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这里是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包括社会学的诞生、社会学的使命、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功用、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应用。
编辑于2021-12-27 19:47:12社会学是什么
社会学的诞生
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漫长的十九世纪(重新定义的19世纪)
社会企业:商业的手段,社会的目标,营利的钱给予社会
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第一个从马尔萨斯陷阱中逃离的国家
法国大革命以及思想的解放:政体改为国民议会和制宪议会
托克维尔悖论——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源头之一
悖论: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解释: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欧洲社会变革与社会学的发轫
社会学是19世纪的产物,19世纪在人类文明史上是极为独特的
特点1:经济危机频繁
特点2:社会失范严重——旧轨已毁而新轨未立
社会失范概念的提出者:涂尔干
失范的概念
是指社会规范不得力、不存在,或者彼此相互矛盾时,个人和社会出现的混乱、不知所措的状态。 失范,是指现代化进程中,因传统价值和传统社会规范遭到削弱、破坏,乃至瓦解,所导致的社会成员心理上失去价值指引、价值观瓦解的无序状态。
法律道德的失范的种种表现
社会失范产生的根源
涂尔干认为是病态的社会分工造成的
如何治愈社会失范?——职业伦理的重建
特点3:百年和平——1815-1914
百年和平之谜:
相似问题:为什么欧洲这么多战争?
哈耶克:国家干预市场太多
凯恩斯:自由市场泛滥导致社会的无秩序化
波兰尼:与其问欧洲为什么有这么多战争,不如问为什么欧洲会出现百年和平?
从1815-1914年。在这百年里除了克里米亚战争外,英国、法国、意大利、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之间的战争加起来总共只有18个月,最为残酷的普法战争时期也不过一年
讨论:为什么在经济危机频发、社会失范严重和政治动荡的19世纪欧洲会发生百年的和平?支撑这种和平秩序的制度基础是什么呢?
波兰尼的解释:百年和平得益于四种制度的健全:
霸权均衡制(the balance-of-power system)
国际金本位市场制(the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
自律性市场制(self-regulating market)
自由主义国家制(the liberal state)
正是依托这四种制度资本主义在百年之间取得了惊人的发展,而这百年之间“人类社会变成了经济体制的附属品”
社会学家称这些制度为适用定律(law of availability)
除此之外,还有双重运动:社会保护运动和市场运动
史宾翰联法案(speenhamland law) 济贫法案(poor law)伊丽莎白法案
德国右翼势力的抬头、苏联社会主义、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以及,资本主义国家转嫁矛盾
社会学的使命
孔德最初将自己创立的以实证精神为主导的关于社会的科学为:社会物理学(social physics),后来又改为拉丁文中的Socius和希腊文Logos的组合而成的sociology
社会学产生的思想基础与理论传统
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黄金时代说: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变迁,无产阶级向有产阶级的转变催生了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哲学王的统治是实现柏拉图正义理想的关键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法律是不受任何感情因素影响的理性
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天赋权利“,签订契约,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个人的天赋权利。社会契约论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的产物“,人性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社会是一个强力原则→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让渡权力
奥尔森:流寇变坐寇→对前文明社会更具有解释力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
高举“自由理性”的旗帜
苏格兰的启蒙思想
18世纪下半叶在格拉斯哥和爱丁堡工作的学者展开与社会契约论完全不同的研究,他们认为社会具有自身国有的历史的独特的结构。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划分了三大社会阶级:地主、资本家和劳动者
“社会是一个过程,是一定经济、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分析”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理论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圣西门发现,社会正由以消费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向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社会转变。社会是有机统一体。
社会发展到实证阶段的特征:
科学处于中心地位
社会各组成部分功能和谐
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
社会成员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
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厂,治人的权力变为治物的权利
社会学的使命
社会学最初使命:秩序与进步
秩序:位者安其所求秩序——社会静力学
进步:育者遂其生是进步——社会动力学
社会学研究对象与概念范畴
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活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社会学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出一种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以解释、并在某些情况下预测社会事件。
社会学是关于制度及其产生与功能的科学,institution——一切由集体所确定的信仰和行为方式。
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固定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严复:社会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的治与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郑杭生: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社会学的视角
功能论(functionalist):功能需要,分工和整合(integration)
社会学想象:把社会和生物有机体的类比。
功能论强调道德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强调秩序和平衡是社会的常态。
研究重点:社会各个部分彼此之间及其与社会整体的相互关系。要研究社会实践或制度的功能,就要分析其对社会延续所起的作用。
发展:马林诺夫斯基、帕森斯
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将社会的各个部分进行分类,构成社会的功能模板,探讨作为系统的社会与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
功能主义的问题:过分强调社会的一致性和和谐性,强调社会的各个部分有助于整体的整合,使其解释能力受到重大约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西欧社会陷入动荡时,社会学界开始寻找新的理论是视角
冲突(conflict)论:支配(domination)、不均和矛盾(contradication)
与功能主义相反
强调社会内部存在着不一致、不协调、分化和冲突
社会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对资源的争夺始终是社会的主旋律,社会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冲突、紧张的状态,而不是和谐均衡的状态。
当代冲突论者关心的主要问题:
权力、不平等和斗争,尤其注重考察社会强势和弱势群体之间的紧张状态,并试图理解统治关系是如何建立和维持的
权力的研究具有根本的重要性。研究内容:个体或群体如何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阻止他人的目标
经典奠基人:马克思、韦伯和福柯
福柯的进展:对话语权的全新认识。权力通过话语的作用塑造了诸如犯罪、疯狂或者性行为等现象的普遍态度,构成了话语权。
符号互动理论(interactionist):互动和沟通的理解
功能论、冲突论、交换理论都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解释社会现象,而符号互动论则提出用主观立场揭示社会。
研究主要问题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即认识如何使交往产生实质性的意义。
交换理论:公平与交换
社会学的想象力:功能论针对的是作为一个体系的社会,根本不涉及表现为个体之间关系的社会现象。由此作为切入点,交换理论强调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动机的研究,倡导在个体层次上研究二者现象,提出社会交换行为是最好的研究对象。
霍曼斯的交换理论:从个体层面解释个体的行为
社会学的想象力: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核心思想:从代价与报酬的角度提出一组个体行为的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攻击与赞同命题等。五个命题是并列关系,只要综合起来,就能解释一切社会行为
社会学的功用
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