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环境规划与管理 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思维导图,涵盖了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环境规划管理的技术支撑、环境管理体制与智能等内容
编辑于2021-06-18 12:34:02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四章 环境管理政策与制度
环境管理的方针
三十二字方针p64
”三同步、三统一“方针p6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针p64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方针p65
环境管理政策
基本国策p65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p66、“谁污染,谁治理”(排污收费)、“强化环境管理”(核心)
环境管理单项政策p67
环境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产业政策、环境能源政策
环境管理制度(存在条件:强制性、规范性、可操作性)
20世纪70年代的“老三项”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美国首创)p70
“三同时”制度p72
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排污收费制度(强制性、不可转让性)p73
“老三项”制度的局限性p75(六点)
20世纪80世纪后的“新五项”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p75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p77
排污许可制度p78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p79
限期治理制度p80
“新五项”制度的特点p82
“老三项”和“新五项”制度的内在联系p82
环境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p82
现有制度的分析
协调好”四种情况“
完善制度体系的运行机制
第五章 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原则和体系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原则p84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p86
损害担责原则p86
公众参与原则p86
我国的环境法体系
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p8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88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p88
环境标准p89
其他部门法种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p89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p90
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p90
环境法律责任
违反环境法律的行政责任p90
环境行政责任的含义、特征、构成要件4点、承担形式(行政处分、行政处罚)p91
环境污染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p91
含义及特征、构成要件p91、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免责条件p92、承担方式p93
破坏环境犯罪的刑事责任p93
含义及特征p93、构成要件p94、承担方式p94、具体罪名
环境纠纷的处理和处置p95
环境纠纷含义p95、国内外处理方法p96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p97-114
污染和公害防治的法律规定p97
大气p98、水p100、噪声p103、固废p104、海洋p105、土壤p106
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p106
土地p107、水p108、森林p109、草原p110、水土保持p111、矿产资源p111、渔业p113、野生动植物p113
第六章 区域环境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的程序和内容p115
区域环境规划的类型p115
时间(长、中、短期)、内容(区域宏观、区域专项)
区域环境规划的内容p116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p116
环境预测p117
环境规划目标确定p117
区域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制定p118
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项指标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p118
空气、水、声环境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p119
设计(五个要点)
优化
引入决策变量
写出目标函数
分析约束条件
画决策树
区域环境规划实施与管理p120
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p121
区域大气污染控制规划p122
主要内容p122
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p123
评价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1.计算各污染源的单项等标污染物(t/d)2.等标污染负荷求和 3.计算各单项的污染负荷比 4.污染物和污染源排序)、污染物排放量排序
大气污染预测p124
第二章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p125
总量控制的A-P值法
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计算:A值法
点源和面源允许排放量的分配
点源允许排放量分配
污染物排放量的削减
区域水环境规划
区域水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程序p131、区域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p132、区域水污染预测p132、水污染控制单元p133
水环境容量计算和分配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p133、允许排放量的分配p134
区域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p135 、水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实例p136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p139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p144
第七章 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内容
概念p148、目标p149、原则p149、步骤(Ms Harg生态规划法)p150
生态规划分析方法
生态适宜度分析
概念p152、分析程序p152、筛选评价因子原则p152、评价标准与分级p153
生态敏感性评价
内容(土壤侵蚀敏感性、沙漠化、盐渍化、石漠化、酸雨敏感性)p158、评价方法p159
生态功能区分与生态红线划定
生态功能区含义、目的、划分原则p163
分区等级p165
生态保护红线p166
生态规划案例分析p167
第八章 区域环境管理
末端控制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
含义p176、特点p177、局限性p177
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
污染预防的由来、定义p181
污染预防环境管理的内容p182
源削减、废物减量化、循环经济、(污染预防层次)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p183
环境绩效评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p186
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标志
第九章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p207
核心p208
技术程序p208
目标范围与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
第三章 环境管理体制与智能
环境管理体制
环境管理体制的定义p46
国外环境管理体制模式、特点p45-47
美国(EPA)、日本、联合国(UNEP)基本特点:在强化国家集中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立法和经济刺激相结合的方式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模式
运行机制p48
统一监督机制、协调机制、综合决策机制、三元机制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特点p49
横向关系(分散管理与统一监督相结合)、纵向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监督管理相结合)、在行使环境管理权上注重政府作用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制模式p49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产生与演变p50-54
起步阶段(孕育阶段)1972-1987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8月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32字方针)
创建阶段 1979-1988
1978年国家颁布新宪法(首次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1979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明确规定老三项制度(三同时”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1983年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 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宣布环境保护是我国一 项基本国策
发展阶段 1989-1995
1989年4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新五项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龙 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召开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1995年12月全国环境保护 厅局长会议在江苏张家港召开会议推出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
深化阶段 1996-2011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2006年4月国务院召开第六 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三个转变(观念、发展、方法)
完善阶段 2012-至今
2016年国务院批准的《国 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第八次全国环境保 护会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2021年提出2030年碳达 峰,2060年碳中和
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责
基本职能p55
规划、协调、监督、指导
环境监督管理范围p55
管理由生产,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污染控制)、管理由建设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生态恢复)、管理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海洋污染防治、环境质量管理
各级环保部门职责p56-59
生态环境部、省级环境管理机构、其他地方各级环境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机构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p60
完善环境管理体制的建议p61-62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向p63
第二章 环境规划管理的技术支撑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p22
环境监测的分类p22
常规监测(环境要素监测、污染源监测)、特殊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
环境监测的程序与方法p23
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遥感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p23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基本概念、分类p24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其他标准
环境标准的制定p25:制定原则、基础、原理
环境标准的应用p26
环境预测
环境预测概念p26
环境预测的工作程序p27
准备阶段-收集分析信息-预测分析-输出结果
环境预测方法分类p27
定性、定量、综合
常用的环境预测方法p28
人口预测
算术级数法、几何级数法、指数增长法
经济发展预测(能源消耗预测方法)
人均能源消费法、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
环境质量预测
大气(箱式模型、高价连续点源高斯扩散模型)、水(河流水质完全混合模型、一维河流水质模型)、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模型、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模型:系数预测法)、噪声
环境决策
环境决策方法分类p30(四种)
常用的有:德菲尔决策法、多阶段决策法、多目标决策法、非确定性决策法
单目标决策方法(确定性决策)
费用效益分析p31、数学规划分析p32【线性规划(三要素、模型)、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
风险性决策方法p34
期望值决策法、最大可能法、决策树法
环境统计
统计的概念p34和内容p35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环境统计的概念p35和范围p36
环境统计的作用p36及分析方法p36
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环境审计
环境审计的含义p37
要素: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目的)
环境审计的类型p37
司法审计、技术审计、组织审计
环境审计方法p38-40
步骤:审计准备、现场审计活动、后期审计活动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环境信息定义p40
特征:一般信息的基本属性(事实性、等级性、传输型、扩散性、共享性)、时空性、综合性、连续性、随机性
环境信息系统分类p40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决策支持系统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p41
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预评价
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评价p43
制订行动计划、系统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系统的实施与评价
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p1-5
管理的概念p1
管理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p1
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管理的方法及优缺点p2
行政方法、立法与法律方法、经济的方法、宣传教育的方法、咨询顾问的方法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背景、内容、特点)p3
古典管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泰勒的铁锹实验:管物说
中期管理(行为管理理论)(1920-1945)
梅奥的霍桑实验:管人说
现代管理学理论(1945以后)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及具体内容p6-13
环境管理的概念
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首次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 p6
广义、狭义、概括定义 p7
环境管理的特点p7: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动态性、广泛性、群众性、政策性强、信息密集)
环境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环境管理的目的和基本任务p7: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观念的转变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根本方法
环境管理的对象p8:人(个人、企业、政府)-资源-资金-信息-时空条件
环境管理的内容p9:按环境管理的范围(资源、区域、部门环境管理)、性质(环境规划与计划、质量、技术管理)分
环境管理的手段 p10
五个: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
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 p11
技术问题(治理污染)—经济问题(经济刺激)—发展问题(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规划及其内容 p12
环境规划的含义、内容 p13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p13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p14-21
系统论 p14
整体性观点、相关性观点、有序性观点、动态性观点、(层次性、目的性)
生态学理论
极限性原理p16: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
生态链原理p17: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园
生物多样性原理p18:生命中心主义、地球整体主义、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
环境经济理论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四点p19、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五点p20、主要分析方法四种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