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论读书
综合了培根、徐观复、朱光潜等大家的读书观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编辑于2019-09-04 11:58:34论读书
朱光潜论读书
读有价值的书
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选择能够称之为”书“的书,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
读书的注意事项
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
读书在选的精、读得彻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认清书多的危害
书多易使读者不专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
书的种类
常识类
常识类书籍必读,它是人们的必需品。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五十部左右。
常识类书籍也是专门学者治己所学的基础。
万物皆有联系。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
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比如政治学须牵涉到历史、经济、法律、哲学、心理学以至于外交、军事等等,如果一个人对于这些相关学问未曾问津,入手就要专门习政治学,愈前进必愈感困难,如老鼠钻牛角,愈钻愈窄,寻不着出路。
学问类
方法与注意事项
不能全凭兴趣。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
要有一个中心来维持
以科目为中心学习。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要形成系统组织
通过读书形成自己对某些事物的见解。如对“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可以通过读史书、经子专集、碎片化阅读,都可以。注意的是:每次所得新知识要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通,更新修正,才能形成自己的系统。
要懂得归纳收藏。人的大脑有限,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利用笔记、卡片、思维导图储存起来,不仅利于节脑省力,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
叔本华论读书
读书要思考
读书时,我们的大脑不过是作者思绪驰骋的疆场
经常在他人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自己的大脑会失去活力
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会稍纵即逝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读书要善于学习
各色书籍把其作者的风格特点显示得淋漓尽致,我们要善于寻找、发现、模仿、形成自己的风格。否则就是浅薄的模仿者而已
要学会选择书。一本坏书不仅仅浪费的是金钱,还有你的宝贵时间与精力。一般人都喜欢读那些介绍或评论古今大思想家的书,却不去阅读原著,因为他们习惯于阅读新出版的东西,又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觉得现今庸人的浅薄平淡的语言比伟人的思想更容易理解。
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应该立即再读一遍
要注重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才能对事物作出明智的评价,否则读再多的书都徒劳无益
凡读过的书,没必要记住所有,而要把对自己思想体系有用的部分更新入自己的体系中。
精句
崇高的精神生活使我渐渐达到一种境界,不再从与他人的应酬交往中寻求乐趣,而几乎完全潜心于书本之中。
没有别的事情能比阅读古人的名著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这样的书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仿佛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这是由于古代语言的优美,还是因为伟人的品性使其作品经古常新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作品是作者思想活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个伟人,那么他的作品能大致体现他的生活,并常常能比实际生活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平凡的作品像苍蝇一样每天在繁衍,人们只因为它油墨未干而争先阅读,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些无价值的东西在几年之后必然被淘汰,实际上它一出世就应该被遗弃,只能作为后人助谈的笑料。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精句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徐观复谈读书
读书的观念
读书兴趣不加上目的,是不会有收获的
不熟读古典,仅靠泛观博览,在学问上是不会立下根基的
读书是要先读出每一部的意义,再来批评它的坏处
读书的门径
绝不读第二流以下的书,不读以自己的研究无关的书
读大部经典前,先把后人的研究成果搞懂,再细度原典
后人的研究,对原典常常有指引作用;同时,也可以知道此一方面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准和结果
读书要懂得摘抄
一面读,一面做记号,记号做完了便照抄。一经摘抄,才知道自己读的时候不一定弄清楚了书的意义。同时,照抄可以帮助记忆,便于提挈全书的内容
要勤于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一个人读了书而脑筋里没有问题,这是书还没有读进去,所以只有落下心来再细细地读。读后脑筋里有了问题,这便是扣开了书的门,所以自然会赶忙地继续努力
肖复兴谈精细化读书
学会摘抄,利于积累
摘抄过程就是浸入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的过程。对摘抄的文字,要反复揣摩品读。
写读后感或书评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果只是了解大概内容,没有发现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没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就不是真正的阅读
读后感或书评不宜面面俱到,求全不如求细,文章内容要小一点,细一点,深入一点,最好抓住一两点有心得的地方详谈
要有趣味性的发现
抓住一两个关键性的字词,思考其中妙处,其乐无穷
读书时关注细节,不断琢磨和联想,会有“曲径通幽”之感
培根谈读书
读书要学以致用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读书要勤于写作,写作使人准确
读书可以调节人的性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