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11、止血药
根据最新教材整理,考研,执业医师考试,日常中药各种考试必备。
编辑于2021-11-18 19:44:00止血药
1. 凉血止血药
1.1. 小蓟
1.1.1. 药性
甘、苦,凉。归心、肝经。
1.1.2.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1.1.3. 应用
1、血色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痈肿疮毒
1.1.4. 用法用量
煎服,5~12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1.2. 大蓟
1.2.1. 药性
甘、苦,凉。归心、肝经。
1.2.2.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1.2.3. 应用
1、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痈肿疮毒
1.2.4.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大蓟炭性味苦、涩、凉,作用偏于凉血止血,主治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1.3. 地榆
1.3.1. 药性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1.3.2.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1.3.3. 应用
1、血热便血,痔血,血痢,崩漏
2、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湿疹
1.3.4.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使用
止血多炒炭用
解毒敛疮多生用
1.3.5.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出血或有瘀者慎用。
对于大面积烧烫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1.4. 槐花
1.4.1. 药性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1.4.2.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1.4.3. 应用
1、血热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
2、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1.4.4.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
止血多炒炭用
清热泻火宜生用
1.4.5.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1.5. 白茅根
1.5.1. 药性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1.5.2.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1.5.3. 应用
1、血热咳血,吐血,衄血,尿血
2、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
3、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1.5.4. 用法用量
煎服,9~30g。鲜品加倍。
使用
止血多炒炭用
清热利尿宜生用
1.6. 苎麻根
1.6.1. 药性
甘,寒。归心、肝经。
1.6.2. 功效
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1.6.3. 应用
1、血热出血
2、热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3、痈肿疮毒
1.6.4.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捣敷。
2. 化瘀止血药
2.1. 三七
2.1.1. 药性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2.1.2.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2.1.3. 应用
1、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
2、血滞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2.1.4. 用法用量
煎服,3~9g;研末吞服,1次1~3g。外用适量。
2.1.5.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阴虚血热之出血不宜单用。
2.2. 茜草
2.2.1. 药性
苦,寒。归肝经。
2.2.2. 功效
凉血,袪瘀,止血,通经。
2.2.3. 应用
1、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2、瘀阻经闭,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2.2.4.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
止血炒炭用
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2.2.5.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2.3. 蒲黄
2.3.1. 药性
甘,平。归肝、心包经。
2.3.2. 功效
止血,化瘀,利尿通淋。
2.3.3. 应用
1、吐血,衄血,咳血,崩漏,外伤出血
2、血滞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3、血淋涩痛
2.3.4.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
使用
止血多炒炭用
化瘀、利尿多生用
2.3.5.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3. 收敛止血药
3.1. 白及
3.1.1. 药性
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
3.1.2.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3.1.3. 应用
1、咳血,吐血,外伤出血
2、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烧烫伤
3.1.4. 用法用量
煎服,6~15g;研末吞服3~6g。外用适量。
3.1.5.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3.2. 仙鹤草
3.2.1. 药性
苦、涩,平。归心、肝经。
3.2.2. 功效
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
3.2.3. 应用
1、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2、疟疾寒热
3、血痢,久泻久利
4、痈肿疮毒
5、阴痒带下
6、脱力劳伤
3.2.4.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4. 温经止血药
4.1. 艾叶
4.1.1. 药性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4.1.2.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
外用祛湿止痒。
4.1.3. 应用
1、虚寒性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
2、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脘腹冷痛
3、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4、皮肤瘙痒
5、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等,为温灸的主要原料
4.1.4.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其余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