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计算机三级网络
计算机三级网络选择题知识点思维导图,包括弹性分组RPR、网络接入技术、服务器技术、中继器、集线器、综合布线等。
编辑于2021-11-19 20:12:16选择题知识点
1.2.4弹性分组RPR
采用双环结构传输数据分组和控制分组
传统FDDI环网中,数据帧要由源结点从环中收回
在 RPR 环中,数据帧要由目的结点从环中收回
每一个节点执行SRP公平算法
50ms 自愈,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恢复
对不同业务数据分配不同的优先级,保证传输
节点之间裸光纤100公里
外顺内逆,都用于传输分组和控制分组
1.2.5网络接入技术
三网融合
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广播电视网
ADSL非对称
上行速率 64K-640K
下行速率 500K-7M
子主题
HFC光纤同轴
HFC是一个双向传输系统(利用有线电视网络)
利用有线电视宽带接入Internet
通过 cable modem 将用户计算机和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Cable Modem
把用户计算机和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利用频分复用的方法,分为双信道
子主题
光纤接入
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可达100KM以上
APON:无源光宽带网络,以ATM为基础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WLAN:无线局域网
WMAN:无线城域网
WiMAX :802.16标准
子主题
802.11
使用红外、跳频扩频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802.15
适用于短程无线通信的标准
802.16
一个点对多点的视距条件下的标准,用于大数据量接入
2.2.4服务器技术
部门级服务器支持2~4个CPU;企业级服务器一般支持4~8个CPU
热拔插功能:更换硬盘,板卡等
集群(cluster)技术,不影响正常服务,会影响性能
采用RISC结构处理器的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通常采用UNIX系统
高性能存储技术指标:存取I/O速度和磁盘容量
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提高磁盘容量,提高磁盘的存取速度和吞吐量
服务器总体性能,CPU数量、主频、内存、网速
5.2.1 中继器
将衰减和变形后的信号,经过接收、放大、整形和转发的过程
中继器只能起到增加传输介质长度的作用。
所有节点共享一个冲突域。因此中继器不属于网络互联设备
10BASE-5协议规定最多使用4个中继器,连接3个缆段,节点之间最大距离2800M
5.2.2集线器
IEE 802.3 x Type-y name:X表示数据传输率,单位Mbps;Y表示网段的最大长度,单位100M;Type表示传输方式是基带还是频带;name表示局域网的名称
工作在物理层,共享一个冲突域
用广播的方式完成数据转发
在链路中串接一个集线器可以监听数据包
每次只有一个结点能发送数据,而其他结点处于接收状态。这些结点执行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2.3综合布线
双绞线避免干扰,水平铺设双绞线<90米
嵌入式插座用来连接双绞线
多介质插座连接铜缆和光纤 (光纤到桌面)
在单一信息插座上提供两项服务时,可采用“Y”型适配器
建筑子系统多种布线方式任意组合(地下管道布线最理想)
STP>UTP 贵、复杂、抗干扰强、辐射小
干线线缆铺设采用点对点结合、分支结合
组合逻辑描述网络功能的体系结构,配置形式描述网络单元的连接关系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ANSI/TIA/EIA 568-A
TIA/EIA568-B.1、TIA/EIA568-B.2、TIA/EIA568-B.3
ISO/IEC 11801
GB/T 50311-2000、GB/T 50312-2000
采用在管理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换、扩展线缆的方式来改变线缆路由
6.1.5交换机
维护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对应关系的交换表
在源端口与目的端口间建立虚链接
三种交换换模式
快速转发模式 (前14字节)
碎片丢弃模式(长度是否够64字节)
存储转发模式(接受整个数据帧)
三层交换机是具备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用于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数据交换
6.1.7VLAN
VLAN ID 用12bit 表示,其中标准以太网1-1000,无法执行 no vlan 命令
VLAN name 32字符表示,VLAN名字缺省,自动添加 VLAN00XXX
VLAN1为系统默认,只能使用,无法删除
每个VLAN都是一个独立的逻辑网络、单一的广播域
VLAN的划分不受用户所在的物理位置和物理网段的限制
6.1.8 STP生成树
MAC地址最小的为根网桥
根的确定,树状结构的生成,依靠BPDU提供的信息
RootID、Rootpathcost、bridge ID、Rort ID、Hello time、Max age
BPDU数据包两种类型,配置BPDU不超35字节,拓扑变化通知不超过4字节
Bridge ID由 2个字节的优先级和 6个字节的交换机MAC地址组成
优先级取值范围 0~61440,增值量是4096,优先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STP只能运行在交换机和网桥设备上,不能运行在路由器上
6.2.3 STP配置
BackboneFst:阻塞端口不再等待生成树最大存活时间,直接将端口由侦听和学习状态转换为转发状态,提高了间接链路失效情况下的收敛速度
UplinkFsast :冗余链路之间完成负载平衡后,受阻塞的交换机端口跳过侦听和学习状态,直接转换到转发状态,提供快速收敛
PortFsat :使交换机的端口跳过侦听和学习状态,直接从阻塞状态进入转发状态,该交换机端口只能连接单个主机或者服务器,不能连接集线器、集中器、交换机、网桥
BPDU Fileter:交换机在指定的端口上停止发送BPDUs,对进入这个端口的BPDUs也不做任何处理,同时将端口状态转换为转发状态
7.1.2 管理距离
“C”表示直连, 管理距离:0
“S”表示静态, 管理距离:1
“I”表示IGRP, 管理距离:100
“O”表示OSPF,管理距离:110
“R”表示RIP, 管理距离:120
7.1.3存储器
FLSAH :储存当前使用的系统映像文件和微代码
NVRAM:存储启动配置文件或备份配置文件
RAM:储存路由表、快速交换缓存、ARP缓存、数据分组缓存
ROM:永久保存开机诊断程序、引导程序和操作系统软件
8.1.1 蓝牙
工作频段:2.402~2.480GHz的 ISM频段
标称数据速率:1Mbps ; 信道间隔 : 1MHz
非对称的异步通信速率为723.2K/57.6K
对称的异步通信速率为433.9K
同步信道速率 64K,跳频速率为1600次/S
发射功率为1mw(0dbm)时,最大传输距离为10米
发射功率为100mw(20dbm)时,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
8.1.2 HiperLAN
Hiperlan/1 采用5G射频频率,上行速率20Mbps
Hiperlan/2
采用OFDM调制技术,MAC采用动态TDD模式
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是面向连接的
采用5G射频频率,上行速率54Mbps
Hiperlan/2 室内覆盖范围30M,室外覆盖范围150M
Hiperlan/2 采用OFDM调制技术
8.1.3 IEE 802.11
802.11最初定义三个物理层:两个扩频技术,一个红外线传播规范,无线频道定义在2.4GHz ISM频段,传输速率1~2bps
802.11 MAC 层采用 CSMA/CA 协议
802.11b 最大容量33Mbps,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1Mbps
802.11a和802.11g,将传输速率提高到54Mbps
802.11b标准使用的是开发的2.4GHz频段,无须申请直接使用
802.1d 是当前最流行的STP(生成树协议)标准
8.2.3 Cisco Aironet 1100
第一次配置无线接入点,采用本地配置的方式
浏览器输入10.0.0.1,回车出现密码对话框
确认PC 机获得了 10.0.0.X 网段的地址,作为小型DHCP服务器。分配20个10.0.0.x
输入大小写敏感的密码Cisco,回车出现汇接入点汇总状态,点击Express Setup 进入快速配置页面
子主题
10.1.1 TESEC
没有保护就是 D 类,不能用于用户环境下重要信息处理
提到用户自定义访问控制要求的自主保护就是 C 类
10.1.2 备份策略
完全、差异、增量; 差异备份永远处在最中间的位置
10.1.3 加密技术
对称加密 :IDEA、RC2、RC4、Skipjack算法,需要N*(N-1)个秘钥
非对称加密:RSA、DSA、 PKCS、 PGP算法, 需要N对秘钥(2N个)
10.1.6 IDS
基于主机的入侵:
基于网络的入侵:模式匹配、评率或阈值、时间相关性、统计意义上非正常现象检测
对等式:使得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真正避免了单点失效的发生
入侵防护系统 IPS
IPS采用in-line(内联)工作模式,不是旁路工作模式
AIPS 基于应用的入侵防护系统
部署与应用服务器的前端
阻挡:cookie篡改、SQL代码嵌入、参数篡改、缓冲器溢出
HIPS 基于主机的入侵防护系统
安装在受保护的主机系统中
NIPS 基于网络的入侵防护系统
布置在网络出口处
攻击的误报导致合法通信被阻断
10.2.2 防病毒软件
系统中心
服务器端
子主题
客户端
子主题
管理控制台
子主题
10.2.3PIX 防火墙
防火墙开机自检后处于非特权模式,输入“enable”进入特权模式
监视模式中,可以更新重装系统映像和口令恢复
nat:将内网的私有IP 地址转换成外网的公有IP地址
global:指定外部IP地址范围
route:设置指向内网和外围的静态路由
static:配置静态nat
conduit:允许数据流从较低安全级别流向较高级别的接口
fixup:启用、禁止、改变一个服务或协议通过PIX防火墙
nslookup:对DNS服务器进行测试
ARP: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用来寻找MAC地址(硬件)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是ARP协议的逆向过程
Query:查询系统中登录的进程、用户、会话等
无线局域网设备
无线接入点(AP):集合无线端和有线端,负责频段管理和漫游关注
无线网卡:实现点对点通信,安装于各终端节点
无线网桥: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实现较远距离的无线通信
无线路由器:具有无线路由功能和NAT功能的AP,用于建立小的局域网
11.2.5漏洞查找
ISS 扫描器:internet 扫描器、系统扫描器、数据库扫描器
X-Scanner
MBSA(microsoft Baseline Analyzer)
11.2.5网络攻击
DDoS攻击:攻击者攻破了多个系统,并利用这些系统去攻击其他目标。成百上千的主机发出大量请求,受害设备因无法处理而拒绝服务
SYN flooding攻击:利用TCP的三次握手过程,使受害的主机处于开放会话请求之中,直到连接超时。最终因耗尽资源而停止响应
Land 攻击:向某个设备发送数据包,并将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都设成攻击的目标地址
Smurf攻击:攻击者冒充受害主机的IP地址,向大的网络发送广播包,受害主机会收到大量的echo reply 信息
SQL注入攻击:利用系统漏洞,防火墙无法阻断
基于网络的防护系统无法阻断: cookis篡改、DNS欺骗
路由器可阻断:Tear doop、Smurf攻击
11.2.3 网络嗅探
Wireshark
Sniffer Pro
Etherral
TCPdump
11.1.4 网络命令
IP CONFIG :显示当前TCP/IP 的网络配置
hostname :显示当前主机的名称
ARP : 显示和修改ARP表项
Nbtstat : 显示本机与远程计算机基于TCP/IP的NetBIOS的统计及连接信息
NET : 管理网络环境、服务、用户、登录等本地信息
Netstat : 显示活动的TCP连接、侦听的端口、以太网统计信息、IP路由表和统计信息
PING : 通过发送ICMP报文并监听回应报文,来检查与远程或本地计算机的连接
tracert :通过发送包含不同TTL的ICMP报文并监听回应报文,探测到达目的计算机的路径
Pathping : 结合了ping和tracert命令的功能,将报文发送给所经过的所有路由器,并根据每跳返回的报文进行统计
route : 显示或修改本地IP路由表的条目
11.1.3 ICMP
报文类型
0 : Echo 应答
3 : 目标不可达
4 : 源抑制
5 : 重定向
11 : 超时 (当IP包头中TTL值减为0时,ICMP报文类型为超时)
11.1.2 SNMP
基于 UDP 传输
GET操作,管理站查询,向代理发送包含团体名喝GetRequestPDU的报文
SET操作:管理站修改数据,向代理发送包含团体名和SetRequestPDU的报文
Notification操作:陷入Trap-代理向管理站发送包含团体名和TrapPDUd的报文
Notification操作:Inform-代理向管理站发送包含团体名和TrapPDUd的报文
CatreLyst 配置命令
35系列 事件格式: clock set 时:分:秒 日/月/年
65系列 事件格式: set time 星期几,月/日/年 时:分:秒
9.2.5Wmail 邮件服务器
Wmail用户不可以使用outlook自行注册
Wmail 快速向导中创建新用户时输入注册信息
建立路由时,DNS服务器中建立该邮件服务器主机记录和邮件交换记录
邮件系统工作过程
1.用户客户端创建新邮件
2.客户端使用SMTP协议将邮件发送道对方的邮件服务器
3.发件方邮件服务器使用SMTP协议将邮件发送到收件方的邮件服务器
4.接收方邮件服务器将收到邮件储存待处理
5.接收方客户端软件使用POP3或者IMP4协议从邮件服务器读取邮件
邮件交换器记录的配置只能在服务器上,不能通过浏览器配置
Winmail 支持基于WEB方式的访问和管理,管理包括系统设置和域名设置等
发送邮件时通常采用SMTP协议,接受邮件采用POP3或IMAP协议。winmail 用户使用浏览器查看邮件会使用HTTP协议
winmail邮件管理工具:【系统设置】、【域名设置】、【用户和组】、【系统状态】、【系统日志】等几个项目
在【域名设置】界面中,可以增加新的域构建虚拟邮件服务器
9.2.4Ser-U FTP服务器
使用动态IP,服务器IP应为空,而不是0.0.0.0(为空代表全部IP地址)
每个Serv-U FTP服务器中的虚拟服务路由IP地址和端口号唯一标识,而不是依靠IP
向服务器添加“anonymous”,系统自动判定为匿名。不是创建新区域时自动添加一个“anonymous”匿名
服务器最大用户是指同时在线的最大用户
用户上传下载选项要求FTP客户端在下载信息的同时也要上传文件
用户配额选项:可以限制用户上传信息占用的空间
9.2.3 WWW
WWW站点分静态和动态IP地址
访问WEB站点时可以使用站点的域名或者站点的IP地址
建立WEB站点时必须为该站点制定一个子目录,也可以虚拟的子目录
如果未设置默认文档内容,访问站点时应提供首页内容的文件名
WEB站点的性能选项包括影响宽带使用的属性和客户端WEB的连接数量
在WEB站点的主目录选项卡中,可配置目录的读取和写入等权限
WEB站点安全选项卡中,配置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IP地址和域名限制、安全通讯
三种标识符:主机头名称、IP地址、非标准TCP端口号
9.2.2 DHCP
地址租约期的最小单位是分钟
客户机的地址租约续订是由客户端软件自动完成的
新建作用域,必须激活作用域,DHCP服务器才可以为客户机分配IP地址
添加排除的IP地址可以是1个地址范围,也可以是1个IP地址
新建保留时需输入:保留名称、IP地址、MAC地址、描述和支持类型等选项
DHCP 服务器新建保留时,不支持的类型是: ARP
9.2.1DNS
主机地址资源记录:将DNS域名映射到IP地址
邮件交换器资源记录:为邮件交换主机提供路由
别名资源记录 :将别名映射到标准DNS域名
主机生存时间:记录被客户端查询,存放到缓存中的持续时间,默认3600s
转发器:本地DNS服务器将外部DNS名称的DNS查询转发给该DNS服务器
没有 FTP 资源记录
缺省情况下,Windows2003 Server 没有安装DNS服务
13个根DNS服务器,不需要手动安装配置
使用nslookup可以测试正向和反向查找区域
允许客户机在发生更改时动态更新其资源记录
DNS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是固定的,不可以DHCP
9.1.4 FTP配置参数
FTP可以传送任何类型的文件,文本、二进制文件
FTP客户机和服务器建立两个连接:控制连接、数据连接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控制连接,服务器端默认端口21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出数据连接,服务器端默认端口20
IEE 802.16
最高传输速度 32~134Mbps
使用的无线频段:10~66GHz
对应的论坛组织:WiMAX
点对多点的视距条件条件下的标准
接入技术特征
ASDL(数字用户接入)
非对称
上行速率 64K-640K
下行速率 500K-7M
通过PSTN 接入Internet
cable modom(电缆调制调解器)
频分复用
有线电视和同轴电缆连接
光纤距离100KM以上
4.2.4BGP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最广泛、分布式、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周期性发送路由刷新报文
报文内容(V,D)组成的表,按最短路径原则
使用RIP 路由协议网络,无需给定子网掩码
四种分组
OPEN:用来与相邻的BGP发言人建立关系
update:发送某一路由的信息,以及列出要撤销的多条路由
keepalive:确认打开报文,周期性证实相邻边界路由器的存在
notification:通知分组用来发送检测到的差错
BGP发言人周期性(30S)交换 keepalive 分组
撤销路由可以一次多条,新增路由,更新报文只能增加一条
BGP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BGP发言人使用 TCP 协议与其他自治系统中心的发言人交换路由信息
BGP协议交换路由信息的节点数是以自治系统数为单位的
BGP-4采用向量协议
路由发生变化时,BGP发言人使用 update 分组通知相邻自制系统
4.2.3OSPF协议
OSPF是内部网关协议的一种,32位区域标识符,在一个区域内路由器数量不超过200
区域内路由包含本区域的完整网络拓扑(拓扑的意思是连接形成位置关系之类的)
链路状态“度量”主要指 费用、距离、延时、宽带等
链路状态发送变化时,用 洪泛法 向 所有路由器 发送此信息
对于规模很大的网络,OSPF通过换分区域来提高路由收敛更新速度
在一个OSPF内部的路由器不知道其他区域的网络拓扑
4.2.2 RIP协议
RIP是一种分布式、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要求路由器周期性向外发送路由刷新报文(V、D)
V代表矢量,标识该路由器可以到达的目的网络或者目的主机
D代表距离,到达目的网络或目的主机的距离,对应路由器上的跳数
RIP限制的最大路由跳数是15,如果超过15,意味着路径不可到达
2.2.3路由器
吞吐量
吞吐量是指路由器的包转发能力
包转发能力:路由器端口数量、端口速率、包长度、包类型
背板能力
传统路由器,共享背板结构
高性能路由器,交互式的结构
背板能力决定路由器吞吐量
丢包率
丢包率是衡量路由超负荷工作的性能标准之一
延时和抖动
语言、视频业务对延时抖动要求高
突发能力不是以最小帧间隔值来衡量的
高端路由器特点:工作连续时间>10w小时,恢复时间<30分钟,切换时间<50毫秒
2.2.2网络总体设计
层次之间的上联与下一级带宽比,1:20
2.2.1 网络需求详细分析
网络总体需求分析
综合布线需求分析
网络可用性和可靠性分析
网络安全性需求分析
网络工程造价估算
无线接入技术
WLAN:无线局域网
WIMAX
WIFI
WMAN:无线城域网
Ad Hoc
1.2宽带城域网
三平台一出口
网络平台
业务平台
管理平台
城市带宽出口
服务质量QoS
RSVP (资源预留)
DiffServ(区分服务)
MPLS(多协议标记)
网络管理
带内网络:传统电信网络为基准
带外网络:利用IP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