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外教育史——夸美纽斯
这是一篇关于中外教育史——夸美纽斯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12-11 14:12:57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意义思维方面。对中外教育史中儿童教育思想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哟~
庆历兴学,宋仁宗庆历年间的兴学运动。旨在克服重科举、轻学校之弊。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主持进行。主要举措有:要求诸路府州军及县(有士人200人以上)皆设学,士人须在学习业300日方可应试,强调在学期限;改革科举考试,三场先策、次论、次诗赋,罢帖经、墨义,强调应用;重建太学,招生200名,延聘名儒石介、孙复等执教,并将胡瑗所创苏湖教法(分斋教学)实行于太学,以改革最高学府,培养有用人才。旋因范仲淹罢相而终止
中外教育史——赫尔巴特思维导图:生平简介,教育思想理论基础,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具备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五种道德观念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意义思维方面。对中外教育史中儿童教育思想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哟~
庆历兴学,宋仁宗庆历年间的兴学运动。旨在克服重科举、轻学校之弊。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主持进行。主要举措有:要求诸路府州军及县(有士人200人以上)皆设学,士人须在学习业300日方可应试,强调在学期限;改革科举考试,三场先策、次论、次诗赋,罢帖经、墨义,强调应用;重建太学,招生200名,延聘名儒石介、孙复等执教,并将胡瑗所创苏湖教法(分斋教学)实行于太学,以改革最高学府,培养有用人才。旋因范仲淹罢相而终止
中外教育史——赫尔巴特思维导图:生平简介,教育思想理论基础,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具备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五种道德观念等等
夸美纽斯
著作
《大教学论》
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世界图解》
欧洲第一部儿童看图识字课本
《母育学校》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家庭教育形式下的学前教育著作
《泛智学校》
第一次提出泛智思想
教育目的
宗教目的
人为永生做好准备(来生)
现实目的
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培养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献身祖国的人。(过好现实生活)
教育作用
对国家和社会
教育是改造社会, 建设国家的手段
对人
一切人的都可智能以得到发展
教育主张
普及教育
内容
所有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都应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初等教育应该普及手工业者,庄稼汉和妇女
教育思想
泛智论
含义
把一切有用的知识交给一切人
教育内容泛智化
要求人们应该学习当前和未来生活所必需的一切知识
教育对象普及化
主张所有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掌握知识
实践
国家管理教育—普及教育—统一学制
评价:在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独享教育权利以及以《圣经》为唯一学习内容的时代,夸美纽斯提出的“泛智论”思想无疑是一种进步的主张。它是文艺复兴以来时代精神的产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实际知识技能的人才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历史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贫苦劳动人民对受教育权利的愿望和要求。
教学理论
教师
教师必须精通自己的业务,完善地掌握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能做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率等等
教学用书
重视教学用书的作用和编写
学生使用的教科书
教师进行工作的指导书
要求
教材使用要统一
编排上要符合直观,循序渐进和量力性原则的要求
知识内容应齐全,简明,正确且有系统
用祖国语言编写并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便自学
教学基本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根本指导性原则)
同时也是夸美纽斯重要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
教育要遵循”自然法则“
模仿自然并遵守自然的规则和秩序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评价
优点:将零碎的教育经验系统化;引导人们注意遵循规律办事;教育理论研究从神学束缚中初步解放出来,实现突破性进展
缺点:引证自然,采用与自然或社会现象类比,会出现片面呆板 一些结论显得牵强附会
主要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和主动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这些原则切合实际,顺应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是夸美纽斯主张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体现,非常富有启示意义
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具体内容
把全校学生按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 作为教学的组织单位 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 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 每个班级又分为许多小组 每组10人 选出一名学习好的学生为组长 帮助老师管理小组同学 考查同学学业
评价
优点
扩大教育对象;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促进集体形成,锻炼儿童交往能力;使学校管理制度化标准化
局限
忽视个别指导 把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绝对对立起来;片面的把教师看作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
学校管理制度
采用招生制度
学校每年秋季举行一次招生,采取全体学校在一个学年同时开学,同时放假的方法
实行学年制度
学年制
目的
为了改变当时学校教学活动缺乏统一安排的无序状况
具体内容
根据学年制 把一年分为四个学季,并规定了假期和升级制度;每年招生一次 学生同时入学,各年级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学年结束时经考试 除成绩特别落后者外,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学校工作要有计划 按计划进行
确定授课时间
每个年级都要制定教学计划和课时表,使每年、月、周、日、时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实行考试制度
每个学期结束时,在学校检察官的参与下举行学生公开考试
统一学制
学制分段
婴儿期(0-6)母育学校 在各家庭实施
儿童期(6-12)国语学校 在每个城镇和乡村开设
少年期(12-18)拉丁语学校 在较大城市开设
青年期(18-24)大学 在每个王国或省部设立
评价
学制分段的同时又紧密衔接;各国效仿其思想建立公共教育体制;体现了人人受教育的民主色彩
课程理论
从泛智论出发,夸美纽斯认为人人都应该通过学校接受一种周全的教育。就是要学习关于宇宙万物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语言,社会,历史等,宗教教育居于首位。同时,周全的教育要求学得完善,将知与行结合起来,能运用实际知识。
课程标准
主张以“有用”及广泛多样作为课程设置的标准,强调“为生活而学习'
措施
改革陈旧的教育内容,增添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为各级学校规定了广泛的教育内容;亲自编写了大量符合泛智特点的教科书
评价
不仅打破了中世纪“七艺”课程设置的束缚,也突破了宗教改革以后古典文科中学课程设置的局限性,推动了课程设置走向科学化,实际化的时代。
评价
优点
首次在理论上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奠定了西方乃至全世界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
泛智教育和教育适应自然原理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可谓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驱
近代单轨学制及终身教育的先驱者
奠定了近代教学理论的基础
局限
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
17世纪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被后世誉为”教育学之父““教育科学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