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水土保持学(绪论、第一、二章)
这是一篇关于水土保持学(绪论、第一、二章)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12-19 20:28:57水土保持学
绪论
土壤侵蚀
土壤及其母质再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被破坏、剥离、搬运、 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
水土保持
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水土流失类型分区p3
第一章 水土保持基本原理
水土流失带性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p7
概念p7: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者自然综合体沿着地表或者确定方向有规律的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差异。
形成地域分异的因素:p7
地球内能(非地带性)
太阳辐射(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全球性的(海陆对比、热力分带)、 大陆和海洋的、 区域性的(地带段性、地区性、垂直带性) 地方性的
水平的、垂直的
土壤侵蚀的地理分布p9
地表水热状况与外营力的关系p9:
岩石风化:物理、化学、生物风化p9
块体运动、流水作用、风沙作用、冰川冻融作用p10
侵蚀的地带性规律p10
冰雪气候侵蚀带(降雪量大于消融量,冻融侵蚀)
湿润气候侵蚀带(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水力侵蚀)
干旱气候侵蚀带(降雨量小于蒸发量,风力侵蚀)
水、沙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p12
概念:对于与·对于任一自然区域,在给定的时段内,各种形式的上输入水量应该等于各种形式的输出水量与该时段内储量的增量之和。
闭合流域: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1=径流系数(a)+蒸发系数(b) (湿润地区的径流系数大于挥发系数,干旱地区的蒸系数大于径流系数)
容许土壤流失量(T值)p15
在维持土壤高生产力为前提下的最大土壤侵蚀速度或者是与岩石化学风化成土速率保持平衡的侵蚀速率。成土率和土壤生产力是制定T值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
冲淤平衡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泥沙的运动
悬移质泥沙(悬移),推移质泥沙(推移),河床质泥沙(跃移)
几个概念
含沙量:单位体积所含有泥沙的质量
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断面的泥沙质量。
挟沙能力: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携带某一种定型泥沙的能力。
纵向平衡p16:来沙量与挟沙能力的平衡
当含沙量大于挟沙能力,河床淤积; 当含沙量小于挟沙能力,河床冲刷
不冲不淤平衡(既不发生冲刷也不会发生淤积)
冲淤平衡(冲刷量等于淤积量)冲淤平衡属于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平衡原理p18
生态系统p18
概念: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组成成分
生物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土壤及空气
结构
概念:生态系统中有机体内部与彼此之间在时空上的联系方式和在能量和物质上的转移关系
分类
时空结构
时间结构
短时间尺度(一年四季)
中等时间尺度(群落的演替: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
长时间尺度:群落的进化
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有机体、种群、群落)
垂直结构(生物群落)
营养结构
食物链、食物网
生态系统功能p19(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生态经济系统及平衡p22
流域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生态系统:环境、资源、物质
经济系统:人口、资金、科学技术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
有序的耗散结构、网络结构、立体层状结构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系统平衡
稳定的生态经济系统平衡模式 优化的生态经济系统平衡模式 自控的生态经济系统平衡模式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p24:恢复、改建、重建
景观生态学原理p26
斑块:与周围环境在性质或外观上不同,但又具有同质性的非线性空间实体。
廊道:景观中与两边环境不同的线状或者带状结构。
基质:范围最广、流通性最高,在景观功能上起最大优势的景观要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p29
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第二章 土壤侵蚀基本特征
水力侵蚀
概念: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下渗水流作用于土壤, 使得土壤 及其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沉积的全部过程。
水力作用p39:降水侵蚀力与径流冲刷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降水侵蚀力
水流作用力:重力及分力、水流推移力、上举力
水流侵蚀作用p40:侧蚀(加宽)、下蚀(加深)、溯源侵蚀(加长);侵蚀起动速度
水流搬运作用p41
作用方式:悬移、推移
水流挟沙能力p42: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够搬运的泥沙的最大量 (以悬移质数量来度量)
泥沙堆积p42
水力侵蚀的分类p43
溅蚀
概念: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土粒与母体分离的一种土壤侵蚀现象
特点:是在一次降水中最先导致的土壤侵蚀
危害:1:破坏了土壤的表层结构; 2:堵塞土壤孔隙,防止土壤下渗,为产生坡道径 流和层状侵蚀创造了条件。
面蚀
概念: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
特点:最常见; 分布范围广,产沙强度大,土壤侵蚀主要类型; 主要发生在植被较少或植被分布不均的地方
分类
层状面蚀
鳞片状面蚀
细沟状面蚀
标志面蚀结束、沟蚀开始
危害:1、降低了土壤生产力 2、影响切沟和冲沟的发育
沟蚀
概念:汇聚成股的地表径流破坏冲刷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以下的沟壑 (形成的沟壑称为侵蚀沟)
分类
浅沟侵蚀(溯源侵蚀、下蚀)
切沟侵蚀(溯源侵蚀、侧蚀、下蚀)
V字形
冲沟侵蚀(溯源侵蚀,侧蚀)
U字形
特点:侵蚀量大、速度快,且把完整的坡面切割成沟壑密布、面积零散的小块坡地
危害:土壤遭到了彻底破坏、减少耕地面积
河沟山洪侵蚀
概念:山区河流和洪水对沟头堤岸的冲淘、对河床的冲刷以及淤积
特点:流速高、冲击力大、暴涨暴落;破坏力大,搬运和沉积石块
危害:改变河道形态,冲毁建筑和交通
水力侵蚀分级p44
土壤侵蚀模数
风力侵蚀
概念:在风力作用下土壤及其细小微粒被分离、搬运、沉积的过程。 条件:强大的风、干燥的土
风力作用p52
风的侵蚀作用p52
吹蚀(风力将地表疏松物质吹离原地) 磨蚀(风沙流动过程中所携带的泥沙对地表岩石的冲击和摩擦,使岩石破坏)
风的输移作用p54
悬移、跃移(主)、蠕移
风的搬运能力主要取决于风速,与被搬物粒径关系不大
风的沉积作用p54
沉降堆积(重力)、遇阻堆积(阻碍)
风蚀与沙质荒漠化p58
沙漠化概念p58
危害:1、土壤流失 2、土壤质地变化 3、养分流失 4、生产力降低 5、产生磨蚀
重力侵蚀(块体运动)
概念:指斜坡上的风化碎屑、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位移、破坏的土壤侵蚀现象。
边坡破坏作用p60
临界坡角(内摩擦角):反映块体沿坡面下滑刚起动的坡度
分类p62
蠕动(斜坡上的土体、岩体、风化碎屑物,顺坡发生缓慢移动)
松散层蠕动
岩体蠕动
泄溜(碎屑沿坡面下泄)
坡地发育的一种方式
崩塌(岩土体被裂隙分开后,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
岩崩
土崩
山崩
滑坡(土体吸水增重,沿滑动面发生位移)
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裂隙
混合侵蚀
概念: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 表现形式:泥石流
泥石流p65
概念:岩屑、石块等松散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和坡面共同运动的特殊洪 流
形成条件
地形条件
侵蚀区、流通区、堆积区
地质条件
充足的固体碎屑物质(软弱岩土层)
水文条件
充足的水源(既是组成部分,也是基本动力)
发生特点:1、突发性与灾变性 2、波动性与周期性 3、群发性与强烈性
分类
流域形态
山谷型泥石流(没有流通区,侵蚀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沟短坡陡,没有常流水)
沟谷型泥石流(流域成扇形或者狭长条形,沟长坡缓)
物质组成
泥流
泥石流
水石流
泥石流的性质
稀性泥石流(水是搬运物质)
粘性泥石流(水是组成物质)
过渡性泥石流
四川省土壤侵蚀特征(补充笔记)
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
气候
地质地貌
土壤
植被
人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