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框图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章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知识框图,包含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理论基础:机械主义语言学;直接法是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
编辑于2021-11-24 20:41:39对外汉语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
定义
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
时间
19世纪
代表人物
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理论基础
机械主义语言学
教学原则
[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
[3]运用学习者的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教学重在进行书面的读和译,对语音练习和口头表达不作要求。
评价
优点
[1]语法翻译法是当时社会和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奠定了科学的外语教学法的基础,以后的各类教学法都是在这一其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语法翻译法重视语法教学,讲授语法知识注意到了成年人学习语言重理性分析和重归纳演绎的特点 ,强调语法规则的掌握和运用。这在客观上促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3] 把翻译作为教学目的,又作为教学手段,重视培养学习者充分利用自已母语作书面翻译的能力。同时,重视学习者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阅读原著和名著.使学习者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缺点
[1]过分强调语法学习。
[2]过分依赖母语。
[3]过分注重书面翻译。
直接法
定义
直接法是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
时间
十九世纪下半叶
背景:
(1)西欧国际交往加剧诱发语言障碍暴露。
(2)语法翻译法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3)临近科学发展。
代表人物
(德)贝力子
(丹麦)叶斯珀森
(英)帕默
(英)韦斯特
理论基础
青年语法家派
现代实验心理学
代表教材
《基础英语》
教学原则
[1]直接联系原则。
[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3]以模仿为主原则。
[4]句本位原则。
[5]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
[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
评价
优点:
[1]直接法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外语学习途径,利用直观手段进行自然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即先掌握语言材料,在感性的基础上归纳语言理论,然后用于今后的话言实践,这可以说给主张“语言-言语-语言”的语法翻译法树立了一个对立面,不仅为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功能法等流派开了先河,也促进了翻译法的变革。
[2]直接法教育家制订了一整套练习体系,编出了一大批卓有成效、彤响广泛的教材,在世界外语教学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缺点
[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成年人具有相当的归纳、推理、演绎等认知能力。用教幼儿的办法来教学,抑制了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2]偏重经验,重视感觉,忽视了对语言的理性认识。语言反映外部世界,井不只是反映那些直觉的东西,理性的东西用直接法来教学很难奏效。
听说法
定义
听说法是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外语教学方法。
时间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历史背景
(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成为世界大国,需要大量外语交际人才,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无法满足教育需求。
(2)二战期间,战时外语教学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代表人物
弗里斯
拉多
布龙菲尔德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教学原则:
(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教学过程
口授语言材料--模仿记忆练习--句型练习--对话--读写练习
评价
优点
(1)听说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促进了外国教学法的发展。
(2)听说法重视听说训练,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建立起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外语教学的质量。
(3)把句型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利用对比法,确定外语教学的重难点,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4)伴随听说法教学原则的贯彻,一大批听说法教材应运而生。
缺点
(1)过分重视语言结构形式,忽视了语言材料的内容的意义。
(2)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活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令学习者不善于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交际。
教材
《英语九百句》、《英语成效》、《英语速成教程》
视听法
定义
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又称圣克卢法、视听整体结构法、情景法。
时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代表人物
古根汉、吉布里纳
背景
(1)听说法的脱离上下文语境的机械的语法操练,不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能力。
(2)视听法最初是当时法国运用的一种对外国成年人进行法语短期速成教学的方法既吸收了直接法用直观手段、以外语教外语、加强模仿、口语领先、句本位原则等长处,也继承了听说法以口语训练句型结构的基本特点,又加入了情景视觉感觉的效应。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教学原则
(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教学过程
语言材料的展示和感知--理解和记忆--练习和运用
评价
优点
(1)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语言学习的感觉器官,使学习者能直接地把所学语言同实际情景联系在一起,有利于理解和记
(2)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使语言学习同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在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影响广泛。
缺点
(1)过分强调语言材料的整体模仿学习,缺少分析和归纳规则性的东西。
(2)忽视阅读训练,听说和读写技能不能同步发展,影响交际能力。
(3)在内容和形式的处理上,听说法更重视后者,因而从交际内容出发的要求往往不能很好达成。
教材
《新概念英语》、《法语的声音和形象》、《俄语视听教程》
认知法
定义
认知教学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
时间
1960S中期
理论基础
心理学: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语言学: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教育学:学生中心论。
教学原则
[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评价
优点
[1]认知法是一种经过改革的现代语法翻译法,它把认知心理学理论、当代语言科学引进外语教学的方法体系,使之更加科学。运用心理学理论来论述外语教学,是认知法对外语教学法的最大贡献。
[2]认知法的提倡者几乎都是心理学家,他们重视研究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因而认知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主体的认知心理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走向更为有效的发展道路。
缺点
[1]认知吸取了最新的科学成果,但如何应用到外语教学实践还比较模糊。
[2]认知法较多地运用在教本国人学外请上,至于用认知法教外国人学外语的实践并不多,因面认知法尚需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探索。
功能法
定义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功能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时间
1970S初
代表人物
(英)威尔金斯
(荷)范埃克
(英)亚历山大
(英)威多森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海姆斯“交际能力理论”
韩礼德“功能语言理论”&“话语分析理论”
威多森“语言交际观”
心理学基础
心理语言学
教学原则
[1]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
[2]以功能意念为钢,考虑交际要素
[3]教学过程交际化
[4]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评价
优点
[1]功能法吸取了当代语言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总结了在它之前的各种教学法如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等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有选择的改进和吸收,是影响最大的教学法。
[2]功能法以语言功能和意念为纲,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正确运用语言的同时还注意运用的得体性。
[3]语言教学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选择语言材料,并努力便教学过程交际化。要求外语教学过程是言语交际过程,外语教学中尽量创造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
[4]强调语言交际的目的,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保持一定的容忍度。
[5]重视专业外语的教学突出 不同的领域,范围所需目的语的特点,使教学更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也使学习者的精力和注意力相对集中,以求最高的学习效率。
缺点
[1]语言功能和意念的范畴十分广泛,很难确定。要确定教学的范围,将其分类排列,并要做到一定的科学性和符合教学规律,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
[2]语言功能和结构在教学中的结合是一个大问题。以功能意念为纲.兼顾结构,还是从语言结构出发结合功能,两者各有利弊。另外,两者的结合还关系到学习顺序、教学的循序渐进、教材中语言材料的编排、教学内容的安排落实等一系列不容易处理的问题。真实的交际活动千变万化,如何做到相对规范等问题都难以解决。
[3]功能法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十分宽容,这对于培养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得体性,未必有益。
自觉对比法
定义
自觉对比法是在同母语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熟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时间
苏联1940S前
背景
(1)苏联国内对精通口语的外语人才需求量少。
(2)苏联外语教育界力图建立新的教法。
(3)苏联教育界普遍重视普通教育-教养任务。
理论基础
教育学基础
苏联教育学
教育学基础
“语言-话语-语言”理论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理论
心理学基础
巴普洛夫“两个信号系统”学说
教学原则
[1]用母语讲练外语
[2]实践要有理论指导
[3]理解地模仿
[4]文字为基础,四会并重
[5]典范的文学语言作为学习的材料
评价
优点
[1]自觉对比法引进了对比这一概念,形成了既翻译又对比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语法翻译法。
[2]自觉对比法对外语教学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高了外语教学法的科学性。
缺点
[1]自觉对比法夸大了外语课的政治作用,致使学习者口语能力低下。
[2]自觉对比法把自己放在直接法的对立位置,走向极端,重视外语知识和理论而忽视其工具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
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是将语言学习与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面对真实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从而习得语言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法。
时间
1930S-1980S
代表人物
杜威
Long, Crookes, Willis, Numan
理论基础
语言习得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特点
[1]以任务组织教学
[2]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
[3]调动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目的语资源
[4]在干中学,在用中学
教学原则
[1]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
[2]形式与功能性原则
[3]任务的连贯与相依性原则
[4]在做中学原则
[5]脚手架原则
教学过程
语言材料的引入-语言的练习-新语言材料的输出
评价
优点
[1]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用任务带动教学,让学习者在真实或仿真实的环境、情景或场合中进行交流或交际,通过语言实践和语言运用,获得新的语言知识。
[2]任务型语言教学把课堂社会化,让学习者在运用中学,为运用而学,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平台上完成真实的、具体的任务过程中,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任务活动中发挥每个学习着的长处有效地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迫接受的传统教学现状,成为学习者获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较佳途径。
缺点
[1]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实施和贯彻需耗去较多的上课时间,进程比较缓慢,很难控制教学进度。因而要落实教学大纲的各项指标,势必要运用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一起承担,共同完成。
[2]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参差不齐,开展任务观语言教学,会导致各个学习主体的进步与提高差异较大,必须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