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战争史
中国战争史,包括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颛顼与共工之战、少康复国之战、鸣条之战等的交战双方、意义和典故等内容。
编辑于2021-11-25 08:29:15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战争战火中成长的文明古国
阪泉之战
交战双方:黄帝VS炎帝
黄帝活捉炎帝
意义: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华夏文明史开始
涿鹿之战
交战双方:炎黄部落VS蚩尤
黄炎华夏集团胜利
意义:各诸侯归顺,拥戴黄帝为天子,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转变
颛顼与共工之战
交战双方:颛顼VS共工
炎黄部落内部争夺最高领导权
意义:颛顼成为了炎黄部落联盟的最高领袖,五帝之一
典故:共工怒触不周山

少康复国之战
交战双方:少康VS有穷氏、有过氏(后羿部落)
少康获胜
意义:恢复了夏后氏的统治
典故:少康中兴——中国历史上首个以中兴命名的时代
鸣条之战
交战双方:商汤(伊尹)VS夏桀
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
意义:实现了第一次王朝更迭
典故:美人祸国
夏桀妻子妹喜勾结伊尹,为商汤提供信息,导致夏朝灭亡

牧野之战
交战双方:周(武王姬发、吕尚姜子牙)VS商(纣王帝辛)
商灭亡
意义:商朝以少胜多,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典故:临阵倒戈
国人暴动
交战双方:周厉王VS国都贵族
周厉王出逃
意义:周公召公理政,史称“周召共和”,公元前841年我国确切记年的开始
典故:道路以目、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西周灭亡
交战双方:周幽王VS申侯(老丈人)和犬戎部族
意义: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典故:烽火戏诸侯、亡国三笑(夏朝妺喜笑裂缯之声、商朝妲己笑炮烙之刑、周朝 褒姒笑烽火戏诸侯。)

长勺之战
交战双方:鲁国(曹刿)VS齐国(鲍叔牙)
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
意义: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典故:一鼓作气、以一当十
城濮之战
交战双方:楚国VS晋国
晋国胜利
意义:该战之后晋国举行“践土之盟”,周王封晋文公为“侯伯”,晋拥有了代表周王室行使征伐大权的“尚方宝剑”。
典故:退避三舍(一舍为30里)

桂陵之战
交战双方:齐国、赵国(田忌、孙膑)VS魏国(庞涓)
魏国失败
意义:被后来的军事将领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典故: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交战双方:齐国、赵国(田忌、孙膑)VS魏国(庞涓)
齐国胜利
意义:让魏国失去霸主地位
典故:增兵减灶(减灶之法)
长平之战
交战双方:秦国(白起)VS赵国(廉颇、赵括)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
意义: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规模最大歼灭战
典故:纸上谈兵

陈胜吴广起义
交战双方:农民军(陈胜吴广)VS秦朝军(章邯)
建立张楚政权,后被镇压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篝火狐鸣、揭竿而起
巨鹿之战
交战双方:秦朝(章邯、王离)VS楚(项羽)
意义: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加速覆亡
典故:破釜沉舟

垓下之围
交战双方:楚军(项羽)VS汉军(刘邦)
汉军胜利
意义:垓下之战,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
典故: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白登之围
交战双方:西汉(刘邦)VS匈奴(冒顿单于)、韩王信
刘邦采用陈平之计脱险
意义:刘邦为了休养生息,与匈奴和亲,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
七国之乱
交战双方:西汉政府军(周亚夫)VS地方诸侯(刘濞等)
意义: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漠南之战
交战双方:西汉军队(卫青)VS匈奴
意义:汉军此战是第一次跟匈奴单于主力对战,带有一定试探的性质
漠北之战
交战双方:西汉军队(卫青、霍去病)VS匈奴(伊稚斜单于,左贤王)
汉军胜利
意义: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
典故:封狼居胥
王莽篡汉
西汉灭亡,新朝后期发生了绿林起义、赤眉起义等多起起义

昆阳之战
交战双方:新朝王莽VS刘秀
意义: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聚歼了王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主力
典故: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黄巾起义
交战双方:黄巾军(张角)VS东汉政府军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的民变
意义: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
典故: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官渡之战
乌巢之战
交战双方:曹操VS袁绍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
意义:以少胜多的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交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典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夷陵之战(猇亭之战)
交战双方:刘备VS孙权(陆逊)
吴军得胜,蜀汉元气大伤
意义: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典故:火烧联营、白帝城托孤、生死不易
诸葛亮北伐
交战双方:蜀汉(诸葛亮、赵云、魏延、王平)VS魏(曹真、司马懿)
意义:没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本人也病亡于五丈原前线
典故:六出祁山(真实历史:诸葛亮五次北伐)

西晋统一
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八王之乱
交战双方:司马玮、司马伦、司马越等八王
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意义:“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典故:何不食肉糜
衣冠南渡
公元318年,南方建立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
淝水之战
交战双方:前秦(苻坚)VS东晋(谢玄、谢石)
东晋大胜
意义: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东山报捷

隋朝统一
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
李渊晋阳起兵
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唐,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宣武门之变
交战双方:李世民VS李建成、李元吉
意义: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交战双方: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VS郭子仪、颜真卿
意义: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黄巢起义
交战双方:唐僖宗、李克用、黄巢、王仙芝等
意义: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

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北宋建立
相关事件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宋辽战争
交战双方:北宋VS大辽
意义: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结束了25年宋辽战争,有利于边界的贸易
典故:澶渊之盟
宋西夏战争
交战双方:北宋(范仲淹)VS西夏(李元昊)
北宋被金朝所灭,战事结束
典故:庆历和议
靖康耻
交战双方:北宋VS金
意义: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

郾城之战
交战双方:南宋(岳飞)VS金
南宋以少胜多
意义:给金军以沉重打击。但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只图利用胜利,作为对金乞和的资本,遂下令班师,断送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典故:东窗事发
钓鱼城之战
交战双方:蒙古国VS南宋
意义:四川、重庆军民抗战时间长达半个世纪,其中坚守钓鱼城36年
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战
交战双方:蒙古(忽必烈)VS南宋(文天祥)
南宋失败
意义:文天祥在南宋垂亡之时,起兵抗元,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崖山海战
交战双方:南宋VS元朝
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
意义:蒙元获胜,南宋灭亡,中原地区首次被少数民族统一

蒙元统一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
鄱阳湖之战
交战双方:朱元璋VS陈友谅
朱元璋以少胜多
意义: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并为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靖难之役
交战双方:燕军(朱棣)VS明军(朱允炆)
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意义:朱棣军攻下京师南京,登上帝位
土木堡之变
交战双方:明朝(于谦)VS蒙古瓦剌
明英宗朱祁玉被俘
意义: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萨尔浒之战
交战双方:明朝VS后金
后金以少胜多
意义: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

清兵入关
交战双方:清军吴三桂军队VS大顺军
意义:1644年满洲贵族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占北京,顺治皇帝在北京登基
郑成功抗清
交战双方:郑成功VS清朝
郑成功失败
意义:清朝统一中国
雅克萨之战
交战双方:清军VS俄军
清军胜利,是中国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
意义:《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签定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暂时遏制了俄军对外兴安岭以南中国领土的侵犯
三藩之乱
交战双方:清朝(康熙)VS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意义:清军大胜,三藩之乱终告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平定准噶尔
交战双方: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VS噶尔丹
意义:清朝经过多年西扩,最终灭准噶尔,统一西北,消除了西部边疆的分裂割据状况,加强了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管理(设伊犁将军),进一步促进了全国的统一
大小和卓叛乱
交战双方:清朝VS大小和卓
意义: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

第一次鸦片战争
交战双方:中国VS英国
清政府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意义:中国主权受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太平天国起义1851-1864
1851金田起义
1853天京事变
1864天京沦陷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交战双方:中国VS英法联军
清政府战败,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意义:清帝逃往承德,圆明园被毁,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
交战双方:左宗棠VS阿古柏
意义:清军胜利,粉碎了英、俄吞并新疆的阴谋,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法战争
镇南关大捷
交战双方:中国(冯子材)VS法国
清胜利,但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意义:不败而败的战争,受此战的影响,清廷于台湾设省,刘铭传第一任巡抚,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
英军侵藏战争
意义:清政府阻挠,不许藏军出击,西藏军民第一次抗英战争失败
甲午战争
平壤之战
交战双方:中国VS日本
清军主帅叶志超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
黄海海战
交战双方:中国(丁汝昌)VS日本
意义: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
威海卫之战
交战双方:中国(丁汝昌)VS日本
日军获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意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意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义和团运动
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八国联军侵华
交战双方:中国VS八国联军
签订《辛丑条约》
意义: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1911-1912辛亥革命
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武昌起义
交战双方:清政府VS革命军
意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意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北伐战争
交战双方:国民革命军VS北洋军阀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
意义:北伐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被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窃取
南昌起义
交战双方:共产党VS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
交战双方:中国VS日本
意义: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国开始局部抗日
七七事变
交战双方:中国VS日本
意义: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开始全面抗日
淞沪会战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枣宜会战
张自忠牺牲,抗战中国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共产党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
百团大战
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
豫湘桂战役
日军取胜而告终,但大陆交通线作战在战略上其实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加速了日本的战败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
渡江战役
交战双方:共产党(刘伯承、朱德、粟裕)VS国民党(汤恩伯、白崇禧)
意义: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结束了,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典故: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
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抗美援朝
交战双方:志愿军(彭德怀)VS联合国军(麦克阿瑟)
北纬38度线停战
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典故:歌曲(我的祖国)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英雄儿女》
中印战争
交战双方:中国VS印度
时间:1962
意义: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
珍宝岛战争
交战双方:中国VS苏联
时间:1969年3月
意义:保卫了国家的领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对越自卫反击战
交战双方:中国VS越南
时间: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
意义:中国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打乱了苏联一越南的战略部署,保卫了国家
典故: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