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理解
这是一篇关于言语理解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2-08 19:09:13言语理解
中心理解题
理论要点:把握中心句以及分述句的特点
中心句特征: 形式:重点词提示 内容:观点(对策,结论,评价)
分述句特征 1.举例子 2.数据资料 3.正反论证 4.原因解释 5.并列分述
做题步骤:提问,看文段,看选项(对比择优)
解题思路:寻找中心距 有中心句——同义替换 无中心句——全面概括
技巧
重点词语
关联词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理论要点:转折之后是重点(转折之后既有现象又有对策——转折之后的对策是重点)
提示:
选项出现A(与/和/及)B....,文段一般对应为并列结构,如果文段不是并列结构则排除该选项。
文段中出现“类似于”表示举例子,对于中心理解题来说不重要,切勿把比如后的转折当成重点。
对于转折后的文段意思不好概括的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即取转折前意思相反的选项——依据:转折前后意思相反。
常考类型:“很多人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少人认为”“传统观点认为”+转折表述(小傻蛋认为...) 做题时考虑与其观点相反的选项。
例如:很多人认为裸考也能考上公务员,然而...
略读句子特征(以下几类句子一般不是重点): 例子:比如,例如,诸如,譬如 原因:因为,由于等 背景:近年来,随着,在....背景下等
错误选项特征:
转折前的内容
围绕例子的表述
无中生有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理论要点:转折之后是重点
引导结论的标志词: 1.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故 2.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提示:
若尾句出现结论词,大部分情况下是对前文的总结,尾句通常为文段的中心句。
选项新宠——形象化表达,即正确答案对中心句进行拟人,比喻等形象表达的同义替换
例:文段:可见数字化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供应链的优化,以及店内货架与商品摆放的人性化。 正确选项:智能无人零售让超市变得更加聪明,更善解人意。 错误选型:智能无人零售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主体不对)
结论句出现在文段开头/中间,之后仍有其他语句
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此时中心句仍为结论句。 例:小张是开公司的,因此非常有钱,他在银行的存款数额多达。。。
之后又出现并列,因果,转折,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具体分析中心句。 例:因为考试前一天晚上没休息好,所以考试没发挥好,但是我上岸了。
必要条件关系
典型格式:只有...才/方。
理论要点:必要条件是重点,即“只有”和“才”之间的内容。如果内容里有问题有对策,对策是重点
问题的标志:挑战,瓶颈,软肋,难题,不足,缺陷,风险等
对策的标志:
(应该,应当,必须,需要,应,需,要)+做法
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
前提,基础,保障。
负有...的义务/...的必由之路/...法门之一/要领在于/势在必行
有关对策的行文脉络:(无论对策出现在哪里,对策是重点)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3.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举例论证
例如:按目前的发展形势,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应表示对策,对策是重点),在新的时代下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主动权属于解释为什么要掌握核心技术) 正确选项:新时代更需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命门。 错误选项: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应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知识链接
反面论证 典型格式: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常见错误选项:假设变成了现实的表述。
例:如果你不认真做题,那么就会做错 正确选项:你要认真做题。 错误选项:你已经认真做题了/你已经做错了
当文段中只出现“问题”表述时,“解决问题”可能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要注意的是——对策不能是万能的,需要有针对性。
例:大量吃蒜不好.... 正确选项:吃蒜要适度。 错误选项:大量吃蒜不好/应该多吃生姜。 当文段中只有问题的题目,选项中同时出现(针对问题的对策答案)和(对问题的概述选项)时,优先选前者。
遇到题目要求找问题的文段 1.直接找问题 2.根据对策反推问题
并列关系
理论要点:全面概括 错误选项:表述片面
文段特征:
包含并列关联词,如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句式相同或相近
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朝代)
时间顺序vs古今对比
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至少三个并列项,且无其他关联词引导。 例:夏朝..,南朝..,秦朝..,东汉.., 早前...此后...如今...
古今对比:两个并列项,且有转折/程度词表强调 过去...现在.. / 以往..今天...
主题词(关键词) 文段句子呈并列关系,没有突出的重点(在非中心句中反复出现的词≠关键词),优先考虑关键词
判断方法
中心句围绕的核心话题,一般前有引入后有解释说明
每句话都围绕的相同话题——出现频次相对较高
选项标准:正确答案需包含文段主题词。一个主题词找准,多个主题词找全
程度词
标志词:更,尤其,正式,尤其,正式,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最突出,罪魁祸首,深为,而倾倒,堪比
理论要点:程度词可以提示重点位置。
行文脉络(段落结构)
总-分(观点+解释说明)——中心句后面紧接着解释说明,中心句是重点
分-总——重点关注:
1.结论,对策
2.代词(“这”“此”)引导的尾句需关注
总之,换言之,简而言之,换句话说,对此,有鉴于此,尽管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上....
细节判断题
提问方式:以下对文段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 “符合/不符合这段话的意思是” “从文中可以得知/推出的是”
审题很重要——注意区分正确/不正确
选项和题目易定位的特征:核心名词和“三字一号”:数字,名字,字母,标点符号
错误选项特征:
1.无中生有
2.偷换概念(替换,混搭)
3.偷换逻辑(强加因果,因果倒置)
4.偷换时态
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有望...,如果...,
完成时(已,已经,了,完成)...过(爱过)
进行时(正在,在...中,着)尚未完成
选错项优先考虑:
对比项:A比B更...,A高于/优于B,利大于弊...
例:小龙自以为腿长,小郭腿特长,结论:小龙的腿比小郭长(×)
表达相对,绝对选项
表述与实际不符项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
理论要点:
根据选项提示(选项中要么2是首句要么3是首句,则不用考虑其他是首句的情况。)对比后确定首句
下定义:...就是/是指
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背景下/环境下
非首句特征:
1.关联词的后半部分:然而,同时,特别是
2.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单独出现,指代不明
确定捆绑集团
1.指代词捆绑:这,那,他,该,其,这些,他们
2.关联词捆绑:
配套出现:例:不但...而且
单独一个(分析句子意思) 1.转折(然而,但) 2.并列(同时,也)
问题在前,对策在后
验证(只验证你基本锁定的答案而非全部答案都验证)
逻辑顺序
观点在前,解释说明在后
A和B型:小龙和小郭性格不同,小龙很白,很富,很美(解释为何性格不同的时候,先说小龙再说小郭。分开论述白富美时,先说白再说富,再说美)
主语一致的前提下,验证时间的先后顺序(具体年份,朝代,表示时间的词语(过去,现在,将来,后来表过去))
确定尾句,结尾一般都是结论,对策。 关键词: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应该,需要...
语句填空题
提问方式: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横线在结尾: 1.总结前文 2.提出对策
横线在开头:需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横线在中间: 1.注意与上下文联系 2.把握好主题词,保证文段话题一致
接语选择题
提问方式: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理论要点:重点关注文段的最后一句话
干扰特征:文段已经论述过的内容。
逻辑填空
词的辨析
1.词义侧重
拆词组词:品行(行为),品性(性格)
整词组词:品行端正,品性温和
2.固定搭配
常用词搭配(爱护+人/物),热点词搭配(全面__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建设))
记忆技巧分为: 搭配对象是人?是物? 谦辞?敬辞? 抽象?具体? 主动?被动?
找准搭配对象。(v+n;adj+n)
例:敦煌星图所__的单独恒星数量远远多于托勒密星表(记录/描绘)
例:找准戏曲电影的__(目标/潜在)观众
横线所填词语搭配“和”“及”“与”引导的并列结构,所填词语需与并列结构搭配恰当。 例:__好和坏(赞扬,批评,包容)
3.程度轻重
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 截然相反比大相径庭的程度更重。
文段中出现重复,甚至,乃至,遑论(更不必说)等词语时,语义程度前轻后重。 例: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存在__甚至是错误的(正确/分歧/大错特错/偏差)
4.感情色彩
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例:成果(褒义)——结果(中性)——后果(贬义)
语境分析
关联关系:
转折:标志词:但是,可是,然而,却,其实,实际上等 理论要点:前后语义相反 例:第一和第二经常是对手,但是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通常是__(朋友/敌人)
因果:标志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导致,使得等 理论要点:横线前后构成因果关系 例:由于物产和风俗差异,因此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__(迥然不同/如出一辙)
并列:标志句式:句式相同或相近 理论要点:根据标点或标志词判断语义相近或相反。
同义并列:顿号,逗号 例:作风建设要以踏石留印、__的劲头抓下去(抓铁有痕/如履薄冰)
反义并列: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等 例:积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相反___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低调/消极)
对应关系:
解释类 有标志:即,就是,可谓,可以说,无异于,无疑是,冒号,破折号 无标志:通过前后分句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的成语形成语义对应。
例:定义的使命是抽象概括出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当定义概括不了时,本应修正定义,而有人却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这无疑是__(指鹿为马/削足适履)
与历史相关的话题常考主客观特性
重点词句
形象表达:标志词:比如,就像,类似等。所填词语应与 形象表达的词语形成对应
例:原来,蕈(xun)蚊头上的触角就像人的鼻子,能感受并__不同的气味(区分/追踪)
指代词:标志词:这,此,那,彼,所填词语应与 指代词形成对应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__的力量(信仰/知识)
主题词:所填词语应与主题词形成对应
在嘈杂的环境下,大脑会自动过滤不熟悉人的声音,只接受身边熟人所发出来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不熟悉的话语声只好面临___的命运(充耳不闻/灰飞烟灭/烟消云散)
前后呼应:无明显标志,所填词语应与 前后文内容形成对应