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珍大户《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五、六章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五、六章总结,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市场如何运行等内容。
编辑于2022-04-26 13:56:15《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五、六章总结,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市场如何运行等内容。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三、四章笔记,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三部分内容。
The 48 Laws of Power:LAW1 NEVER OUTSHINE THE MASTER;LAW2 NEVER PUT TOO MUCH TRUST IN FRIENDS, LEARN HOW TO USE ENEMIES;LAW3 CONCEAL YOUR INTENTIONS……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五、六章总结,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市场如何运行等内容。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第三、四章笔记,包括经济学核心原理、消费者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决策三部分内容。
The 48 Laws of Power:LAW1 NEVER OUTSHINE THE MASTER;LAW2 NEVER PUT TOO MUCH TRUST IN FRIENDS, LEARN HOW TO USE ENEMIES;LAW3 CONCEAL YOUR INTENTIONS……
珍大户《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模块一 经济学核心原理
CH1经济学是什么
CH2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CH3经济学的核心逻辑
模块二 消费者如何选择
CH4消费者选择模型
CH5时间与风险
风险补偿
风险的定义:不确定性
风险的分类 一、客观不确定:每种可能出现的结果都可以预料到,同时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也可以预料到(掷骰子、抛硬币) 二、主观不确定:每种可能出现的结果都可以预料到,但是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是不知道的(赌马) 三、不可预料的意外:有什么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都是不知道的
风险的计算:无风险的数值*风险补偿系数=含风险的数值 风险越大,补偿系数越大
时间补偿
金融市场的功能:“金”指资金、金钱,“融”指融转、融通,金融的本意就是资金的融通,过程中伴随着风险的转移(保险)、钱在不同时空的转移(期货)
时间补偿的本质其实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高,收取的补偿系数越高
钱的机会成本高低的影响因素
通货膨胀高低
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上涨百分之几
剧烈的通货膨胀,每年百分之十几或者几十
恶性通货膨胀,每年百分之几百甚至几千
社会整体的富裕程度
社会上总的机会多少
机会多,机会成本高,时间补偿多
时间长度
跨越时间越长,可能遇到的机会越多,时间补偿要更多
X万元*时间补偿系数=未来能收到的钱
概念——利率:时间补偿和风险补偿的加总,风险利率=无风险利率+风险补偿 利率的本质:宏观世界和金融世界的连接点,利率的一侧,连接的是真实世界里的国家政策、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民财富储蓄的总量、风险预期等,另一侧连接的是整个金融世界股票、基金等等很多金融投资产品。
利率的理解与应用
国债利率
我们默认国家是最强大的、屹立不倒的,国家代表最高的信用等级,所以一般把国债当完全无风险的东西,因此国债利率被拿来当作衡量无风险利率的一种标准
每天都在变化(查询具体某一天中国国债利率:打开中国债券信息网,点击“中债数据”)
央行调控利率
央行回购利率(OMO利率-Open market operations)
常发生在央行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和央行借钱
央行的正逆回购的作用: (央行做逆回购:临时把钱借给金融机构,央行的钱叫做基础货币,社会中钱的总量就多了;央行做正回购:等同于从社会中抽水,降低社会中钱的总量) 一、调节社会中钱的总量多少; 二、创设了OMO利率,充当市场短期利率的一个基准参照物,去影响市场利率
央行的正逆回购周期短,主要为7天、14天、28天
*会影响短期的市场回购利率
银行间回购利率
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
自发的市场行为,是受市场影响的市场利率
交易所回购利率
发生在金融机构与个人之间
自发的市场行为,是受市场影响的市场利率
MLF利率(”麻辣粉“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 中期借贷便利) 2013年诞生
与OMO一样,同样发生在央行与金融机构之间,都可以调控社会中钱的总量多少,但MLF的期限要更长,主要为3个月、6个月、一年,较常用
代表的是银行系统从央行处获取中期资金的成本高低
SLF利率(”酸辣粉“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 常备借贷便利)2014年诞生
与前两种的区别是:性质上属于紧急情况下的救助工具,哪个金融机构没钱了,才会通过SLF向央行借钱,正常情况下没有金融机构愿意主动申请,所以SLF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作为短期市场利率的上限使用
短期:3个月以内,使用频率低
超额准备金利率
银行把自己多余的闲钱存到了央行,央行会给这个超额的准备金存款支付一个存款利率,该利率就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可以起到给市场利率托底的作用
短期:3个月以内,使用频率低
LPR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 贷款基准利率)2019年诞生
银行给企业贷款时参考的一种对外贷款的基准利率
分为1年期和5年期,每月20号,18家银行各自报一个加点利率,发给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在报价中扣除一个最高价和一个最低价后,计算平均数,这个平均加点值加基础的MLF利率,就是最新一期的LPR利率,于当天9:30在中国人民官网以及中国货币网同时发布
*加点报价: 假设,目前最新的MLF利率为2.95%,20号各个银行报价,中国银行报了加0.5%,建设银行报了加1%,工商银行报了加1.5%,依此类推,最终算16家的平均值是1.1%,那么1.1+2.95=4.05%就是最新一期的LPR利率
体现了市场力量,银行报价时最主要考虑的是自己银行里究竟是贷款多的放不出去,还是贷款额度不够用了,如果是前者,银行更愿意把价格报的低一些,如果是后者,报价会更高些。因此,LPR利率最主要反映的是市场对于信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尤其是商业银行中对贷款资金充不充裕的反应。
tips: 1、政策性因素的着力点是在短期利率(OMO可影响市场短期回购利率),对长期利率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2、越长期的无风险利率越脱离短期政策影响,更加反映的是通胀预期和增长预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这二者)
利率的计算
年月日利率的转换
不特别注明,默认为年利率
人算时,常用360,电脑计算时,常用365
单利与复利的区别
单利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复利的公式
本金,也可称现值 r,利率 n,年限 未来价值,也可称终值
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可以求得另一个
复利的指数级增长
在指数增长的条件下,r、n都不可能太大
几个例子: 1、棋盘上的麦粒儿,每一个格子里的比上一个格子多一倍,百分之一百的增长; 2、一张白纸最多的对折次数,每对折一次厚度是百分之一百的增长 3、
一点点的增长,持续一段时间,就会有巨大的不同
折现
tip:有意识的加强对未来效用的感知
CH6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子学科,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还没有成型的统一体系(40多年)
反“理性人假设”
人是过度自信的
人总是容易高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自己的能力、所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判断的正确性。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是高出平均水平的。
人易受细枝末节的误导
同样内涵性质的信息,如果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听者会得到不同的信号 如:某病的治愈率为90% vs 某病的致死率为10%;屡败屡战 vs 屡战屡败
锚定效应:人们在对某事做出判断时,很容易受第一信息的支配。 作为锚点的信息要提前提供,它的作用是给人一种心理预期,出现晚了便没用了,锚点信息的先入为主(或者显眼)是锚定效应成立的前提。 如:商场想要给顾客高端的感觉,会花大价钱引入奢侈品牌放在入口等最容易被看到的位置,如果要给顾客亲民的印象,一楼会是平价品牌,如优某库等。
人偏向于维持现状
案例:商品定价的心理学技巧 技巧1:一张标签上,价格在其上方会给顾客该价格高于平均水平的潜在印象,价格标在最下方,会给人以一种微不足道的潜在印象; 技巧2:写价格的数字,其字号越小,给人以价格更低的潜在印象; 技巧3:特价商品标签上所标注的特价,用与原价不同的颜色,略小于原价的大小,放在比原价更低的位置; 技巧4:如果产品是主打性价比的产品,尽力避免使用高、贵、大等字眼,如果主打高档产品,尽力避免使用低、小等字眼; 技巧5:折扣的表达,怎么写让折扣显得比较大就怎么写。降价的绝对值比较小(如10元产品降价2元),用百分比表达:商品直降20%;降价的绝对值较大(如3000元产品降价200元),直接用数字:直降200元; 技巧6:菜单的产品罗列时,按照价格由高到低排列,将高价设为锚点; 技巧7:不可以长时间做固定价格促销,以免让固定折扣变成价格锚点,取消价格促销时,也最好时循序渐进的过渡,这样前期的价格锚点影响会减弱; 技巧8:商家促销时,要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折扣理由,理由在起初定价的过程中也很重要,让消费者了解后他们会更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个价格; 技巧9:捆绑销售时,要注意捆绑的两类产品的差价不可以差太多; 技巧10:如果产品需要更新换代,要淘汰的旧产品在引入新产品阶段不要打折,甚至可提高价格,在旧产品的价格比较下,人们会认为新产品更有吸引力,对新产品的引入更有利。
案例:证券分析中的移动平均线(MA Moving Average) 如:MA20代表过去20个周期或者过去20根k线的平均值 •可以把移动平均线看作是人们某一段时间里的平均成本,如果市场价格在移动平均线的位置之上,意味着价格高于成本,大部分人都是盈利的,高于的距离越大,代表盈利空间越高;相反,如果市场价格在平均线位置之下,意味着价格是低于成本的,大部分人都是亏损的,二者之间距离越远,代表平均亏损越高。 •价格缓慢上升,逐渐远离平均线时,人们的心态会非常平稳,此时更偏向持续的持有股票继续冒险,如果价格开始快速攀升,人们会从冒险心态逐步转变为保守心态,最终越来越多人开始卖出股票时,会影响到价格的走势,无形中将价格向均线牵拉。 •布林线基本用法:在管道开始逐渐往上走的时候,在管道的下沿附近买,上沿附近卖 Tip: 1、在价格快速上涨,快速远离均线的时候,不要去追高; 2、只要均线上涨的趋势还在继续,可以一直保持耐心的去持有股票待涨,直到均线掉头的时候才认为趋势反转; 3、使用移动平均线时,周期的选取是很重要的,筛选出适中的周期,也可以一长一短结合。周期越短,均线就越具备灵敏性,太灵敏了,就会有“狼来了”的感觉,周期越长,越沉稳,但也丧失了灵敏性,可能会导致趋势变化中非常后知后觉; 4、如果能够分析公司内在价值的变化趋势,可以不适用均线了。
反“效用的感知”
交易效用的概念
行为经济学认为,并不是所有消费都会带来愉悦的效用。人们在内心会有一个参考价格或者期望价格,如果实际花出的钱超过了ta内心的期望价格,会有负面情绪。
前景理论
人们在不同的风险预期下,会做出不同反应,通过改变人们的预期或改变人们的参照点,能够改变人们的风险偏好
1、如果预期最终的结果时获利的,人们的行事风格会非常保守,更倾向于获得稳定的利益,获得更确定些的收益
2、如果预期最终结果是损失的,人们会变得更冒险、激进(创业失败时,很可能会放手一搏走高风险的路线),想要奇迹降临
3、对于预期是获利还是损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或者预期来决定的,所以改变其参照点,就能够改变人们的风险偏好
4、人们对损失比收益更敏感,所以人们总有强烈的避免损失的欲望。 禀赋效应:人们拥有某件东西,那么对这件东西的评价就会相应的提升。(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对某物件的效用判定是恒定的) 棘轮效应:人往往是消费升级,很难消费降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效用的次数影响
同等收益,拆分后的效用愉悦感可能会更高; 同等损失,拆分后的负效用会更大; 多个事件发生,其抵消后仍然获益,但人们对于坏事的负面情绪仍然占主岛; 多个事件发生,其抵消后仍是亏损,但这其中发生的一点点好的事情做对冲,也能让人们感觉好受很多(打个巴掌给个甜枣)
反“效用最大化”
峰中定律和过程忽视
人们做判断的时候,非常容易受最难忘的那一刻以及结尾的那一刻的影响,而忽视了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常规的片段。(商家要精心为顾客设计好峰值和终值的体验)
利他因素
经济学家为了简化研究,假设了人们只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而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的利他行为,如匿名捐赠。
反“预算约束”
心理核算理论
人们可能根据钱的来源(意外之财和辛勤劳作的报酬)或者钱的用处(企业各部分预算分配)区分心理账户,各账户相对独立,人们很难将自己的全部收入合理分配到各账户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结果。
CH7弹性
模块三 企业如何决策
模块五 金钱如何分配
模块四 市场如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