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家公务员备考笔记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
历史文化
诗词戏曲
唐诗
诗歌分类
古体诗
五言(每句五字)
七言(每句七字)
近体诗
绝句(一首四句)
律师(一首八句)
诗人称号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
李杜——李白和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
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
杨炯
边塞征战诗:出塞、从军行(宁为百夫长)
卢照邻
长安古意(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
咏鹅、帝京篇、在狱咏蝉
派别
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山居秋暝、西施咏
孟浩然
过故人庄
边塞诗派
高适
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蓟门行五首、塞下曲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
王昌龄
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
王之涣
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
浪漫诗派
李白
静夜思、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蜀道难
现实诗派
杜甫
“三吏”“三别”、春望(感时花溅泪)、望岳(一览众山小)
《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新乐府运动
简介
元白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
这类诗歌自创新题、咏写实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人物
白居易
长恨歌、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
元稹
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遣悲怀三首(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宋词
婉约派
特点
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清丽,具有柔婉之美
代表人物
柳永
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
李清照
如梦令、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秦观
踏莎行
李煜
望江南(车如流水马如龙)、子夜歌、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虞美人
欧阳修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
豪放派
特点
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喜用诗的手法写词,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
代表人物
苏轼
念奴娇(人生如梦)、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江城子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陆游
谢池春、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
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唐
韩愈
韩昌黎
提出“文道合一”等散文写作理论
师说、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论佛骨表
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巨公、百代文宗
柳宗元
柳河东
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黔之驴(黔驴技穷)
韩柳——韩愈、柳宗元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宋
苏轼
东坡居士
筑建杭州西湖苏堤
古文:荀卿论、贾谊论
赋:赤壁赋
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宋四家(书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洵
擅长散文,尤擅政论
权书、衡论、六国论
一门父子三词客,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长子、次子)
苏辙
诗传、春秋传、上枢密韩太尉书
欧阳修
醉翁、六一居士
醉翁亭记、秋声赋
王安石
临川先生
临川集
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
曾巩
南丰先生
元丰类稿、隆平集
元曲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P246
元曲四大家之首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
马致远
汉宫秋(杂剧)、天净沙(散曲小令)
郑光祖
倩女离魂
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白朴
墙头马上、梧桐雨
著名元曲
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
故事取材于《烈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梧桐雨(白)
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讲述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
汉宫秋(马)
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赵氏孤儿
纪君祥所著的历史剧
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孤儿赵武从长大后为家族复仇
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
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
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期的离合故事
西厢记(王实甫)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取材于元稹《会真记(莺莺传)》
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相爱的故事
墙头马上(白)
尚书之子裴少俊和总管之女李千金私定终身的故事
婚恋不自由
倩女离魂(郑)
出自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张倩女与王文举的故事
戏曲
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
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
昆曲
200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特点
抒情性强、动作细腻
歌唱与舞蹈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地位
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明朝中叶至清朝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戏种
中国戏曲史上表演体系最完整的剧种
分类
南曲
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
北曲
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剧目
汤显祖
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孔尚任
桃花扇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明写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暗抒南明灭亡、江山易主的感怀之情
洪昇
长生殿
京剧
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地位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国画、中医
起源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徽班入京,博采众长,融合而成
清代乾隆年间,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入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曲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京剧
简介
曾称平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伴奏
唱念做打
四种艺术手法/基本功
歌
唱:唱功
念: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舞
做: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生旦净丑
原称“生旦净末丑”,近现代“末”行已渐归“生”行
生: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
旦:女角色的统称,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
净:俗称花脸,以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性格气质粗犷奇伟的人物
丑:即小花脸或三花脸,多扮演滑稽搞笑式的人物
京剧脸谱
红脸:褒义,忠勇
黄脸和白脸:贬义,狡诈凶恶
黑脸:中性,猛智
蓝脸和绿脸: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神秘,神妖
名人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名剧
红灯记、霸王别姬、四郎探母、铡美案(秦香莲)
越剧
地域
发源于浙江嵊州,流行于广大南方地区
特点
长于抒情,以唱为主,题材多是才子佳人
剧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
黄梅戏
地域
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特点
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以真实活泼著称
剧目
天仙配
评剧
地域
流传于华北、东北
特点
以唱功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生活气息浓厚
剧目
杨三姐告状、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秦香莲
豫剧
地域
起源于河南
特点
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吐字清晰、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剧目
朝阳沟
其他入选非遗的戏曲
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
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独特的演唱形式
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中国和蒙古国共同申报入选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维吾尔语中“木卡姆”主要意思为“古典音乐”
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表现形式
音乐、文学、舞蹈、戏剧
贵州侗族大歌
侗语中称为“嘎老”,意为宏大/古老的歌
众低独高的音乐,须由三人以上演唱
特点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模拟大自然的声音
福建南音
也称“弦管”“泉州南音”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皮影戏
又称“灯影戏”
以人物剪影来表现故事的民间戏剧
始于汉朝,兴盛于唐宋
中国文学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元末明初)
全名
三国志通俗演义
蓝本
陈寿《三国志》
地位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内容
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的历史(近105年)
以描写战争为主
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水浒传
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
蓝本
大宋宣和遗事
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板块结构小说
内容
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西游记
作者
吴承恩(明代)
取材
《大唐西域记》和元杂剧
评价
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鲁迅评价“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
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清代)
原名
《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
内容
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的故事
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
通过描述日常事件,体现贾府大观园中众女子的爱恨情愁
评价
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生动描写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全部生活
充分运用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手法,展现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
永乐大典
时期
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
人物
内阁首辅解缙总编
初名
《文献大成》
评价
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汇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光辉成就
《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
简介
乾隆皇帝主持,纪昀等编撰,耗时十几年编成
全称
《钦定四库全书》
分为
经部分为10类
诗、书、礼、易、乐;四书、五经总义、小学、春秋、孝经
史部(15)
正史、别史、杂史、传记、载记、史钞、史评、编年、纪事本末
诏令奏议、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
子部(14)
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释家、道家、小说家、杂家
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类书
集部(5)
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著名作家
鲁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鲁迅”是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代表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茅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代表作
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老舍
原名舒庆春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
曹禺
原名万家宝
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
中国著名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和考古专家
边城、长河
钱钟书
原名仰先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
学术著作《管锥篇》《谈艺录》
散文《写在人生边上》
小说《围城》
杨绛
本名杨季康
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
翻译《堂吉诃德》
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散文随笔《我们仨》
剧本《称心如意》
杜鹏程
原名杜红喜,曾用笔名司马君
当代作家
代表作
长篇小说《保卫延安》
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
短篇小说《年青的朋友》《杜鹏程小说选》
散文集《速写集》
莫言
原名管谟业
2011年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籍作家
代表作
红高粱
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酒国
著名作品
白鹿原
作者
陈忠实
内容
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成就
表现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变化(50年)
荣誉
1997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活着
作者
余华
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内容
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亲人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平凡的世界
作者
路遥
背景
1975-1985年间的社会变迁
主角
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弟兄
成就
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刻画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展示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走过的艰难道路
荣誉
1991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妻妾成群
作者
苏童
电影
《大红灯笼高高挂》
张艺谋执导
内容
一个“受过新时代教育”的女学生颂莲,自愿嫁入封建家庭陈府,最终走向精神崩溃
成就
艺术化再现了中国封建礼教吞噬人性的恐怖景象
诸子百家
儒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成就
儒家的创始人
被后世尊为“万世之师”“至圣”“圣人”
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和“仁”
治国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第一次打破了旧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有教无类”
倡导“因材施教”等开明的启发式教育方法,使传统文化教育惠及整个民族
著作
与弟子重新编订《五经》
修订《春秋》,以记载春秋时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
孔子的话语被弟子编成《论语》
是孔子的“言行录”
是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孟子
名轲,字子舆
成就
被称为“亚圣”
宣扬“仁政”“王道”
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论”
著作
《孟子》七篇,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名句
彼一时,此一时也(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滕文公下)
荀子
名况,字卿
成就
曾传道授业,弟子有韩非、李斯等
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
主张人性有恶
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著作
《荀子》
青出于蓝(劝学)
经典
四书五经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首次把他们编在一起,即为《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十三经
指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
“经”
地位最高
《诗》《书》《礼》《易》《春秋》
“传”
《左传》《公羊传》《榖梁传》
“记”
《孝经》《论语》《孟子》
《尔雅》
汉代经师训诂之作
我国第一部词典
“尔”:近(后写作“迩”,与“遐”相对)
“雅”:正,这里专指“雅言”——各方面都合乎标准的标准语
“尔雅”:以雅正之语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政治家、思想家董仲舒提出
儒家思想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
使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是否是“文化专制”?
道家
简介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道家思想正式成形
代表人物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
成就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
著作
《道德经》
又称《老子》
主张“无为而治”
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
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春秋末年,老子《道德经》的问世标志道家思想完全成形
庄子
姓庄,名周
成就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老庄”
著作
《庄子》
又称《南华真经》《南华经》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
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黄老之学
始于战国,盛于西汉
道教于东汉末年形成
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兼采阴阳、儒、法、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在社会政治领域,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该“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西汉初期以“无为而治”为统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
法家
简介
提倡以法律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代表人物
李悝
法家始祖
战国时期著名改革家
制定《法经》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吕刑》:西周,我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以后历代法典的蓝本
商鞅
韩非
集大成者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韩非子》
记载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
著名思想
“缘法而治”
“不别亲属,不殊亲贵,一断于法”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理学
简介
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地哲学理论
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南宋的官方哲学
中心观念
理——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
流派
程朱理学
强调理高于一切
程颢
北宋
程颐
北宋
典故:程门立雪(杨时、程颐)
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
格物致知
儒家代表人物
《四书章句集注》
陆王心学
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
陆九渊
思想核心:心即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阳明
王守仁,明朝
平定宁王之乱,创立“阳明心学”
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去寻找“理”
知行关系:知行合一
重要战争
中国古代
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马陵之战
围魏救赵
长平之战
秦国白起
纸上谈兵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垓下之战
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
赤壁之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
猇(消)亭之战
白帝城托孤、火烧连营
肥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澶(缠)渊之战
辽宋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
明京师保卫战
于谦
明王朝转危为安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明朝逐渐丧失在东北地区的藩篱
雅克萨之战
清军
对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
签订《尼布楚条约》
世界大战
一战
时间
起因
对战方
重要事件
重要战役
结果
影响
二战
时间
起因
对战方
重要事件
重要会议
结果
影响
著名改革
春秋
齐国
人物
内容
意义
鲁国
人物
内容
意义
战国秦国
人物
内容
意义
北魏
人物
内容
意义
宋
人物
内容
意义
明
人物
内容
意义
二十四节气
传统节日
丝绸之路
史学名著
帝王将相
欧洲思想解放
书画
人才选拔制度
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
古代政治制度
自然科技
物理
生物
化学
医学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生活小知识
能源
三大科技革命
法律
民法
行政法
宪法
刑法
诉讼法
经济法
政治经济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热点词汇
宏观调控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再生产
地理环境
天灾人祸
中国地理
天文地理
世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