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病,作者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大家科普了这种病的相关知识点,推荐大家点击参考。
传染病之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内容有概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临床表现、对症治疗、重症病例的治疗等。
普通感冒是小病,但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是一种传染病,大家需要对此有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可以参考一下此图。
众所周知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对成人儿童的生活影响都不小,本思维导图带大家科普一些关于手足口病的知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细菌性痢疾
概述
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
主要病理变化: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
严重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
病原学
志贺菌(肠杆菌科志贺菌属),属革兰阴性杆菌。
四个血清群
痢疾志贺杆菌A(产生外毒素能力最强)
鲍氏志贺杆菌B
福氏志贺杆菌C(感染后易转为慢性)
我国以福氏痢疾杆菌最常见。
宋内志贺杆菌D(在外环境中自下而上能力最强)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医疗条件差且水源不安全的地区,夏、秋季流行。
发病机理及病理
病机:发病的三个要素: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
志贺菌产生内毒素入血,引起发热和毒血症,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急性微循环衰竭是中毒型菌痢的主要病理基础。
病理: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重者浅表溃疡形成。病变部位: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4天,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7天。
(1)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急性发作的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2、轻型(非典型)
3、重型
4、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高热,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呼吸衰竭,而局部肠道症状常不明显或缺如。
分型: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脑型(呼吸衰竭型)
混合型
(2)慢性菌痢:病程超过两个月
慢性迁延型
急性发作型
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2)粪便检查:粪便镜检可见白细胞大于等于15个高倍视野。
(3)细菌培养: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的鉴别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饮食以流食为主。
2、抗菌治疗:轻者可不用,重者应应用抗生素。常用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喹诺酮类药物,首选环丙沙星;其他WHO推荐的二线用药,匹美西林和头孢曲松;黄连素。
3、对症治疗:补液、高热--物理降温为主、毒血症—糖皮质激素、腹痛剧烈—颠茄片或阿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