助衡量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小周期的指标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商家这一环节的指标,其灵敏度要比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更早一环节。次月中旬发布。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它的数据是采用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范围各行业的3000家企业,每个月向企业派发一次问卷,所有的问题只有三个答案可以选(你感觉这个月比上个月更好了、没有变化还是更差了),假设最终计算出来60%的企业认为本月比上月更好,那么PMI指数则为60。当月底就可以看到。 *认为没有变化的企业会被平分到更好和更差两派中
看数值高于50还是低于50
看是否连续的高于或者低于50
注意特别夸张的数值(低于45,高于55)
模块二 消费者如何选择
CH4消费者选择模型
消费者做选择的三个因素: 一、消费者的偏好 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三、消费者的收入
概念——效用:指满足程度
无法在不同的人之间比较(我买一部新手机和朋友买一台新手机,对于我们两个人带来的满足感,是无法比较的,不能比较为我比他更满足或者他比我更满足), 只能在自己身上比较 (我用100元吃火锅和吃炒菜,哪种满足感大,是可比较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某商品或者服务的消费量越多,获得的总效用会越多,随着拥有数量的逐渐提升,新增加的消费量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行为表面上是买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其实本质上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自己的某种欲求
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因素 *《行为经济学》研究范畴
对效用的感知
商家对需要/欲求的的针对性(如一个乳液,功能上美白补水抗衰老祛斑都不错,但是不打出祛斑这一吸引点反复的强调,对于我就没有吸引力,购买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消费者真实生活中其实没有那么理性) *《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研究范畴
内在影响因素:生活方式
消费者个人过去的印象(每个人是由自己的过去构成,在做判断时会依赖于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潜意识中的群体印象)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范畴
内在影响因素: 个性、自我
颜色 蓝色:天空、凉爽、安静、广阔、成熟、智慧、理智 红色:果实成熟、辣椒、食欲、血液、力量感、激情 黄色:鸡蛋、营养、阳光、安全、温暖 绿色:蔬菜、健康、清新空气、放松、生机勃勃 金色:贵、豪华、有钱 黑色:统治者、权威、神秘、危险 白色:干净、纯洁、无暇、整洁、善良、高雅
冷暖 消费者长时间停留的环境,用暖光
整齐与秩序 包装更简洁规整的产品会比同款但包装松散凌乱的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芳心
群体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范畴
内在影响因素:圈子攀比、鄙视链
商家需要注意到人群的划分及人群的共性特征,注意核心用户、种子用户的培养,善用社群营销,客户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比商家对客户单方面的输出更有效。
常见划分根据:年龄、地域、职业、收入等
社群的目的:为了让用户在其中互相加强影响,互相找到认同感,从而让消费者获得更高的效益,大家在其中共同做某件事,形成一些共识。
对价格的感知
规格变化(如同样容量的饮料,有的产品通过设计包装形状显得更大)
大数化小(分期付款,一万元分十期,每期1000元;椅子900元,宣传时称每天仅需三元等)
对收入的感知
借呗、白条的出现模糊了消费者对收入的感知
案例:爱情、婚姻的保质期 问题1:很多人的感情开始变得冷淡,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付出长期被忽视 解决方式:如果你是付出的一方:别连着做,制造间断;如果你是享受的一方:时不时的去帮忙分担 原理:由于形成了习惯,边际效用递减,容易被忽视 问题2:双方有了矛盾,冷战 解决方式:一旦有冷战迹象,其中一人积极采取措施,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对方把话说出来,说出为什么生气,彼此倾听。并商讨出今后遇到类似事情的处理办法 原理:冷战的状况持续的时间长了,双方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场,冷战本身反而变成了比当初生气的问题更难解决的问题 问题3:新鲜感降低 解决方式:将不会递减的事物作为感情的根基,如信任、安全感、默契等是会逐渐递增 原理:外貌、钱财等的效用会边际递减,而有些不会。
CH5时间与风险
CH6行为经济学
CH7弹性
模块三 企业如何决策
模块五 金钱如何分配
模块四 市场如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